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语文高考备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点津

2020-08-25 10:54: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2019年语文高考备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点津

一、写作指导

“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 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两道作文就属于“时评类”作文。这两道“时评类”作文题目的出现,赢得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新京报》评论认为,把时评的热点题目,重新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高考作文对时事新 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 的时评文章;《西安晚报》发表评论 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 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去进行判 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有利于检阅多年来一直强 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 样的公民精神,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 任使命;《燕赵都市报》更认为,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 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 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 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社会 文化品格的表征,这背后,其实就 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 在拷问我们的教育进行知识传授 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 技术化的误区,是否能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 现代公民。

“时评类”作文从本质上说,属于议论文体。在写法上应遵循 般 议论文的写法,要有明确的观点、 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当然,由于“时评类”作文本身强烈的针对性、 时效性,在谋篇立意时要确保“就 事论事”如高考江西卷的写作,要切紧“蔡铭超高价拍下文 物,事后又拒绝付款的行为”来阐 述己见,不得延伸拓展,另立炉灶, 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在 选用材料上,要求选用富于时代 性、思想性的典型素材,凸显出其 鲜明的时效特征,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的写作,就应围绕“明星代言” 的相关现象案例、前因后果来选 材。此外,在结构行文中,开头部分可以在简要介绍事件主体之后,即 应用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语言亮 出自己的观点。迅捷入题,耀人眼 球,方能吸引读者,震撼人心。中间部分则应结合观点,剖析事件,开掘本质,辩证分析。如肯定蔡铭超的行为,文章中间部分就应联系蔡 铭超行为的背景和意义作集中深 透的论述,要围绕着赞扬这一行为来分析论述。结尾部分要呼应开 头,收束总结,这样才能保证论述 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例文点津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曰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 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 权力”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力,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的这一新规,你有什么看法?请据 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 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 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 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

写作点拨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的这一新规的评论,要切紧教育部 对班主任批评权以法规的形式予 以明确和强调来展开分析,阐述自 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条法规的出台,竟然“引发 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 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力,竟 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 护的地步”这确实是一种反常的 现象。批评历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方 式,或可说是为人之师的天然责 任,然而教育部的这一强调,反而 有画蛇添足之嫌。沿果溯因,可以 联想到当前的教育现实,不少学生 在校期间是“老虎屁股一摸不得” 老师批评一下,动辄就有家长找上 门理论,甚至以自杀、出走相威胁, 更有甚者,出手打骂教师。在这样 的教育环境中,许多老师明哲保 身,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只眼闭只 眼,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放任自 流,更不要说行使批评教育的权力 了。教育部出台这样的规定,可以 看出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之举,以 至于出台政策来保障班主任的批 评权,这至少说明问题的存在已经 很普遍,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了。 连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也需要 教育部授权的话,那不啻是教育的 悲哀,也折射出现在的教育在某种 程度上的堕落,更说明了师生关系 的紧张。老师连批评学生都不敢 了,教育还怎么进行?质量如何保 证?真的有些让人不敢深思。

而让人遗憾的还有,教育部的 这个规定反而暴露出此规定的缺 陷。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班主任有 这个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 或许学生犯了错误,其他任课老师 都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这样的 政策一出台,反而让其他老师觉得 批评学生超出了自己的管理权限, 就不敢“多管闲事”了。其结果是, 强化了班主任一个人的批评教育 权力,而弱化了其他老师的这种权 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 式,适当运用是会有显著效果的。 而我们总是容易走极端:要么对学 生批评的同时伴着体罚,要么连正 当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因此,针 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到 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让批评 成为一种教育。没必要强调、授权 予某一类教育工作者有批评学生 的特殊权力,而应该让所有的老师 都明白:什么样的批评才是“适当 的”?迷信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 的,而适当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 的,而且是有艺术性的。

联系材料,辩证分析,沿果溯 因,深思熟虑,我们就能够得到明 确的立意启示。当然,800字左右的 —篇文章,写作中切忌面面俱到, 要尽可能选取自己感触最深、最有 话说的一个角度来确定意旨:①从 受教育者——学生角度来立意。可 以从这一新规出台的背景角度切 入,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 析,批评教育学生竟然要用法规来 强调,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心理承受 能力已弱化到了足以让人忧虑的 程度。②从教育者——班主任、非 班主任角度来立意。对于班主任来 说,拥有对学生的批评权力原本是 天经地义的,而现在竟然要教育部 来授权,可以看出在赏识教育大行 其道的今天,批评教育正面临越来 越萎缩的困境。对于非班主任教师 而言,难道对学生的批评权已然成 为班主任的专利?可以看出,这一 新规本身就存在着弱化教师批评 权的缺陷。③从新规本身内容角度 来立意“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 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什么样的 批评才是“适当的”?应该说,迷信 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的,而适当 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的,而且是 有艺术性的。可以从教育的艺术性 来阐述自己对批评这一教育方式 的认识。

佳作示例

让“批评”指引学生成长

王燕梅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 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批评 学生的权力“班主任在曰常教育 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

规定一出,即在社会各界引起 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那么,班主 任到底该不该拥有这样的权力呢? 若班主任有了这种权力,对教育又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班主任又该 怎样行使这种权力呢?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以,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多或少、 或大或小的错误。正如圣人孔丘所 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 改,善莫大焉。”可是,在现实的生 活中,有些人可以自我纠正错误, 有些人却必须借助外力来纠错,而 作为学生来讲,老师,尤其是班主 任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

有人说老师是盏明灯,照亮了 学子的求学路;也有人说老师是座 灯塔,为求学的航者指引着方向。无 论怎么说,在我的意识里,老师就 是指南针,无论是在做学问上还是 在做人方面。可这枚指南针的作用, 有时需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来发挥。

当你在求学路上因没有足够 的坚强和毅力而选择放弃的时候, 老师的批评就是当头棒喝,让你意 识到自己的懦弱,因而重整旗鼓, 奋发向上;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遇到一些小小的磨难 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时候,老 师的批评就是春风化雨,让你感觉 到生活的美好,因而鼓足勇气,迎 难而上;当你在人生的选择中偏离 本性与正义,价值观念开始扭曲的 时候,老师的批评就是矫形器,让 你明白自己的盲目,因而明辨是 非,通晓大义。总而言之,老师的批 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它 能使学生成长。

当然,我所说的批评是指以适 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并不是大多 数人所认为的惩罚。批评,可以是 学子犯错误后的几声责备,可以是 学子误入歧途时的几句提醒,更可 以是学子迷失自我后的 个信任 的眼神。这几声责备、几句提醒、一 个眼神,就很可能让迷途的孩子找 到回家的路。

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而 教育的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法,因 此教育也必须因时制宜,因人而 异,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作为学生的我们,行走在艰辛 的求学路上,需要放松,也需要压 力;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需要自 由,也需要约束。

成长中摸索的我们,不拒绝任 何 种促进成长的力量,哪怕是批 评!

指导老师:付永红)

[点评]这篇作文,很好地体现 了“时评类”作文的写作特征。文章 扣紧班主任批评权的必要性来作 文,开篇先用精简的语言交代事件 主体,并联系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和深思,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班 主任到底该不该拥有这样的权力 呢?若班主任有了这种权力,对教 育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班主任 又该怎样行使这种权力呢?”这样便为下文的论述树起靶子,指向明 确,确保了文章观点的明确统一。 正文论述更是以层层剥笋的笔力, 运用层进式的结构来分析论述,体 现了构思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 性。学生的成长总会犯下这样那样 的错误,而教师的纠错则很好地起 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可这枚指南 针的作用,有时需要通过批评的方 式来发挥”。有了前面的铺垫,认识 自然水到渠成。接下来的分析,则 更体现出论述的深透性。”老师的 批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它能使学生成长”。这几声责备、 几句提醒、一个眼神,就很可能让 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从中 可以看出,作者的分析并没有停留 于浅显的层面,而是呈现出一种渐 进式的深入态势,体现出作者出色 的分析思辨能力。文章结尾,更是 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一句“成长中 摸索的我们,不拒绝任何一种促进 成长的力量,哪怕是批评”的热切 呼吁来收束全篇。全文紧扣材料论 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合 理,收放自如,行文从容自然,结构 严谨有序,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学生 习作。

该出“手”时要出“手”

钟琪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条新规 定: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 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 育的权力。

规定一下,首先骇倒的,或许 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诸多忧子忧女的家长兴许会愦然: 。批评”不就是骂吗?我的孩子我都 不敢骂你怎么敢骂?万一他心灵受 到伤害怎么办?万 他承受不了怎 么办?更有甚者,他们或许会联想 到销声匿迹多年的体罚——教鞭、凳脚……

暂且不讨论这种想法的对错, 且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学生。

先看看中学生。眼下的“非主 流”的潮流是一波一波,后浪推前 浪:染黄毛的,化妆的,奇装异服 的,纹身的……有多少中学生混在 这潮流之中。近十年流行的网络游 戏、小说在校园大行其道。网络的 确用来学习了——学。游戏升级” 之法;小说也的确用来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了——增“恋爱、打架”之 识。还有顶撞父母老师、不思上进、 沉迷堕落的。的确,优秀的学生也 有,但,真的,还多吗?

再说说人们曾经认为的纯洁、 天真的小学生吧。记得有次和同学 忆起小学时光,无意中,提起她读 小学的堂弟,她说她堂弟告诉她他 们学校近来流行谈恋爱。我是真真 正正地无语了,要知道,那只是四 年级的孩子!放眼望去,现在的小 学生,玩MP3、MP4的,早恋的,甚至 抽烟、喝酒的,结成小黑帮的,一应 俱全。

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怎样?不 堪设想?的确,这设想谁作得出?所 以,教育部制定相关规定迫在眉 睫,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而现在,正 是该出手的时候。

细看教育部的规定,不难发现 其合理性和极富人性化的方面。规 定上明确写着“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意即这种批评 不是粗暴地骂。其实,即使是厉声 骂几句,采用点激将法,浪子回头 的同学将不难发现,正是那几句听 来很不顺耳的“骂”让自己脱离苦 海,奔向新生。

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 不严,师之惰。”而教育现状是,许 多教师想严,但严不起来;因为,有 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甚至规定教师不得批评学生,只可以鼓励学生, 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 不能骂。难道有谁的孩子在把手放 在烧红的炉子上能不被烫伤吗?教 育部的这一规定明显遵循了教育 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教育 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采取 一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 成长。

如果还要形容我们是花,教师 是园丁,那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指 责教育部给园丁的那把剪子了。虽 然剪子剪在我们身上会痛,但那并 非对人身权利的侵犯;相反,那是 为了让我们更完美地绽放。该出手 时便出手,剪去枯枝败叶,方能塑 得身形如花!

指导老师:张东河)

[点评]“该出‘手’时要出‘手’, 亮人眼目的标题,仿若平地一声断 喝,震撼读者,发人深思。文章由教 育部的这一新的举措入题,顺势交 代产生的波及力“首先骇倒的,或 许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 长”——家长的愦然。但接下来的 文字却对家长们这些想法的正错 搁置不谈,转而对当前学生的现状 作描述,沿果溯因,由表及里,探究 教育部新规出台的背景。如此行 文,波澜起伏,确有曲径通幽之效。 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因为有了前 半部分的铺垫,自然显得入情入 理。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教育部新 规的出台正是适逢其时“遵循了 教育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 教育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 采取 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 健康成长”。结尾处再以抒情的笔 触、比喻的句式,收束全篇。一篇好 的议论文,除了要以理服人,还要 力争以情感人。本篇文章就很好地 体现了这一特点。

批评教育不为过

朱圣淋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 工作规定》所引发的讨论我觉得实 在无聊,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教育是 一个老师所应履行的职责,并不为 过。

近年来,一些教育方面的新思 潮影响了无数的学生、家长、老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似乎已经不合时 宜;然而,我认为,新观念与旧观念 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一 味崇尚新事物或泥古不化都是不 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 况是那些年龄尚浅、还未能够深明 事理的学生呢?那是不是就能因此 说老师不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呢?答 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其一,虽说每个人都有知错能 改的愿望,但我想,改错的最快甚 至最好的方式还是老师的批评。每 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学生对 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大多来源于老 师,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圣人,每 一个人心中都对其有一种与生俱 来的敬畏感。也许得到老师的表扬 是人生最美好的事;但受到老师中 肯的批评也会成为一个人终生难 忘的事,而这正是批评的意义之所 在——因为有了难忘的记忆,老师 的谆谆教诲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在 你的耳畔响起,不断地敦促你奋 进、改过。

其二,批评教育学生是老师职 责之所在。韩愈《师说》中说得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 既是对老师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其 作用的肯定。 个老师,眼看着自 己的学生犯了错而无权力去批评 教育,那要老师何用?也许,有人会 说,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让他 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可 是,光引导学生就够了吗?不知世 界上有几个人是单纯地引导出来 的。孩子的心灵毕竟太过幼稚,有 些问题不可能立刻想到,老师的批 评教育固不可少。

其三,人们对老师批评教育学 生的抨击完全是片面无根据的。有 些人看问题只看 面,他们只看到 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某些负面 影响,而没有看到批评教育的积极 作用。其实,权衡利弊,对学生来 说,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比放任学生 自流要强得多。

当然,凡事有度,教育批评也 应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量人而 行,批评过度自然对学生心理会有 一定影响,只要把握了度,批评教 育就不失为教育的一大好方法。

综上所述,班主任批评教育学 生并不为过。

指导老师:罗建成)

点评“批评教育不为过”,标 题即道出全文中心论点,醒目警 策。正文先就教育部关于《中小学 班主任工作规定》引发的争论表明 己见——讨论无聊,班主任对学 生批评教育是一个老师所应履行 的职责,并不为过”。接下来紧紧 扣住这 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由 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条分 缕析,颇有见地。本文在语言表达 上,凝练严谨,笔锋锐利,闪烁着 思辨的光芒。在结构行文上,起承 转合,思路明晰,显示出不俗的写 作功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乡间小路作文600字 目光作文600字初二 关于考大学的作文 家风高中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280 欢迎词英语作文模板 写高兴的作文 伙伴作文200字 滑雪作文200字 一段美好的旅程作文600字 作文春雨600字 无人超市作文 重阳节书信作文 爱国作文200字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作文 什么的自述作文800字 关于魔尺的作文 槐花的味道作文 四级作文句子 写义卖活动的作文 我爱春天的校园作文 初一上册作文第一单元 游北高峰作文 理想作文结尾 小学生写鱼的作文 抒情的作文400字 三百个字的作文 我的乐事作文 写同学爱看书的作文 蚂蚁搬面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