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真情 让作文“春暖花开”

2020-10-18 01:20:01
相关推荐

作者:阜阳市铁路学校 水平静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其倾吐心灵之声,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根本,把握学生的生活乐趣,让学生敢于动笔,动真笔,动实笔,还原生活的真实,还原童心的真实。

关键词 生活 真情 实感 学生 习作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开启习作天地的金钥匙。在生活中,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笔下精彩的展现,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在动感中体验生活的真实,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在习作中畅所欲言,流露真实语言的风格,说真话,诉真情,倡导绿色作文,坚决杜绝假大空,竭力抒写真善美,从而带领学生走进习作的春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没有了真情,再美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习作本应该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文贵求真、文贵求实”。那么如何让学生去说实话、诉真情,从而言之有物写出绿色作文呢?

一、善于观察,拨动真情的琴弦。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和体验生活入手。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大多“熟视无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没有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学生当时没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学生恰恰不懂得如何观察发现,那么作为教师就有必要交给学生相关的观察技能。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找春天》时,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解读课文,而是带着他们到操场上去感受和触摸春天,让他们和春天有个约会。快乐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好像一群放飞梦想的天使,用心书写着他们心中的春天。紧接着,我让孩子们把他们在操场上看到的和脑海中想到的春天用一幅画呈现出来。他们的思绪顿时泉涌般跳跃在充满神秘色彩的纸上,美妙的音符就这样活跃起来。一切不起眼的生命,就这样在他们笔下灵动着,充满着生机。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小树在向他们招手,就连地上的小虫子也在扭动着它那笨拙的身躯,欢迎着春天的到来。孩子们明白了,原来春天是如此的美丽,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时,我就顺势让他们书写春天,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再现出来。春天在他们笔下也立即“活”了起来。很多平时被忽视的细节,也在他们的笔下活灵活现。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李准也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使人物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要使文章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感受。生活的真实蕴藏在生活的事物中,哪怕是极细微的东西,都需要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才能立足于真实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冷静思考,捕捉真情的火花。

课堂上教师上演“独角戏”,这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在广大学者和教师呼吁语文学科进行素质改革的今天,作文教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部分,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程度,学生的成长也应在思考中得到帮助。学生从小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主见,能够对事物进行分析,哪怕是一些浅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并爱上思考。当然,这无疑是一个难题。其实,能引发思考的话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关于爱,关于友情,这些都真实地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却不经常挂在嘴边的,然而这些话题会因为某件事的出现,给大家带来思考的机会,也带来反映内心真实感受的机会。在这些笔下的话题,就是学生成长最真实的体现。“母亲节来了,请你为你的母亲做一件事,并写下你的体会。”“在你所阅读的书籍中,哪个人物对你影响深刻,能谈谈吗?”诸如此类的,能够让学生静下来思考的话题,应该是学生练笔的另一种形式,毕竟生活中不仅需要动,也需要静。这同样可以利用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让他们在流动的事物中思考和感悟。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一些优质的课件可以将遥远的年代等写作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写作对象趋于真实可见,不再虚拟,让写作者言之有物,有滋有味。在习作教学《我眼中的秋天》时,正值寒冷的冬天,季节的流失不仅流走了秋的硕果累累与天高气爽,而且使学生的写作思维一度流走。为此,我将秋天的景物通过幻灯机打到屏幕上,学生通过放大的图像领略了秋,触发了写作灵感,出现了这样的佳作片断:在山脚,有一条小河如白色的飘带,围绕着美丽的村庄。河堤上笔直的白杨树,被萧瑟的秋风欺凌得片叶无存,光秃秃的枯枝面向大地母亲诉说着无尽的悲哀。这样动人的景物描写,使学生远离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也能很好地突出了写作主旨。

三、开卷有益,妙启真情的闸门。

灿烂的世界文化、悠久的人类历史以及那些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丰满的人物形象,都是拨动学生心弦的金手指,能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立体感较强的情感体验。在书中体会自然之美,感受生活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展现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积淀人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知识厚实,才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在读中感悟,产生共鸣,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感在心中激荡,学生便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有动力,促使他们去表达,去抒发内心情感。这些文章可以是一些富有感情的名篇名作,也可以是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还可以是班级内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当然最好是教师的下水作文,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教师的浓缩提炼,就会极富穿透力,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这时,教师的感受就成了促进学生感情激发,思维扩展的“灵丹妙药”,学生写作的热情就会随着教师真挚的情感引导汩汩流淌开来,总之,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就可以拿来让学生阅读、体验。

四、大胆抒写,实现真情的对话。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的灵魂就是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无感情的、空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些学生有写的材料,但三言两语,概括地写出来,读来很不生动,缺乏感情。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为的就是使学生放胆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学生要跨越的障碍除了不会写,还有不敢写,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总是不断地警心,一定要有优美的词句,开头要怎样。原本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变得不自由、不自然。渐渐地,习作就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了。他们不是把写看作是自己心声的表达,而是获取分数的一种手段,这样就失去了写的真实意义了。我们要把要求放宽一些,只要学生作文内容真实,语句通顺,有感而发,就予以鼓励。 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或许在开始写作文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我们应该对这些偏差有包容有纠正,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保持真实,懂得真实的可贵,进而使自己笔触真实,使自己的文章真实,使自己的灵魂真实。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忠于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对生活进行零距离观察,说真话,诉真情,倡导绿色作文,竭力抒写真善美,从而带领学生走到习作的春天。

当我们的学生因过膝的茂草有所感触时,当他们为破茧的蝴蝶感到震撼时,当一滴圣洁的露珠落在他们灵魂深处时,凭借真实与生动,自然与生灵,语言与符号而生成的“有情”文章就会涌现出来。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学生的内心才能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王应权:《让学生作文回归真实》,贵州教育,2007年23期

[3]周木环:《真实是学生作文的灵魂》,江西教育,2001年06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