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怎么运用

2020-09-07 09:06: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怎么运用作文 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 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 “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请参考!积累写作素材,做好高考作文的冲刺准备,十分必要。 如何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摘抄的素材科学地运用到考场作 文中呢?除了分门别类地将素材意义整理清楚外,还应针对 某一个具体的素材,学会提炼话题或者感点,并且做到审题 立意时确保对准靶心,击中要点,从而把握该素材的运用方 向。下面提供一些实际事例,为作文素材运用提示一些思路 和方法。从所整理的文本素材中,抓关键词语出现的频率的次 数,合并同类,取其中最多的作为主要话题。青春是经历风雪而不屈服的梅花,青春是经历磨难而不 败的郁金香,青春是为爱而义无反顾的玫瑰花,青春是最美 光阴的昙花一现。青春是一种梦想,需要我们去追求,去拼 搏,青春的梦在春风走过的季节里盛开。青春是永恒的,青 春是无价的。这个素材很显然,属于“青春”话题。第一句话运用了 排比修辞手法,每一个分句都用暗喻以花喻人,歌颂青春美 好的主题。“梅花”喻青春的纯洁芬芳;“郁金香”喻青春 经历风雨后的辉煌美丽;“玫瑰花”喻青春爱情的坚贞与珍 贵;而“昙花”则喻青春的储蓄的毅力与孤傲等。第二句话 仍然是比喻,所不同的是:如果说第一句以实比物连类,那 么后者则为从虚入手,即将青春的梦想,这一意象化作精神 追求罢了。最后“青春是永恒的,青春是无价的”,更是从 精神层面上对青春作出了肯定。因此,这里青春永恒,应该 看成是一个哲学符号,既可以实指,即生活、人生的事实, 也可以为虚指,即象征一个人成长中精神的支柱等。甚至, 还可以联系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方兴未艾的历 史去抒写青春的魅力。但是,这一素材不管怎么运用,一定 要体现出青春绚丽多彩,我们需要青春,我们需要青春的色 彩,然而青春需要珍惜,青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青春也需 要爱护等。只有抓住青春的关键词,表现我们与青春同行, 让明天的青春发出灿烂的光芒,才能算是明确了话题的实质 意义,也才能写出富有文采的好作文来。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 尚;平视,需要知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 合理。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 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 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此素材一目了然,可以看成为“平视”的中心话题。所谓“平视”,就是两眼平着向前看。相对“仰视”,那是两 眼向上看;同时又不同于“俯视”,那是鸟瞰,即从高处向 下看。基于此,主要从平视的内涵上去挖掘它的要义,合理 运用。如果将上述材料直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一 定要与你的作文题材相吻合。例如,①“平视,需要心的端 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知识的 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其中,四句话, 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理性思考。第一、二两句是从 道德品行上说的;第二句话是从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深邃上 而言的;第三句则是从哲理思辨的角度,谈平视要讲究一定 的“度”的生活智慧。②“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平视是社会 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 境。”这是从构建和谐的角度说明的。从走向世界进行物质、 文化交流的角度,我们应该采取不卑不亢、取长补短的态度;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角度,那就得力求天人合 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等优良传统。③ “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 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这是从加强自我人文素 养的培养的角度而言的。平视说到底是一种人生的修养,它 应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找中心句子,提炼感点。 作文素材如果是一个故事,或者表述了几个方面的内 容,那么,要从文本中找出中心句,或提炼出符合自己作文 的感点来。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 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 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 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 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 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 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 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 U 形线。 有人从企鹅的沉潜中发现了奥秘:这种沉潜是为了蓄 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读了上述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文本最后一节中“这种 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 成效”是中心句。提炼后可以为“沉与浮”的写作话题。人 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生活中诸如为人处事时,许多方 面,应该学会“低头”的智慧。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命运 坎坷,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需要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 绝非沉沦,而是自强;是暂时的储蓄力量,目的是为了“出 头”。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 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 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 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 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由此可见,甘于沉下去, 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美国着名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在上小学时,有—堂课 令他终生难忘。老师点名要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课文,但 是他刚背了几句,老师就厉声喊道:“错!”他连忙从头再 来,老师再次吼道:“不对!”于是他羞愧地住了口。老师又点了另一个男生的名,他刚背了几句,老师也喊 道:“错!”但是这个男生没有理会,毫不停顿地一直背了 下去。等他背完,老师称赞道:“很好!”亨利非常恼火。“我背的跟他完全一样。”他向老师抱 怨。老师答道:“仅仅记住课文还远远不够,你必须对自己 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允许我打断你,说明你对自己缺乏信 心。当全世界都对你说不,你的责任是说‘我是对的’,然 后去证明自己。”从这则素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感点:一个人不 能缺乏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素材中的亨利与另一男孩 同样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也背诵的相同的课文,为什么一个 得到了成功,而亨利却因为半途而废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亨 利缺乏自信心,另一男孩克服了这一弱点,所以才取得了胜 利。许多时候,许多场合,我们自己因为少了自信,常常招 致别人的暗示或误导,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因此,我们在 谈论自信的话题,或者记叙某人自信的成长史时,可以恰倒 好处地运用这一素材,使我们的说理和叙事更加生动、真实、 亲切。看整体语段,匹配中心。 如何做到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素材库中的人和事运用到 自己的作文中去,主要是根据你要表达的文章的中心,科学 合理地匹配写作题材。使之主旨鲜明,逻辑严密。 伊辛芭耶娃从小就非常喜欢体操,她梦想着有—天能够 成为世界冠军。她挥汗如雨地练习着,严冬酷暑,舍不得荒 废丝毫时间。然而,没练习几年,一块阴云开始漫上她的心 头:她的个子越长越高。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 发芽,是要被“扔掉”的。想一想,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 个跟头,长得太高,只剩两个半了,怎么和他人去竞争?伊 辛芭耶娃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内心里的那个世界冠军梦 却依然燃烧着。她开始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另一种运动上— —撑竿跳高。这是一个身高越高优势越大的运动项目。且多 次刷新了女子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仅 获得了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各种大赛的冠军,而且多 次刷新了女子撑竿跳高的世界记录。这个素材,适用于“放弃”、“选择”或者“放弃与选 择”等作文话题。文本中的伊辛芭耶娃是世界着名的女子撑 竿跳高冠军。而她在此之前,却是一名体操队员,因为长得 太高,所以不得不被淘汰出队。然而,她放弃了体操,选择 了撑竿跳高。终于逆势转化为强势。最后摘取了胜利的花环。 的确,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时候很难一选即准,有时候往往拐 个弯,恰恰就会让你成功。因此,你必须学会放弃,而又要 学会选择。主旨明确了,素材运用起来如鱼得水,冷暖自如。在水的世界里,无论它是小草上的一滴露水,还是浩瀚 汹涌的大海,无论它是一座不化的冰峰,还是天边的一片白 云。形态变了,可水的本质却没有改变。水可以默默无闻, 静卧深山,又可以惊世骇俗,奔流千里。水孕育了生命,带 来于绿色,又可以把任何的物质消融其间,悄悄地凝结升华。 有人说水是柔情万端的,《红楼梦》里曾说“女儿是水做的 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然而水又是阳刚的,奉白笔下 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的气 势又是如此的壮阔,如此的磅礴。最后,水还是理性的,难 怪朱熹在水的临照下,也感悟到智慧的源头,写下“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这则素材中的“水”,应该从人生的精神要义上去考虑, 水,柔中有钢,柔和中却包孕了滴水穿石的坚强;水,坚韧 中不失随和,它从高处跌落下来仍然神采飞扬。所以,我们 在运用时要从人类需要向水学习生存的胸怀和智慧上去拓 展、延伸思维的空间。既可以运用它来激活储存在自己头脑 里的中国文化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先哲故事,也可 以以虚写实。诸如论证我们学水的胸怀和智慧,抒写人生的 曲折多姿、随机应变,也可以由此描绘大自然动静刚柔的美 妙景象等。总之,建立作文素材库,积累写作题材完全必要,而分 析研究素材的运用方向,使之成为写作的题材更显得十分重 要。如果说前者解决的是“无米之炊”,从稳拿基础等级分 着手的话,那么后者就是处处讲究色香味形的恰当搭配,这 便是从取得发展等级分的高分考虑的。愿“鱼和熊掌”兼而 得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赞颂老师的作文 勤劳的作文 我与谁的亲密接触作文 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 活到老学到老英语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初二作文评语 描写雨的作文800字 描写家乡的变化的作文 读后感三年级作文 描写仙人掌的作文 关于爱作文开头 塑造人物形象的作文 兰州白塔山作文 作文精选片段 2006高考作文 我原谅了他作文 捉迷藏的作文四百字 网络安全作文800字 秋雨中的校园作文 爱情作文400字 别开错了窗户 作文 蜻蜓作文 我最怀念的人作文500字 我爱我的母亲作文 向生命鞠躬作文 关于充电的作文 描写植物生长的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 艺术作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