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素材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之三 大国风采

2020-09-21 08:48: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素材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之(三) 大国风采

高考

高考

颜老师说

今天整理了2018 高考作文十大热门话题预测之二科技与创新的素材,颜老师会陆续发完这这十个素材,请随时关注以下十大热门话题预测素材的发布

3.大国风采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改革开放 40 周年6.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7.振兴乡村留住美丽记住乡愁8.中国梦9.修身与教育10.家庭与时代

聚焦高考

大国风采

主要角度

1、担当(责任、大爱),扶助弱小

2、智慧,助力全球发展

2、外交,兼容并包

4、经济,共同繁荣

5、文化,软实力影响

6、自信,走向世界

其他词汇:中国式智慧 中国式付出

女排夺冠 体育大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经典名言

* 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陀斯妥耶夫斯基

* 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随着持续而强劲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有西方战略家甚至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调整彼此间的实力和利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注中心。姑且不论这种认识具有多少简单线性思维的成分在里面,中国应如何推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应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深刻调整,却是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唐晋《大国崛起》

经典论据

1、大国担当:

2014年西非爆发40年来规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危急时刻,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组建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我国的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由王锦秋、洪建国合著的39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这部援塞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文字”,忠实反映了援塞医疗队直面生死、忘我工作,始终坚持零距离观察治疗、“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和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精神。

首批援塞医疗队队员秦玉玲,接到出征命令后将生病的母亲托付给姐姐照看,第三天就到达非洲抗埃战场,面对口吐鲜血的危重埃博拉病人,面对致死率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她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进入病区清理污染源。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黄顺,面对两次入住中塞友好医院的9岁埃博拉孤儿雅尤玛,她与其他女队友用“中国妈妈”慈母般的爱,对雅尤玛不离不弃,精心护理、悉心照料,帮助她终于战胜可怕的埃博拉。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李雷,现场展示讲解了抗击埃博拉时的防护服,倾情讲述了医疗队治疗年龄最大的埃博拉患者穆苏老人的故事,她因感染埃博拉病危入院,后经医疗队全力救治奇迹般康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远离家乡的异国,中国医疗队员用大义担当、牺牲奉献、仁心仁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1、人道主义风采:

遇见生死,不悔付出;生命有禁区,救援无国界。(选自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

蒋励曾经是一名无国界医生,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三年前去往战火连天的阿富汗。在那里,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接生将近四十例子的新生婴儿,三个月达到了几千人,无一例死亡。

帮助接生在战争中诞生的孩子,每一个中国无国界医生面对国外恶劣工作条件时,无不彰显出中国医生的人道主义风采。他们朗读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献给在战争中出生的孩子。

3、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

第一,十九大报告给国际关系做了新的界定: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对国际形势作了一分为二的科学判断。既承认、肯定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也指出了人类面对共同的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第三,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略。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目前在非常负责地维护国际秩序,这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定位、一个基本选择。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报告还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生态观等。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四,重申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赋予它新的内涵。这个新内涵至少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特别强调了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包括新型国际关系里,也强调了公平正义。中国的发展不威胁任何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这是一种庄严的承诺,赋予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内涵。

第五,中国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义利观,推进伙伴关系;通过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周边地区落地生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第六,中国要打开国门搞建设,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国际社会有一些逆流,反全球化,甚至搞所谓的孤立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继续开放发展。

第七,提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即共商共建共享,明确表示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4、《厉害了,我的国》:

影片展示了大国风采,让全球关注的中国全球合作之路。不仅让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密切,而且让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话语权越来越多。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更让中国通往世界各国、地区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中国方案、中国思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越来越多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方面发挥作用。

包容、创新的发展理念,也让中国方案成为了最为抢手的资源之一。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在欧美发达地区、在亚非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的全球合作之路确实更加广泛、更加具有拓展空间。

5、2016杭州G20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中国是全球经济一个关键的发动机。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趋于稳定;投资区域相对集中,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流量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这两大由中国牵头的对外投资战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最重要的引擎作用。

一个自信的大国阔步走向世界(报道摘录)

西湖上的玉带桥历史久远,桥上重檐四角亭飞动有势。千百年来,“玉带晴虹”点缀着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风雨飘摇的过去,它是摆渡到彼岸的一段路;大国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之桥,一座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合作共赢之桥。

世界感知着中国——感知着中国的道路自信。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发展的方法论启示,为破解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

感知着中国的理论自信。“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方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折射出中国发展符合而且引领世界经济潮流,中国正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变为引领者。

感知着中国的制度自信。行胜于言,杭州峰会标注了G20发展史上的“丰收之年”。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成果落到实处,中国引领前行,一再佐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感知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杭州城内绽放的文化元素,采撷于流淌了五千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之河。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识,需要寻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自信是一个大国的姿态。从睁开眼看世界,到叩开世界的大门,再到逐步融入世界,直至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习近平主席的“G20时间”,留下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出路,也有世界对这个古老国家的新认识,更有世界走向未来的新力量。

“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今天的中国,人口占世界近1/5,第二大经济体,走出“一条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它的抉择判断、进取作为,深刻影响着21世纪乃至更久远未来。

中国信心,也是世界的信心;中国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新主张,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他强调,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携手西子湖畔续写中国担当:全球面临的挑战中,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全人类未来。

“从巴黎到杭州,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2015年年底达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而能否通过各国批准,是《巴黎协定》能否走下蓝图,走进干涸的湖泊、喘息的大地、雾霾笼罩的天空,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步。

中国和美国,已经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此时,借杭州峰会见面契机,举行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中美两国元首分别向潘基文秘书长递交法律文书。

此举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中美的榜样力量将带动更多国家行动起来,为《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奠定基础。”

习近平主席着眼于合力和恒力。他说,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凝聚力量。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积累共识。奥巴马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单枪匹马能够做到的。”

合作的背后,是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是中国“不是让我们做,而是我们主动要做”的行动自觉。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众多责任担当案例的一个典范。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热点问题,中国没有缺席。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每一秒钟都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一个崭新的时代,倒逼着全球治理的升级,呼唤着世界观念的转变。恰如空气没有国界,共治才能催生变革,当前全球经济、安全、文明等诸多领域存在的形形色色挑战,同样需要各国携手才能有效应对。

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习近平主席始终保持着对金砖机制的信心和定力:“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这份坚定源于深邃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判断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要看到金砖国家的体量和潜力,看到金砖国家所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机活力。”“不为风雨所动,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困难所阻,不断强化伙伴关系,金砖国家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既讲权利,强调“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也讲责任,提出“尽力而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让他们搭上金砖国家发展快车”。“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金砖合作的出发点之一,也是一段跋山涉水、任重道远的征程。

6、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集装箱格外醒目,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色调,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

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

十大合作计划给非洲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向非洲多国提供了无息贷款和粮食援助,我国还在民生领域,在学校、医院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援助。我们还增加了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设置了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提供了15万人次的专业人才培训,同非洲很多国家签订了协定,共建经贸合作园区。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建设了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总体看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新举措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二是聚焦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建设,围绕非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多方协作,加强省一级地方协作,加强民营企业的作用,加强第三方机构参与,调动各方资源,加强中非合作力度,上一个新台阶。

外交部长王毅:“无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都由参与方商量着办,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各方平等参与;没有暗箱操作,而是坚持公开透明;没有赢者通吃,而是谋求互利共赢。”

7、撤侨:

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新西兰地震撤侨,尼泊尔地震撤侨,吉尔吉斯斯坦撤侨,埃及撤侨……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撤侨;有一种自豪,叫“祖国带我回家”。(热门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

中国当年在利比亚撤侨现场曾令NBC记者无比震撼(选读)

根据中国外交部长的发言,我们知道这次中国出动了一艘大型巡洋舰,20架民航客机,4架军用客机,在一周之内,周三之前,就从利比亚撤出了全部35860的公民。

我在马耳他的一个撤侨集散中心一边等我的飞机,一边思考对比。中国工人戴着红色的帽子,排成一列,领队的女孩举着红黄色的中国国旗,就像梵蒂冈的任何一个旅行团。他们都遵循指示,整齐地排着队,当被叫到的时候就慢慢往前挪,命令一下就像一列不可阻挡的蚂蚁一样大步穿过集散中心。

这真的是和美国不一样。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带着耳机或者在玩手机等数码设备,他们身材都很纤细匀称,没有一个发胖的。他们的包都用玻璃纸捆起来,有些人还穿着工作服带安全帽。他们都是在利比亚油田、铁路、建筑、通讯行业工作的工人。中国政府包了一队的飞机把他们悄悄地,高效地带回上海,没有一丝的凌乱。这是一个国家与工人之间的约定:你在国外工作,我们就会保护你。

中国的《人民日报》称这次行动是中国政府所做的规模最大也是最复杂的撤侨行动。中国的外交部部长把撤侨行动的高效归结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使中国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国家。据估计,中国在尼日尼亚有5万工人,在苏丹有3.5万,在赞比亚有4万,在安哥拉有3万,在阿尔及利亚有2万,还有数以千计的工人星罗盘布在整个非洲大陆。他们是中国工业,投资业,外交的代表,最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力量,真正让我震撼的是撤侨的效率,秩序和平静。没有人在讨论航班,反对顺序,也没有人把包和大袋子弄出声响,仅仅就是一条沉默的人流,耐心的等待着政府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去哪里。

我看着不禁想到,这就是未来。

当西方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的时候,中国在非洲投了大量投资,同时中国公司在拉丁美洲的扩张也是非常迅速的。他们的工人冲在最前面,无论他们在哪,他们的政府就保护着他们。

将近有200人排成的单列到了机场免税店,没有人瞧一眼陈列的奢侈品,他们只是在等待手持中国国旗的人举起手臂告诉他们该去哪里,我不知道我的内心充满的是钦佩还是惶恐。

说真的,我们最好能和他们一样。

▍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由高考公众号编辑整理,侵删,转载请标明来源。

7.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作文350 元旦晚会作文400字 妈妈生日的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100字 生活教会了我作文 写一篇景的作文300字 我想对老师说的作文400字 写桃花的作文题目 林老师讲作文 作文雨一直下 与阅读同行作文 机遇的作文 三年级中考作文 记一次什么作文 写晴天的作文 写一首歌的作文 我的家人英语作文50字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游水浒城作文400字 动物作文350字 高中英语作文暑假计划 作文童年趣事400字 关于读书作文800字 关于承诺的作文 关于零的作文 师恩难忘优秀作文 赏菊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文 放风筝600字作文 一个夏日的早晨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