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20-09-03 15:39: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点评1

应该说今年的全国1卷多多少少出乎人们在考前的预料。

从横向来看:同全国2卷的宏大题材相比,它更接地气;同全国3卷的漫画作文相比,它有了更多的弹性写作空间;同地方卷 “中国味”“韧性”“2019的色彩”“作家·作品·读者”“物各有性”等偏重于思辨理性相比,它有着更多生活的感性的东西,学生有话可说。

从纵向来看:在思想内容上,它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全国1卷稳中求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关注现实生活、体认社会价值、注重思辨色彩等方面;在作文体式上,继承了任务驱动的传统,从写信到写演说词。

总之,2019年全国1卷,立意不难,彰显思辨,注重任务驱动,是一次高水准的作文命题。

那么,这个命题该如何立意呢?

从材料出发,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不难把握命题的意图:“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如果大谈“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劳动的看法”“劳资关系”等都是背离写作要求的。了解了命题者的意图,也就了解了写作的出发点。下一步看写作的重心:“热爱与行动”“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这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体现思辨性的东西。

热爱与行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热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从我做起是实践观和发展观,只有从我做起,全社会才能形成“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认识与思考:传承劳动传统,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劳动替代作用,劳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是我校同学应该认识并坚守的。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人类劳动得到解放,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同时,工作的固定性越来越少,人们不再会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而是将劳动尊严看得越来越重要,从而需要不断地再教育再发展。人工智能将带给人类的不是失业,而是自由选择工作;不是剥夺人类的劳动权利,而是激发人的多方面潜能。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之后,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自己,人们将愈来愈全面地实现自己的本质。我们没有理由在人工智能面前胆战心惊,应该张开热情的双臂去拥抱它。承认人工智能能给当下生活带来便捷,但是无法弥补劳动本身的意义。

“希望与建议”:古老先民们夙兴夜寐,躬耕不倦,而当下青少年以各种名义不尊重,不重视劳动;针对现在比较糟糕的现状,倡议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从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参与劳动;最后向全校同学倡议,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不能忽视劳动本身的价值。立足自己,立足当下,应该主要写在智能时代,要保持并发扬劳动的精神;发扬则要契合智能时代的特点,劳动与智能相伴,才能创作更多财富;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体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人工智能固然好,热爱劳动不可抛。智能与劳动可以并驾齐驱,主次分明,从自身开始,建议同学们参与劳动,体验生活的苦与甘。劳动是民族传统美德,无论是《观刈麦》,还是《悯农》,都告诉我们劳动的苦与甜,这种体验可以丰盈我们的内心,体会苦尽甘来的真谛。

最后,完成任务驱动,写演讲稿。这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是在表达上考验学生对演讲稿的逻辑构思能力。不能忽视演讲稿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感染力。演讲稿要针对本校同学;逻辑性要强,倡议的对象,倡议的原因,倡议的具体建议都要层层分析清楚,注意论证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注意演讲稿的结构:开场白要有气场;正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里;结尾要富有鼓动性;语言上要多锤炼,在修辞、句式,适当的反问能使演讲情感更强烈,排比能使演讲气势更充沛,更能感染听众。

(李先虎)

点评2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考什么没有悬念,因为语文新课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悬念的是怎么考。怎么考包括用什么材料考,材料怎么呈现。现在的材料及呈现的方式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也就做到了新颖。这就是命题的水平和艺术。

高考作文命题有三个原则,就是切合考生生活实际,切合考生阅读实际,切合考生思想实际。对劳动不热爱,轻视劳动者,在广大考生思想深处,多多少少存在着。这么说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一道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干出来的。没有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就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考生认识到这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道作文题引导广大考生热爱劳动,可以说命得好!命得是时候!

这道作文题,不存在审题立意问题,因为已经规定好了,这就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呢?

要讲格式。开头要有称呼,要有问候,结尾要有结束语,比如“谢谢大家”。要用口语。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用第一人称“我们”或第二人称“你们”等,多用短句。

要看对象。我们的对象,也就是听众,命题人已经规定好了,就是本校同学。只有心中装有对象,我们的演讲稿写作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要有鼓动性。演讲总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演讲之后,听众应该能够群情激昂,想着有所计划,去行动。

可使用一些技法,比如使用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

要出奇制胜。就本篇而言,我们除了用名人事例,名人名言来谈热爱劳动的必要性、重要性,重要的是联系同学们在劳动方面的具体表现来谈。对同学们在劳动方面的具体表现,我们最熟悉,可以列举,最能触动同学们的神经,让同学们产生共鸣。

另外,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观点极为鲜明。观点犹如灯盏,甚至可以说是太阳,其光芒应该照耀全篇。作为一篇演讲稿,可以用中心论点作为文章标题,应该在文章开头段提出中心论点,需要在文章主体部分的不同段落不时用相关字眼点题,必须在结尾段再次点题,以与标题或开头段所提中心论点照应。

2.层次极为清楚。只有如此,才能为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我们的文章结构,了解我们的文章内容提供便利。就议论文而言,可使用正反对比结构法,800来字的作文,先从正面谈,举事例两个,再从反面谈,举反面事例一个,以正面论证为主,反面论证为辅;可使用详略结合结构法,先正面举例,连举两个,且叙述分析较详,然后用排比举例法连举事例,从而做到详略结合;可使用中心论点分解结构法,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置于相关段落的开头,且这三个分论点结构一致,字数相等,每个分论点得到了论证,中心论点也就得到了论证;可使用综合结构法,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从正面论证,然后或举例子,或联系实际从反面进行论证。这些结构法,都能使文章层次极为清楚,值得运用。

(闫会才)

点评3

一、内容上突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核心立意。

该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贴近现实生活。题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审题难度较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不爱劳动,或者忙于学习没时间劳动,材料列举的这些现象引人深思。

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即使生活条件好了,有了智能机器人,有些家庭还可以请保姆帮助做家务,也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这道题目命制得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接地气,值得点赞。

建议考生有破有立,从正面肯定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倡全社会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批评那些材料中提到的那些种种不爱劳动的现象和意识,最后总结深化,联系现实。提倡学习大国工匠,立足自己实际,从我做起。可以引用的名言,如:李大钊的“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达·芬奇的“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加里宁的“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等。也可以引用例证,如:任正非常年加班,尊重人才,不惧制裁成就华为;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最终成就民族品牌海尔;从“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从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到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他们都是披荆斩棘的先驱,爱劳动,择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

二、形式上仍属于情景式任务驱动,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形式上属于情景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富有新意。“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是驱动要求。文章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写作演讲稿类,应注意:首先,要有的放矢,力求引起最大共鸣。其次,在表达手段上要有较多的议论、抒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再次,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如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节奏感强外,还应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以达到在与现场听众的交流中,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开头一般要问好,结尾要有要求、祝愿等。

三、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也不易。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如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标题是否有新意。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张定勇)

全国卷Ⅱ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海南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审题限制性]

1.写作范围限制:一是“青年学生当事人”,二是“时代”,三是“作为”。

2.价值判断限制:在“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里,在磅礴如海的时代气息里,青年之“我”应该有怎样的精神气质、品质修养、特长技能等。

3.立意限制: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青年人应该有为,如何为?怎样为?如何在时代大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应该是审题立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审题开放性]

1.时间跨度的开放性。这就给考生一定的立意选择空间,“五四”运动,开国大典,改革开放初期,2019年,2049年,让学生在很自由的时空里驰骋。

2.联想和思考开放。对于前三个时间段,需要考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相关的文化积累;要学会文化精神的“穿越”,并赋予其时代内涵,这均能体现考生在写作时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思辨能力。

3.文体与联系现实具有开放性。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选择之后就有限制性,就要注意对应的文体特征,不能不伦不类。每个考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能联系的社会现实也不同,从而触发的情感与感慨也不同。

[解题]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也是,这是时代的需求。不管社会如何变迁,那是精神的根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除了把各时代对应的精神气质体现出来之外,还需要谈一谈“个人”“国家”之间的关系,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是先实现社会价值后自我价值,还是先自我价值后社会价值?如何让自己的发展融入追梦强国的时代大潮中去?天下兴,匹夫责!

[参考立意]

1.青年使命,激情担当

2.青春之我,青春之国

3.小我大我,筑梦幸福

4. 技以修身,强国有我

(王安卫)

全国卷Ⅲ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 贵州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读

今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一改往年的“画风”,远离了时政,专攻起“煽情”。

作文所供材料是一幅漫画——一位已不再年轻的老师在孩子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留下这样两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非常简单的构图、极其质朴的话语,我想一定看得考场上许许多多的孩子双眼潮湿。这就是老师!这就是师爱!尽管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天涯,毕业的学生一茬接一茬,但哪一个孩子都是他耗尽心血倾心栽培的树苗,哪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凝聚了他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当这些孩子一个个长大、毕业、离开,老师所拥有的并不仅仅是农民的丰收的喜悦,还有亲人离别的感慨……

由这幅画,我想到了教育绝不是冷冰冰的机械作业,而是掺和着亲情与友情的感化;教育绝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的灌注,而是心的交流、灵魂的滋养;教育绝不是我授你受,而是师生情感与心智的共同的成长……

所以,一句“我再看看你们”,包含的何止万语千言!相信每一位曾感受过师恩滋润的学子一定会读懂,会参透,会感动。

至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写小说、散文已经不重要了,为情造文即可。

(王淦生)

北京卷

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解读

1.似曾相识燕归来:2019年北京卷和全国2卷,可以说是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中最有时代感和神圣感的命题。正如大多数老师所预料的那样:“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无论是考前“十大主题终极预测”,还是“重大素材必知必会”,似乎每位老师都押准了题目,都成了先知先觉的“章鱼”。“考前,老师给学生印发过相关材料是非常正常的,相反没有训练过相关话题才是不正常的。”北京市丰台二中特级教师陈维贤如是说。

2.此中自有不变地:当下的高考作文命题以弘扬时代精神,唱好时代主旋律为前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命题力求贴近现实生活或学生实际,让考生都有话可说。北京卷每年作文命题气格宏大,有“乱云飞渡仍从容”之感,不用说从命题意图上,让你猜得准,拿得住,而且命题形式上几年来一直保持不变,命题加选题,让老师们在高考作文复习中“有所为”。

3.若探深海得骊珠: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是非常有内涵的题目。“韧性”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二: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指顽强持久的精神。联想到中华文化在艰难曲折中一路走来,收到血与火的洗礼。“韧性”的这两个意思应该兼而有之的。作文中考生要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现实的反思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纵向横向的考量,领悟中华民族的性格,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体认与皈依。有了这样的思考,这里的韧性意义就有了更多的志向,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尤其广泛,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音乐舞蹈、绘画雕刻、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民族性格等。学生在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历史故事、文化传说、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思想积累,从不同角度深刻领会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当然学生更要关注近代、现代和当代,去领会不同时代的精神,比如长征精神、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比第一题更抽象、更有时代色彩。如果把“抽象”变成“形象”“化虚为实”之后,题目比第一题更能落到实处。考生准确理解“色彩”的含义,这里的色彩正是发生在当下的具有影响意义的事情。那么发生在2019年都有哪些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呢?考生要关注当下,仔细梳理: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当然这些是“浓墨重彩”,那么发生在我们周围和自己身上的“轻描淡写”也是可以抒写的:比如家庭、学校、小区的变化,我的高考……题目既可以写大我,也可以写小我。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当然也可以给色彩赋予更深更广泛的意义,比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山”,“让红色基因在当下绽放”……

4.美言信言两相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何在表现宏大主题时做到信而美?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写法,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两道题目第一题是议论文,偏重理性色彩,做到信美合一,必须用事实说话;第二题写记叙文,考生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抒情散文,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更容易做到文质兼美。

2019年北京卷大作文,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题目。若能晓得“文化”这颗“骊珠”的内涵,作文便可落到实处。

(李先虎)

天津卷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读

从要求方面来说,和去年以及前几年相比,一以贯之,没有变化,仍是给考生自由空间,这就是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限文体;仍是强调要文体特征鲜明,不能写四不像作文;仍是强调不能抄袭,不能套作。可以说,这是一道有创新发展又有继承的题目。

三则格言都是谈要爱国,国家是大家的,人人都要爱,且无论是国家兴旺发达时,还是灾难深重时,也就是说,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只有献身于国家的独立与富强,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值得骄傲的。这么说来,天津卷审题立意不难。今年高考,在立意方面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说文体不限,但天津卷写成议论文,应该更为合适。一是考生平时积累的爱国这方面的素材多,二是写议论文驾轻就熟。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手头上的爱国素材可能大同小异,这样,在运用时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包装”,也就是通过“包装”让素材出新,以求高出其他考生。比如用“省名法”,即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素材,只叙述故事,分析议论,但不点出故事的主人公;比如用“后交代”手法,即先叙述故事,而不点出故事主人公的姓名,故事叙述完后再点出。用“省名法”或“后交代”手法,可以给阅卷老师思考的余地,从而让人感到新颖。

(闫会才)

上海卷

作文题目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读

题目的重点和核心是:“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那么如何认识呢?根据材料,在“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收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后,我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不同”,意味着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认识到这种不同,需要比较,需要广博的见识;在比较中发现彼此的特色,需要“倾听”“接受”。所以, “我们”不能堵住耳朵,蒙住双眼,而应该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去感受,去认知,去接纳,去增长见识。

音乐的“中国味”和“异国味”,是如此。那么,其他领域的“异国味”与“中国味”呢?自然也是如此。文化,乃至各种事物,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学会接纳,多了解,多见识,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特点与本质。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更能理解,也会更爱自己的文化。3.特点在比较中体现。

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因而,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但又不能拘泥于材料,一味谈“中国味”。同时,在文体选择上,最好写成议论文。

(羊 凡)

江苏卷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解读

审题要领

江苏卷作文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它的文化味与蕴藉感。

物各有性,体现了社会的多元与复杂。一个人如果固守一隅,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偏食挑食,抱残守缺,未免寡淡孤寂,与外界疏离,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一个国家倘若一味闭关锁国、敌视他国,只能陷自己于孤立,抑制自身的发展。只有以开放的心胸面对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交融,才能使国家具有活力。所以,必须持一颗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心,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播自己之长以造福他人,这个世界才会精彩纷呈,五光十色;地球村里的每个村民才能和谐相处,各显其能;世界百花园才会五彩缤纷,百花争艳。

学生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入手,以宏观的视角阐述“共融”和“融合”的重要性;亦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人成长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兼收并蓄,避免营养单一,博采众长,在多元文化中自然生长;亦可结合自身成长,细腻描写自己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精彩人生。

能生活在一个缤纷多元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能拥有各具特色的友邦和对手,是我们国家的幸运——因为我们能从这些朋友或对手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和物质的营养,以充实我们,壮大我们,使我们更健康,更强大!

(王淦生)

浙江卷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读

浙江卷题目很有启发性和思辨性,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材料中有三句话,核心应该是第三句,前两句是个引子。写作主题其实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那么,具体如何立意呢?

材料的前两句,提到了两种观点,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并不矛盾,各自强调了一方面。作为作家,一方面应该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方面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读者说什么就轻易地改变。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看待那些生活这本书的“读者”?

一方面,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与他人沟通、交流。生活这本书不是一次就能写完的,是需要慢慢写一辈子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能力、经验等的限制,我们可能难以写好某些生活 “篇章”,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以便写好生活这本书。萨特说过:“人总是故事的讲述者,他被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环绕着生活。他通过这些故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而且他试图像他正在讲述的这些故事那样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它不只是属于“我们”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被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环绕着,它们彼此交融,交互共生,我们不可能脱离他人独自生活。

另一方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是生活这本书的唯一“作者”,“我的生活我做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而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听从“读者”——别人的安排。只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抄袭”他人的生活。

这两个角度,我们都可以立意,当然,也可以综合两个角度,但要注意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以致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

(万 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