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我教儿子学作文》作者:肖复兴?肖铁

2020-09-14 09:12:01
相关推荐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1996 04 01

印数:15千册装订:平装

版次:一版开本:大32开

页数:319页字数:

ISBN:7530923269

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我教儿子学作文》

向部分家长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我以前买的是老版本了。我很喜欢读这本书,特别是作者儿子写的作文。我曾推荐给几位友人。但是,我不会辅导孩子写,只能让孩子读读作者儿子写的作文。也可以拿来辅导自己的孩子写作文,能理解作者对写作文的意图,如怎么把作文改的生动。可以翻翻看吧。再多说几句,作者的儿子后来考上了北大作家班。毕业后又去美国深造。我以前读过肖复兴的几本书,都是写他以前比较“苦大仇深”的经历。所以对他较注意,在报上看过他写的三篇书评文章写得还不错。

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觉得很实在、真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是一本适合小学教师及家长看的书。肖复兴以教育儿子写作文的具体过程告诉我们他是怎么做,怎样从生活中小事上具体指导孩子写作的,对我们做老师的有很大的启发,我从中摘记了一些与大家分享。

玩中的有心人: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是老师应该学到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玩中的兴趣,洋溢着只有孩子独具的天真,本身就是浑然天成的作文。难道作文都是正襟危坐,托着下巴,咬着笔头,苦思冥想苦思冥想出来的吗?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比硬挤出来的一定要好写,而且会生动。玩中亲身体味出的乐趣,亲眼看到的活泼情景,定比从什么作文辅导材料学到的写作方法更亲切、更具体、更易下笔。写作方法好比是包子皮,内容才是馅。没有馅再好的皮也没有用!你今天打雪仗生动的内容,就是你自己做的馅,我没去打雪仗,我就做不出馅。有了馅,就好办了!皮,咱们可以学着擀出来!

善于捕捉生活:生活中从来不会有一篇如小猫吃鱼有头又有尾的作文,但生活中确实含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善于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到这种素材,就会觉得作文可以一篇篇写下去,没有穷尽,而不会一见作文题就头疼。这需要在平时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对于孩子,形象永远比抽象来得要快。启发孩子,就是越过抽象的雾障而踏到结实的形象的百花园中,才可能捕捉到要得到的东西。小事见精神,事越小越好下笔,事越小越看你是不是平常留意。捕捉到了,便是你写作的财富。捕捉这样的小小却生动的细节,就如同吸铁石吸起细细的铁屑,而不要奢望吸起一座大桥或大楼。千万不要忽略细小,事情可以小,但小并不等于简单。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

怎样选择材料:写作文,任何人都会面对着材料的选择。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什么叫做雕塑?雕塑就是把没有用的石头砍下去。”实际上,作文一样,也是把没有用的材料砍下去,留下那些有用的材料,就是作文了。你先别忙着写,先想想你觉得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写。这事情要不就是有意义,要不就是有意思的,总之,要写对你有比较深一点印象的,而且是和你有关系的,不要写那些和你没关系的事情。记住这样四点就行:一是你觉得什么最重要,就留着。二是你觉得什么最生动,就留着。三是你觉得什么事情彼此有些联系的,就留着。最后,千万别贪多,最多别超过三四件。一叶可以知秋,这些并不都是老话,善于捕捉生活的孩子,就要善于细致入微捕捉这些看似小却内涵深的事情。锻炼孩子的作文能力,不是先要他动笔仓促去写,而是要他时时处处多眨巴眨巴眼睛。别人可以只是玩,玩过一阵爽朗地笑,你不行,你要看出点别人忽略掉或者忘记的东西。

掐头去尾留中断: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是不是有必要把事情的全过程、把人的一生都写出来呢?一般来讲,这样做在短短一篇作文中往往会费力不讨好。伸开五根手指,总不如攥紧一个拳头有力。吃鱼的话,如果掐头去尾只留中段,做出的中段或许更美味无穷。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也是删出来的。删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为了突出。什么都想说,或者写起来不知道如何选择,往往是孩子写作文的大敌。要让孩子懂得臃肿就会淹没你要突出的中心,而简练集中就是美。

日记就是作文:在喜欢音乐的人眼中,处处都飘荡着音符,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星星,都是一曲美妙的乐曲。在喜欢绘画的人眼中,处处都渲染着色彩,即使再枯燥的沙漠、再贫瘠的荒野,照样可以画出美丽的画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灵感吗?因为他们背着五线谱或者画夹,到处有意去唱、去画吗?他们可以去唱去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但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像挤牙膏一样有意勉强为之,而是他们把音乐和绘画融入进他们的生命和全部生活之中,于是他们成为了音乐家和画家。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时候不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而是确实从心底涌出来不写不快,那么你的作文就进入一个新天地。这就如同你走进了一片丰收的苹果园,随手摘下哪一个果子都是红的、甜的。要达到这样的地步,除平常有意锻炼外,坚持记日记就是一种督促自己、培养自己的最好的方法。而记日记一定记自己最想记的,同时记得一定要具体、生动。那么,这样的日记往往可以自然而然地帮助你成为作文的素材,甚至有时索性就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不能要求孩子每篇日记都要记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但要要求养成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记日记是一种实践,而且又不是像作文一样让孩子感到压力的实践。这种实践日积月累成为习惯,作文还用发愁吗?

一口咬着馅:要求孩子作文写开头,最好的是开门见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文绉绉抒情、绕弯子,或者点题一类的大白话。自然,同时一下子让人家知道你要讲什么,这就是好开头。就好象吃包子,让人一口咬着馅,不要咬了好几口,还是皮。皮太厚、馅太少,开头冗长是一个常犯的毛病。没有量变,谈不上质变,道理就是这样实实在在。

朴素是最好的语言:对于孩子的作文,其实,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许更容易写,也更容易突出特点,表达情感,达到效果。因为过于用力,是在笔上下功夫,而不是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痕迹就容易被看出来。这样的语言联系,偶尔为之,做一种尝试,是可以的,但不是最好的方式,要让孩子明白,好的语言,其实往往是朴素的。学会运用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才是最难的。

,强烈推荐给你们。相信对你们来说,同样受益匪浅。期待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写作插上翱翔蓝天的有力翅膀!

肖复兴:沧县人,《》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目录 上辑 兴趣是把钥匙 附:我喜爱小白兔 学走路的第一步 附:游无锡三个洞 写你自己有意思的 附:小船的实验 珍惜第一次(一) 附:第一次挂钥匙 珍惜第一次(二) 附:第一次吃椰子 联想是作文的一个帮手 附:冰花 爱好是作文的另一个帮手 附:我喜欢集邮 小动物是作文的又一个帮手 附:小鸡黄黄 动物园的老师 附:动物园散记 模仿是必要的 附:假如我出差回来 注意身边的 附: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想象力从哪里来 附:北海冰灯 观察力的培养(一) 附:香山植物园参观记 观察力的培养(二) 附:我的叔叔 巧妙的树墩茶杯 附:节日的礼物 不要失去情趣 附:记一节生动的自然课 不要瞎编 附:荷花塘趣事 虚构不可取 附:28+1=一片爱心 先要讲清楚(一) 附:龟裂石 先要讲清楚(二) 附:第一次刷白球鞋 七个不简单的音符 附:听音乐感想 风景不是无情物 附:借书记 写人写什么 附:我真感谢他 玩中的有心人(一) 附:根雕 玩中的有心人(二) 附:春雪中的“战争” 善于捕捉生活(一) 附:雪夜 善于捕捉生活(二) 附:除夕的夜晚 什么叫具体 附:遨游邮票世界 什么叫形象 附:找春天 什么叫生动 附:我做贺年卡 心情是什么 附:一幅纸贴画 情感怎么表达 附:龙虾,我想念你 从哪儿能够找到比喻 附:春末的时候 怎样选择材料 下辑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书摘

帮助孩子如何培养起写作文的兴趣,如何找到写作文的突破口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再能够帮助孩子如何一字一句地改好作文,是一个家长和一个老师最需要教给孩子的东西了。如果摸索中的路子对头,孩子也确实感到乐趣,在一个孩子学习作文的最初阶段,这样基础方面扎实的训练,便一定起到作用,他一定会走远,而且走好的。可以说,这是童子功,是在孩子长大以后的日子里永远无法弥补的。 孩子时候的阅读,是人生之中最为美好的状态。孩子时候的阅读,融化在他们成长的血液中,飧刻在他们成长的生命中,会让他们一生受用无穷。孩子时候的写作,是这种阅读的延伸。在阅读了别人的作品之后,特别是在读了语文课本,多了一门作文课的时候,孩子们常常会涌出自己一度身手的冲动,是希望别人尤其是成人世界的重视然后进一步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这个时候的写作,其意义往往超出作文成绩甚至考试分数本身。做家长的,实在应该珍惜孩子这样最可宝贵的时期。但愿这本小书能够给你们和你们孩子一点切实而有效的帮助。

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的践行者,我认真拜读了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子肖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在美国攻读博士。肖复兴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儿子的写作并细心收集着儿子从初学写作到高中毕业的一篇篇文字,将这些文字整理后著成此书。对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们来说,该书的确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材料。

仔细通读全书后我发现,作家和教师在教写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重视兴趣、注重积累、强调观察获取素材等。同时,我也发现了五处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很有价值的,体现着作家对写作行为本身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充满智慧的教学行为,当然也决定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启蒙思想的差异:作文其实很简单

作家在启蒙时就告诉孩子,作文很简单,就像用积木垒房子一样,是件很快乐的事儿。肖铁6岁入学前识字不多,肖复兴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说话,说后和孩子一起听,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作文啦。孩子得到这样的信息后兴趣大增,对着录音机说个没完,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作家了。等到入学识字增多后,他就很自然地写起了日记、作文,行文流畅,毫无其他孩子的“难产”体验。这与他在习作起步阶段没有畏惧情绪,反而兴趣浓厚、自信心十足是分不开的。

为了巩固孩子对习作的兴趣和热情,作家还强调两点。其一,在孩子刚开始写作时,多让他们写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千万不要只以完成作业、取得好分数为目的。喜欢的东西,写起来自然轻车熟路,头头是道。例如肖铁喜欢集邮,笔下的邮票就丰富生动。其二,将写作与玩结合起来,做玩的有心人。每当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他总要充当临时讲解员,在玩耍的同时交流观察所得、所思,这是在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指导。

反思很多老师的作文启蒙,无不是告诉孩子作文很难,很重要,甚至关系到今后的就业与成才。所以在孩子们看来,作文是件难事,恐惧感从他们认识作文起就如影随形。其实,作文是自己心声的表达,是将已知信息内化后向外倾吐的过程,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表达,何惧之有?教师的良苦用心我们都能明了,但请不要忘记,我们是孩子习作的引路人,而不是写作殿堂旁狰狞的门神,“威胁式”的启蒙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二、言语表达的差异:朴素的言语是最好的

作家对孩子语言过于优美、匀称是不赞成的。他认为孩子在语言上“过于用力”,是有意模仿成人文字习惯的没有创意的蹩脚行为,这样写出的文字不是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刻意的痕迹很明显,对今后创作没有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实实在在、朴素地写下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现有的言语运用水平。肖铁小时候有一篇得意之作《小河四季》,该文语言优美,老师评价很高。肖复兴看后并不欣赏。日后他举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朴素描写为教例: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个黄花就开个黄花,愿意结个黄瓜就结个黄瓜……并以此告知孩子,要学习用这样朴素的言语表达自己内心最真的情感。

有个性的作家无不强调言语朴素、真实。吕叔湘先生做过生动的比喻:偶尔用好词修饰,就好比在衣服上绣花一样,能使整件衣服更显华贵,但如果绣得多了,就成了戏装,穿不出去。读过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名家作品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语言大师们运用言语表情达意特别讲究返璞归真。他们的文章在那个时代连识字的老婆婆都能读懂。

但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孩子习作言语的要求则是“宁可浓妆粉饰也不素面朝天”,一味强调言语优美,甚至以“培养未来文学家”的标准来衡量、评判孩子的习作。这使得孩子为追求言语华丽而导致作文中出现严重的成人化倾向。更糟糕的是,由于老师“催得紧”,孩子们等不及从阅读给养中慢慢积淀,就通过抄袭、复制、拷贝、搬套、挂羊头卖狗肉等手段强求“美感”,写成所谓美文,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言语还是“务实”些好,平实的语言更能体现童心。

三、指导方法的差异:学作文就是学改作文

肖复兴的名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谓妇孺皆知。叶圣陶在肖复兴初三的时候就亲自为他精批细改了一篇习作,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幸运。后来肖复兴插队的时候写了10篇散文,叶圣陶先生又逐句帮忙修改,再寄回北大荒。这些经历使他的写作之路迈得坚实,也奠定了他的写作教学理念——学作文就是学改作文。后来教肖铁学写作,他也将这种习惯传授给孩子,并且予以严格要求:每一篇作文肖铁都改了不止一次;几乎每篇作文都有肖复兴帮助修改的痕迹。孩子就在这无数次的修改中慢慢领悟了写作的真谛,最后也走上了写作的道路。至今肖铁已经出版长篇小说《转校生》,散文小说集《成长的感觉》《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

说到修改,这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教师往往越俎代庖,替孩子修改,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主权的体现。写作是已有积累的自省,是不断调阅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梳理自己混杂无序的思想之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地表达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对初次自省的再梳理,再自省,是写作思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于修改,历史上留下许多趣话。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39遍才满意;他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200遍才最后付印。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问世。文章能流传千古,与作者重视修改是分不开的。我们指导孩子习作,与其大谈方法技巧,不如花些时间,放手让他们好好修改,这样更为科学、有效。

四、写作步骤的差异:先讲后写才科学

肖复兴称让肖铁“先讲后写”为笨法子,其实这是很聪明的法子。他认为让孩子写清楚,首先应该让他讲清楚。讲不清楚,在写的时候肯定就会表现出来。在讲的时候,孩子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受到启发,明白哪些是生动的,吸引人的,哪些别人不爱听,这样在写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因此每逢写作前,肖复兴总叮嘱说:先不急写,你先说说。刚开始,肖铁说的内容仅仅是所见所感,后来则提升为说文章的构思等。作家在对话中完成指导,孩子在对话中打好腹稿,作文只是“打印”的活儿。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教师说的多。学生听的多,说的少,回家后就写,更没有谁愿意听他的奇思妙想,写作完全是闭门造车的私活儿。由于长期没有人关注,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打稿的意识。有的孩子边想边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常常前后内容毫无联系,偏离主题;更多的孩子是“挤牙膏”式的凑字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周末在家写作文,从上午拖到晚上还不能完工。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先讲后写,讲清楚再动笔。

五、评价理念的差异:虚构和贪多是不可取的

在肖铁开始学写作时,肖复兴反对他在一篇文章中写两件事,反对他虚构事件情节。他说:孩子初学写作文,要简单,一多就乱。他还形象地用母亲择菜时去掉黄叶来告诉肖铁,要写有用的,不要贪多。所以我们看到肖铁年幼时的作文,多是写一事的短文,短是短,但很清楚。说到虚构,肖复兴更是坚决反对。肖铁六年级时写了一篇高分作文《28+1=一片爱心》,其中许多很“巧”的环节属于虚构。肖铁还沾沾自喜说很多同学都这样编。肖复兴教育他说:瞎编容易使作文走上邪道。并非说虚构都不好,作家的作品中有许多虚构情节很精彩,但那是以后的事。小孩子写作文就像还在描红阶段,要练好基本功,要写出作文的真诚和真实,这是作文的灵魂。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很早就提出习作的“伪圣化”现象:很多作文在立意上虚假地表达一些崇高、神圣的意义,甚至违心地说些貌似崇高的话,其实内心一点也没有这种思想。孩子习作的“伪圣化”源于教师对习作的评价导向。虚构和贪多,这是孩子习作时的两个通病。写一件事字数太少怎么办,再加一件呗,最多注意详略得当就行;所写的事不够精彩怎么办,虚构情节呗,最多注意合理性就行。教师评价时,字数多的为完整、具体型,高分;情节感人或离奇的,为生动、巧妙型,高分。这样的评价导向最终让孩子从实践中明白:假的就是好的。当孩子们的习作清一色的“高、大、全”时,他们的心灵也就是一片空白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自我,没有他人!

肖复兴教肖铁写作可以算是成功了,而我们从对比中发现了差异,也是值得庆幸的。这些差异仅仅是思考的切入点,是问题的端倪,还需要用大量的实践来验证。撰写此文的目的也就在于让大家一起用科学的写作指导思想武装自己,参与到科学的写作实践活动中去。但我们也应该记住齐白石老人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肖复兴的成功仅仅是适合于肖铁的个案,每一个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和孩子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的写作教学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写作。

2009 04 30人教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思辨类作文 春节的作文600字 关于假期的作文 写景作文800字 记人作文 电视作文 观后感400字作文 题目自拟的作文 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我的老家作文 励志作文600字 中考满分英语作文 作文背景图 春节作文初中 人物作文300字 播种作文 放学路上作文 我错了作文 面对困难作文 叶圣陶作文 介绍春节作文 团圆的作文 迪士尼作文 关于运动的作文 银杏树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 我的榜样作文 六年级作文题目 向日葵的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