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宽容与自由 胡适: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2020-11-01 17:45:01
相关推荐

胡适1891-1962,现代中国著名学者,中国自由主义先驱,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糜,字希疆,后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改名胡适,字适之。于1917留美归国后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民国驻美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等职。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引进的自由主义思想和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广泛,泽被后世;他宽容和善的处世态度是时代典范,后世楷模。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胡适于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留学后先入康乃尔大学攻读农学,后因志趣不合转入文学院学习哲学。1915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思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两个人使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和功用……”也确如胡适自己所说,受这“怀疑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胡适一生的学术思想可以用他自己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概括。 胡适的这种做学术的原则和方法,使他在许多学术研究领域都取得很大成果,他在20世纪二十年代对《红楼梦》的研究即是一例。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胡适大胆批评了以前做红学研究的人所走的弯路:“他们不会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会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当然,胡适并不是主观臆断地批评别人,他在“大胆怀疑”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小心求证”。胡适在该文中列举了三种红学研究的“附会”派别:第一派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第二派说《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第三派的《红楼梦》附会家,虽然略有小小的不同,大致都主张《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成德后改名性德。胡适在批驳这三派“附会”时,或借人之力,或以己之功,运用翔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无可辩驳的分析驳斥了这三派谬见,并且指出:“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在这段论述的基础上,胡适运用了大量材料,分别从“著者”和“本子”两方面推翻了前人的一些不实之论,并进而提出自己的水到渠成的结论。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只是他诸多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方面,也只是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方法的诸多实践之一。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禅宗史》、《说儒》等著作文章,以及晚年对《水经注》的研究,都一以贯之地彰显了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对当时学界以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余英时教授认为:“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从1917年因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纲领而‘暴得大名’,到1962年在台北中央研究院的酒会上遽然逝世,他真是经历了‘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一生。在这40多年中,无论是誉是谤,他始终是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注意的焦点。在许多思想和学术的领域内――从哲学、史学、文学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有人亦步亦趋地追随他,有人引申发挥他的观念和方法,也有人和他从容商榷异同,更有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他施以猛烈的批评,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这一事实充分地说明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据的枢纽地位。”唐德刚教授更推许胡适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正规军,“是学术界十项全能的杨传广”,论汉学不让乾嘉,论西学有七整年“常春藤盟校”的正规训练,无论哲学、文学、史学,“如把当代学术著作放在桌子上排排队,我们实在不能不承认胡适之真是‘中西之学俱粹!’”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胡适的学术方法和学术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应当得到应有的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言,说实在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在新文化运动中,除了引进西方学理、倡导科学方法,胡适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向中国输入了自由主义思想。前文说过,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因此胡适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与科学。从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批判姿态和自由精神。 然而真正的思想自由不是自由本身,而是能够容忍异己思想,进而待人宽容。在与人交往中,胡适总是热情,坦荡,与人为善。他告诉学生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自己一生对此也是躬身践行,极其珍惜友情,他曾说过:“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在动乱的30年代,“我的朋友胡适之”竟成了文人中的流行语,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陈独秀落难时的极力营救就展现了他令人尊敬的高尚品质。 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匠,但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个性特点迥然相异。胡适主张温和的政治改良路线,而陈独秀则较多地接受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革命立场坚定;与人交往时胡适温厚平和,陈独秀剑拔弩张。然而两人的私交非常友好,胡适对陈的态度也甚为坦荡,有一次群众暴动后,胡适在给陈的一封信中直抒了对他的不满,认为陈独秀排斥异己,纵容民众,不配谈自由民主。 与陈独秀的政见不合并没有影响胡适对友情的珍视。1927年以后,陈独秀先因托派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后来又被国民党通缉,于1932年10月被捕。胡适对于陈独秀的被捕,向来尽力搭救。陈独秀曾在1919年被北洋政府拘捕,那时,作为战友的胡适带头营救,理所应当。这次,胡适与陈在思想上已是敌手,但胡适不忘旧情,通过各种关系四处活动,尽全力营救,不过最后也只能做到使陈免于死刑,保全性命。然而这对已是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陈独秀来说,胡适的竭力帮助无异于雪中送炭,难能可贵。这正如胡适曾在信中对陈所说的:“我们两个老朋友,政治主张上尽管不同,事业上尽管不同,所以仍不失其为老朋友者,正因为我们脑子背后多少还有点容忍异己的态度……如果连这点最低限度的相同点都扫除了,我们不但不能做朋友,反而要成仇敌了。” 胡适的自由思想、治学方法和为人之道都是时代的典范,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胡适毕竟生活在旧文化与新思想交锋的年代,他又以事业为重,注重名誉,“爱惜羽毛”,在自由与人道之间往往不得不选择前者。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为了免遭良心谴责,他接受并维系着没有爱情的旧婚姻;即使爱情向他招手,他也无奈摇手作罢,忍痛割爱。胡适去世后,有人在吊唁挽联中很精辟地了胡适的一生,称他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的师表”。 [编辑]王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清明祭祖作文300字 描写山海关的作文 作文在一起 可爱的动物作文50字 儿童乐园作文 高考作文没写完怎么办 初中作文要求多少字 四百字作文写景 老母鸡的作文 写我的发现作文 给爷爷捶背作文 关于自画像的作文 学会坚强作文500字 初三梦想作文 推广普通话作文100字 中考通用作文开头结尾 摘李子作文 水果晚会作文 迎春花的作文400字 赞美路灯的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250 开始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六安作文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作文 减轻压力的英语作文 我真想单纯作文500字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500 同情作文 写人为主的作文 三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