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转载河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线上联考语文试题

2020-08-19 12:03:01
相关推荐

原文地址:作者:河南省名校2020届高三3月线上联考语文试题南阳一中、信阳高中、漯河高中、平顶山一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画家叶永青被指抄袭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再到近期曝出的画家陈琦涉嫌抄袭,艺术界接连曝出的抄袭事件引发了大众的深度思考。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处于信息不发达年代的抄袭行为在当下已无市场。同时,传统艺术形态已被市场深度融合,各艺术门类间的相互渗透、互联网信息的植入,使得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那么,艺术创作中的“模仿”“借鉴”“抄袭”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在学习艺术和创作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模仿、借鉴性质的行为,但艺术家是否赋予作品新的涵义,是作品具有独创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比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画家提香的名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作品的场景、构图、色调等取自于其师兄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19世纪的法国画家马奈则又受到提香的维纳斯的构图影响创作了《奥林叱亚》,他的另一幅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则直接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帕里斯的评判》中的构图。再比如,中国绘画历史上也不乏以临摹为荣的传统,元代画家黄公望常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拟北苑”,“拟”即有“仿”“模”之意,“北苑”就是他所尊敬的五代画家董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都没有在作品的形式上照搬、照抄,而是基于理解原作品的精髓下,将其转化为个人的再创造。在信息高度流通的当下,如果艺术作品的互融互鉴无可避免,创作者应像上述古人那样,基于自身的艺术理念,在不违背真诚独立的创作精神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时代或社会语境下实现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碰撞与融合,进而表达自己的鲜明的艺术观点。即使一件作品的形式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但只要它是依托于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源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触动,那它一定会拥有独特的现实魅力。当代画家靳尚谊临摹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经典作品,是寻找他在新的时代激变下的内心感受,是表达他对经典的崇尚和敬仰。同样是模仿,为什么没有人质疑靳尚谊?可以肯定的是,抄袭者“盯上”的不只是视觉构思,更重要的是这种构思中的商业利益。叶永青的作品售价比原作者高出一百倍以上的价格,难怪会激起希尔文的声讨。作品创作的初衷反映了作品的文化担当和价值层次,以虔诚之心为之或以功利之心为之,作品反映的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想赢得市场的尊重最终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道德定力。对于何为抄袭,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但大众对抄袭行为的理解和判断也还停留在舆论的导向上,没有更合理的解释。毕竟,艺术作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无法通过一般的技术手段作出鉴定。即便是专业的艺术评论家、研究者以及专家等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任何抄袭都难逃公众的眼睛,面对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依靠抄袭混迹艺术界,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无论创作者选择何种表现方式,艺术家都应是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世界、理解人性、表达情感、丰富社会观念。对于那些一味窃取他人艺术形式,一味以市场利益为目的的抄袭者,其作品只能是没有任何文化语境的艺术泡沫而最终被人们抛弃。 (吴江涛《“创新”四通八达“抄袭”无处可藏》)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务)A.因为市场化、信息化的影响以及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艺术创作的借鉴与抄袭已成常态。B.如果艺术家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那么他对前人的模仿、借鉴就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抄袭。C.人们对同样基于模仿的作品的态度截然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抄袭者的作品售价 高得离谱。D.是模仿、借鉴,还是抄袭,虽然无法界定,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将使抄袭难以生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论述了艺术创作中模仿、借鉴与抄袭的区别。B.文章列举古今中外事例论述了独立创作的重要性,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C.文章以靳尚谊为例,说明艺术家获得市场的尊重关键在于艺术家的道德定力。D.文章提出问题后,既分析了抄袭事件出现的原因,也指出了抄袭的后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艺术界依靠抄袭牟利的人将无处遁形。B.那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了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一定会拥有现实魅力。C.尽管受鉴定技术的限制及评判标准有分歧,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艺术抄袭者的生存空间仍将越来越小。D.标题中“四通八达”是指那些在模仿与借鉴中有所创新的作品将获得优厚的利益回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报告称,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占全球比例29. 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 590/,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 530/,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报告称,全球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0/。其中云从科技(即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在201 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 (摘编自《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如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重庆的多家银行也能实现“刷脸”取款。这项技术来源于云从科技。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1%。如应用到场景教育、身份识别、公共安全、军工军事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5月,由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机场内飞行区、航站区、综合区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结合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交通流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 (摘编自黄军《人脸识别技术七夺世界冠军》)对于中外人脸识别效果的巨大差异,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专家何东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首先是国外的国情问题。“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在英国,面部识别和追踪技术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英国各界甚至发起一项“请警方停止用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的抗议活动。类似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如亚马逊公司利用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此提出了抗议。 (摘编自《科技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它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B.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是一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C.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民营企业。D.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便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多的生物识别技术里面,人脸识别所占的市场份额增幅最大,达到了166. 600/,位居第一。B.广州白云机场使用了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效率很高。C.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识别的准确率要高于中文。D.在国外,冈为人们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他们反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6.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在全球取得优势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鄱阳春不老没去鄱阳之前,“春不老”于我,只是一个好听的咸菜名儿。我对它的全部印象定格在《咸菜和文化》的描述里:“各地的咸菜各有特点,互不雷同。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北方春不老不就是南方雪里蕻嘛,也没啥可稀奇的。到了鄱阳才知道,此春不老和彼春不老不一样,它稀奇得很。《广群芳谱》有说到这种蔬菜,“菜有锐锯齿及缺刻,类芥菜,菜稍纤,花黄,雪天诸菜冻损,此菜独青,故名”。鄱阳春不老,茎白洁而光滑;叶色绿如墨;形虽似芥,却比一般芥生得壮硕、饱满;叶片大且厚;其香绵长清雅,不似雪里蕻及其他芥菜那般辛腥味强烈。更稀奇的是,它种的地方,只要一出鄱阳镇东湖五公里,就会变异,变成类似芥或菘(白菜)的样子,叶色不黑了,叶片也不肥厚了,口感淡而无味。传说北宋景佑年间,饶州知府范仲淹来到宝胜桥一带,指着东湖北面说,把州学从城内移到这里,以东湖为砚、妙果寺为笔、督军台为印,二十年后当出状元。且不说州学迁移后二十年,果真出了状元彭汝砺,只凭这“东湖为砚”一说,便给人许多想象空间。学子、雅士们在东湖读书、作文,免不了要洗笔洗砚。老百姓便乐得用这饱含墨汁、文脉的湖水挑去浇灌春不老。顺理成章,菜叶也就成墨绿色了。传说无从考证,只能看作是对春不老的一种礼赞和一份感情。之所以能长出那样稀奇可口的春不老,说到底,应该是东湖四岸水质、气候、土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鄱阳春不老的生长周期,约三个半月。每年农历九、十月下种。十五天到二十天菜苗破土而出,与小白菜秧有几分神似。冬季,大地休养生息,春不老也仿佛进入休眠期。一开春,可不得了,直往上蹿,得赶紧收割回家,不然,连着三两个晴天,那脆生生的春不老就会抽心开花,转眼成“老”菜。清洗,晾晒。晒谷场,马路边,庭院,走廊,甚至厅堂,全是一篙一篙的墨绿。这时的鄱阳,简直是春不老的海洋。碧波万里春。一湖清水赐予鄱阳鱼米之乡的富庶,人们在海洋里陶醉。我看过鄱阳人腌春不老。菜去头洗净,晒到七八分干。将外围几片叶剥下,拢一堆,大刀切碎,撒盐拌匀,用力揉搓后往干净坛子里塞。紧实、完整的菜心加盐揉搓至茎叶变软后一株株往陶缸里码。娇嫩的春不老在一双大手的反复揉搓中面目全非,我心里特别难过。可是又想,不这样又能怎样?芳华易逝,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更快地沦为一堆堆再无关感、价值的腐叶吧?好比人生如海,各种风浪里,让生活之盐多腌几回,腌透亮了,我们才能安然度过。一层,一层,垒紧码实,用石头压好。约十多天后,盐渍出来的水漫过了石头。石头底下,茎叶灿黄。有酸香自坛、缸溢出。看似无情的“腌”,让春不老生命之树常青,何尝不是人对美好事物的别样珍惜和另类长情?历史上的湖坝决口和天灾之年,春不老腌菜成为鄱阳许多家庭渡过难关的法宝。鄱阳有句俚语叫“盐贵米贱”。照说,稻谷生产难于食盐生产。但米可自己种,盐却不能。“一包盐在淮安”,民间表达的是可望不可即的事。腌菜离不开盐。过去,盐店几乎占了古饶州小半个市面。时过境迁,盐不再贵过米,那些盐店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春不老却代代相传,成为鄱阳人的舌尖之享、心尖之念。我曾尝过一钵春不老煮黄芽头,鱼肉鲜嫩,腌菜酸爽,一吃难忘。春不老,滋养心胃那么多年,却至今鲜有记载,鄱阳人心有不甘,觉得“出东湖五公里而变种”是流传不广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创建以春不老为主的农业科技园,从蓄积、选种、提纯、育苗、栽培等进行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不仅打破“春不老出东湖五公里而变种”的魔咒,扩种基地十万多亩,还将亩产量从之前的三千斤提高到现在的两万斤,农户种植春不老的亩收入高的可达八千元。春不老,让鄱阳人的日子越过越葳蕤。 (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北方春不老不就是南方雪里蕻嘛,也没啥可稀奇的”,欲扬先抑,为下文写鄱阳春不老的稀奇之处做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运用类比的手法,写鄱阳春不老的独特之处,凸显了后文当代鄱阳人科技创新、打破魔咒,引领鄱阳人致富的主旨。C.文章写鄱阳人种春不老、收春不老、腌春不老,既是赞美鄱阳人的勤劳,同时也歌颂了鄱阳人生命rft的韧性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D.文章多处引用文章典籍、俗语典故,既为鄱阳春不老增添了一种传奇色彩,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8.作者说“好比人生如海,各种风浪里,让生活之盐多腌几同,腌透亮了,我们才能安然度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9.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起家为给事中。时高肇权重,天下人士望尘拜伏。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不肯为通。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肇谓众宾曰:“此儿豪气尚尔,况其父乎!”及去,肇加敬送之。澄闻之大怒,杖之数十。后拜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欧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寻除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叉谓顺曰:“卿何得聊不见我?”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顺谓叉曰:“北镇纷纭,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叉心疑难,不欲授以兵官,谓顺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顺曰:“叔父既杀生由己,自言天历应在我躬,何得复有朝廷?”叉弥忿惮之。转齐州刺史。顺自负有才,不得居内,每怀郁怏,形于言色。遂纵酒自娱,不亲政事。叉解领军,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亲友郊迎,贺其得入。顺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复出耳。”俄兼殿中尚书,转侍中。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诛。及灵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顺侍坐西游园,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亲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见一家十丧,皆为青旒,莫不酸泣。”叉妻时在太后侧,顺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太后默然不语。后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家徒四壁,无物敛,止有书数千卷而已。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烈。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B.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C.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D.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I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即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B.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后要遵守的制度。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为父亲守丧称丁外艰,为母亲守丧称丁内艰。丧期一般为三年,其间需要断绝一切娱乐活动。C.迁授,“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授”指授予官职。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拔”“擢”“右迁”“除”,表示贬官的词语有“贬”“谪”“左迁”等。D.侍坐,指位卑者在尊者长者的近旁陪坐;或者指尊者长者坐着,位卑者站立在一旁进行侍奉。文巾元顺在西游园巾陪坐在灵太后的一旁即为侍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顺勤奋好学,聪慧颖悟。他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日夜诵读,十五天后就能全部理解透彻。B.元顺为父守孝,孝心至诚。父亲去世后,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二十五岁的他也阒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C.元顺任性率直,不阿附权贵。他去拜访当时手握大权的高肇,先是叱骂不肯替他通报的守门人,见到高肇后又和他行了对等的礼仪。D.元顺敢说敢做,耿介正直。他严肃正经地指责叔父元叉利用公职谋求私利,并讽刺元叉不将朝廷放在眼中,因此遭到了元叉的怨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5分)2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汾城王主簿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注带印:掌管印玺,指王主簿少年出任,回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情人:这里指友情深厚的人。禁钟:宫中的钟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王主簿年纪轻轻就掌管印玺,同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刻画了王主簿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形象。B.颔联上句“芳草归时遍”以“芳草”比喻相思之愁,萋萋芳草,贴切自然;一个“遍”字写出愁绪之多。C.颈联上句“禁钟春雨细”写雨里钟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春雨细密写钟声轻细,形象生动。D.诗歌标题中的“送”字既点明了诗歌的体裁,同时又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诚挚情谊。15.诗歌的尾联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而男子却怀有二心的诗句是: , 。2《劝学》中用走路从反面设喻,来强调学习重在积累的句子是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表达了彼此天各一方,但友谊长存的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可燃冰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中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开采极为困难。尽管人类地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曾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B.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C.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D.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绝不产牛任何污染物质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苛刻 殚精竭虑微不足道 后米居上B.尖刻 殚精竭虑微乎其微 青出于蓝C.苛刻 千方百计微乎其微 后来居上D.尖刻 千方百计微不足道 青出于蓝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仪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B.“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希望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挑战C.“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挑战,还有新的希望D.“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希望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色彩的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而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灰不是明亮、乐观的颜色,它是一种无色无感的色调。灰色本身带有一种弹性,它比黑色更为含蓄、内敛,比白色更显优雅、深沉, ,通过这种中立的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高雅的意蕴,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怀。 ,分为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等等。在老四合院建筑中,屋檐、院墙、地面,青砖、灰瓦、照壁,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在这片灰色的浪中我们可以发现渐变的多元的灰,雅致、协调。21.下面是某医院的医患纠纷处置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5分)答:对于医患纠纷,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3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高三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800字以上。1.BA项,文中没有说抄袭已成常态.只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C项,人们对于两种作品的态度不同,并不只是因为抄袭者的作品售价高。作者认为,抄袭者盯上的不只是视觉构思,更重要的是这种构思中的商业利益;而人们的质疑.往往是因为作品本身没有源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发自内心的感动。D项,“无法界定”错,原文中说“对于何为抄袭,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2.B文章列举古今中外事例,不是为了论述独立创作的重要性,而是说明判断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于艺术家是否赋予了作品新内涵。D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四通八达”是指那些在模仿与借鉴中有所创新的作品将具有独特的现实魅力,获得市场的尊重.但不一定是优厚的利益回报。4. C“民营企业”错误。5. D“在国外”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中说的只是有些国家持有这种观点。6.国家对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视。市场巨大,且占据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一些企业和领域都有很成功的案例.积累了可行的经验技术。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接纳度高,效果好。每点2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7. B“类比”错误,应该是“对比”。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腌"来比喻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风浪。年轻的生命需要经历一些风浪后才能走向成熟。人唯有经历了各种磨难,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味,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才能安然度过一生。每点2分9.本文的语言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丰富而生动。长短句结合,多用短句。文章韵律感很强,富有节奏感。每点2分10. C11.C“除”指授予官职。B“二十五岁的他也因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不对,原文是说“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首先是“世人以为”,选项说法不 定是事实。另外,有白发的原因并不一定只有这一个。1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采分点:“朝”“鲠言”“阿旨”“见惮”“出”,每点1分2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采分点:“奈何”“伏......罪”“怀冤”,每点1分,句意2分14. B“相思之愁”错,应该是“离愁”。15.以景结情。尾句“微风起夕波”,那 一池春水不断荡漾.仿佛是诗人那颗不平静的心。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依依不舍的深情。细节描写。“相望”一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的状态。卒章显志。“别”字照应标题,同时又直接点明诗歌的主旨.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的情谊。每点2分16.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B原句中存在两个语病,一是进行数量比较时,表示“少”不能用倍数,由此可以排除A项;二是“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过于绝对,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CC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刻薄。尖刻:尖酸刻薄。此处是指“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因此要用“苛刻”。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千方百计:指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此处应该用“千方百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此处是说可燃冰的开采量非常少,所以成语应选用“微乎其微”。后来居上:指后起的超过了先前的。青出于蓝:原意是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根据横线前“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及横线后“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推出此处应选用成语“后来居上”。19.A语段中括号前的内容是先谈希望,后谈挑战,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语段更强调的应该是希望.而不是.挑战,由此可排除B项。20. 示例色彩分为很多色系它是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中立色彩灰色系种类很多/灰色系是十分丰富的每句2分示例本院实施首诉负责制1分,患者如向医院办公室投诉,由医办调查、处理并回复投诉人,如果患者不满意,则再次调查,并交医政办、分管院长组织讨论;2分患者如向各科室或部门投诉,则被投诉科室或部门必须调查、处理并回复患者,达成医患和解后,再通报全院、处理当事人,并责成其加以提高、改进。2分要求:语句连贯,句意流畅,不合要求者酌情扣分[审题提示]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说明一个现象:对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的内心里对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第三则材料通过卢新宁的话表达了一种忧虑一有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唤人们相信真、善、美。我们会发现,三则材料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第二、三则材料既陈述了怀疑的现象,也暗含了怀疑的后果一“满腔杀机”;第一一则材料则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人之善。综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立意有:1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2怀疑与相信;需要理性。[参考译文]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的儿子。九岁那年,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最开始他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元顺日夜诵读,十五天以后,全部理解透彻。陈丰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元顺初任官职给事中。当时高肇手握大权,天下的士人都拜倒在他的威势之下。元顺曾经带着名帖到高擘门前,守门人因为元顺年纪小,就对他说:“在座的有许多贵客。”不肯替他通报。元顺喝斥他们说:“任城王的几子难道是低贱的吗?”当进见高肇时,元顺径直走上前登上床榻,拱着手和高肇行对等的礼仪,那些王公贵人们无不感到怪异,而元顺言谈中透着一股傲气,仿佛谁都不在他的眼里。高肇对众宾客们说:“这么小的孩子尚且如此豪气,更何况他的父亲!”当他离开时,高肇特别尊重地礼送他。元澄知道以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元顺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有了白发,世人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所致。元顺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时领军元叉声威权势最盛,所有升迁任职的人,无不登门拜谢求见。元顺不过送去一份拜表而已,从不去拜见元叉。元叉对元顺说:“你为什么不来拜见我?”元顺很严肃正经地说:“天子年轻,将朝政大事委托于宗室辅政,叔父应当一心为公,荐举贤士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私卖思惠,要求人家私下向您道谢,这难道是朝廷对您的期望吗!”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元顺对元又说:“北镇十分混乱,正是国家的祸患,请让我代理都督职务,替国家捍卫边疆。”元叉心中十分怀疑他,又想为难他,不想授给他武官职位,便对元顺说:“这是朝廷决定的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够决定的。”元顺说“叔叔既然生杀大权在自已一身。并且自己说天命已在自己手中了,哪里还有朝廷?”元又听后更加恼怒和惧恨他。元顺又改任齐州刺史。元顺自负有才干,却不能在中枢任职,经常心中郁闷不乐,这一切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于是他放纵于饮酒自乐,不亲理政事。元叉被免除领军职务后,朝廷召元顺回去担任给事黄门侍郎职务。亲友们到郊外迎接他,祝贺他入中枢任职。元顺说:“我不担心不入中枢,担心的是进入之后又被外放啊!"不久便兼任殿中尚书,又转任侍中。起先,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叉,未能成功而自己被诛杀。等到灵太后重新听政时,才得以用王礼改葬。元顺在西游园侍坐,趁机向灵太后上奏说:“微臣昨天去看中山王家里的葬礼,不仅皇室宗亲都因他受到冤枉而死感到悲哀,就是普通百姓见到一家死了十口人,都为之祭起黑色的招魂幡,人们无不辛酸哭泣。”当时元叉的妻子就坐在灵太后的身边,元顺指着她说:“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灵太后沉默着,不说一句话。后来元顺被陵户鲜于康奴杀害。他家穷得只有四堵墙壁,没有东西可收敛,只有几千卷书而已。追赠尚书令、司徒公,谥号文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开学作文开头 做饭的步骤作文 我看学校新变化作文 忍耐作文 送礼物英语作文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刘翔跨栏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 我家的小白兔作文400字 想家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关于地震作文400字 小书迷作文500字 当兵作文 作文的五大文体 快乐的活动作文 写人的作文的好开头 养蚕宝宝的作文 我不再什么的作文 什么什么的心声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200字 心意的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350字 看书入迷的作文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四年级 我心中的一颗星作文 紫薇花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我 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