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2020-10-19 19:35:01
相关推荐

东营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 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 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 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 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 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 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 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 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 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 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 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 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 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 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 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 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 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 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 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 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 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 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 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 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 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 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 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 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 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 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 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 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 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 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 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 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 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 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 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 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 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 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 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 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 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 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 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 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 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 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 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 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 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 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 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 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 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 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 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 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 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 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 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 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 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 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 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 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 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 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 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 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 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 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 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 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 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 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 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 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 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 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 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 年,身居广州市委书 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 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 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 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 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 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 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 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 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 重却大公无私。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 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 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 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 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述。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 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 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 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 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 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 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司隶。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 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 “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 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 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 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 /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 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 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 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13、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A、……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译文:……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不按傅太后的指示做,于是都被免官。 B、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 译文:鲍宣坐在门口,闭门不让使者进入,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被捕交 付廷尉狱。 C、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 译文: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 译文:当时的名捕是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路过鲍宣家,吃了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15.文中“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 提剑荆轲勇绝伦,浪将七尺殉强秦。燕仇未报韩仇复,状貌原来似妇人。 注博浪沙: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公元前218 年,秦始皇(即诗中“祖 龙”)东巡时曾在此遇刺,因铁椎“误中副车”而侥幸逃脱。十二金人:秦始皇所铸 十二大铜人像,《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牧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16.(1)就题材而言,以上两首都属于 ;内容上,二诗都写到了历史人物 (2)陈诗称赞“一击车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诗人赵俞支持这种做法吗?请结合《督亢陂》诗略作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 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这是告诫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不要妄议别人的长短。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 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 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 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 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 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 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 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 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 做的,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A.排比、拟人、比喻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 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20.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以醒目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语文水平不高,个别标语 存在用语俚俗、夸张过度、侮辱人格等不得体的现象,请根据以下标语悬挂的场合,做 出修改或创作新标语。(4 (1)某村村口标语:“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修改或原创: (2)某小区院内标语:“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杀人” 修改或原创: 21.请对下面这段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40 个字。6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 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 “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粤港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 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 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 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兴旺发达的磅礴力量。 四、写作60 近年,电影《一代宗师》展现了中国功夫片浓浓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电视剧《延禧攻略》凸显宁静的“延禧莫兰迪”之美,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红遍大江 南北。 2015 年戛纳电影节,某女星身着东北红绿大花裙,给人强烈的眼球冲撞,惹得国人纷纷吐槽; 金鸡百花奖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电影奖项,却每年用着毫无设计感的海报,给人廉价和粗糙的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 一的优秀作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举办的以“各美其美,美人 之美——谈我的审美观”为主题的座谈会上发言,分享你的审美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身份,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语文检测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1.B(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愿望是可能C 材料二重点 与霍金的观点不一致D 材料二三观点不一致) 2.C 3.D 4.(1)结构方面:按照提出 5.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 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 趋理性和冷静; 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分,答出3点得满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6.D并不矛盾,也无纠结7.C革命老人曾志“魂归井岗” 8.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 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 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每项2 分,答出两点得4 9.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 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 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 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每点2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10.B11.A“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义” 12.B“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 13、C(见译文) 14.1 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追 查诛杀豪杰之士。(秉、阴、风、按) 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 宣闭门不让他进入。落实“下”“官”“内”“从事” 15.表现了丞相的不得人心,间接表现鲍宣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侧面表现鲍 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从情节来看,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 宣的性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16.(1)咏史诗(写“怀古诗”亦可给分),张良。 (2)陈诗认为,张良敢于起身反抗暴秦,勇气可嘉,(1 分)并且在博浪沙狙袭始皇意 义重大,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1 不支持。陈诗通过“勇绝伦”的荆轲与“似妇人”的张良一死一生、一败一成的对比,意在表明成大事不能靠匹夫之勇,须有大智慧、大谋略才行。对于“一击车中”这 种冒险做法,诗人显然是不认同的。(观点1 分,“对比”手法1 分,主旨概括1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每句1 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该句不得分。共7 18.A19.“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在巨大的木板中” 突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每点2 20.示例疫情紧张,谢绝拜访聚餐提高传染风险,拜年加剧疫情蔓延(符合情境要 求即可。每空2 21.答案示例:年度流行语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国家发展,不变的是人们的追求与奋斗精神。一点2 22.略。参照2019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 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又做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 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 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 每次在位为官之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质朴,却朴实而切中时弊。当 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 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 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 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 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 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 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 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 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 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 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 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其入内。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 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扦 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 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 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 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 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 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 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 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 在狱中自杀而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