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2020-10-18 18:50:01
相关推荐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ù: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而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更应该雄健。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ì):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为重,重视。贵:以……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勤学好问,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识”(zhì)。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kuǐ):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镂(lò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

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注释约取:吸取精要。薄发: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译文读书要广博,吸取应精要,学问积累要深厚,发表要尽可能少。

4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纸上:指书籍。绝知:彻底弄懂。

译文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浅薄的,若要真正了解掌握,必须亲自去实践。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明·董其昌《画旨》

注释卷: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竹简上,卷起来收藏,故称书的数量为“篇”或“卷”。

译文作画一方面要多读书,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42、重积德,则无不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克:战胜,攻取。

译文只要重视积德积善,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43、德不孤,必有邻。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孤:单独,孤单。

译文有德之人不会孤单,必有“民生相应,同气相求”之人与之为伴,即“得道多助”。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志:记住,记忆。据:依据,根据。游:游学,修习。艺:全面修养。一说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牢记做人的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依据仁义德行要求;修习多种技艺。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道:道义、人道。引申为德政、仁政。

译文施行仁政、坚持道义者,必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反之,则一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守望:防守与伺望,指防盗防灾。持:扶持,扶助。

译文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间就会和睦相处。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圣心:指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备:具有、具备。

译文积善成德,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道德境界。

48、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富:财富。润:滋润、润泽。

译文财富可以美饰房屋,美德却能润泽身心。

49、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出处汉·陆贾《新语·怀虑》

注释殃:祸害。

译文多行仁德之家庭,必定没有灾害祸患。

50、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处汉·王充《论衡》

注释怀远:胸怀远大。

译文品德不高尚,难以做到胸襟开阔;知识浅薄,难有远见卓识。

5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处晋·傅玄《正心篇》

注释尚:崇尚。莫: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

译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为才能端正。

5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第二》

注释惟:只有,惟独。服:敬佩,佩服。

译文只有办事贤明公道,仁德高尚,才能使人们心悦诚服。高尚的人品是处世之道,立身之本。

53、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注释士:(1)成年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对人的尊称。行:品行。

译文人的品行有多种,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5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注释患:忧虑。尊:高贵,尊贵。崇:高。

译文不怕没有显赫的地位,就怕德行不高。

5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一》

注释帅:统帅,主导。

译文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

56、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出处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道德风范一旦建立,自身素养就会提高,推己及人,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而来。

5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临:面临,对待。庄:庄重、严肃。不能:没有才能。

译文人与人之间庄重诚恳,则会互敬互爱;上慈下孝,则会忠诚以待;举贤任能,教诲不能,就会相互劝勉,以善为尚,蔚然成风。

58、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出处汉·班固《汉书·韦贤传》

注释籝(yíng)箱笼一类的器具。

译文留给子孙万贯家产,不如教给他立身处世的本领。

5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出处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也不会孝顺;兄长不友善,那么做弟弟的也不会对他恭敬。

60、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道:途径,方法。

译文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爱子女,就会贻害无穷。

6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令:美、美好。鲜(xiǎn)矣仁:即“鲜仁矣”,倒装加强语气。鲜:少。

译文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人,缺少仁德,其人品必不高。

6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礼:儒家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与人之间长幼、贵贱、尊卑的一种秩序。和:儒家的哲学思想概念之一,有“和顺、恰到好处”之意。

译文礼的运用,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最为可贵。“礼用贵和”原则,在古代深为贤明君主所推崇。

6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

注释敬人:恭敬待人。恒:常常,经常。

译文仁礼是双向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们也常常关爱他;礼者敬人,敬人者,人们也会常常尊敬他。

64、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摩:通“磨”,摩擦。放(fàng):至。踵(zhǒng):脚后跟,也泛指脚。

译文哪怕是从头到脚都磨伤,只要有利于天下,就一定去做!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老:前一个“老”为动词,敬重;后两个“老”字为名词,指老人。幼:用法同“老”。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并推及到所有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并推及到所有人的子女。

66、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乐:喜欢,乐于。

译文立身处世应有仁爱、正义、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行,并能乐于不倦地为社会做好事。

67、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出处《礼记·表记》

注释知贤:识别有才德的人。政:执政,当政。

译文仁义之人莫过于关爱他人;智慧之人莫过于知人识人;当政者莫过于为官贤明。

68、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

译文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无物我、内外、主客之分隔。

69、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

注释信:真实,诚实。征:验证,证明。

译文君子说话讲究真实有据,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处《老子·八十一章》

注释美言:巧言。

译文真话实话往往质朴无华;巧言悦耳动听,但不可信。

7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三省(xǐng):再三反省和警策自己。三,一般泛指多次。忠:指办事尽心竭力。传:传授。习:温习,复习。

译文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是否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不欺;对老师教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是否复习或实践过。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可:可行。

译文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立身处世!

7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

注释精诚:真诚。加:达到。

译文诚心所至,感天动地,金石为之开裂。

7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出处宋·苏轼《道德》

注释至:极,最。

译文诚信和仁爱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7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处《周易·益卦·象传》

注释迁:从善而移。

译文君子见善而学习,有过则改正。

76、满招损,谦受益。

出处《尚书·大禹谟》

注释《大禹谟》:《书经》中的一篇,记述舜帝与大臣夏禹、伯益和皋陶(gāo yáo)讨论政务的见解,并赞扬帝尧的文治武功。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

7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处《尚书·旅獒》

注释矜(jīn):持重、慎重。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仞,一说七尺。篑(kuì):盛土的竹筐。獒:大犬。狗身高四尺以上叫獒。

译文如果在言行小节上不能慎重以待,最终会给大德造成损害。正如完成一项事业,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7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礼:孔子思想中的一种。

译文孔子回答颜渊如何实行仁德时,提出视、听、言、动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的基本准则,言行举止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思齐:思与之齐。希望向他看齐。

译文看见贤良的人,便考虑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良的人,便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欲:本义是贪求,想要得到。施:施加,强加于。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1、不迁怒,不贰过。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迁:转移。贰:此处有“再次”或“重复”的意思。

译文从不把怒气无故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

8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聪慧明理的人不致疑惑;仁爱仁德的人没有忧愁;真正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则使人萎靡颓废。

8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

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8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穷:穷困,不得志。达:显达、得志。兼:同时。

译文有德之人,不得志时洁身自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一旦得志,则推行其道,使天下人广被恩泽。

87、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太山:即泰山。让:推辞。

译文泰山不舍弃每块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这样深广。

8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苟:如果。新:指修旧更新。

译文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8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劝告人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规劝。

9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注释临:面对。渊:深水潭。羡:思慕。

译文站在潭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去准备织网捕捞。

91、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注释过:错误。长:滋长,助长。

译文罪恶不可以积累,错误不能让它滋长。

92、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出处宋·欧阳修《答李诩书》

译文人是会变化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磨练、修养,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9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身。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

译文栽种树木一定要培固其根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言行。

94、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注释辟:同“避”,避免。

译文君子以俭约的品德消除灾患,躲避祸难。

9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注释共:读作“洪”,大的意思,指大德。

译文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浪费是最大的恶行。

9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注释淫佚:纵欲放荡。佚:同“逸”。

译文勤俭节约国家就会昌盛;骄奢淫逸,国家就会败亡。

9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逸豫:安逸享乐。

译文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葬送自己的生命。

9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由简朴变为奢侈容易,而由奢侈变为简朴却很困难。

9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注释恒念:经常想到。半丝半缕(lǚ):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物力:物产、资财。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译文此句讲勤俭节约,劝人常思农事之艰难,物力得来之不易。

100、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勤奋能弥补人的天性愚笨,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操守。

10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攻:雕琢、磨砺。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砺美玉。

10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老子·五十八章》

注释倚:依附。伏:藏匿,隐蔽。

译文世间的福与祸,成与败,强与弱等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10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处《论语·阳货》

注释性:本性、禀性。习:学习、习染。

译文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十分相似的,只因社会环境的习染,才产生了善恶、智愚、贤与不肖的种种区别。

104、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出处《礼记·经解》

注释毫厘:极言微小。缪:通“谬”,错误。千里:喻极大。

译文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开端要慎重,倘若起始有细小的偏差,就会越来越偏离既定目标,酿成大错。

10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敦厚:忠诚厚道。崇:重视,崇尚。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见解,忠诚厚道的人崇尚礼仪。

10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出处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译文欲得其利,先观其弊;欲得其成,先虑其败。告诫人们无论任何言行都要考虑因果,瞻前顾后,不能顾此失彼。

10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译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比喻做事情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方能成功。

10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卦》

注释健:刚强劲捷,指天体运行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周而复始,刚劲强健。君子也应从中获得启迪,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10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一生苦苦追索,学有未得,则发愤忘食;学有所得,则自得其乐,以致乐以忘忧;学到深时,达到忘我境地,竟不知老之将至。充分反映了孔子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忘我精神。

1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

注释漉(lù):滤。

译文要得到有价值的东西,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痛下苦功,付出巨大努力。

1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处清·林则徐《自题》

译文诗人以大海的宽宏大度,接纳百川,喻指做人要有所包容,德乃为大。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喻指只有无欲贪求、恪守本分,才会正直刚贞之心永不改变。

112、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出处《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后人据此合成这两句话。

译文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

1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喻:知道,明白。

译文孔子认为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立:树立,有所作为。

译文自己想有所作为和成就,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富贵显达,也使别人能够显达。

1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浮云:比喻不值得关心的事,不足道的事。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没有实际意义。

1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出处《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成就好事,而不会怂恿别人干坏事。

117、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要跟老百姓忧乐与共。

1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违:避开。活:“逭(huàn)”的假借字,逃,避。

译文天降祸害,还可以躲避;自己犯下的罪孽,是逃避不了惩罚的。

11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怍(zuò):羞惭;惭愧。

译文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即使是很少的坏事也绝不能做,即使是极小的好事也要踏踏实实去做。

12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处《周易·坤》

注释余庆: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造福子孙。余殃:留下祸害,后患。

译文积善之家,必定会泽被后世,造福子孙;不善之家,必将会给后代种下恶果,埋下祸端。

12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出处《周易·系辞上》

注释臭(xiù):气味。

译文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如同利器足可断金;有共同语言,彼此默契,如同兰花清香宜人。

1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工匠若要把活干好,首先要准备好精良的工具。工具不可能天成,更不可能永利,须经不断磨砺方成利器。

1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出处《论语·微子》

注释谏:原意指规劝他人,使改正错误。此处有“挽救”、“挽回”的意思。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去追求。

1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良好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势有利;地势有利,不如人心一致,士气旺盛。

12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出处《庄子·山水》

注释醴:甜酒。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淡爽清纯,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腻。

12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豫:同“预”,预备,准备。立:成就,成功。废:旷废。

译文凡事预先有准备才能为成功打下基础,反之,则会旷废,甚至失败。

1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再聪明的人也难免有闪失,再愚笨之人也有考虑周全之时。

129、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

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注释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缮。未雨绸缪:原指鸱(chī)鸮(xiāo)在下雨之前,已修补窝巢。比喻事先预备,防患未然。

译文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周密筹划,做好准备,不可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

1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注释洞:深入、透彻。练达:阅历广,通晓人情世事。

译文透彻明白世事皆属学问,通达人情事理,也是做人之大文章。

131、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私,王道平平。

出处《尚书·洪范》

注释偏:不公正。党:朋党,结党。荡荡:平坦,广大。

译文没有偏向,不结党营私,治国为政的道路就会宽广而平坦。

13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于公要刚劲正直,不怀私利,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于己要品德坚贞,情操高洁,心怀坦荡,廉洁自律,加强修养。

13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出处《老子·四十六章》

注释咎(jiù):罪过。欲得:贪婪。

译文祸患莫大于不知足,罪恶的结局没有比贪欲无厌更加惨痛的。

1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正:公正,正派。子:你。帅:同“率”,带领。孰:谁。

译文当政者必先公正廉能,光明磊落,客观正直。当政者率先走正道,谁还敢走歪道。

135、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注释意:思想。行:品德行为。厚:深厚,博大。

译文最高尚的思想是热爱人民,最伟大的品行是奉献人民。

136、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出处《淮南子·缪(miào)称训》

注释义:品行,行为。智:计谋,策略。勇:勇敢,勇气。

译文贪欲多了必然损害品行,忧虑多了必然妨碍智谋,恐惧多了势必妨害勇气。

137、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出处三国·刘劭(shào)《十疑集》

注释交:指交朋友。仕:为官;任职。

译文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以诚,交友以义,莫交以利。为官者当竭力奉公廉明,为民造福。

138、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

译文不坚守俭朴难以养成廉洁作风,不能保持廉洁就难以培养高尚品德。

13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出处《增广贤文》

译文爱财之心人皆有之。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取正当利益,决不取不义之财。

140、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译文人要用道德规范行为。如果不知道廉耻,那什么都索取,什么都敢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英语作文 我们的学校三百字作文 冬季600字作文 爱学习的人作文 我的爸爸是农民作文 妈妈真辛苦作文 暖流作文 可爱的芭比娃娃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暑假生活 微笑的魔力作文 关爱作文600 赞颂梅花的作文 有关观察的作文 洗袜子作文 英语作文outline范例 逃家小兔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500字 关于语文的作文600字 掬水留香作文 家规的英语作文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秋天作文八百字 我的书屋我的梦作文400字 葡萄作文结尾 拒绝诱惑的作文800字 一堂有趣的物理课作文 写信范文400字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缅怀烈士的作文 人生如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