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舟山中学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10-20 21:15:01
相关推荐

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泄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 下。我母亲唤着我走过来,她的脸颊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着,像抹.(m??)了胭脂一样。

B.中国文章风格素重堂皇典雅,看起来如踩高硗行路,高则高矣,却与日常生活隔着一层;而 两汉文章中王褒《僮约》那一类道琐屑家常的文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适宜于便笺.(jiān)小简。 C. 眼光敏锐,见微知著.(zh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

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bǎi)阖,张弛有度,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D.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 到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tà)地去发愤著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扬雄在西汉末年,是个不尴不尬的人物,在当时及后世的名声,也是不腥不臭。甲我写 他,觉得难,因为他不.伦.不.类.,不写他,也不好,因为他不大不小。弄得我左右不是,就怕写出

来不疼不痒,不三不四,让读者读着不咸不淡,如同嚼蜡。 但扬雄是做“纯学问”的人。在学界鼓吹与奖赏做纯学问的今天,写写他还是有意思的。乙

今天有很多学者在标榜“纯学问”,在“学术规范”里操作出不涉当今而传之后世的伟大学术。

并且他们还当自己是前无古人,殊不知在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两代,多的恰恰是做纯学问的人,

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则微.不.足.道.。丙且据我观察,在中国,这种“纯学问”越发达,所

谓的“学术成就”越精深,社会生活反倒越萎.缩.,社会进步越趋于停滞,甚而倒退。这可以称之

为学术中的“零增长”。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伦不类 B.尤其 C.微不足道 D.萎缩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居留上海期间,这里的一切经验与我以往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几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 当我找到具体的相似之处时,又受到震动。我对在这里体验到的中国书法、建筑、艺术和美食感 到敬畏。

B.主编陆梅向驻市作家们介绍了《文学报》自 1981 年创立后,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前辈 关怀之下蓬勃成长,成为活跃在中国文坛,传递文学与文化讯息,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坛现象

的有生力量的过程。

C.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以先烈们追求崇高理想、坚定思想信 念、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告示我们要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崇尚英雄,敬仰英雄。

D.美方一些人为暴力“开绿灯”,严重违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 挑战人类道德与文明底线,实则为本国的未来“亮红灯”,不仅自毁信誉和形象,也将遭到暴力的 反噬。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类, ① ,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也

许只有当人类感受到这种毁灭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不良后果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

② 。但他们至少可以察觉到在这个野蛮的破坏过程中,人类的灵魂受到怎样的损害。

那种与大自然的疏远、异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正在迅速蔓延。可以说,文明人类之所以出

现美感丧失以及人种野蛮化,对大自然的疏远和排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试想一下,

③ ,又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呢?

6.阅读下面的“产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攻守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各行业数字化进程都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但在不同行业特征下可能出现不同 的主导力量。这个矩阵以四个象限描述“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中不同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总体 格局,图中“2B”的意思是“为企业提供产品”,“竞合”的意思是“竞争合作”。

注四大象限:左下——传统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左上——数字化红利高但 大中型企业为主的行业领域;右上——互联网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右下——数字化 红利较低但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领域。

(1)请指出决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进程总体格局的两个因素,每个因素都不超过 8 个字。(2 分)

▲ ▲

(2)请从图中找出 2 条理由,说明“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企业是最活 跃的力量”这一基本特征。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多于 80 字。(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IP”是知识产权的首字母缩写,“文旅 IP”指的是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业和产品 的品牌形象。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如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独特的文 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这是各地旅游业提升自我 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那么,文化、文创 IP 与旅游该如何融合?业内人士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IP 是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因为一个吉祥物,因为一部剧、一首歌、一句诗, 我们可能就会赴一座城”,或许这就是文创 IP 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最好诠释。如安徽泾县著名风 景区“桃花潭”,就因为李白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现在成为了一个特别 火热的旅游目的地。

材料二:

(摘编自 2019 年 9 月 16 日中国经济网)

产业是文旅 IP 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要以文旅 IP 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 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 IP 与 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 IP 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 IP 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振地方经济。文旅融合时 代,文旅 IP 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 生活需求相融合。增强当地居民对文旅 IP 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 IP 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 IP 影响力,提高本地文化知名度,真正实现宜居宜游、主客共享常态化发展。

摘编自 2019 年 12 月 10 日《中国旅游报》

材料三:

文旅 IP 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打造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IP 不断进入文旅行 业,很多旅游是通过看电影、看视频驱动起来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文旅 IP 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的效应,这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心理反应。它和人工智 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 IP 的个性化发展,强化 IP 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通过对景区人格

化的赋予,从抽象到具象,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文旅的 IP 加持了人工智能以后,可以使得这种 IP 产品以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

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所以,文旅产业智慧化的方向,

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 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

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引导旅游行为更加文明,包括路径、时间、消费类型的选择等等方面。

(摘编自 2019 年 9 月 7 日新旅界)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各地旅游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应将独特的文化 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提升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B. 一个吉祥物、一部戏剧、一首歌乃至一句诗,往往会成为大家前往旅游的原因或动力。旅游 业可以通过文创 IP 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为提振地方经济服务。

C. 近年来,IP 不断进入文旅行业,通过看电影、看视频推动了很多旅游的发生,实现了线上和 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D. 文旅 IP 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效应,它可以强化旅游 IP 的个性化发展,强化 IP 用户线

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文旅融合时代,产业是文旅 IP 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 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 IP 的价值。

B.加持了人工智能的文旅 IP 产品,可以用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 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

C.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桃花潭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

地,这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D.文旅 IP 作为一个产业,要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时,它还要服务于当地社会,满足当地居 民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

9.结合材料,请从不.同.角.度.概括文旅 IP 建设的有效措施。(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共 20 分) 老蝉 残雪

①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高大的杨柳成荫, 蝉们在树间终日歌唱。如果是雨后,就有老蛤蟆来用男低音加入大合唱。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 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 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 8 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 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②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 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 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 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③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

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 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 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④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

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 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最深的隐忧。 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 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 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⑤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 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

⑥老蛤蟆终于死于弹弓少年的手中。那天下了一点雨,它在它栖身的大石块下面叫得格外起 劲,它那苍老的声音诉说着关于遥远的爱情的回忆。连续到来的三粒子弹射杀了它。少年欢呼着 跑过来,捡走了它的尸体。尽管如此,老单身汉并不认为蛤蟆的命运是悲惨的。一个经历过那样 的激情高涨的夜晚的家伙,必定品尝过了真正的幸福。这种思想闪现在它的脑海中时,它的歌声

就增添了几许明朗,几许轻盈。它的同胞们听了之后有点诧异,继而又欢喜。雨后的大合唱势不 可挡!

⑦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一段时间以来,又有两只蝉成了牺牲品。老单身汉开始 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 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 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⑧它一连三天停止了歌唱,让自己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它睡了又醒,醒了又睡,总是听 到蛤蟆叫。是同一只蛤蟆,被少年射杀的那一只。那种叫声惊天动地,它只要一睁眼就看见天地 间白光晃动,眩晕又使得它马上闭眼。啊,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强有力的蛤蟆?下雨了,老单身汉

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 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

⑨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 看见了自己……

⑩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 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 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 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 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 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

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 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 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 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 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有删改)

(1)老单身汉: ▲

(2)领唱者: ▲

11.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 分)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3.有人认为,文中的老蝉是一个悲剧英雄形象;也有人认为,老蝉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试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14 18 题。(20 分)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宋) 苏洵

内翰谏议执事: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

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 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 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 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

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 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

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其.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 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重 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 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 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 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也.!”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

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

(选自《嘉祐集笺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愚未尝敢忽.也 忽:不重视

B.而后属.之韩愈氏 属:连接

C. 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 副:符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调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天下而.有斯人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C.顷者张益州见其.文 而不知其.所止

D.曰:“信矣,其戏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 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文章一开始,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 子、扬雄、韩愈四人,在此作者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

C.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 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 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今 也 一 旦 而 得 齿 于 四 人 者 之 中 天 下 乌 有 是 哉 意 者 其 失 于 斯 言 也 执 事 于 文 称 师 鲁 于 诗 称 子 美 圣 俞 未 闻 其 有 此 言 也 意 者 其 戏 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4 分)

(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4 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 19 20 题。8 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②。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③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改火:指过了一年。②筠:竹。③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 ▲ 、 ▲ 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 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 22 题。(6 分)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 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 ▲ ,大舜的特点是 ▲ 。(均填成语)

(2 分)

2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 ▲ 。(《论语》)

(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 ,考之行事,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 ▲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 。《诗经??氓》

(4) ▲ ,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 。(陆游《书愤》)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蒙田说:“培育性格而不是写书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定而不是赢得战斗和

土地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

综合上面两句话,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A.倾泻;B.踩高跷;D.死心塌tā地。

2.C解析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要改成“寥若晨星”。

3.A解析A.“不伦不类”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

4.B解析A.并列不当 C.成分残缺“英勇不屈”后面加“的艺术形象” D.“违背”应为“违反”,“违犯”应为“违背”)

5.①而人类却残忍地毁坏着大自然;②到那个时候一切都为时过晚了;③人类的后代所见的都是祖辈丑陋的痕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可以根据第二句话推断出人类在毁坏大自然的意思。第②处根据前一句中“只有……才”和“然而”,推断出”为时过晚“的意思。第③处根据后一句中的“对祖辈”,推断出主语应是“人类的后代”。)

6.(1)数字化红利 中小企业占比。每空1分。

解析要善于搜索提示信息,纵轴、横轴的名称即提供了寻找答案的线索。

(2)①互联网企业在中小企业占比高、数字化红利大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中居主导地位;

②互联网企业积极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

③互联网企业通过提供产品对数字化进程由传统企业主导的行业施加影响。

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解析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打破陌生语境的坚冰,将陌生的市场问题转化为熟悉的语文问题。注意寻找解答关键词:数字化进程推进(而非利益争夺),主导地位,竞合,“2B”(“为企业提供产品”)。

(材料来源:《清华管理评论》2019年第4期侯宏《从消费互联网寡头格局迈向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

7.D解析材料三指的是共情效应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而非单指共情效应。

8.B解析 A.第一个“产业”指的是旅游产业;C.李白的例子说明文创IP可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D.文旅IP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而非“满足”,同时,这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而非游客。

9.①开发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文旅IP;

②文旅IP与大数据、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③把它和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扩大IP影响力;

④把它和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

(可从文化特性、产业化、服务社会生活和人工智能等四个角度答题,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10.(1)指这只蝉年老(1分),生性孤僻,孤独不被他人理解(1分)。

(2)领唱者:既指老蝉带领“众蝉”唱歌(1分),也指老蝉成为群体的领袖(1分)。

11.(1)内容上: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气氛;(1分)“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暗示小说主旨,老蝉向死而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将为世人永远铭记。(2分)

(2)结构上:小说以热浪滚滚的夏天开始,以寒意渐浓的秋天结尾,首尾圆合,结构完整。(1分)

12.(1)运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年轻领唱者”的“踌躇”“犹犹豫豫”,表现它的生涩、不自信;“众蝉”短暂的“沉默”,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老蝉牺牲之后众蝉微妙的变化;(2分)[来源:学科网ZXXK]

(2)又用比喻的修辞,以“海浪般热烈的合唱”形象地表现众蝉在老蝉死后一定程度的觉醒。(2分)(若答“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以设问来引发读者思考的可以给1分)

(3)将“年轻领唱者”的怯懦犹豫、缺乏经验和老蝉的果敢坚毅进行对比,众蝉对老蝉的回忆、仰望,突出老蝉的英雄形象。(2分)[来源:Z。xx。k.Com]

(手法答“拟人”“象征”的不给分,因为全文都是用象征、拟人的手法来写。)[来源:Zxxk.Com]

13.参考答案:

示例一:老蝉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

(1)老蝉是一个引领者、先知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孤独者。能力出众,思维超群,但无人理解,无法与他人沟通。(从“无人理解的英雄”角度作答)

(2)老蝉居安思危,目光敏锐,对同类相残(蜘蛛)和异族入侵(少年的弹弓)有清醒的认识,但最终也只能用与强敌同归于尽的惨烈的方式进行斗争,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的牺牲者。(从“壮烈牺牲的英雄”角度作答)

(3)老蝉的生命短暂,秋天来了,再生的老蝉再也不可能让身躯发育完全,再也无法继续他的事业。这也是世间所有生命脆弱、虚幻的隐喻。(从“再生之徒劳”角度作答)

如答案只涉及“悲剧”,不涉及“英雄人物”,酌情扣分。

示例二:老蝉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

(1)老蝉是一个引领者、先知者,当他听到那天地间的大合唱,竟然“差点儿晕了过去”,这种“无比的激动与欢乐”是一种幸福。(从“事业有人追随”角度作答)

(2)老蝉以自我的牺牲影响了其他生命,使得他们有了觉醒的意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尽管老蝉不能继续未竟的事业,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从“能否唤醒他人”角度作答)

(3)老蝉虽然肉体消亡,但是精神永存,值得后人永远回望和铭记。自我价值的实现彰显了老蝉生命的意义,故他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从“自我价值实现”角度作答)

如答“既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也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有理有据的,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4分。

14.D解析折衷:取正,作准则。[来源:学科网]

15.A解析A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前一个连词,表假设;后一个连词,表转折(或强调语气)。C我的;它。 D前一个句末语气词,不译;后一个句末表判断。

16.C解析“退而处”之后几句,写的是苏洵自己而不是欧阳修。

17. 今 也// 一 旦 而 得 齿 于 四 人 者 之 中/ 天 下 乌 有 是 哉/ 意 者 其 失 于 斯 言 也/ 执 事 于 文 称 师 鲁/ 于 诗 称 子 美 圣 俞/ 未 闻 其 有 此 言 也/ 意 者 其 戏 也。

(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1)凭借一普通百姓身份,而王公大人称赞我的文章有似司马迁,(我)却不高兴而拒绝,恐怕是不近人情的吧?(“称”“辞”各1分,“无乃……乎”疑问句式1分,句意1分)

(2)虽然这样,天下人(却)不知道您的话是戏言,将会对执事(翰林学士您)有所议论,我也将受冤枉。(“虽然”1分,“其”翻为“那”即可,1分,“且”1分,句意1分。)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21.闻过则喜 与人为善

22.材料一 告诉我们要做到忠和恕,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忠、恕的概念阐述各1分,单写“忠恕”不给分);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1分),还要和别人一起行善。(1分)

23.(1)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

(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3)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4)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而相欢。

(5)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4. 参考立意:1、当下的青年人更需关注永恒功业,努力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而不能在“佛系”的自我陶醉中蹉跎岁月。[来源:Z xx k.Com]

2、不朽的功业并非生命价值的源泉;关注常态生活,享受自我的内在和谐,本真的、纯粹的生命便是大美风景。

3、一些人关注永恒功业并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这是大多数人享受和谐、闲适生活的前提。

4、趁着青春韶华建功立业,在暮年可以安然享受有序、从容、和谐的生活。

角度1和角度2的写作都需要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反驳相反观点。角度3和角度4则是将两种相反的观点统一起来,前者是横向的统一,后者是纵向的统一。

要保持足够的区分度。基准分数44分。如果把两句话生硬组合起来,不超过41分;如果孤立谈给定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者对蒙田的话理解错误,不超过38分。鼓励这样的学生作文:审题精准,思路清晰,思考辩证,阅读面宽广,书写工整;这样的优秀作文可以打到52分以上。在“审题精准,思路清晰,思考辩证,阅读面宽广,书写工整”方面特别突出,且能结合现实,“我”的形象跃然纸上的可以打到54分以上。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