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贵州省铜仁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20-09-06 12:09:01
相关推荐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亵渎 云宵 原驰蜡象 根深地固 B. 繁琐 修葺 无精打彩 左右逢源 C. 怂恿 聒噪 矫揉造作 姗姗来迟 D. 踌躇 缥渺 轻歌慢舞 走投无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云宵-云霄、根深地固-根深蒂固; B.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D.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故选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 的方向。 C. 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 陶醉。 D. 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 自.容.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误,“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句中是强调人们的紧张心理,与语境不符。 B.正确,“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有误,“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娇柔美好,让人心动。适用对象错误。 D.有误,“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多以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应使用“走投无路”。 故选 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 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B.主客颠倒,应该把“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改为“我们对鲁迅先生一点都不陌生”; 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搭配不当,可将“任务”改为“担子”。 故选 A。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 C.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C.有误,“艺术有两个起源”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理想产生欧洲艺术”后的句号应该改为分 号。故选 C。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③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④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⑤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A. ⑤③①⑥②④B. ⑥②③⑤④①C. ⑤⑥③①②④D. ③⑤②①④⑥答案A详解这段主要写了暴风雨中杜小康不畏艰难找鸭子的故事。⑤是事情的开端,交代“追鸭子”这件事,应为首句;③“这这股鸭子”紧承③句,交代了鸭子的数量,为第二句;④“它们”承接③,写鸭子逃窜的情景,为第三句: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衔接①,写追鸭子,为第四句;②写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子的艰难,为第五句;④“即使这样”承接②,写杜小康找鸭子遭受的痛苦,为第六句。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⑤③①⑥②④。故选 A。7.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 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称类的有“舍弟、家君、敝人”等词,而表示尊称的有“令 爱、贤弟、尊君”等词。 D.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羊 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不是莫泊桑。故选 D。8.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悄怆幽邃. 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 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 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B.以. 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C.之. 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乃. 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案(1)C (2)D (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解析 详解(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 断,揣摩其意思。C 项“斗折蛇行”的意思是: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是名词做状 语,“像蛇一样”,不是“蜿蜒曲折”。故选 C。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除了平时要归纳整理这些词语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作答。 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B.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来”。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 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与分析。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分析作答。《岳 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 抱负。《醉翁亭记》则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据此,B 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 B。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 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可(大约)、许(表示约数,左右)、皆(全)、空(在空中)”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几个词是赋分点。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 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 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 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 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 ,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5)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指忽然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而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突然 领悟了整个道理,这个成语是 。 答案 1. (1)恨别鸟惊心 2.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 (3)朔气传金柝 4. (4) 也无风雨也无晴 5. (5)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6. (6)豁然开朗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朔、柝、好像、豁然”等字词容易写错。10.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借“ ”和“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 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 答案(1)闻笛赋 烂柯人 (2)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 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解答时需要熟知诗歌内容以及典故在此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闻 笛际”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眠》。向秀跟稳康是好朋友。稳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腻》。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 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表达的是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据此,本诗借“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 人非的感叹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 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 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 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船驶 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比 映衬的方法。作者以“沉舟”“病树”喻己,并与“千帆竟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成对比映 衬,既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旧事 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据此理解赏析作答。11.综合学习实践。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 道,为政之要,所以,我们要讲究信用,诚实做人。为此,××中学学生会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 合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制作诚信人物故事卡片,为主要人物建立档案。请你补全表格中①处的内容。 诚信人物故事卡片(001)人物 出处曾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言必信,行必果。商鞅 《史记?商君列传》① 轻诺必寡信(2)学生会拟开展一次“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写了一份通知,可是通知有两处错误,请指出来。 通知××中学全体师生: 我校将于 2019 年 6 月 21 日上午 8:00 开展“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不误。 特此通知 2019 年 6 月 18 日 ××中学学生会错误一: 错误二: 。 (3)请你从主持人角度,为本次演讲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1)立木为信 (2)错误一:落款处时间与署名 位置不对错误二:未写明具体地点;“提前到场”和“不误”重复赘余, 删掉“不误”。 (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赛的主体是“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自古以来 尊奉的道德原则,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坚守诚 信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国家不诚信就难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足,个人不诚信就难于成功,所以我们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诚信的力量! 解析 详解(1)“立木为信”出自《史记·商鞅列传》。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 行。其典故的内容是: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这一 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 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 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 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 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过了一会儿,人群 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 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 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 后,得到顺利推行。故①处填写“立木为信”。 (2)通知的基本格式:①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 xx 的通知”。②称呼:换行顶格写被 通知方的名称,后加冒号。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要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 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④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是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⑤日期:写在 署名下一行的右边。本题从格式上看,署名与日期的位置应该互换;从内容上看,“提前到场”和“不误” 重复累赘,删掉“不误”。 (3)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 众情绪的话。开场白所讲的内容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紧扣“诚信”的主题,并具体指明活动的 意义。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即可。答案是多元的。三、阅读(36 分) 12.阅读短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下列各题。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 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 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 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 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 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 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 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 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 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 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 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 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⑦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 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开头几句“北 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⑧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 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 8 点钟或中午 12 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 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 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 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 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 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 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 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 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 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 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⑨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 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 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 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 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请将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你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怎么才能获得意境? (3)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第③④段却以李太白和毛主席的诗词作为论据,是否脱离文章主旨?该 论据在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上有何作用和表达效果? (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列举其中 2 种方法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答案(1)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2)④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②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作者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 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 (3)没有脱离文章主旨。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列举毛 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这一观点,真实有力地 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文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 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真实有力地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 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用杜甫的话,说明了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具 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 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第①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⑤段“怎 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垫的思想感情”、第⑥段“要深入全面地认识 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等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本文的中心论点可概括 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第一问,可结合第②段“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可知“意境”就 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第二问,可结合第⑤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可 知,认识意境的两个途径是: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再具体结合深刻认识对象的 方法,即第⑥段“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及要有强烈、真挚情感的方法,及 第⑧段“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垫、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 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等内容进 行整合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深刻认识对象, 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列举 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进而论证了文 章的中心论点。据此可知,其选用内容没有脱离文章主旨且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其作 用时,要结合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作答。 (4)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 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 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 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如:文章第⑥段列举了“齐白石”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这一观点;第⑩段引用了杜甫的 诗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 就落了空”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选择其它的论证方法分析作答亦可。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牛犊面①牛犊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色面食。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 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②牛犊面的主料是稀奶油和面片。 ③如何制作牛犊面呢?首先,制作稀奶油。稀奶油的做法很讲究:把鲜牛奶盛进盆里,将其自然放酸 之后,上面会结一层稀奶油。所结稀奶油的厚度与盆里的鲜牛奶量成正比,鲜牛奶越多,所结的稀奶油也 就越多。稀奶油通常都被放进用纱布做成的袋子里,吊在空中存放。这样,能滤净残留在稀奶油中的奶精, 稀奶油的浓度就会增加。稀奶油的浓度越高,做出来的牛犊面就越香。其次,制作面片。在内蒙古东部, 80%的家庭喜欢用荞面做牛犊面,若没有荞面,也可以用白面代替。将荞面或白面和好擀开之后,切成边长 2 厘米左右的四方形面片,等待下锅。接着,文火煎炸。锅热之后,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稀奶油放入热锅里用 文火煮,当锅内的稀奶油微微沸腾时,放入切好的面片,加入少许盐,煎炸。等锅内的稀奶油变成黄油, 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即可出锅。出锅时面片与奶油融为一体,入口时浓浓的奶香和面片 丝滑的口感,让人久久难忘。 ④尽管牛犊面是蒙古族的特色面食,却不经常吃。早些年,由于技术条件有限,牛犊面只能在夏天和 初秋时节吃,稀奶油的炼制过程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夏天和初秋的温度适宜炼制稀奶油。不过,随着炼 乳技术的提高,现在,冬季也能吃到这道可口的面食了。机器提炼的稀奶油与人工提炼的相差无几,味道 同样鲜美。 ⑤小时候,只有逢重大节日母亲才会做牛犊面。为了做一顿牛犊面,母亲要做近半个月的准备。每天 挤完牛奶之后盛在盆里,等发酵后提炼稀奶油。母亲对每个步骤都很小心,生怕整个过程中洒了一滴牛奶。 蒙古族的习俗中,牛奶是高贵、纯美和善良的象征。牛奶做成的奶豆腐,奶酪、奶油、奶皮等奶食品也具 有很高的地位。记得我每次出远门母亲都会弹洒奶汁,保佑我平安。起初我只觉得母亲过于迷信,后来才 感知到这一习俗是希望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平平安安。已故的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巴? 布林贝先生,曾写过一首名为《心与乳》的诗,用诗意语言描绘蒙古与乳汁的关系。稀奶油作为牛奶直接 提炼的奶食品,在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被看做是上等美食。吃到牛犊面的人一定是远到而来的贵客或受家 族爱戴尊敬的长辈。若有朋自远方来,勤劳的蒙古族妇女也会做一顿可口的牛犊面给宾朋享用。⑥小小一碗牛犊面里酸、香、咸三味融为一体,让你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 其背后包含着近半个月不为人知的等待与准备,这也正印证了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 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摘自《读者<饮食科学>》,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文段①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 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 (3)文段③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文段⑤插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的诗,有何作用? (5)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却印证了蒙古族的什么生活哲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牛犊面;牛犊面的主料、牛犊面的制作方法、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 学。 (2)不能去掉。因为“据说”表示这只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符, “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3)列数字和打比方。打比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即可出锅。作用:生动形象的介绍 了面片的颜色。 (4)介绍牛犊面背后蒙古人的生活哲学。 (5)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理解:生活其实是很复杂,有很多的人或事 让我们的心变得纷乱,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取舍,关注自己的本心,把复杂的问题与生活简单化。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文本内容。根据题目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牛犊面”。其具体的内 容是:第 2 段介绍了牛面的主料;第 3、4 段介绍了牛犊面的制作方法;第五段介绍了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 忆;第六段介绍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据此可概括作答。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 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 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语句“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 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中的“据说”表明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只是道听途说而来 的。若去掉,就成了肯定的语气,与客观事实不同,所以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 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文章第 3 段选择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作答。如:“将荞面或白面和好擀开之后,切成边长 2 厘米左右的四方形 面片,等待下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牛犊面面条的宽度。再如:“等锅内的稀 奶油变成黄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一句,把“面片”比作“夕阳”,运用打比方的说 明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了面片的颜色。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掌握。细读第五段可知,本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和引用的说明方法,插 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的诗,是为了说明“蒙古族的生活哲学: 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阅读启示。根据末段中的“这也正印证了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 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可提炼概括出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 生活体验,具体阐述“复杂的生活与简单生活”关系来谈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四、写作(60 分) 14.根据要求作文。潮起潮落皆有意,一花一叶都含情。从欢天喜地的春节里,我领悟了亲情;从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中, 我领悟了温情;从春蚕到死丝方尽,我领悟了奉献的价值;从香甜的蜂蜜中,我领悟了勤劳的含义;从屈 原的故事里,我领悟了爱国的精神;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从“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我领悟了自信的魅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天地有多宽,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大。让我们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领悟不 一样的“风景”。请以“从 ,我领悟了 ”为题,补全空白,写一篇作文。 要求:(1)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 600 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我从书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每当我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增强我的勇气和 自信心; 当我悲伤痛苦时,书告诉我说,悲伤只是暂时的,只要勇于去开拓,便会发现快乐就在眼前;当我被别人误解时,书告诉我说,勇敢地去走你的路,他们会看到真实的你。 读书,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从小 一有空,我便读起《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读物。读了这些书,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 还可以从中摘录一些好词佳句,等到写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不会感到欲言无物、词汇匮乏了。 读书, 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记得很小 时候,脑子里总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月亮?鱼为什么不能到陆地上来生 活?等等。但当我上小学并爱上了读书之后,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甚至有时候我还充当小朋友的小老的 师,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到读书的好处,更坚定“我要多读书,才能多长见识”的信念。 读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读了《古井》这篇文章,文中的古井就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 的、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读完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做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 也更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现在我还不能干大事,但在学校里,我能做到助人为 乐。遇到同学学习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读书,使我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敬爱 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幸福 的生活,难道我们这代人不应该把社会建设得更繁荣富强吗?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只有从小刻苦读书, 掌握渊博的知识,长大才能用自己的才干为人类服务,报答我们亲爱的祖国。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 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 感悟作者的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 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 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 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从 ,我领悟了 ”。题目中的材料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 写作思路:从节日领悟到亲情;从生活中领悟到温情;从春蚕领悟到奉献;从蜜蜂领悟到勤劳和奉献,从 屈原的人生领悟到爱国;从保尔领悟生命的意义……本题补填的内容,前一空是后一空“领悟”到内容的 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至少得突出两点,一个是触及灵魂的人与事,另一个是刻骨铭心的情与理。也 就是说,自我的经历是写作的基础,但不是全部,我们得通过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引出对生活、对生命、 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所悟之理要自然真切。虽然对情感与哲理的感悟是文章的落脚点,但叙事才是基础, 应该占到文章的主体,最后到结尾时再妙笔一挥,让情感与理性的清泉汩汩而出,这样文章才能收到画龙 点睛的效果,切不可空泛议论,言之无物。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自己得到的人生感悟作文。体裁上, 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 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 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 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作文 越努力越幸运作文800字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模板 端午节作文300个字 我终于读懂了你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小狗作文300字 我的动力源作文600字 快乐的除夕夜作文400字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作文600字 我的成长故事400字作文 我的小传作文600字初二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左右 找到自己的燃点作文800字 环境保护作文800字高中 东风为我来作文600字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文500字 春天来了作文300字左右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文800字 我的动物朋友作文350字 成长中的烦恼400字作文 创新作文800字高中 我的母亲作文600字初中 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作文 猜猜他是谁作文100字 传承文化作文800字 写信作文的格式怎么写 假期二三事作文600字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童年作文350字左右 热闹的集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