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观后感可编辑doc

2020-10-27 01:00:01
相关推荐

关于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观后感.doc文档,爱问共享资料拥有内容丰富的相关文档,站内每天千位行业名人共享最新资料。

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观后感一 即使在BBC的一众艺术类纪录片中这套集的艺术的力量也绝对出类拔萃。跟很多同类片子四平八稳的访谈风格不同这个系列采用真人演绎、现场还原的方式配上精到的视听语言和SimonSchama个性化且极富感染力的讲述每一集都超级震撼实在是讲述杰作的精彩纪录片不容错过。每集的开头讲述人都从某件作品入手提出一个疑问然后在一个短暂但异常华美的片头之后答案慢慢从艺术家的生平和其精神的激荡中浮现。更为强悍的是根据具体内容的差异每集都采用不同的视听风格和结构方式难为制作者了。?? ?? 内容上如其名所示“艺术的力量”更准确的说是艺术的冲击和震撼力所以这其中没有优雅和谐的文艺复兴大师没有恬静安适的传统风景画家集位全是血脉贲张的狂人在世时或者已享有盛名或者尚不为世所容但其最好的作品都跟用来点缀和装饰的情调无关而是为了震惊世人SHOCK!?? ?? 显然首集绝不会是同时代的卡拉奇而铁定是脾气暴烈、不可一世的杀人犯卡拉瓦乔一位首次让底层人物形象出现在经典题材画作上的恶魔讲述集中在卡拉瓦乔内心飘荡的魔鬼和天使一场持久的争斗罪人和救赎不是教堂里富丽堂皇的大师画作而满布着现实的惊惧和血腥。?? ?? 接着是伦勃朗世纪荷兰俗世荣光的记录者但让他真正伟大的不是对虚矫美好的记录而是真实的丑恶。和商业时代对应这一集的节奏相对要轻快一些但底下的阴郁一如既往。?? ?? 第三集是柏尔尼尼大理石罗马的主要设计师。巴洛克时代竞相邀宠彼此拆台(主要是他和博罗米尼)争风吃醋大肆铺张。柏尔尼尼的雕像饱满、热烈、情欲旺盛本集一开头讲述人说到一位法国的参观者“如果这就是神圣的爱那我再熟悉不过了。”?? ?? 特纳的第四集也显然不会是着重那个享有盛誉的传统风景画家那个特纳师承自克劳德·洛兰描绘着静谧优美的英国田园风光。通篇讲述的是另一个特纳出身底层困扰不安画笔恣肆惊世骇俗但保有着艺术家的激情和良知。?? ?? 达维德(这个DAVID是法语的姓很多地方翻成大卫不准确)的第五集可能是其中最强悍的因为背景是铁血峥嵘的法兰西革命岁月法国佬以再生的罗马人自居腥风血雨风云激荡。这一切都反映在达维德的画作上从罗马题材到现实革命再到飞扬的拿破仑。这里会有一点意识形态上的小分歧国内的教材当然都把他说成是进步革命的桂冠诗人而事实上他免不了有红顶画家见风使舵的一面还有对革命的褒贬片中有句台词“(马拉之死)后面可以是斑驳的墙壁也可以是无尽的虚无。”?? ?? 梵高集因为有他的家信打底主要分两个场景一个是梵高在幽暗逼仄的小屋内自言自语不见天日另一个是广角拍摄的金色原野、炫目阳光一如梵高转瞬即逝的悲惨生活和激励后世的不朽之作。片中说在梵高这里“艺术取代了宗教。”?? ?? 毕加索集没人来扮演他取而代之的是轰炸场面的黑白纪录片。本集的主线是一个宣称要砸毁一切传统标准的现代主义大师如何在特殊年代重新找回艺术震人心魄的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在毕加索这里至少曾经克服过形式玩闹和孤芳自赏的毛病。?? ?? 最后一集讲的是罗斯科一个在消费年代试图给日趋麻木的日常生活找回震惊体验和神话意味的反抗者。他的画我看着有点像是彪悍版的蒙德里安但片子告诉我错了他根本就不是蒙德里安那样的神秘主义者。这位俄裔美国画家经历过哥萨克和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紧接着面对的是永无节制的文化工业、消费快感、安迪·沃霍尔还有摇滚乐在他看来这无异于又一场屠杀。他说在过去一穷二白的岁月艺术没钱但人们反而可以无所顾忌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如今一切都成了约定俗成的商品还有所谓艺术的力量吗?所以他断然拒绝了相当于今天万美元的报酬不想为纽约四季餐厅作画。很难跟人介绍罗斯科那些浓烈的色块我们更熟悉更习惯的是早就熟视无睹的波普和招贴艺术。这一集开头提出的疑问是艺术到底具有怎样的力量能改变我们改变世界吗?最后的回答是不可能!??二片子是从对毕加索早年作品的回顾开始在那些时候毕加索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用自己无语伦比的天赋以及技巧来颠覆他所继承的传统。比如美比如历史。裸体女人的魅惑在传统中多少带着神秘与魅惑而在《亚维农的少女》中它却变成了站成一排展示裸体的妓女。单手牵马的将军的手曾是标准的权力描绘在毕加索的旷野男孩儿中同样的单手与随意却被抽取了历史与空间。他多么熟悉他先前的伟大画家们对各种元素反复和熟练运用可是毕加索却坚决说:不!现在形式大于内容。?? 这个时候的毕加索可不是画得出Guernica的毕加索他才懒得管政治。他的朋友说:“毕加索那可是我认识的跟政治最不沾边的人了。”?? 但生活的节奏还是要快过艺术毕加索再次回到西班牙跟他的新情人一起见证着年代西班牙残留的斗牛场的血腥。死亡的人或牛血腥的气味。这景象对他而言实在难以忘怀。年的格尔尼卡轰炸机从穿着布衫或带着礼帽的人们头上飞过几乎是“不经意地”(”almostcasually”)扔下几颗炸弹。这是一个黑色玩笑吗?母鸡在错误的地方下了蛋?这里可不是战场。可生活才没空去琢磨这些玩笑格尔尼卡只知道自己一下子从白天进入了黑夜烟雾弥漫房子着了火。黑白的世界印刷在黑白的报纸上四处传送是想留下这一刻还是仅仅想复制这黑与白?我们不知道毕加索是否也在看到这照片的时候考虑过这问题我们只知道:他决意创作他的《格尔尼卡》那老早答应了世博会的约稿却久久久久没有任何头绪的与当下的政治世界直接相关的杰作。奥他知道这会是个杰作只要他能够完成的话。?? SimonSchama对《格尔尼卡》评语是:毕加索再一次颠覆了艺术不久前由他重新定义的现代派艺术。这一次毕加索不再刻意拒绝历史相反还伸出他强壮的手臂要用他手中的画笔重新承托起那沉甸甸的传统。他可没办法忘记普拉多美术馆里那些旷世的珍藏那在战火中遭受着灭世的命运的珍藏。他也没办法忘记自己的祖国最伟大的画家他自己的先驱者和珍视者戈雅。他们都在说:看这是战争。不是吗?毕加索仍然是立体主义的大师可是这一次在《格尔尼卡》中他挽救了立体主义潜在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他为它们重新注入生命的整体性注入自己的爱与恨憎恶与自责坚持、绝望以及救赎之歌。?? 就如同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样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一边巧妙地隐藏着他自己一边无畏地探索着他自己。情人、情妇、孩子、母亲、格尔尼卡、自然、鲜血、受伤的马、疯狂的牛、拿蜡烛的人……所有的形象以及他们一起牵扯起来在他心里头奔涌的感情毕加索都不放过。他睁大双眼朝自己最痛的地方的地方走过去把他们画下来一笔一笔一点一塑形。他如此深刻地体验到了战争只因他如此深刻地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到了人性完整的、无暇的、永恒的也是无比脆弱的人性。Schama对毕加索创作过程的一点评论我印象极其深刻他称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初期的微小希望随着创作的进行和深入便坍塌成了巨大的绝望和悲哀。那可是深深地怀疑?那可是沉痛的发觉人自身的脆弱与不堪一击?那可是悔恨或者无能为力之感?这可部真是鸿篇巨制。BBC对《格尔尼卡》的描绘以倒地的士兵结束他的伤口里开出小花镜头又移动他摊开的手掌中里面写着画着救赎的纹记。(这纹记也曾在戈雅的《五月三日的枪杀》中出现微小但清晰。)而整个画面最为夺目的是《格尔尼卡》的上空那冷酷的、人造的灯泡眼睛以及在它右侧像拳击一样从无中伸出来的持蜡烛的壮手臂。谁会胜利呢?对毕加索来说这也许并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答案。善良对邪恶其中一方必胜然而我们却无法忽视任何一方。?? “在战争面前艺术家唤醒我们的良知与不安。别忘了这时代的冷酷病:那些人假装什么也没看见整理衣冠安详地踱过这二十尺移动到另外的艺术花园。毕加索撕开疮疤组织让我们流血让我们辗转难眠。他如颁下命令一字一顿在你耳边念出人性的律令如果你仍愿遵守。这毕加索已经不是原来的毕加索了。(PabloPicassoisnowanartisttransformed)”?? 只愿这影片别又成为新的催眠曲。人们关掉电视就像他们闭眼不去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样。??三 记得钱钟书先生有一本书《写在人生边上》因此我想到人生是有边的而且也常常有一种边缘的感觉就象小时候拿个瓶子去捉蝌蚪总有那么几个小家伙游走于瓶口处一不留神就溜掉了现在想起来觉得它们应该是幸运的它们会有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蛙当然也可能是癞蛤蟆但从概率上说会存在出现王子的可能而瓶中的是我阶段性的宠物最终夭折如果也用概率来说百分之百。?? ?? 这样的情形似乎与现代的社会生存守则大相径庭我们觉得在那个发着亮光的高高的写字楼里聚集着会有一种安全感归属感进而自豪感如果被更小的空间所包围则会激发出成就感似乎那个大大的玻璃瓶子让我们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 现实的印象?? ?? 深夜看了几幅油画伦勃朗的还有梵高。?? ?? 当思想扩张的时候需要主义的规范当艺术繁荣的时期又需要派别的分类因此伦勃朗被称为现实主义印象派梵高比他年轻为后印象派只是他们活着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关于现实的主义画画的时候也没有用好手中关于印象的派不然不太好理解伦勃朗的破产、梵高的自尽。?? ?? 另一种解释也许是他们都游走于人生的边缘放着阿姆斯特丹的奢华、巴黎的繁浮不入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以至于把自己的轨迹直接甩到了身后的那些世纪。?? ?? 现实的画面如同一面镜子映得出我们眼见的世界而印象则是我们对现实世界在画面上的反映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得不接受后者不得不选择而选择的效果是有差距的表现为距离现实的远近近的叫作品远的叫伟大的作品。?? ?? 行走于现实边缘的伦勃朗和梵高在近现实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超现实的印象即为不朽。?? ?? 温柔的单纯?? ?? 来源于伦勃朗的一幅画斜倚在门栏上的女佣。较之以往从风格上来说并无大异同样的唯美、写实与细腻但变化已然初露端倪其选择的视角、关注的主体从权势贵族转向市井平民。不知道为什么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在当时的伦勃朗所处于的被推捧的状况下他所做出的这样的选择。他看到了什么?他发现了什么??? ?? 从奢华富丽的人群中走出从精美华贵的包裹中剥离也许他看到了繁腐的侵蚀雍容端庄、正襟危坐下的贫乏也许他发现了刻意低调下的跋扈油光粉饰下的乖张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的仅取决于我们的所感从这幅沉静的作品中所看到的纯真、温柔与丰润。?? ?? 虚浮总是弥漫在各个时代的上空偶然的一丝微风划过揭去了并不坚实的伪装从一双独具审美视角的眼中发掘出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单纯的美丽一瞬间跃然纸上的便是这份内在的平实所带来的精致的艳丽以及那份不再是金色的光芒。?? ?? 燃烧的理念?? ?? 至此之后的伦勃朗变了人们觉得他越走越远了人们觉得他的技艺在衰退人们觉得他脱离了本是属于他的辉煌的本应步入巅峰的轨道。于是他开始资不抵债他破产了他开始被穷困所滋扰。?? ?? 然而此时他为自己所画的自画像我们看到了什么?那金色的光芒四射出的辉煌伦勃朗俨然如同一位君主一位画界的帝王。他的画不再精琢不再纯澈不再像一面明镜透映出我们理所当然的想象。?? ?? 技艺是不会退化的只有思维的停滞。因此此时的伦勃朗他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也不愿看到且终会被看到的真实的影像。?? ?? 这一点与梵高的情况并不一样梵高在表现他所看到的景象我们需要从他的作品中去找寻他的意向伦勃朗也表现他所看到的影像他把答案放在作品中揭示着我们的表象以至于我们难以接受因为谁都恐惧会在照妖镜下发现自己的真相。?? ?? 与之技艺相比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通过艺术的表现传递出一种信息他们所摒弃的某些细节是在诱发着变革在暗示着某种征兆当烈火熊熊燃起之时无须去揣摩火焰跳动的舞蹈也许该去思考为何火在烧。?? ?? 时尚与灭亡?? ?? 时尚这个词很有煽动力需要我们focuson也就是跟着潮流上。结果好像有两种冲在浪尖或死在沙滩上。没有永久的时尚但总有超越的时尚。而超越却并非一定激进回顾也是对于当今的时尚的一种反时空的提升。比如古典之后的新古典印象之后的新印象是否会有后古典以及超印象这仅仅取决于名称的界定了。?? ?? 新的时尚往往远离时尚这便是时尚的悲哀了。一轮又一轮的时尚从兴到衰从崛起到灭亡周而复始它所带来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向而仅仅是有个方向。当潮流退却时代沉积过后所依在的已经不再是时尚这就是所谓的经典了。当我们回顾经典的时候不得不赞叹这经典的弥足珍贵亘古绝响与荡气回肠同时往往又发现它们曾经地那么地跟不上时尚。?? ?? 伦勃朗与梵高一个在病困中逝去一个在绝望中衰亡可谁会想到曾被边缘漠化的两个人他们的作品连同他们自身会成为当今昂贵的时尚而他们本所代表的曾是拒绝时尚。?? ?? 粗糙的真实?? ?? 真实到底什么样这与怎么样才是真实有些不大一样。?? ?? 伦勃朗挥刀自毁的那张关于荷兰脱离罗马帝国历史的巨作也许可以探寻出些许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狰狞的叫历史血腥的也叫历史不是那顶皇冠就抹去了暴征也不是那枚勋章就可以洗去了杀戮。回顾历史需要的是陈述而不是描绘也许这是伦勃朗的所愿不是赏心悦目的才叫做伟大而伟大的历史也无须粉墨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哪怕是粗糙甚至丑陋的真实。?? ?? 狂野的自由?? ?? 当伦勃朗将这幅画送入市政厅的时候也许期待着认同而如果认同则代表着他多年徘徊边缘后的回归而这样的回归必然会带来超现实的深远影响也许这样的话印象风格的思维会提前唤醒尚处沉睡中自由的画风他期待这钦定的自由。然而拒绝逢迎主流与其期待这钦定的自由一样是不可期待的。于是他以这样的方式消灭了自己的幻想。梵高也许他就没想过这类的问题但结局是他用类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自由一个久违的概念。有形的枷锁解脱之后可以舒展了肢体而无形的束缚何以得此逃离?面对太多实际的困扰如何可以不畏困苦不惧险阻不媚凡俗而去坚持自我也许是最终自我否定的理念去捍卫这份脱离主体的自由??? ?? 然而正是他们伦勃朗和梵高式的先驱们以他们先知般的灵感疯子般的逻辑顽固不化的韧性纯粹缜密的理念以及在狂放的自由随想中所喷薄而出的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在推动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是一股不可磨灭的动能与力量。?? ?? 也许每个人都曾走在人生的边缘只是我们不知那未知的方向。?? ?? 谨以此篇回应《PowerofArtRembrandt》望指正。??四 终于把这套BBC的《艺术的力量》看完了最后一集讲纽约的Rothko至此把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艺术的过程走过一遍非常想集中记下一点感触。首先真觉得每个艺术家的人生都或多或少有偏执倾向不是沉溺于某种表现手法就是思想太独到。罗斯科是执着地揭露资本主义之下人性的苍白Turner后来去揭英国历史上的伤口伦勃朗也是晚期去谩骂荷兰人奢华忘祖。而他们对艺术史的贡献又恰恰是这些先锋的流派。这真是太矛盾太怪异了这必然招致公众的冷漠和不解他们肯定想得到但是自信心或者说坚持力超群为后人作出的榜样也就是表达、表达、再表达让其声音走在打击和孤独中……所以想想这些人成为大师是物有所值说不定还不足以回报他们的付出。我最近起码已经看到个人就同一个观点进行抒发了而且得出的结论惊人地相似:大师的成就有必然也有偶然不过一个人专注做好分内的事就已经是成功了。表达很多时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自然的使命是最日常的东西。不过大部分人的共同点还是有的比如说要扭转时代的趋势这样才容易凸现出来。?? ?? 另外一点就是什么是“天生的大师”。不说每个人都有天赋我只是觉得原来一个人的童年和人生坎坷真是无法摆脱、非要在作品里显现的东西。最典型的是梵高已经被人爱到烂了的一个画家。其实我倒觉得他后来多么不幸是合理的结果。从小家教严又敏感什么作品“有种孩子气”不光是他有同样成长经历的安徒生真是无独有偶而且他们两人晚年都悲惨得很很绝望像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结果。梦幻完全破灭后无法填充空洞的失落但他们还是在表达。罗斯科是小时候对哥萨克人很害怕去了美国还是觉得作为犹太人被人排挤所以才会转头去思考人的本质和原始感情。?? ?? 最后就是支持这些人创作的激情到底是什么?有时候甚至走了一种不正常的形式。开始两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都是暴力倾向毕加索严重不顾伦理。再说先人貌似也就是为了一两个赞助人打打架争争宠到后来画家的斗争好像都越来越内心化和个人化然后就出现了自戮之类的事。这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卡夫卡等等的观点趋势也顺应了。再不就是有人上演性格悲剧卷入政治狂热中那个画马拉之死的David和民众把对和错纠缠不休。?? ?? 还有一小点罗斯科那集讲到最后说艺术的力量之强大在于它也讨论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讨论永恒。这样来说艺术难道不是有点信仰的意思了?尽管它不是宗教但也与宗教有紧密联系。今年上的那门文学欣赏与批评老师说我们都缺乏信仰不知道做艺术的人是不是不同的?但不管如何坚持都是要吃苦的。?? ?? 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吃饭时她说我是个“进得去出得来”的人又说到一些共同认识的人跟我不同。这话一直萦绕我好久。好在什么至少我不会去经历那些鲜血淋漓的人生。不好的是或许“表达的激情”这个东西还是认为不要太青睐我让我安安心心过正常人的生活好了。话说坚持己见总要冒一点走火入魔的风险吧?用我们的话说是风险和收益正比说不定还是个凹函数比例。不说别的像认识中大的V君就是个典型总是让我惊讶不已而且好像总生活在风暴之中感情非常激烈、也真挚。要在我身上首先我就会想这对健康很不好我是说一下子high一下子deepdepression。但他从来不在乎也多少应证了当时那个文院老师的话作家不需要理性不然他们哪来的灵感呢?说到老师自己他说我喜欢哲学真拿的是哲学博士。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跟他聊天聊得太high回去发现他是文艺理论的博导但是一点都显而不露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老师也是个平凡人、理性人。?? ?? 总之我想这套DVD教会了平凡人什么。要坚持而且要平衡这样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一课。??五 SimonSchama(西蒙·沙玛)是个奇怪的人。乍一看上去他就是个寻常的有点自以为是的英国老头儿浓重的牛津腔说起话来脖子一扭一扭的一字一顿地吐音仿佛在强调他发出的每一个音节。三张碟PowerofArt我都忘了是怎么偶然看见就拿回家来也没当回事慢吞吞看了一点然后发现到期了只好还了重新借出来——因为我已经不由自主迷上了这个小册子不能忍受还有两三个艺术家没有看过。?? ?? 今天看完了MarkRothko以及大名鼎鼎的伦勃朗。SimonSchama好奇怪的名字对他的理解要到看了Rothko才多一点点到看完花絮里的采访才更多一点点。跟所有地道英国老头一样他说话很多与此同时只揭示关于他自己非常少的信息。我一边看一边想究竟是这些历史上奇妙的艺术还是SimonSchama这个人让我如此着迷。手边不是没有电影可看《革命之路》看了一半扔在那《百万富翁》没有兴趣开始除了《朗读者》之外今年的奥斯卡电影同往常一样基本上让我不感兴趣。那些电影可以等等到我忙完工作等到我再也找不到别的事情想做到穷极无聊的时候去翻上一翻SimonSchama不能等我并且还更等不及看他的英国史了哪怕那个系列有五张碟之多!?? ?? 在访谈里Schama说他是在制作完了英国史后有人来找他说想不想做一点别的并且提议了好比罗马史一类的课题。但他自己一向对艺术特别着迷他选择了做他个人的艺术史。他的这个这艺术史跟传统意义上的编年、编系统的做法截然不同他从到这不到四百年间挑出八个艺术家每个艺术家专门选一个作品来作引子由此开始谈关于这个艺术家以及他所生活的年代的故事。这八个艺术家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对艺术史进行改写每个人都代表一种划时代的力量。片中穿插的真人表演的假戏并不大有趣我只对Schama的解说由衷地喜欢、爱不释手——尤其是在那些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的标志性美景的称托下在优美的钢琴曲伴随当中我跟随Schama的指引一步不差地走过几百年前古人走过的路。那夜下过雨昏黄的路灯照出罗马最下流场所门外的阴暗地上一小汪一小汪的水滩里面摇摆着是谁的身影? ?? 在说到Rothko的时候Schama不止一次提到他的同时代著名美国抽象派画家Pollock。我跟随Schama的解说仿佛可以多少接受一点抽象画的深意。但究竟我还是不确信的……因为那些画真的太抽象太不容易理解给出太多诠释和感受的空间……?? ??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原因很简单过去这么多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对艺术感兴趣的一天就象我以前从来不听古典音乐一样。从小我就对绘画课毫不感冒也很确信自己在这方面连“玩玩”的一点才能都没有。出去游玩除非跟朋友一起否则很难想到去博物馆看看。事实上在年以前在美国呆了将近十年的我一共只去过三回博物馆两次波士顿MFA一次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都是因为朋友前来叫我去的缘故。去年夏天在欧洲观看博物馆经常因为排队的人太多而直接放弃跑去逛街去了。态度这么差加上记性不好难怪啥都不懂不知道。看过罗丹和米开朗基罗依稀觉得这两位都是“力量型”雕塑家但究竟差别在哪儿又不大能想得明白。我最擅长欣赏的只能是日本浮世绘静美的颜色细致的线条栩栩如生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一个过去了的时代的风情。也许是这种跳跃的色彩相对容易捕捉我跟很多人一样喜欢凡高并且除了他之外就再也不知道任何别的了。Schama提到凡高的开场白是:“如果让任何一个人随便举一个为了艺术而疯掉的艺术家的名字那答案肯定是凡高。”?? ?? 在克尔凯郭尔笔下诗人因为痛苦而发出悲鸣那鸣声落在群众的耳朵里是优美动人的歌调于是大家对诗人叫道“多唱一些吧再多唱一些!”在Schama解说这些艺术家的时候我仿佛多少理解了一些艺术创作的本质哪怕我的理解顶多只是建立在Schama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而我一直认真聆听Schama的悦耳动听的解说又怎知他不是在对我一个人歌唱呢?文字的力量在他的解说词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用词句去涂写画篇的努力一种看似学院派、实则非常个人化了的一个文化人对古典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在不同的艺术殿堂之间人们忍不住摸索穿寻。我彻底是个盲人摸象到现在共计瞥见过象鼻端一小眼抹过象大腿两次that sall。??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30篇带翻译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600字 无声的语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600字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走在什么的路上作文600字 什么真让我着迷作文400字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江西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800字 外星人来我家作文350字 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300字 行走在美好中作文600字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三年级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400字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300字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什么的呼唤作文600字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