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作文.doc

2020-10-26 18:50:01
相关推荐

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写人记叙文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要写好一人一事记叙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一,件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写一人一事记叙文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看一看学过的课文,仔细想一想,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作者之所以选择课文中的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最能充分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斗胜利的崇高思想。由于这件事最典型、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后,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谓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并不是说文章中只能写一个人,文章中除了写主要人物,还可以出现一些次要人物,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是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事情的展开必须以这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 下面这篇例文,就是通过一件很有特色的小事,反映一位“好伙伴”善良热情的性格品质。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选择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人物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是篇很有代表性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大家就被有趣的电子游戏机吸引住了,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 我和邬明艳正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我们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和明艳止住笑,带着疑问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我班同学廖志强在买门票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两元钱丢了,因此哭得非常伤心。是啊,本来高高兴兴出来玩,现在丢了钱,怎能不伤心呢?我们非常同情他。 这时,站在我身旁的邬明艳从自己兜里掏出两元钱,迎了上去,对廖志强说:“志强,别哭了,刚才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志强止住了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睫毛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呢。 我感到非常纳闷:明艳不是一直跟我在一起吗?我怎么没听到过她说拾到两元钱呢?真是件怪事。我还没醒悟过来,邬明艳就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压低了声音对我说:“黄莺,你反正带了五元钱,借给我一元吧。”“你的钱呢?”我感到非常奇怪。只见她神秘地眨了一下眼睛说:“我的钱嘛,刚才给了廖志强,你瞧他哭得多伤心!” “你不是说拾到的吗?”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邬明艳用手指了指我的脑门,顽皮地说:“不然他肯收下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朝她手里一塞。邬明艳愉快地接过钱,并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的好伙伴——邬明艳可爱、美丽吧?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感到自豪。 通过一件事写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所写的这件事过程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课文《詹天佑》,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时间长、头绪多。再如,你想在文章中表现某同学长期照顾一位孤老的事迹,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位同学尊老敬老、热心助人的好品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写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截取,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描写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这样才能使人看了文章以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詹天佑》就是截取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三个情节,由于写得轻重得当、主次分明,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圆满地表现了詹天佑高超的专业素质和杰出的成就,颂扬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这篇例文,是通过老师抢救一个煤气中毒的学生家庭的事例,反映季老师这一人物关心学生,为救他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由于“我”一家从煤气中毒到得救的全过程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略去了不少琐碎的细节,只抓住老师家访时救出全家和“我”在医院醒来时发现老师仍陪伴着“我”这两个片断来写,用不长的篇幅就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完满的表现。 我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只觉得头脑发胀。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周围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窗、白壁、白桌子、白椅子??我猛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是季老师。对,是她。她斜靠在椅子上,她肯定睡得很香。这是在哪里?我怎么会在这儿?季老师怎么也在这儿?我感到疑惑,心中不免打下了个大问号。 季老师醒了,来到我床前,看到我醒来了,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对着我笑。“你总算醒了,头疼吗?感到哪里不舒服?”说着,她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估摸我的体温,我感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稍微有些热度,不要紧的,好好休息!”她边说边给我掖了掖被角。 舅妈来看我了,告诉我一切,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大问号。这里是医院,她告诉我,我们一家都煤气中毒了! 早晨,我没去上课,这可急坏了季老师。她自言自语道:“怎么到这时候还没来上学?平时他是不随便缺课的呀!可今天??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季老师放心不下,就到我家来访问。来到我家门前,只见窗子和门都关得严严的,季老师上前叩门,屋里寂静无声。季老师又叩门,依然没声音,不见有人来开门。 季老师的叩门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季老师问大家:“请问这十七号人家都上哪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季老师和大家商量着,最后决定撞开门,看个究竟。 门撞开了,屋里一股呛人的味道:“煤气中毒,快开窗!”季老师喊道,大家七手八脚开了窗。季老师连忙背起我,众人又背起外公、妈妈和哥哥??就这样,我们一家得救了。 听到这里,我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泪水流了下来。季老师,是您,救了我一家,又这样悉心地陪护着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弟弟今年只有二岁,刚刚学会说话。论五官长相,弟弟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塌鼻梁、翘嘴唇,小眼睛目光如豆,最可笑的是一对眉毛,有点倒挂,还挺富有“概括性”的呢。倒是一头黑发,亮亮的,软软的,像顶厚帽子。长辈们见了他,总喜欢刮一下他的鼻子,抚摸一下他的头发。他到哪儿都受欢迎,因为他嘴甜,不用大人催,老远就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地叫开了。 一次,家里请客,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可亲戚们你推我让,一个劲地客套。妈妈说这是礼数,只好耐心等。这时,弟弟突然奶声奶气地呐喊一声:“吃啊!”小嘴翘得更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是大家开始吃了起来。这时,我觉得弟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可爱。 以后,每次请客,一席人总要等他一声呐喊才“开吃”,就好像战士听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这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也许是因为这一声呐喊解决了许多“礼数”问题,大家包括我更喜欢他了。 上海的秋天,天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绒毛似的白云。好似大海中的朵朵浪花。 我坐在通往旅游胜地——杭州的长途汽车上,一边向窗外看着飞快向后倒退的法国梧桐,一边对着这变化多端的白云浮想联翩?? 长途汽车“跑了”几站,车上的乘客都已经感到很疲倦,早上三点钟就爬起来,真有点吃不消了。正当车上的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一阵“啪答啪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女孩在车上来回地跑着玩,她头上的蝴蝶结快活地上下摆动。车到了月浦,上来了一位叔叔,他的右腿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马上又都低了下去,有的用手中的报纸盖住了脸睡觉,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哼着流行小曲,我刚想站起来让座,又坐下了,离杭州还远,我给他坐了,我受得了吗?于是我又回过头,看着窗外。这时,“啪答啪答”的声音又传入我的耳际,我回过头,那个小女孩跑到残疾叔叔的身边:“叔叔,叔叔你坐到我这儿吧。”充满稚气的声音不大,可车上的人却又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那个叔叔连忙摆手,说:“小姑娘,你坐吧,我不累。”“你坐啊!坐嘛!”小女孩撒娇地拉着那位叔叔的手。“好,我坐我坐。”小女孩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时,我向离我不远的小女孩招招手,拿出了一块巧克力。“我不要,我不吃,随便吃人家的东西不是好孩子。”小女孩走开了。车上的人不知怎么的,又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脸,包括我。 我感叹不已,感叹一颗新星升起来了,瞧,文明礼貌之花已在幼儿当中盛开。感叹的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本来应该是大孩子给小孩子做榜样,然而我却是相反,我永远忘不了这颗新星。 我,性情鲁莽。遇到事情有时不加思索就作出判断,常常因此而错怪了别人。 不信,你听我说说。 有一回下课时,小队长王欣举着一叠《好儿童》跑进教室,边跑边喊:“《好儿童》来了!《好儿童》来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拥上去抢。王欣不慌不忙地说:“快别抢,到座位上坐好,我来发。” 同学们立刻走到座位上,王欣依次发着??轮到我了,王欣看了一下手中的《好儿童》,突然把最上面的一本放进自己的课桌,然后又拿了一本发给我。我看着他的举动,心中不由升起一个疑团;这是为什么,莫非??我疑惑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当翻到连载故事“森林大帝”时,发现这一页纸缺了小半页,我马上联想到王欣刚才的动作,断定王欣准是自己挑了本好的,把破损的发给了我。 我怒气冲冲地走到王欣座位旁,把这本《好儿童》向他桌上一扔,说:“自己拿好的,把破的给别人,自私自利。你算什么小队长,哼!” 王欣坐着一声不吭,听着我责骂?? 我以为他准是心虚了,于是更加放肆地学着老师的样,教训起他来:“小干部要先想到别人,不能先顾自己??”谁知王欣的同桌游海霆“霍”地站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说:“住嘴,你可不能错怪人,你看看他的那本《好儿童》??” 我从他的课桌里抽出那本《好儿童》一看,不由呆住了,原来这本书封面只粘住了一点,都快要掉下来了。“我??我??”我喉咙哽咽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怎么办?该向他赔礼。于是我趴在桌上,说:“你打我几下,消消气吧!”“去,谁要打你。”王欣看了我一眼。 “那??那我代你打”。我立刻伸出手劈劈啪啪打了自己几下屁股。王欣终于笑了。 我就是这样鲁莽,常常错怪别人,但是事后却能爽快地认错。因此,同学们还是谅解了我。 写熟悉的人 写人的记叙文,顾名思义,写作的对象就是人。要写好人,首先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因为写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自己熟悉的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最有条件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精神、品质,把他们作为写作的对象,我们就不愁无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写作对象,凭空捏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只有从写熟悉的人着手,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这是写文章的基本之道,即使是名闻遐迩的大作家,也只有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作家赵树理就曾这样说过:“我想,要是写自己的父母,一定会比别人写得深刻一点,因为熟悉他们。我们平时如果对一个人从外表到内心,从内心到外表都非常熟悉了解,甚至连他们走路的脚步声都听得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观点正确,要写他们一定会写好的,写的时候也就会知道该宣扬他什么优点,批评他什么缺点。” 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熟悉的人就那么几个,几篇文章不就写完了吗?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朋友,认识更多的人。原先不了解的人,通过接触交往,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由陌生变成熟悉。原本在你眼中显得平淡无奇的人,也会通过各种事件显露出他们独特的性格、品质等等。大艺术家罗丹说过:“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坚持“写熟悉的人”这条基本原则,积极地去了解人,观察人,善于发现人的独特之处,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神奇,就不怕没材料写。 下面两篇例文,一个写自己的爸爸,一个写自己的妈妈。你看,他们把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得多么富有情趣。 例1给爸爸画像 爸爸的眼睛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史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 爸爸的鼻子 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闻不见,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篇二: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写人记叙文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要写好一人一事记叙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一,件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写一人一事记叙文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看一看学过的课文,仔细想一想,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作者之所以选择课文中的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最能充分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斗胜利的崇高思想。由于这件事最典型、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后,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谓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并不是说文章中只能写一个人,文章中除了写主要人物,还可以出现一些次要人物,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是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事情的展开必须以这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 下面这篇例文,就是通过一件很有特色的小事,反映一位“好伙伴”善良热情的性格品质。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选择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人物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是篇很有代表性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大家就被有趣的电子游戏机吸引住了,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 我和邬明艳正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我们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和明艳止住笑,带着疑问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我班同学廖志强在买门票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两元钱丢了,因此哭得非常伤心。是啊,本来高高兴兴出来玩,现在丢了钱,怎能不伤心呢?我们非常同情他。 这时,站在我身旁的邬明艳从自己兜里掏出两元钱,迎了上去,对廖志强说:“志强,别哭了,刚才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志强止住了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睫毛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呢。 我感到非常纳闷:明艳不是一直跟我在一起吗?我怎么没听到过她说拾到两元钱呢?真是件怪事。我还没醒悟过来,邬明艳就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压低了声音对我说:“黄莺,你反正带了五元钱,借给我一元吧。”“你的钱呢?”我感到非常奇怪。只见她神秘地眨了一下眼睛说:“我的钱嘛,刚才给了廖志强,你瞧他哭得多伤心!” “你不是说拾到的吗?”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邬明艳用手指了指我的脑门,顽皮地说:“不然他肯收下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朝她手里一塞。邬明艳愉快地接过钱,并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的好伙伴——邬明艳可爱、美丽吧?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感到自豪。 通过一件事写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所写的这件事过程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课文《詹天佑》,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时间长、头绪多。再如,你想在文章中表现某同学长期照顾一位孤老的事迹,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位同学尊老敬老、热心助人的好品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写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截取,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描写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这样才能使人看了文章以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詹天佑》就是截取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三个情节,由于写得轻重得当、主次分明,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圆满地表现了詹天佑高超的专业素质和杰出的成就,颂扬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这篇例文,是通过老师抢救一个煤气中毒的学生家庭的事例,反映季老师这一人物关心学生,为救他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由于“我”一家从煤气中毒到得救的全过程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略去了不少琐碎的细节,只抓住老师家访时救出全家和“我”在医院醒来时发现老师仍陪伴着“我”这两个片断来写,用不长的篇幅就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完满的表现。 我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只觉得头脑发胀。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周围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窗、白壁、白桌子、白椅子??我猛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是季老师。对,是她。她斜靠在椅子上,她肯定睡得很香。这是在哪里?我怎么会在这儿?季老师怎么也在这儿?我感到疑惑,心中不免打下了个大问号。 季老师醒了,来到我床前,看到我醒来了,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对着我笑。“你总算醒了,头疼吗?感到哪里不舒服?”说着,她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估摸我的体温,我感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稍微有些热度,不要紧的,好好休息!”她边说边给我掖了掖被角。 舅妈来看我了,告诉我一切,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大问号。这里是医院,她告诉我,我们一家都煤气中毒了! 早晨,我没去上课,这可急坏了季老师。她自言自语道:“怎么到这时候还没来上学?平时他是不随便缺课的呀!可今天??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季老师放心不下,就到我家来访问。来到我家门前,只见窗子和门都关得严严的,季老师上前叩门,屋里寂静无声。季老师又叩门,依然没声音,不见有人来开门。 季老师的叩门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季老师问大家:“请问这十七号人家都上哪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季老师和大家商量着,最后决定撞开门,看个究竟。 门撞开了,屋里一股呛人的味道:“煤气中毒,快开窗!”季老师喊道,大家七手八脚开了窗。季老师连忙背起我,众人又背起外公、妈妈和哥哥??就这样,我们一家得救了。 听到这里,我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泪水流了下来。季老师,是您,救了我一家,又这样悉心地陪护着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弟弟今年只有二岁,刚刚学会说话。论五官长相,弟弟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塌鼻梁、翘嘴唇,小眼睛目光如豆,最可笑的是一对眉毛,有点倒挂,还挺富有“概括性”的呢。倒是一头黑发,亮亮的,软软的,像顶厚帽子。长辈们见了他,总喜欢刮一下他的鼻子,抚摸一下他的头发。他到哪儿都受欢迎,因为他嘴甜,不用大人催,老远就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地叫开了。 一次,家里请客,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可亲戚们你推我让,一个劲地客套。妈妈说这是礼数,只好耐心等。这时,弟弟突然奶声奶气地呐喊一声:“吃啊!”小嘴翘得更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是大家开始吃了起来。这时,我觉得弟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可爱。 以后,每次请客,一席人总要等他一声呐喊才“开吃”,就好像战士听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这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也许是因为这一声呐喊解决了许多“礼数”问题,大家包括我更喜欢他了。 上海的秋天,天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绒毛似的白云。好似大海中的朵朵浪花。 我坐在通往旅游胜地——杭州的长途汽车上,一边向窗外看着飞快向后倒退的法国梧桐,一边对着这变化多端的白云浮想联翩?? 长途汽车“跑了”几站,车上的乘客都已经感到很疲倦,早上三点钟就爬起来,真有点吃不消了。正当车上的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一阵“啪答啪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女孩在车上来回地跑着玩,她头上的蝴蝶结快活地上下摆动。车到了月浦,上来了一位叔叔,他的右腿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马上又都低了下去,有的用手中的报纸盖住了脸睡觉,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哼着流行小曲,我刚想站起来让座,又坐下了,离杭州还远,我给他坐了,我受得了吗?于是我又回过头,看着窗外。这时,“啪答啪答”的声音又传入我的耳际,我回过头,那个小女孩跑到残疾叔叔的身边:“叔叔,叔叔你坐到我这儿吧。”充满稚气的声音不大,可车上的人却又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那个叔叔连忙摆手,说:“小姑娘,你坐吧,我不累。”“你坐啊!坐嘛!”小女孩撒娇地拉着那位叔叔的手。“好,我坐我坐。”小女孩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时,我向离我不远的小女孩招招手,拿出了一块巧克力。“我不要,我不吃,随便吃人家的东西不是好孩子。”小女孩走开了。车上的人不知怎么的,又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脸,包括我。 我感叹不已,感叹一颗新星升起来了,瞧,文明礼貌之花已在幼儿当中盛开。感叹的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本来应该是大孩子给小孩子做榜样,然而我却是相反,我永远忘不了这颗新星。 我,性情鲁莽。遇到事情有时不加思索就作出判断,常常因此而错怪了别人。 不信,你听我说说。 有一回下课时,小队长王欣举着一叠《好儿童》跑进教室,边跑边喊:“《好儿童》来了!《好儿童》来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拥上去抢。王欣不慌不忙地说:“快别抢,到座位上坐好,我来发。” 同学们立刻走到座位上,王欣依次发着??轮到我了,王欣看了一下手中的《好儿童》,突然把最上面的一本放进自己的课桌,然后又拿了一本发给我。我看着他的举动,心中不由升起一个疑团;这是为什么,莫非??我疑惑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当翻到连载故事“森林大帝”时,发现这一页纸缺了小半页,我马上联想到王欣刚才的动作,断定王欣准是自己挑了本好的,把破损的发给了我。 我怒气冲冲地走到王欣座位旁,把这本《好儿童》向他桌上一扔,说:“自己拿好的,把破的给别人,自私自利。你算什么小队长,哼!” 王欣坐着一声不吭,听着我责骂?? 我以为他准是心虚了,于是更加放肆地学着老师的样,教训起他来:“小干部要先想到别人,不能先顾自己??”谁知王欣的同桌游海霆“霍”地站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说:“住嘴,转 载 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作文你可不能错怪人,你看看他的那本《好儿童》??” 我从他的课桌里抽出那本《好儿童》一看,不由呆住了,原来这本书封面只粘住了一点,都快要掉下来了。“我??我??”我喉咙哽咽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怎么办?该向他赔礼。于是我趴在桌上,说:“你打我几下,消消气吧!”“去,谁要打你。”王欣看了我一眼。 “那??那我代你打”。我立刻伸出手劈劈啪啪打了自己几下屁股。王欣终于笑了。 我就是这样鲁莽,常常错怪别人,但是事后却能爽快地认错。因此,同学们还是谅解了我。 写熟悉的人 写人的记叙文,顾名思义,写作的对象就是人。要写好人,首先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因为写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自己熟悉的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最有条件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精神、品质,把他们作为写作的对象,我们就不愁无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写作对象,凭空捏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只有从写熟悉的人着手,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这是写文章的基本之道,即使是名闻遐迩的大作家,也只有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作家赵树理就曾这样说过:“我想,要是写自己的父母,一定会比别人写得深刻一点,因为熟悉他们。我们平时如果对一个人从外表到内心,从内心到外表都非常熟悉了解,甚至连他们走路的脚步声都听得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观点正确,要写他们一定会写好的,写的时候也就会知道该宣扬他什么优点,批评他什么缺点。” 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熟悉的人就那么几个,几篇文章不就写完了吗?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朋友,认识更多的人。原先不了解的人,通过接触交往,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由陌生变成熟悉。原本在你眼中显得平淡无奇的人,也会通过各种事件显露出他们独特的性格、品质等等。大艺术家罗丹说过:“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坚持“写熟悉的人”这条基本原则,积极地去了解人,观察人,善于发现人的独特之处,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神奇,就不怕没材料写。 下面两篇例文,一个写自己的爸爸,一个写自己的妈妈。你看,他们把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得多么富有情趣。 例1给爸爸画像 爸爸的眼睛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史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 爸爸的鼻子 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闻不见,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篇三: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作文教案: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田宝小学:鄢晓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性。 4.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前准备 1. 利用口语交际,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口语交际活动。事先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 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3. 播放影像资料,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利用范文,启发学生完成对本次习作的初步构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都参加了“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你认为此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地方下功夫?(事件真实可信,人物个性鲜明,从事件当中提炼人物个性特点) 三、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然后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总结出你所描写的人物的个性特点。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我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____,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____,选择的一个事例是____。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用一件事来写;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四、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这是我们班今年去野外踏春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这次野外踏春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 野外踏春中××同学帮助身体弱小的女同学背包,体现了他(她)热爱同学乐于助人的品质。 ② ××同学默默无闻地捡起同学们丢掉的垃圾装进塑料袋中,体现了他(她)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学,主动向老师报告,有同学在破坏路边农民伯伯的油菜地,体现了他(她)爱护庄稼,珍惜珍惜农民伯伯劳动成果的美好品质。 通过这一情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五、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布局自己的构思,在写作之前为自己列一个提纲。自拟题目,但一定要认真地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使之让读者一读到你的作文题,就知道你写的是谁,写的这件事,将要反映他(她)的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 《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调皮的弟弟》《任性的表妹》 范文引路。 范文一:可爱的堂弟 我熟悉的人有很多,最有趣的就是我那活泼可爱的小堂弟——黄如鹏。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到奶奶家玩。大人们都在谈话,于是奶奶就让小堂弟陪我到处走走。可是说是走走,但堂弟并不安份。他蹦蹦跳跳地跑在前头,还不时回过头来向我做鬼脸:“来呀,看我跑得有多快!”不管我怎么跑都追不上他。忽然,他来了个急刹车,停在一座小平房门口,指着屋盯,煞有介事地说:“姐姐,你信不信我能爬上这屋顶?”“信!”为了不让他上去,我眼皮眨都没眨,就答道。可堂弟却不甘心就此作罢,挠挠头又说:“那我就更得爬给你看了。”“别……”还没等我说完,他就一手抓着墙壁上一块突出的砖石,一脚踩着房檐下的大青石。“嗖”地望上窜。我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一股脑地爬上了屋顶,那动作活像一只小猴子。到了屋顶上,他还不老实,左一蹦,右一跳地在上面跳起迪斯科,并且对我喊着:“姐姐,你敢上来吗?”我站在底下,早已脸色苍白,腿脚发麻,急忙喊:“如鹏,听姐姐的话,快下来!”但弟弟充耳不闻,照样胡闹。我想:堂弟平时最怕奶奶了,看来也就只有奶奶才能制服他了。我连忙迈开大步找奶奶。奶奶问讯赶来,看到屋顶上的小堂弟,脸都气白了。然后,就使出了她的狮吼功:“如鹏,你……给……我……马……上……下……来……”堂弟吓得“刷”地跳了下来,奶奶一把抓住他,一顿结结实实的“红烧排骨”,痛得堂弟哇哇大叫。可奶奶刚一离开,堂弟就抹掉脸上的泪珠,又夸上了自己:“看,我多厉害,要是你早就摔死了。” 又有一次,我问他:“你能说出两种两栖动物吗?”他抓耳挠腮,半天也说不出来,我提示他:“就是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陆地上走的动物。”他脱口而出:“爸爸,妈妈。”“什么?”他又说:“姐姐,不信你去问我爸爸妈妈,他们会不会游泳!” 哎,你说我的堂弟可爱吗? 范文二: 乐于助人的黄燕 我家对面住着一个天天与我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她叫黄燕,今年11岁。白里透红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头上扎着那两条小辫子,一甩一甩的,非常惹人喜爱。 黄燕常常助人为乐。有一次,我和她要到商场买东西时,就看见一个五岁多的小妹妹蹲在商场门口直哭。黄燕看到小妹妹这样子,黄燕看到小妹妹这样子,就蹲了下来亲切地问到:“小妹妹,你为什么哭呀?”小妹妹一看是个陌生人,哭得更厉害了,黄燕连忙那出纸巾,给小妹妹擦干眼泪。小妹妹好象看懂了这幅情景似的,便吱吱唔唔地回答道:“我妈妈不见了,所以我才哭的。”黄燕知道了缘由,便一旁安慰小妹妹,一旁叫我去找小妹妹的妈妈。我走进大门,就看见一个20多岁的阿姨叫喊着:“我的孩子呢?”我跑到阿姨面前问道:“阿姨,您的孩子是个小妹妹吗?”“是的,她在那里?”阿姨焦急地问到我顾不得回答阿姨的问题,便牵着阿姨往外跑。来到门口,小妹妹看到阿姨,便扑到阿姨怀里甜甜地叫着:“妈妈!妈妈!”灿烂的笑容犹如一多盛开的鲜花。当阿姨想谢谢我们时,黄燕已牵着我远走了。 我真为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小伙伴感到骄傲、自豪篇四:怎样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怎样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三年级作文指导 记叙文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要写好一人一事记叙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一件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写一人一事记叙文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看一看学过的课文,仔细想一想,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作者之所以选择课文中的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最能充分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斗胜利的崇高思想。由于这件事最典型、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后,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谓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并不是说文章中只能写一个人,文章中除了写主要人物,还可以出现一些次要人物,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是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事情的展开必须以这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 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总是通过他(她)们所做的事来反映的,写人和叙事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写人必定要写与他(她)们相关的事。另外,除了静态的人物外貌描写外,其他诸如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也只有在事件的叙述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写好人物的某一件事,这是写人文章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也是学习写人的基本功之一。 以一件事描写人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与人物相关的那件事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写事,当然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了解事情的始末,从具体的事件中,去深切地体会到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品质。 第二,要以真实的事,写出真实的人,表达出真情实感。叙事写人都应力求真实,有板有眼,有血有肉。人物和事件都应让人感到可信、真切,那么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抒发出来的情感,才能真正感动读者,引发读者的深思。 第三,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特点或品质的事来写。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能很好地表现某一个人的特点和品质的,要选择那些熟悉的,值得写的,对反映该人物的特点、品质有作用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好。因此既要搜集积累材料,更要筛选、提炼材料。 下面这篇例文,就是通过一件很有特色的小事,反映一位“好伙伴”善良热情的性格品质。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选择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人物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是篇很有代表性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 例1《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大家就被有趣的电子游戏机吸引住了,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 我和邬明艳正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我们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和明艳止住笑,带着疑问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我班同学廖志强在买门票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两元钱丢了,因此哭得非常伤心。是啊,本来高高兴兴出来玩,现在丢了钱,怎能不伤心呢?我们非常同情他。 这时,站在我身旁的邬明艳从自己兜里掏出两元钱,迎了上去,对廖志强说:“志强,别哭了,刚才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志强止住了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睫毛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呢。 我感到非常纳闷:明艳不是一直跟我在一起吗?我怎么没听到过她说拾到两元钱呢?真是件怪事。 我还没醒悟过来,邬明艳就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压低了声音对我说:“黄莺,你反正带了五元钱,借给我一元吧。”“你的钱呢?”我感到非常奇怪。只见她神秘地眨了一下眼睛说:“我的钱嘛,刚才给了廖志强,你瞧他哭得多伤心!” “你不是说拾到的吗?”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邬明艳用手指了指我的脑门,顽皮地说:“不然他肯收下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朝她手里一塞。邬明艳愉快地接过钱,并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的好伙伴——邬明艳可爱、美丽吧?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感到自豪。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常常是非常密切的。学校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都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即使大街上的陌生人,也会因为种种缘故发生各种暂时的联系。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往往在文章中不只写一个人。通过记事来写人,写一件事的发生、发展,常常要牵涉到好几个人物。用一件事来写一个人,目的是要表现这一个人的特点和精神,因此,文章中的其他人物一般都起陪衬作用,一笔带过,有时只为叙述方便。比如前面例文中的《我有一个好伙伴》,文章是写好伙伴邬明艳这一个人,虽然也出现了“我”和廖志强这两个人物,但“我”只起叙述人的作用,廖志强则是邬明艳去帮助的对象,这两个人都不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而用一件事来写几个人,是指这几个人都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对象,这几个人物的品质特点,都应通过这一件事得到体现。 通过一件事写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所写的这件事过程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课文《詹天佑》,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时间长、头绪多。再如,你想在文章中表现某同学长期照顾一位孤老的事迹,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位同学尊老敬老、热心助人的好品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写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截取,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描写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这样才能使人看了文章以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詹天佑》就是截取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三个情节,由于写得轻重得当、主次分明,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圆满地表现了詹天佑高超的专业素质和杰出的成就,颂扬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呢? 武老师:写人的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 开头的方法 1.直接点题法。如: 我的表弟今年才4岁,他很可爱,也很淘气,什么事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我对他十分了解。 2.概括特点法。如: 爸爸是我们村的医生。他为大家防病、治病,总是不断地学习,辛勤地工作。 我家桌子上放着一个带有鲜红十字的药箱,这个药箱不知伴随着爸爸度过了多少个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 3.交代起因法。如: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兴致勃勃上街买菜。来到云龙桥头,只见前边围着一大群人。“那里怎么啦?”妈妈三步并成两步向人群跑去,我也紧跟在她后面。 结尾的方法 1.总结全文法。如: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它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在妈妈的教育下,我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牢牢记住朱德委员长的一句话: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做一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2.抒情赞美法。如: 爸爸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自然结束法。如: 这只是表弟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你听了也一定会喜欢他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春节作文的结尾 自信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500 作文封面 春作文 作文700字 作文爱 爱作文 作文的英语 坚持的力量作文600字 作文稿纸模板a4打印 开心的一天作文300字 我的寒假计划英语作文 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有什么真好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左右 跨越作文600字 写物作文400字 寒假作文600字 大年初一的作文 我的乐园400字作文 写烟花的作文 叙事作文500字 放假了作文 扫地作文 300字作文三年级 环保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