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乡镇里来了年轻人

2020-10-16 12:35:01
相关推荐

毕业后在西部的一个小镇上工作了两年多,肖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戴着光环而来:重点大学优秀毕业生,党员,学生干部,选调生——也即各省组织部择优选拔的一批应届生,被安排至基层“锻炼”,日后可能成为重点培养干部。

肖岳期待着被提拔和重点培养的那一天。刚来时,他豪情万丈,想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上大干一番。现在他觉得,与其说他改变了小镇,不如说基层官场改变了他。他没干成什么事,反倒习得了一套官场生存法则;以前爱写诗的文学青年,现在下笔就是“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当然也有长进,以前一瓶啤酒能喝吐,现在酒量大增。

令肖岳焦虑的是,传说中的“提拔”不知要等多久。他身边一些“有背景”的选调生,已调到了县里甚至省直机关。

中国的选调生数量,正以每年超过万名的速度增长。许多人都经历过肖岳这样跌宕的心路历程。不少人离开,少数的幸运者获得了提升,更多人继续在基层工作,等待未来的机会。

尽管结局各异,但选调生因为特殊的政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如今招考旺季又至,新一批选调生又将离开校园,开始他们与基层官场的新碰撞。

初入官场,端茶倒水干半年

肖岳对初到乡镇的场面记忆犹新:刚一下车,行李都没来得及放,就被拉到一个餐厅包间,那里坐满了各位领导。还没动筷子,他就被要求与所有人喝上一圈,和几位主要领导还要多喝几杯。

晕眩与呕吐,是许多选调生的基层初体验。肖岳第一天晚上便空腹醉倒了,那种难受的感觉让他发誓不再沾酒。

这当然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接风酒席只是起步。领导们总说“酒量就是工作量”,他不敢怠慢。最多时,肖岳一天喝了三场,结果在床上躺了三天。

酒局之外,工作的头几个月里,肖岳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扫几位领导的办公室。有时,这是他一天工作的全部内容。

让肖岳最感头疼的,是在开会时端茶倒水。不是怕累,而是他以重点大学本科生的智商,依然在很长时间内弄不明白“什么时候倒水”和“先给谁倒水”这两个问题。

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这两件事,广东选调生朱华也干了半年,“我当时也想不通,这是一个临时工就可以干的嘛。简直是浪费生命。”

后来有些人明白,不是乡镇领导有意要让他们端茶倒水,而是一时安排不出别的工作。选调生受省委组织部统一选拔和管理,头几年多在偏远乡镇锻炼,但当地并没有专为选调生设计的培训岗位,基层工作又不易上手,他们往往只能在端茶倒水中认识人、熟悉工作。

当工作逐渐上手之后,状态转变是巨大的——刚来时,除了端茶倒水便无所事事;一年后,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从党务到计生,从驻村工作到合作医疗,从信访到森林防火,从扶贫到妇联,选调生们什么都干。尤其是打字、复印之类的活儿,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的乡镇里好不容易来个大学生,就都交到了选调生们手中。

朱华终于见识了基层工作的辛苦和千头万绪,“乡镇干部都是万金油。”因为工作太多,她不得不每个周末都加班,一个月回家不到一次。她认为,这也体现了领导对选调生的期望很高。“像组织部门就说了,选调生就是后备干部的培养,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去接触。”

在江西赣州工作的选调生蒋超也认为,一定要适应基层“分工不分家”的工作状态,“让你去干活是信任你,你应该高兴才是。”

蒋超还在读大一时,就将选调生纳入了人生规划。他先后参加了2次“国考”、5次选调生考、2次事业单位考、1次村官考和2次地方公务员考,转战南北考试12次,在每晚二三十块钱的旅馆住宿,拿五个馒头一根大葱填饱肚子,终于梦圆。

到基层后,来自山东的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不通:在“十里不同音”的南方农村,没有同事当“翻译”,蒋超听不懂村民说什么,村民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在蒋超看来,比语言更重要的是领导。“到基层后,遇到一个好领导很重要。一把手的施政风格,对地方发展影响很大,当然也包括年轻干部的进步。”蒋超说。

蒋超庆幸自己遇到了好领导。他在街道从事宣传工作,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权”。领导对他只提了两个要求:这个任务全部交给你,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以正面宣传为主。“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领导不信任你,写报道都会被反复审查。”

从豪情万丈回归现实

在贵州某乡工作的伍宁,一般不参加迎来送往的酒局,他不喜欢那种“压抑的气氛”。另一个理由是:“说来不怕笑话,当我喝着那些公款买的酒时,总想起乡里失学的孩子们,心里难受。”

在选调生群体中,伍宁有些另类。不少选调生自被录取开始,就未雨绸缪,研读起官场小说。

在选调生的内部论坛中,一些人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当选调生“无非就是希望以后受到重用和提拔”。伍宁却“想切切实实地做点事情,为民众争取一点公平正义,但我必须先有资源和权力”。

改变之前,先得习惯现实。伍宁第一次参与撰写年终评估材料时就震惊了:“这些材料只有30%来自真实事件,剩下的几乎都是在网上找的和工作人员自己编的。

伍宁到乡里之后,希望发起一项帮助孤儿的活动。给领导汇报,提议被否决。伍宁认为,其他年轻人到基层都比较沉默,但他话很多,“领导不欢迎”。

他没有放弃,想了两天,又写了一份初步方案。这一回他动了脑筋,故意把本来写好的步骤打乱了,“如果方案交上去时很完美,领导没有可改的地方,他一定不喜欢。”为了增加成功率,他还在方案的开头强调:“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果然领导对方案做了改动,开始关注支持这项活动。

伍宁已经足够幸运。按照广西选调生肖桂国的总结,“会做事、不会做人”的选调生一般当不了官。“光做事肯定会得罪人,得罪人可能得不到提拔晋升。”

在广西区委党校工作的肖桂国,是选调生中的“名人”——他从七八年前起运营一个提供选调生资讯的博客。由于长期关注选调生,他总结出了一些规律:选调生要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需要维持一些事情不变,不能表现太优秀,不能另类。

这也让像肖岳一样原本豪情万丈的选调生们,到基层后变得现实。有人总结出“多听少说常点头”的金科玉律,有人转而研究领导的性格特点、办事风格、表达方式。

刚开始,肖岳很瞧不起身边一位选调生,他把主要领导的工作特点和点菜偏好,都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但他现在有点佩服这位同龄人:“他说这是为了更好地领悟领导工作意图,开展工作。从工作效果看,有时候真的是事半功倍。”

储备一时,还是储备一世?

蒋超的书桌前,挂着一幅大学毕业时老师送他的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也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江苏给全国大学生“村官”的题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国家领导人当年很多都在基层,习近平在陕西,李·克强在安徽,当知青。”蒋超说。

这个群体极度关注升迁与提拔。在个别选调生论坛,用户的积分等级是按照行政级别的体系来设计的,积分低的是“副科级”,高的可以达到“正省级”,甚至“副总理”、“总书记”。

从制度设计上而言,选调生的升迁速度应快于普通公务员。中组部文件曾提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挑选。对其中适合做机关领导工作的,应提拔到机关领导岗位。”省级组织部门亦做出了类似规定。曾有官员在报考选调生动员会上说:“努力吧,年轻人们,未来的市长在你们这群人当中诞生!”

现实中,选调生们所期待的只是早日结束基层生涯,调到县里或市里工作,他们难以忍受与城市生活的巨大差距——在贫困的乡镇,月工资不到2000元,再无其他收入。就连住的房子都要比其他地方破旧许多,甚至有老鼠出没。

但一方面,基层工作需要这些年轻人,而基层有限的提拔机会在多数人当中分配,出现有人“储备一时”,有人却要“储备一世”的现象。一些人发现,最先离开基层的,多来自“有背景”的家庭。

安徽选调生李欣,在一年中目睹了十几位朋友离开不同的乡镇,回到县里,乃至城市。她不清楚每个人的背景,只是听说有人的父亲在省城里当官,有人家境富裕。当然也有无背景的名校毕业生提拔得很快,但那离普通二本学校毕业的李欣太远了。

在与一批同龄人的生活逐渐拉开距离后,李欣曾一度觉得自己跟上山下乡的知青很像。她不指望以后当上“市长”,只是疯了一般地想回城。

她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希望让组织部门看见自己的勤奋和才能。不过她发现,自己的努力甚至帮了“倒忙”——本来有过回县里的机会,但乡镇书记目睹了她的勤奋和才能,说什么也不愿放她走,希望把她留在基层工作。

出走的与留下的

与体制的碰撞,令一些年轻人感受复杂。朱华曾哭过很多次,她感觉,包括职位升迁在内的任何事,都不是她个人能控制的。“当时要不是有另外一个女生,两个人相互鼓励,真的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肖桂国也目睹了一些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在晋升提拔等问题上备受煎熬,因而再考公务员、参加各种选拔考试,或辞职离开。

“他们凭学历、能力、年轻、潜力等优势进来,但进一步发展却不一定能依靠这些。”肖桂国说。碰撞之后,一些人选择了逃离,一些人则留了下来选择坚守。

逃离的人,很多通过考研、考公务员回到了城市,也有人转行下了海。选调生的经历,成为他们人生中短暂的“意外”。

留下来的人,心态变得更现实。朱华期待公开竞争的机会,省委组织部近年来推行的部分职位公开选拔给了她更多的希望。她一方面强调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很明白,必须争取机会,“人在乡镇呆久了,会有惰性,丧失拼搏的斗志”。

肖岳在基层工作还不到三年,但已感觉自己丧失了斗志。曾有几个月,他在没有应酬的时候也喝了很多酒。酒没有消除他的愁闷,却进一步锻炼了他的酒量。后来,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他偷偷学起了英语,准备另一条出路。

蒋超则是这群人中的乐观者,他说:“放眼整个机关大院,我们只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刀笔小吏’。但我们有梦想有追求,会始终保持这种激情和斗志。”

强调这种“积极心态”的不止蒋超一个人。2011年底,山东、湖南等省的5名选调生曾在网络发表《为选调生正名》的公开信:“扪心自问,选调生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群体?难道没有遵守潜规则就没有发展前途?”

从2011年开始,肖桂国组织了一些选调生一起编写一本书,讲解选调生政策,讲述选调生的经历和感悟。开始时,他把书名拟为《选调生眼中的官场》,遭到了很多年轻参与者的反对,他们担心“官场”二字引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藏污纳垢等不好的联想,并担心参与编写这本书影响仕途。

最终,经过编委们的讨论,书名定为了《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力量——选调生》,选题、框架结构、内容不得不作大的改变。

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来自肖桂国在网上的几次公开征文。有的投稿令肖桂国并不满意,因为写得中规中矩,充斥着官话、套话。他提出必须署真实姓名的要求,随后部分人要求撤稿,或称自己的稿件写的是别人的故事。

虽然与预想中有所差距,出版遇到各种阻碍,但肖桂国依然期待着这本书的面世,并有接着出版后续系列书籍的打算。

肖桂国一样,伍宁也对身边官场里的部分同龄人感到失望。“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很多人已经在当前的官场被腐蚀了,这种腐蚀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非常可怕。很多人变得麻木、势利、不分黑白,为了挤进体制不择手段。可这一代人,恰好就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伍宁说。

高三的作文1200字老师点评

这篇文稿反映的是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现状,这些选调生数量大,从出入官场的豪情万丈到回到现实的不尽如人意,正在经历生活的考验。文章有翔实的事例,写得具体、真实而客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初中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龟兔赛跑新编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300字 三年级暑假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我的乐园作文200字 袁隆平作文600字 保护环境作文400字 妈妈的爱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白兔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关于困难的作文 关于收获的作文 牡丹花的作文 关于文明的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踏青作文 怎样写作文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