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的前后照应及其作用

2020-10-21 00:40:01
相关推荐

在一篇文章里,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照应”。它是使文章首尾圆合,前后勾联、结构严谨的重要手段,更能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强化感情的作用。 1 前后照应在文章中的典型范例 1.1 开头和结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不仅让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而且起到概括全文、突出主题的作用。如,《草地夜行》一文的开头写道:“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文章的结尾写道:“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这样写更加显示了老红军身上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更加突出了老红军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了过来,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的前后照应,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1.2 中心词和标题照应。文章的中心词和标题照应,就是指文章中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题目的意思,这种简便扼要语句叫中心词。这种照应叫点题。如,著名作家王鲁彦的散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开篇便以“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点题,这开门见山的点题并非实指爱杨梅,实际上是“我爱出产杨梅的故乡”。点题既照应了题目,又揭示了题意。 1.3 段落和段落照应。《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写杨梅果时,先进行总写。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果实。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而后分述,第四自然段写杨梅的形状,第五自然段写杨梅的颜色,第六自然段写杨梅的味道。作者在分述杨梅的形、色、味时,字里行间里都流露出对杨梅的喜爱。这样,总写与分述紧相照应,使上下文联系得非常紧密。 1.4 情节和交代照应。托尔斯泰的《跳水》一开头便有这样一句话: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作者在简洁的开头中,特意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风平浪静”。“风平浪静”这四个字对全文来说,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有可能拿猴子取乐,从而导致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正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没有意识到危险,一个劲儿地往上爬,正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有可能听清楚爸爸的话,跳入水中;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有可能在四十多秒钟内救起孩子。如果没有开头的交代,其后文情节的发展就令人难以置信了。 1.5 内容和题目照应。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具备了某种特殊意义。如《老水牛爷爷》这个题目,为什么要称“老水牛爷爷”?读者会带着疑问阅读,从文章的内容里得知:因为爷爷在村中的辈份最大,所以称他为“老水牛爷爷”;因为爷爷会凫水,所以称他为“老水牛爷爷”。因为爷爷的脾气象牛一样,所以称他为“老水牛爷爷”。这样,文中处处与题目照应,就加深了读者对课题的理解。 2 前后照应在文章中的作用 前后照应的写法在文章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过:“一个戏剧的第一幕,如果有一柄剑挂在舞台布景的墙壁上,此后几幕的情节中一定要有用到这把剑的机会,否则,这把剑一开始就不应该挂出来”。他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前后照应的作用,究竟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2.1 有助于读者阅读时抓住文章的梗概。《大森林的主人》一文开头写“我”和猎人划船顺流而下,没想到船翻了,食物和打来的野味全给冲走了。作者紧跟着加了一笔:“我们只好带着猎枪上了岸。”这不是闲笔,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发展留下了伏笔。当时,“我”和猎人是又累又饿又冷。猎人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你看,他用猎枪生火,用猎枪打来松鸡,在火堆旁把衣服烘干,在火堆下把松鸡烧好,又把火堆移开,在烤热的地面上铺了“床”,解决了冷、饿、累这三大困难,而解决这三大困难全靠这支猎枪。如果没有开头的交代,“我”和猎人就只能挨冷忍饥受累了,哪里还谈得上做大森林的主人。因此,理解了这一句和后文的照应关系,就很容易了解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梗概了。 2.2 有利于读者阅读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有多处前后照应。如文中提到:“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们读到这里会很不明白:李大钊为什么要“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作者在后面作了这样的照应:“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和文件烧掉。”至此,读者弄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可见,在学习文章时,理解其中的前后照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2.3 有利于读者阅读时体会文章的中心。《草地夜行》一文中有三个地方写了“要记住革命”这句话。最先一处是老红军临牺牲前对“我”的教诲:“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第二处是“我”想起老红军说的这句话,第三处讲的是“我”受到鼓舞,坚定了革命信念。同样是“要记住革命”这句话,在课文中三次出现,反复照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读完此文后,老红军为革命献身的形象仿佛烙在我们脑海中,老红军的话语仿佛在我们耳边萦绕不断,可见读者都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出文章的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 9605932.ht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灯笼的作文 陪伴作文300字 关于消防员的作文 手机的利与弊作文 语文中考满分作文 游颐和园作文 过新年英语作文 myweekend作文 介绍一个地方的作文 快乐的一天英语作文 我的书包英语作文 秋天的早晨作文 优秀作文大全400字 什么是话题作文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赶庙会作文 关于经验的作文 美无处不在作文 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写事作文五百字 努力学习作文 我的幸福生活作文 笑对生活作文 刚与柔作文 描写松树的作文 堆雪人英语作文 取舍作文素材 关于爱好的英语作文 传承好家风作文 关于京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