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万青工作室

2020-10-05 21:18:58
相关推荐

简简单单教语文

当您看到我今天交流的话题时,一定是眉头紧锁,满腹疑问?我们教语文老师在一起经常探讨并有所共识:语文教学千头万绪,广无边际,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哪一方面都得顾及?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得去设计,去琢磨,教语文怎么可能很简单?

我也曾跟大家一样有过类似的迷茫与困惑。但通过读书、培训、学习,积极接受新课改理念,参与各级课题研讨,零距离接近专家与名师,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更是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也屡屡闻到了语文课堂的馥郁花香。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悟: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研读《课标》 凝练提升

2011年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即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思)。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要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核心是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鼓励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注重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确定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尽可能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生本课程)。

(三)学段目标和内容(表格展示)

每个学段目标不同,随学段呈螺旋式上升,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各学科共性的目标,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是语文的个性目标,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能离开课文里的字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得意”研究语言情感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就是“得言”,我们特级教师王万青省级工作室正在研究实践的一个课题,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得意不忘言》准备2019年正式出版。

三,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四,坚持推进儿童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多读书,多积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所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王松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内外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借他山之石 琢己身之玉

看到一则报道:国际

中式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活动的中心,而美式的“以学生为中心”则是指根据学生开展某一活动遇到的问题来决定他们学什么。一种是外显,一种是内在。我们现在推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往往更多的流于为活动而活动。美式的小组学习能够如此顺利的进行也靠着老师在课堂之前的准备。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方式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足以证明语文教师应是浑身书香、满腹翰墨。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于永正老师在《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文章开头写到的一段话:“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中,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曾说,语文课讲得多,分析的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他提出了4321语文评价标准,他把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把课文内容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饼状图)

生活是个大舞台,于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教40余年,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很简单,无外乎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一)写好字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抓住这个基础,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字和写字。当然,要想学生把字写好,教师必须自己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同时再进行细致的写字指导,效果会更好。写好字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这学期,我承担着三年级硬笔书法教学,他们正处于从使用铅笔向使用钢笔过渡的关键阶段,教学中,我时刻以于老师为榜样,注重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要求,现在,同学们对书法练习的热情和自我要求越来越高,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的书写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写好文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本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于老师巧妙地把练笔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读写的正向迁移。在写作训练中,于老师也极具艺术性,他以课文为载体,采取续写、补写、补段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既是想象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现在的我,刚刚走上教师岗位,却也深切地体会到研读文本的重要,三年级的学生处于由写段向写一篇完整作文的过渡。除了园地和书后的小练笔,我们完全可以从文本入手,捕捉学生可以写、有的写的东西加以训练。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差,就像米主任在教研中说的,可以把每篇教材当做阅读题,教师有意识地加以训练,相信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看到阅读题就不会再畏惧。

(三)读好书

于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他说:“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在朗读中,文本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信息的载体,是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凭借它入情入理,接受熏陶;另一方面,朗读时,学生还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在朗读教学中,于老师是这样做的,拿到一篇课文先备朗读,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对话要读谁像谁,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学生读得好的地方,他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果读得不到位,他会亲自领读、范读,课文读得声情并茂了,很多道理就会从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这是自发的,而不是教师长篇累牍地灌输和外在强加。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理,课堂则会充满情趣和灵性。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以下东西。留下认识4000个汉字,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教学时眼睛不摇,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然这。才叫完美的语文教学,写字如同做人一样重要,字如其人,就是这么来的。强调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这种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1、 汉字教学

要利用好汉字的自身特点,(六书:即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转注 假借),汉字一字一形,形近字多,多音多义字多,大量的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于老师把学语文比做攒钱和花钱,教语文要重积累,学语文好比攒钱,这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他还讲到了一个小窍门儿,如何纠正错别字,就是在上课前听写几句话,易错字都在句子当中辨析出现,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出错,我们语文老师是不是该学习效仿一下?

2、阅读教学

教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可以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读什么?就是读书,大量阅读课外书,从孩子识字起就开始阅读,并在阅读中识字,读经典、诵美文、背诗文、储备语言。学会多种阅读方式,默读、朗读、精读、泛读、跳读等。写什么?就是写字、写作文,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宏扬传统文化。写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了,低年级写话,中高年级写段、写篇。而且要做到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

由此可见。教语文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课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抓住“读写”两线不放松,就能把语文教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的,以读代讲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是学生通过读来主动地参与课堂和接受知识,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他们逐渐能自觉地读、爱读、会读。读既是传统的语文教法,也是传统的学法。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靠读;语感的领会、中心的把握靠读;学生情感的熏陶,进入文章角色更要靠读。

读书跟做任何事情一样,良好的习惯是基础。而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实现的,教师在这当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监督和检查。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提出问题。如果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到位,持之以恒,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要以课本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文章,而不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现在我们程永丽名师工作室正开展“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讨,正迎合了这一思想,也正是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理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再大的诱惑也起不了作用。”因此,我们平时要重视对学生读书的引导,注意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在孩子们成长的黄金时期,一定要让他们多背诵、多积累。“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孙双金老师总结说:“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定的语文。”这给我很大启迪,我们借专家的研究,实践自己的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用活动吸引学生就是个好办法,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外,还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进行朗诵表演,开诗歌朗诵会,参加朗诵比赛等。另外课外阅读也是很必要,我们要使学生的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它是学生独立的、自主的阅读,同兴趣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其它有益的读物。这样多方引导,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读完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感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应该在这里。在此,我想说,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静心修好自己的身,守好自己的道,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追求永恒的本真。从今天起我们要先开始勤阅读,开始下笔写写文章,要先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浑身书香、满腹翰墨的我们,才能够将孩子们带领进那个充满知识、充满乐趣、充满诗书芬芳的语文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僵尸作文 六一儿童节三百字作文 摘板栗的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是小小消防员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以春游为题的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初中 未来的衣服作文4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高中 介绍自己外貌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句 观察蜗牛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古风唯美作文开头 我发现了家乡的美作文 我心目中的良师作文 母亲的心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初二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桂花 袁隆平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类别 描写大雾的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好词好句 描写炎热的夏天的作文 作文题目没写扣多少分 北极熊的作文 足球作文500字 初一我准备好了作文 泰山观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