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保护文物作文800.doc

2020-10-14 16:35:01
相关推荐

[母题完全解析] 人类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博大精深。在这一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的遗产,如璀璨的星星,悬挂在历史的星空上,让我们感叹不已,仰慕不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都激励着后来人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地拼搏着,跋涉着。由此可见,“遗产”话题,它不单单只是指一般的物质财富,更是指精神方面的东西;不只是指有形的事物,也指无形的东西。面对人类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这些问题,都可以进入写作的范畴,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话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各类组织举办了许多有关“文化遗产”的活动,xx年6月,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又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些,都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启示。面对世界文化遗产之争,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面对各种节日,不少的人,热衷于过“洋节”而淡漠了自己的节日,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遗产”话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许多的反应,如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及xx年北京高考作文,xx年湖北高考作文等都是谈论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的,这样一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遗产”为母话题,可以写写你对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谈谈对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描写世人对遗产的不同认为和态度,也可以谈遗产的流失给我们的耻辱,针对当前许多地方只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注重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批判,也可以针对传统美德的淡化来呼吁对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视等等,写作时,要特别注意的,一是遗产的的内涵,二是选好角度是写好所有关于遗产话题的前提。 [相关主题延伸1] 对待文化遗产不能统一规划 [备考复习范文] 可悲:中国城市建设十大雷同 趋同化已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是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它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彼此一致,才会有这般的雷同?细一想,可举十种,谓之十大雷同。 雷同一:功能区划分 “旧城改造”最大的动作是重新规划。所谓规划,最流行也最简便的方法是按照使用功能重新分割城市。样板是美国——在市中心造一个商业区和步行街,还有金融街、行政办公区、住宅区、旅游风情区,以及什么文化长廊等等。这样一来,城市原有的深厚而丰富的肌体被“解构”,全都变得生硬、浅薄、单调和乏味。 雷同二:广场 在城区中央修一个大广场曾经是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时尚”。于是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雷同三:罗马柱 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谁也不知这种舶来的罗马柱是干什么的,谁也不知为什么偏偏都要造这么一排怪模怪样的柱子。最多站在前边照个相,但也不新鲜,因为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能见到这种冷冰冰的围成半弧形的一排洋柱子。 雷同四:高楼大厦 最雷同莫过于这些大家伙了。只要你今天造一个模样新鲜的,明天我也来一个。细长的、圆柱式的、尖的、金的、纯玻璃的、带旋转餐厅的,而且愈高愈威风,凑成一片更威风,看上去全是“国际大都市”了。 雷同五:洋房 更雷同的是住宅楼,全国各地的住宅都像是一个公司设计的。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顶尖小房,全都一样,愈洋愈好,一片一片,排列整齐,布满大地。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帝豪广场。 雷同六:通透墙 把实墙拆掉,换上栏杆,肇始于大连,却源起于美国人。美国人自诩透明度高,连白宫也是铁栏围墙。于是被我们认为是最现代的街景,并很快相效成风。那些改造完成的城市的大街两边全是透通的栏杆墙,里外大片绿草地。 雷同七:烟花灯 彼此克隆之风,一直到街灯上。许多种街灯,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惊人的一致。最可笑的是一种仿照烟花的装饰灯,从江南到塞北,无一座城市没有,到处闪烁不停。 雷同八:水泥树 人造景观是中国城市很热衷的事。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北方城市常常用水泥在街头造一棵气根长垂的大榕树或几株南国风情的椰子树。最神奇的景象倒是这种人造树可以四季常青。逢到三九,天寒地冻,水泥树依旧绿意葱茏。 雷同九:白瓷砖 奇怪的是,既没有人推广,也没有政令推行,全国各地———尤其是小城镇的房屋差不多全用瓷砖把外墙贴满,而且多为白色。有人戏称做“厕所砖”,未免苛刻。但为什么全用这种毫无美感的粗鄙的白瓷砖呢? 雷同十:明清一条街 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全拆光了。外人来旅游,没有历史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没有中国特色怎么办?于是每个城市差不多都建起一条明清街。而且只一条街就够了,所以又称“明清一条街”。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所以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其建筑好似港台的武侠电视剧,只要是古装就行,半今半古也凑合。灰瓦顶子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全国的明清街的模样全是一个样,甚至连里边卖的东西也差不多。 于是,我们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愈来愈熟悉。别看当今中国是商品经济的时代,我们新造出来的城市却像计划经济时代的暖瓶——全国一个样! 将来的人们一定会取笑我们,怎么会如此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低级和一窝蜂的相互抄袭?但是谁叫我们非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硬要造出全新的城市来! 当然,上述的某些雷同,随着时间有的可以渐渐改变。比如,烟花灯过时便会不再用,水泥树也可以拔去,假瀑布只要关上水门就行了。但那些千篇一律的大家伙呢,至少要用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就在如此粗鄙而单调的城市里一代一代生活下去吗? [名师现场讲义] 冯骥才先生,近年来,不断地把视觉投到有关文化方面上,提出了大量的真知灼见。本文亦如此,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别显著的现象,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即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少人总是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把城市的建设推向到单一化,“规范化”上去了。全文所例的十个方面的雷同,其实都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对此,冯骥才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文章主要运用比较的手法,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向我们诉说了自己的心迹,可见,文章要打动人,无外乎情,只要“披文以入情”,就可写出精彩的佳作。 [相关主题延伸2] 文化遗产需要人们精心呵护 [备考复习范文] 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上海考生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 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 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名师现场讲义] 这是一篇优秀高考的作文,文章开头提出“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这一观点,然后通过三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从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考生再一次呼吁,中国文化需要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精心的呵护它。结构上并没有非常奇巧的构思,但考生在立意与表达上下的工夫却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全文论证有力,语言酣畅而淋漓。 [相关主题延伸3] 文化遗产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 [备考复习范文] 传统文化遗产的精与神 前些日子,很多网友面对万里长城丢失了世界七大世界奇迹纷纷感到愤愤不平,甚至有国将不国的感觉,其实何止于此,我突然觉得,有多少人真的重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或文化传统吗?我看不尽然。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也许为了赚取旅游收入,我们人为的恢复了一些造假的东西,即使这样,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实在不敢苟同,更多的是中国人精神上和传统上文化遗产的丢失。我们还清楚的记得,xx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申报并获得成功,曾经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进而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被别人窃取,甚至近几天又传出什么中国的豆浆也发源于韩国,更不用说其它文化传统了,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除了金钱,还有什么文化遗产,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传统?有人一说到奥运会是不是要采用汉服,立即会遭到一片嘲笑和反对声,更有大学里的历史教授们为了炒作自己,居然把东方儒教始祖孔子公然称为“丧家狗”,更可悲的是居然还有很多的追随者,难道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就如台湾的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所称的,中华文化是酱缸文化? 看着为了创造旅游收入而仓促建设起来的各地假冒建筑,也许是好事吧;看到更多的地方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祭祀,并不惜重金来炒作,让人以为真的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对文化传统加以重视了,其实不然,他们或许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工程,已经亲手毁灭了无数的传统建筑,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摧毁了本来根杆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古代街道,比如以文明的名义禁止各种传统活动,如春节禁炮等,一些年来,我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民族传统的丢失,民族节日的清淡,我们能怪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吗?我们不稀罕了,难道还不允许别人当宝贝一样看重? 除了春节,竟然没有一个传统节日是我们的法定节日,端午、中秋,清明、重阳,还有很多,都不过是中国人民间自己在勉强的过,代之以什么黄金周,金钱似乎成了文化的指标。当长城不再是世界奇迹,我们除了悲哀,只有悲哀了。好在长城还没有被他人抢去说是自己的文化遗产,好在我们还能看到祖先留下的伟大长城。 真正的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并不是什么长城或其它什么古老建筑,真正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是精神的东西,当端午、豆浆成了别人的东西,当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丧家狗,当汉服成了异类,当老屋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遗产,我们或许只剩了中国人的躯壳了。 [名师现场讲义] 历史需要回顾,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是在学习古文明及精神。然而曾几时起,已不再是这样,历史变得似乎不再是历史,那些文化遗产什么的,居然成了国人炫耀的资本,成了赚钱的工具!作者对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作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批判了那些只想通过借文化遗产谋利而不关心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心思和做法,最后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还是人们对文化遗产在精神上的沦落。全文语言犀利而直击时砭,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忧国忧愁的情怀。 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行,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一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地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 片段一: 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巳关掉了,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巳被岁月侵蚀的扫帚。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 片段二: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对我们的关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 片段三: 人生之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此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 模拟评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总分57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语言质朴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与自己“平凡事”展示出来,巧妙借助“片断”式写法,自然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体现了“平凡方显伟大”的主题。文章最大的特色即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生活中的人,写身边的事,字字含情,许多事例可谓信手拈来,由点及面,结尾“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这句话,使文章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设计一些典型的细节,让细节闪光,让细节出彩,就更好了。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古惑仔”一词,常用来指称黑道上的混混,如果用一个书面词来代替,则首推“流氓”。最近,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耸人听闻地提出了“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的论点,并专门著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对此,作家陆天明表示,这种玩弄知识、投机取巧的做法值得人们怀疑和沉思,“我认为是该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当听说此观点提出者说竟是北大博士生时,陆天明更是 无比惊讶,“他这样的做法和芙蓉姐姐没有什么差别,有很大的欺骗性,在自己的祖宗头上动土,简直就是耻辱。” 材料二:最近,山东阳谷县与临清市争相打起“金瓶梅”文化牌,两地在开发“金瓶梅”的形式上都利用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等人物大做文章。在阳谷县狮子楼旅游城内,“潘金莲”是旅游城公开招聘的,身份是“影区形象大使”:“武大郎家”对面是“王婆茶坊”,茶坊内,西门庆初次幽会潘金莲的蜡像塑造得惟妙肖。临清文化城内,还有“武大捉奸”等节目,邀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 读了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 写作点拨 颠覆经典文本,重编轻浮故事,借龌龊文学形象,打发展旅游招牌。两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寻求“卖点”!从文化本身来说,这是从垃圾中淘金,是一种文化堕落,一种文化危机。从社会影响来说,糟蹋名著,误导世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背叛,更会造成年轻人理想信念的缺失。追求文学的通俗化,追求经济效益,都不能把传统的民族文化踩在脚下。 思路设计一: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要大力倡导“文化环保” 水域污染,植被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消失,温室效应及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使我们猛醒,但文化环境的污染似乎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因此,我们在进行生态环保的同时,要倡导文化环保,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绿色的文化环境,健康的生存空间。 思路设计二:对历史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文化遗产充满了鲜活而富有个性的生命风采,是本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侵蚀,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和流变。因此,文化遗产是维持民族发展的生命线。经典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经典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城以及创作人一起构成文化综合体。我们不能肤浅地理解经典的思想,更不能以草率的态度去改头换面。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培育人的工程,我们既不能把当作古董把玩,也不能目光短浅地指望它们不断给你增长物质财富。 思路设计三:不要把垃圾当“卖点”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记忆。这种记忆通过一个个文化符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西门庆”“潘金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中,也有自己的位置——他们是淫靡、 好色的代名词。承认《金瓶梅》这部小说整体上的文学成就,并不意味着这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特殊文化在今天有弘扬的必要。旅游影区以人文景点作为文化载体,不仅仅是为地主财政提供税源,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弘扬社会美德。“引导人”“鼓舞人”,进而“塑造人”。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当然在找“卖点”但不要在历史的垃圾里淘金! 文化在呻吟 “住手!”我听到一个民族的良心痛声呼喊。 目光的那头是王道士笨拙地凿着敦煌莫高窟的壁面——婀娜变成碎片,柔美变成了生硬——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事。 我们曾指责王道士的贪恋薄利,批判他的愚昧无知。可是,如果从毁坏文化的角度看,一个小小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风尘中加速了几面浮雕的风化,也就是给灿烂的敦煌文化划下了几丝伤痕。今天,世人对文化的糟蹋,相比于王道士,真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与王道士不同,现代的人毁弃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时下,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头上,信誓旦旦,复兴文化,实质上,是在文化遗产中寻找经济的卖点,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的附属品! 现代的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艺术珍品贱价出售,现在的人们能够靠自己的想象力,从经典文化中“淘金”,不用花重金赞助黄金时段的广告,不必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装袋上多出几个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滞销的商品就会供不应求,何乐而不为?至于那些文化,关我们厂家什么事?并我们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什么事?于是,王羲之没有了兰亭的风雅,把名字无偿地给了一支支廉价的钢笔;曹操也淡却了一代豪杰的雄姿,安静地贴在案头的“一合酥”上;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变成一只大粽子;陶渊明因为回归田园,亲自劳作,于是,被化肥厂和农具厂争来抢去。商业的利益驱动,就像一只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烧,将那些脆弱的文化当做了助火的干柴,愈烧愈旺,于是,文化的精髓化作了一缕轻烟,随风飘散了。 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污染,我们引以为豪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一点点地被稀释、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业劲风中风干的几个名词。 经济本是文化生长的土壤,远的不说,只要看看徽殷实,看看徽文化的发达,我们就能摆正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无疑是艰难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的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徽商最后成功了,天下出现了“无 徽不成镇”的繁盛景象。但是,徽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遥望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文化的东西闪耀在我们的眼前”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徽商创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为原本灰头土脸的徽州民戴上了一顶”儒商“的帽子。 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在解释类似文化开发时曾经说,过度性和浅薄性是其两种特征。我们当下的文化开发不仅是“过度性”,也有浅薄性! “快住手!”我又听见了民族文化的痛苦呻吟和哀告。 模拟评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总分59分 评分依据作者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文章读来自然就有厚重感。毁坏文化必遭后唾弃,王道士为我们提供了反面的镜子;创造文化,张扬文明,必将名垂青史,徽州商人则为我们树起了精神大旗。一反一正,对比鲜明。作者有较高的语言修养,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道理,我们读来,既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也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2017届高考作文训练 优秀作文点评5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xx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而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时,毕业照主人公安永睿表示完全是始于初心:“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是想圆而是对古生物学喜爱的梦。”据了解,安永睿已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 对于“一个人的毕业照”及其相关内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怀珠踽行,虽艰自熠 临高中学高三王鹤仪 古生物学专业“六代单传”,一个人的毕业照虽略显萧瑟,却也别有一种崇光焕彩。这些普通的青年让我们看到,无需俗世加冕,专注梦想的人自然熠熠生辉。 “六代单传”,足见古生物学的冷僻。安永睿却不为潮流裹挟,毅然投身其中,这份专注与纯粹在当代年轻人的身上已经鲜见。不与群鲤跃龙门,但向幽篁石潭去,这样的坚持,意味着学习方向艰涩,职业选择狭窄的未来,并不符合大多数人追求的功成名就的理想生活,安永睿却自有一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闲适与自得,这是他的智慧——不入世俗的缰笼,而是专注内心所向。 安永睿表示选择此专业是因为儿时梦想。很多人不敢这样“孤注一掷”,将未来寄托在虚无的梦想上,不若稳妥地追求多数人所肯定的成功。我却认为,无论成败,敢于追求和坚持梦想就是肯定与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人生价值的衡量有很多标准,本就不应该以世俗标准来评判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因追求众人肯定的功利成就而舍弃了梦想,当你鹤发残颜,回首一生,是会为自己博得了他人的肯定而庆幸,还是会因为弃掷了梦想而神伤?专注梦想的意义,不在于登上世俗成就的顶峰,而是对自我价值的确立与实现,是能在滚滚红尘中辟开洪流,自成一抹蘅芷清芬。 “一个人的毕业照”能引发热议,多数人还是抱着仰视的心态。观望安永睿的坚持,不免自叹弗如。殊不知梦想从不是什么高岭之花,只要倾注热情,怀有追求,每件事都能成为梦想。在平凡的售票工作中注入职业理想与奉献精神的公交车售票 员李素丽,《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没身于重重殿阁中静静修补瓶绢画帛的匠人,他们与安永睿的追求不尽相同,又同样因为专注梦想而焕发光彩。可见梦想本身并无贵贱高低,只要专注其中,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不为尘嚣拘,一心循所向。专注梦想一如拥明珠踽踽而行,无需冠冕,自然能熠熠生光。 点评:文章运用了多层比对,有安永睿选择此专业的发展对比,有安永睿对梦想的执着与很多人不敢这样“孤注一掷”的对比,还有主人公与李素丽、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的对比。在多重对比中分析,在对比中引入辩证思维,在对比中显现出认识的深刻性。 “高处”胜其“寒” 临高中学高三王丽娜 近时,北大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毕业照主人公安永睿表示选择此专业始于初心,最终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对此,依我之见,安永睿不为他人的质疑与冷眼,坚持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并成功留校成为直博生,可谓“高处胜其寒”。 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xx年创立至今,每年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安永睿虽知此专业如此冷门,且背负着十几年苦学终不能登峰造极的后果,却依旧不忘初心地坚持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并在此专业上苦心孤诣,实在令人佩服。 安永睿犹如庄子眼中的大鹏般不畏诸如斥鷃学鸠般目光短浅的质疑与嘲笑,飞至九万里高空,然后“图南”,最终达到“绝云气,负青天”的成就。他没有仅顾四周,而是将目光投至远方,看到的皆是一切诗意,一切长远,如此高明,令人直竖拇指! 其中,安永睿表示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想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对于他的不忘初心,于当今只被钱财所驾驶的社会上,更令人不由感叹与钦佩。现如今,人们被钱财所迷惑,被权力所蒙住了双眼,他们所选择的无不是钱财所指之方向,众多的拜金之族,使社会变得如此毫无前景。而安永睿却能不染于污泥,可以坚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不畏惧“一个人的毕业照”那 般孤独,站在“直博生”如此的高处,做到不畏惧独孤,他的心境,他的行为,着实令人产生崇敬之意。 纵观当今中国,各种拜金主义,学子们都是选择比较“吃香”的行业,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没有追求自己所喜爱所梦想的东西的勇气。走那些平坦宽阔的大道崎岖坎坷确实减少,可缺乏了那坎坷,人生犹如拷贝复制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激情与热血,这般生活,却也是不受人赞叹的。而安永睿的人生道路,虽会如过山车般起伏波动,却也让他看尽人间七彩,尝尽人间百味,唯有不害怕那世间的冷眼与嘲笑,才能让安永睿居于人生之“高处”。看尽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活得潇洒自在! 叶长叶落,花放花衰,人生如梦,俯仰之间,即为陈迹。倒不如跟随内心,不让“心为行役”,如此高明之处,又有何畏惧世间的质疑!身居高处,自胜其寒! 点评:文章在有限的字数内不知停留在对材料本身的分析,而且注意在权衡比较中说理,大胆展开,援引事例,“尺水兴波”,极尽纵横之法,文章大气磅礴而不乏文采。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临高中学高三王翔 近日,北大古生物学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据悉,这已经是该专业第六次出现该情况,此事引发于舆论广泛关注。对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只有顺从自己的心灵,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为什么要去质疑别人的选择?北大设立了这个专业,便是给学子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也是北大对广大学子选择的保护和尊重。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学习古生物学专业,我们不能因为该专业学习的人少而擅加猜疑甚至恶意批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应该对安永睿的坚持表示钦佩,对他能勇于做出选择的精神表示赞赏。 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应以什么样的依据去做出选择。 中国作家七堇年说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句话是对安永睿的选择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安永睿选择了自己心中向往的事物,并在“逆旅”中努力地拼搏,以证明自己。他是依据自己的心灵所做出的选择,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而又淳朴的选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选择却少之又少。我们往往为了金钱、权利或其他充满铜臭味的事物而背叛自己的心灵,做出一些自己本不愿做出的选择。所以现在的人们常常感到空虚和迷茫。一开始便选错了路,又怎能到达心灵的净土寻找到片刻的充实和慰藉。我们应该从这件事情身上反省自身,质问自己,从而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有人说:这件事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没有耐心,不愿深究学问的现象。可是我认为,如果心中不去喜爱这件事物,又怎么会有耐心去研究,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时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我们不能要求人们永远像过去一样对待学问,这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强迫大学生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只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悲催地陨落 歌德说过:我会选择放弃,但不会放弃选择。是的,如果一个人放弃选择,连做出选择的勇气都没有,这是悲哀的。我宁可顺着我的心灵飞向寒冷的太空,也不要畏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寸步不前。选择自己的心灵,不怕犯错,错了又何妨,一个做错事的英雄,总比一个什么也不做的笨蛋好。 评语:本文作者由对现象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只有顺从自己的心灵,才是最好的。然后由点及面,再深剖原因,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后面的预设反驳,一气呵成,势如析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本文就是紧紧抓住了“顺从内心的选择”就事而论,像劈柴一样,循其纹理,斧到薪裂。时评类文章只有抓住分析突出说理,钻坚求通,钩深取极。 有梦不孤独 临高中学高三王仪姗 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毕业照”,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时,毕业照中的安永睿表示完全始于初心。他的这种坚持非常值得肯定。对于梦想,我们要不畏孤独,勇于追逐。 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从中可看出古生物学的冷门。只有一个人,安永睿却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他的独自坚持最终给他带来了成功。可见,对于梦想,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最终终会实现它。 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xx年开始至今都是“六代单传”。而安永睿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无不表现出他的勇气可嘉。他的勇气,最终让他完了自己的梦想。对于梦想,我们要无所畏惧,才能获得成功。 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之时,安永睿表示完全是始于初心;只为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为了梦想,他选择了孤独;即使只身一人,也不畏惧所有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他的独自坚持,最终让他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他用自己的行为向众人诠释了“一个人的毕业照”其实不孤独,因为有梦想的陪伴。坚持到底,才是追逐梦想的姿态。 为了宣传儒学,孔子一人孤身周游四国,为了他的梦,即便无人认同,他也无畏;为了让世人认可自己捡来的宝石,卞和即使被所有人否定也坚持独自将玉进献,最终才有了“和氏璧”的出现;为了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大臣,宋镕基即使被政坛人士“孤立”也坚持揭发“贪官污吏”,因为成为一名清官,是他这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可见,为了实现梦想,在追逐的过程中,即便毕业照只有一个人又有何妨?不畏孤独,勇于直面孤独的才是追梦者应有的姿态。 倘若安永睿在追梦的过程中,因畏惧孤独,耐不住寂寞而改选学习其他专业,也许会有较好的工作与收入;而他心底的梦想也将离他越来越远,将成为他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当今社会,怀揣着梦想进军大城市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梦想真正的坚持着,即使不被众人认同也坚持着?我们总是怀揣梦想,想实现却又不敢去实现。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最初也是马云一个人坚持才造就的。马云只身一个人,不畏众人的否认,让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追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甚至是孤独的过程,但是,我们应像安永睿一样,不畏孤独,勇于直面孤独,才能拥抱梦想。 点评:初学时评类文章的学生对于事例的使用大多比较拘谨或困惑,时评类文章是否需要引用事例,援引后如何回归?如果初学的同学还有写顾虑的话,看过本文,应会顿悟。本文对事例材料的使用可谓“大胆”:从古至今,信手拈来,信手但并不随意,细品发现,每则材料都是议论的需要,都恰巧出现在恰当的地方。既善于引用事例,又善于就例分析,只有对文章整体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才能及此吧。 道阻虽艰,初心不改 临高中学高三班王安芝 近日,北大冷门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照片的主人公安永睿表示此举完全始于初心。我赞同安永睿的做法,虽然通往儿时梦想的道路艰巨,但仍能不改初心。可谓:道阻虽艰,初心不改。 诚然,人各有志,不同的人对道路的选择也就不相同。选择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在追梦的道路上遇到许多伙伴,可以与他们一起努力拼搏。而选择了冷门专业则意味着身边的同学更少且有可能一个人走完大学四年追梦的路。 作家陈染说:“这个世界多数人都是用脚趾头来思索世界和去选择道路的,如果偏要用头脑和思维选择道路,那么就应承担起不合流和孤寂。安同学的选择勇敢地承担起了这种孤寂,他不惧怕孤独的路而填报了北大冷门专业,不可否认的是,除去内心对此专业的喜爱,内心的强大也鲜有人及。 然而,比安同学的勇敢更令我欣赏的,则是安同学对梦想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浮躁风气下,保持一颗追梦赤子心显得难能可贵。正如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许多年轻人忘记自己的初心不再追逐梦想而回家“啃老”。许多学者忘记初心而擦着锃亮的皮鞋在各种灯红酒绿的场合里穿梭,更是有许多官员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追求政绩,升官发财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茫茫人海中,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人并不只有安同学,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顺波逐流,报考了热门专业,唯有安同学能坚持初心,“坐得住冷板凳”,其精神的确值得面临高考的我们学习。 “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想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这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声。实际上,许多人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不能坚持梦想。就拿当下国考——“公务员”招考热来说,相比于冷门专业,国考报考人数可谓得多得多,某些岗位甚至是50:1的录取率。抛开现象,本质又是什么?“公务员”并不是全部人的梦想,而许多人视公务员为“铁饭碗”,所以才会抛弃初心。在他们眼里,公务员意味着待遇高,条件好,名气响??他们的初心被名利所缠缚。反观安同学守护初心,则更能发现他这些年来对梦想坚守的不易。 张爱玲写道“时间永远?a href=“http:///qiaozuowen/” target=“ blank” "/statics/book118/images/bugreport.png" align="absmiddle">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