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

2020-08-23 08:48:01
相关推荐

浅谈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2018 06 07 10:03:38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5期

摘要:高考作文越来越呈现出辩证性的特点。作文的辩证性贯穿于时代性、抽象性、多元化等特点当中。所谓的辩证性,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对立、发展、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而且在辩证中不能缺少价值的选择与判断。借助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具体分析,对作文需要的辩证性做进一步深入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辩证性;价值判断;核心素养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高考作文更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语文教学思想的变迁,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从简单的命题式作文到出现材料但仍有明确指向的话题式作文,再到多元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式作文,可以说作文的命题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日趋呈现出时代性、抽象性、多元化、辩证性等特点。

首先,命题的时代性。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多以时事类材料为主,研究者称之为任务驱动式作文或者评述式作文。其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计民生的材料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以2017年全国I卷、II卷为例,材料中所列举的“中国关键词”和列举的诗句,无一不是上述内容的体现。从这些命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形成了一种观念内化于教师心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解读与内化,已然成为命题的重心所在。作文命题的时代性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单纯地依靠书本闭门造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写作的要求,因此,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的思维突破已然迫在眉睫。这种思维的中心要素便是具有辩证性的思维与立意。

其次,命题的抽象性。作文命题已经无法用一个词的表层含义来表述,对命题词引申义的挖掘与探索已成为见证考生思想是否深刻的关键。从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2017年的“重读长辈这本书”,抽象意味变得越来越浓烈。挖掘命题词的引申义成为了考生审题的重中之重。把握题目中关键词的背后含义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显然浮于表面的写作难以再现考生思考的深度,缺乏哲理意蕴的单层面写作势必与高分无缘。化抽象为具体,大观点、小切口,小事件、大主题,除了对语言功力的考察之外,思维的考察更是成为评价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

第三,命题的多元化。多元思维是现代高考作文命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的思考和议论。这种议论不再是单纯的正确与错误,而是对学生思维深度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价值观的直接考察。对于同一事件,我们允许争论,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论怎样的看法都应围绕在核心价值观周围。2014年的“山羊过独木桥”、2015年的“最具风采人物”,无不说明了作文命题的这一显著特点。

第四,命题的辩证性。中学生要具有辩证思维,这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于是这种辩证性思维的要求也显性地体现在了作文命题中。命题的辩证性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只是单向思维,而是要有多元化思维;不仅要有对与错、好与坏这样的二元对立思维,还要有全面、发展、联系的思维。如2017年全国III卷的“我看高考”,其命题要求就不仅是让考生去评价高考,更是需要考生纵观40年高考,看到高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与问题,对新高考有新思考。看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想到不同事物的对立面,是形成良好思维的关键。辩证思维也绝非平均思维,在辩证地思考问题的同时,考生还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主导方面的权重分析应该是文章写作的重点。

辩证性思维的存在影响着作文的其它三个方面,即时代性、抽象性、多元化都是在辩证思维的影响下发生作用的。时代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需要探索的双刃剑,这正是辩证思维的题中之义。同样,对于抽象性命题关键词的理解,更是需要辩证思维的渗透与指导。缺乏辩证思维的单面理解,难以从本质上对命题关键词有深刻的认识,更难以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

二、辩证思维的内涵

既然辩证思维是时代的要求,又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中之重,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

所谓的辩证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运用对立、发展、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内涵。面对高考作文,我们以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对待,不仅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还能有效地分析把握,既从宏观角度分析,又从微观角度把握,全面而细致地分析问题。

辩证思维中的对立就是指我们要看到事物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是对立统一而又缺一不可的,它们各自独立存在而又相辅相成。

如2010年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典型的辩证对立材料。从对立的思想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光明与阴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自然界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黑暗中孕育光明,失败中蕴含成功,阴影衬托光明,缺点凸显优点,缺憾构筑完美,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失望中满怀希望,在艰苦的过程中品尝幸福的滋味。这都是作文材料的本质之所在。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关注的是材料对立的两面,并找出其中的关系。这就是对立思想在我们实际审题操作中的应用。

辩证思维中的发展则是指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如果静止不变地分析则很难揭示出它的内在规律,更无从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因此,我们要看到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才能够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如2017年全国III卷要求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那么不难看出一个“看”字则突出了作文议论的功能。这个“看”字则蕴含了发展的内涵,是对高考变化规律、对高考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挖掘与思考。不同年代的学生对高考的认知是不同的,从“老三届”到“3+3”,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扩招的艺考大军”,这就是变化,这就是发展。

当然我们除了要具有对立和发展的思想之外,还要注意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和分析。

如2017年全国II卷分别给出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六个句子,并且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乍看这些句子选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它们好似各自独立,毫无联系,但是仔细思考却不难发现句子之间的关联。①句强调的是自强不息,②句强调的是家国思想,③句强调的是自然之美,④句强调的是视野大小,⑤句强调的是担当精神,⑥句强调的是自信品质。综合起来不难得出自强与自信、自强与担当等这样一些关联。

面对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材料,我们只要牢牢地抓住辩证这一特点,从对立、发展、联系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就可以避免审题的失误,并且能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材料,为成功的作文写作做好铺垫。

三、辩证思维中体现价值选择

辩证思维中对立、发展、联系三个层面的思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辩证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运用也是对我们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有效指导。正是因为我们在具体审题时具有辩证的意识,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作文材料所呈现出的事物的几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入地对作文材料的本质进行把握。

如2015年全国II卷的“评选最具风采人物”就是典型的对我们价值观的考查。在新型的任务驱动式作文中,需要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故而不论是选择大李、老王还是小刘都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综合三个人物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他们身上都具有立志为国、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但是他们又各自有不同侧重,一个代表科技以强国,一个代表敬业以利民,一个代表文艺以美心。这正是在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观点指导下我们对材料的引导分析。同样,最终选择哪一个人物则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从自身的价值判断出发,要想国富民强,现在的时代最为欠缺的是哪样的一种精神。不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在辩证思想的指导下都能够深入问题的本质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要写好高考作文,就必须抓住高考作文的考察关键。那就是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作文进行的评价衡量,是审题和内容的具体化表述。因此,不论是要解决哪一个问题都离不开辩证思维的贯穿。故而只有抓住了辩证思维的核心,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作文的本质内涵,才能够真正地写出有思想的作文。

作者简介:苏旭(1984—),男,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高考作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5期语文教学之友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今年高考作文江西 读书的快乐作文600字 尊重别人的英语作文 走过才懂得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人物的作文300字 会说话的笔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做一道菜的作文400字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作文 冬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小事不小作文600字 游锦绣中华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200字 介绍朋友的英语作文初一 高考作文注意事项 环境健康杯作文 写物的作文250字 快乐的假期作文300字 爸爸的自画像作文 我的爸爸三年级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字数要求 这就是幸福作文500字 五一劳动节作文500字 感恩父母的作文300字 找回自信作文600字 游玉皇山作文 五年级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