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2020-09-16 12:33:01
相关推荐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疴。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如何让学生多亲近自然,多接触社会,尽快地走进作文天地;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怎样设法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培养用自由的笔墨写自由的精神,让作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我就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工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l 4.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事可做 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无所适从,一筹莫展,认为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讲授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效果甚微。其实,在学生想写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是有作用的。美国人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令全球教育界惊奇,他们写作教学的特色在于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评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作文训练体系。而我们不少教师还是出出题目,看看内容,写写评语,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会大大提高,有时还会挫伤学生为文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我再谈谈个人写作教学的方法的不成熟体会,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注重积累,妙笔生花 学生写作的难题是没的写。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拿着笔发呆,不是“挤牙膏式”的挤点写点,词不达意;就是耐到最后胡乱编造了事,空洞无物。究其原因是没有材料的积累。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生活大量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时做到“厚积而薄发”。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小演讲,扩大课外阅读视野 为鼓励学生阅读,我抓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心理,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5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课外阅读中较欣赏、感悟深的文章朗读给大家听,并说出阅读感受。这样既敦促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很高,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夯实了基础。 2、注重写读书随笔或摘记好词好句、名人名言 为了使课外阅读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写好读书随笔,并学会通过反复阅读,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精彩片断,摘录好词佳句,名人名言、优美文段等以充实自己的大脑,丰富阅读经验,增加写作素材。另外,教师针对这项活动,定期检查指导,学生定期交流展示,资源共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以写为乐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首要任务。 1、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感受表达的乐趣 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创的一项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写作氛围的前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中,写作情绪也随之高涨,对写作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如: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后,学生们表情沉重、唏嘘不已,似有很多话想说。我因势利导,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畅所欲言,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唤起了学生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交流完毕,我当堂布置了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2、及时评价,体验成功,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美的创造。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及时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对写作要有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忌打击、讽刺、挖苦类语言的运用,这样会挫伤学生们的心灵,降低写作热情。如:在每次习作后,我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当堂宣讲、或编辑成册进行传阅,或在板报、墙报上刊登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善于指导,点石成金 有了素材的积累,浓厚的兴趣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做好写前指导。 1、鼓励教师“下水”,指导写作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作文教学中教师“下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人也比较赞同这种做法。作为教师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要求学生写出立意深、结构好、语言流畅的佳作。其实我们自己也深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并非易事。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前“试水之深浅”,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确立主题、筛选组织好材料、抒情达意,学生就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些“似曾相识”的抄袭之作也就越来越少。为此,我在学生的每次习作之前,必写“下水文”,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2、指导审题,让学生依据命题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展示学生创造力的窗口。拟好文题是迈向成功之作的第一步。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确定主题。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中,是以“母爱”为话题表达对母亲的挚爱深情。可以说“母爱亲情”是学生习作中的老调子了,若想推陈出新,必须先从拟题人手。我首先让每位学生在审好题的情况下,自拟三个题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不同题目,择优录用。避免千人一面,全班学生一个题目。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再进行选材定题,避免了作文内容雷同现象发生。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 9182932.ht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窗外作文高中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君子兰作文三年级 白玉兰花作文 长城作文200字 怎么交朋友英语作文 敢于担当作文 风景这边独好作文指导 关于爱的作文五百字 渡口作文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 我的自传作文400 动物作文400字左右 体罚打屁股作文 校园的冬天作文800字 我的兴趣日语作文 我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400字爸爸 观音莲的作文 以感动为题写作文 小猫和老鼠作文 我的优点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300字左右 牵挂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素材书 作文立意是什么意思 我的姐姐三年级作文 作文我这个人400字 我对书的感受作文 剪纸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