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视野’与‘幸福感’”新材料作文导写

2020-11-02 05:05:01
相关推荐

“‘视野’与‘幸福感’”新材料作文导写2019 03 13 13:24:16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2期

姜有荣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思辨性材料,它围绕“视野”这一现象探讨“幸福感”的强弱,把人对外部世界的体察与自己内心的满足度结合起来。

材料涉及两个核心词语:“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也指观察和认识的领域。视野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幸福感”指人类基于自身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主观情绪。这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材料以“有人说”“也有人说”呈现两种言论,表述两种观点,这在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在内涵上是对立统一关系。前者重视当下的情感状态,后者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前者认为“幸福感”可由主观调适,后者认为“幸福感”受到客观约束。

立意时需要整体把握材料,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从某一角度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理性阐述或形象表达,阐述“视野”与“幸福感”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有如下两点:

一是“视野”的大小与“幸福感”的强弱关系,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的理解,无论正面立意,还是反面立意,都无高下之分。

二是表述立意时,可以对核心词语作比较界定,但不要随意更换词语而造成偏离,比如“视角”“视线”“视力”“格局”“思路”等等;不要只从一方面着力,脱离二者关系而造成片面;不能脱离立意的前提条件,即材料提供的语境,从而脱离材料。如:眼界决定境界,拼的是时代格局;有视野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人生的视野,就是心灵的美好。

佳作展示1

一亩三分地,尝尽万般甜

陈嘉佳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陪伴下度过的,于我而言,偏僻的小镇却是繁华的游乐园,而外公种的一亩三分地,也如鲁迅的百草园那般有趣可爱。

小城虽小,却拥有曼妙的风景。犹记得在浅草堆里寻找四叶幸运草的执着,在楼下无花果树前赶走偷吃的麻雀,在矮墙踮起脚偷吃邻居的枇杷,味道酸涩,心中却也甘甜。

在外公的陪伴下,我成了走南闯北的麻烦精。遍游那一亩三分地与这座不大的小城后,我曾以为自己已拥有整个世界。上学读书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视野狭小。我有些不甘,受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怂恿,我问起外公:“你想过环游世界吗?”外公沉默不语。我又问:“您年纪这么大了,有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城,看看外面的新鲜事啊?”外公摇头了,我于是兴奋地向他讲起外面的新鲜事来,以此展现自己学到的知识,见过的世面。外公点头微笑,而后语出惊人:“这与明天的菜价有关吗?”这次换我哑然了。

即使他是我内心的偶像,我也禁不住嘀咕:“这样的生活也太无趣了。”然而,当我萌发外出探索的种子时,外公仍携一杯苦茶,在田地上劳作。

后来有一天,他带我去采草间的栀子花装点家园,我不如以前兴奋了,心里念着的是乞巧节男女手中艳丽的玫瑰,前几日老师办公桌上芬芳的百合。我跳下自行车,只见一片绿意,却难觅一朵白色的小花,我轻声埋怨道:“哪来的栀子花?”他上前用手拨弄,一个雪白的花骨朵屹然挺立着。虽含苞未放,却拥有一种羞涩俏丽的神情,我惊喜地用剪刀剪下,轻轻一嗅,是不同于浓情玫瑰的别样清香,我看着外公,发现他苍老面容中清亮澄澈的眼眸,霎时抛却了先前世俗的想法。外公说栀子花不要剪得太深,盛开的栀子花容易吸引黑色的小虫,而且香味易散,我于是虔诚地摘了几个花骨朵安放在清水瓶中,栀子花香让我明白了小城的魅力。是啊,即使视野再小,只要能在所处的一隅田地里发现不平凡的美丽,就能获得满满的幸福。

长大后很少再能与外公一起游玩,感受世界的美好了,外面的世界在不断变化,而他却一直守着自己的清风明月,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过花生、番茄、青菜,偶尔抬起头凝望飘动的白云,知道那是远方,他虽向往,却更爱脚下的土地。

有些人穷其一生未踏出故土,可他的幸福感并未削减分毫,一沙一世界,一树一乾坤,只要能在视野所及之景内感知万物,我们便永远是幸福的主人。

高山流水心自知。

点 评

本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年少气盛,初入学堂便炫学显摆,顽皮劲十足;外公则温润敦厚,借栀子花香言生活之道,语重而心长。外公以自己的立身行事——“偶尔抬起头凝望飘动的白云,知道那是远方,他虽向往,却更爱脚下的土地”,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也点化出了文章的主旨——用心感知、感受、感悟生活,即便视野小如“一亩三分地”,也有满满的幸福感;反之,即便行遍万水千山,也只是一个身心疲惫的邮差。

佳作展示2

眼界之卷,幸福之笔

汤寒冰

清代名家张潮将人的视野分为三种境界: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

牖中窥月,大多看不清月的全貌,所见仅仅局限于窗的框架之中。一个人如果只能看到自己一时的得失,往往就不能考虑到长远。再极端些,大概就是公交车坠江案中那位固执的女乘客,她所见的只有自己的时间被延误,却从未想到司机的难处、其他乘客的方便与她在高速上下车的危险。只盯自己脚面,最终酿成惨剧,令人为之叹息。偏狭的视野缺乏高瞻远瞩的智慧,纵使未铸成大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山中人只知山中事的态度,还是尽量打破它为妙。

庭中望月,不愿被束缚在窗框之中的人来到庭中,顿见月影袅袅、香风飒飒、流水潺潺、林声潇潇。正如一个人推开了心灵之窗,放眼世界,在他们的心中,始终带着生活的热情与无私的悲悯情怀。他们时而叹息“邑有流亡愧奉钱”,时而感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们所见已不局限于一己的得失,而是他人的幸福。近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新套上了又一个石棺,石棺盖住了辐射的风险,却永远盖不住当年前往重灾地实施救援而失去生命的军人的勇决。他们大多是默默无闻的军部后勤人员,但却拥有过人的胆识与宽阔的视野,他们所见的是苏联人民的幸福与邻国的平安。尽管苏联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归于沉寂,可他们使苏维埃精神得到了永生。这种心骛八极、朗照乾坤的精神格局,是我们人人都在不断追求的。

台上玩月,便有了“问君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之态。站在高台上,抬头便见月光皎皎,云雾稀稀,那样近的距离,带给人一派将月把玩于手中的自如潇洒。正如一个人已看遍世间万古之山,赏遍世间千载之水,骨子里透着悠然自适。他们的视野之广之宽已无需用浮名来证明。那孤山结庐的林逋淡然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寄身“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严子陵对少年同学的荣华富贵视而不见。诚如张居正所言:“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他们的目光广阔到了天涯,延伸到了海角,没有什么身外之物再能令他们悲喜。他们眼中的幸福,繁复得如花团锦簇,又简约得如云卷云舒。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尽管难求,但它是我们心中的桃花岛!

眼界的画卷越长,幸福的那一笔便越浓墨重彩。

点 评

文章借张潮的“三境界说”架构全文,层次分明,收放自如。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将“视野”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十分通透地阐释了出来:牖中窥月,见的是一己得失,故生怨怼怒气;庭中望月,见的是众生疾苦,故抱悲悯情怀;台上玩月,见的是天地之道,故能悠然自适。结尾着一格言式警句,言简意丰,简洁有力。能慎思故能深入,能明辨故能通透,此文得之。

佳作展示3

语冰夏虫,夏虫语冰

徐子涵

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其意为告诉夏虫何为冰反而让其悲叹生命之短暂。而我却要说,请语冰夏虫。因为当夏虫开始向往严冬的冰霜时,生命便开始绽放。

视野狭窄的夏虫是幸福的吗?我们常以为住在乡村的亲戚过的是陶翁采菊东篱的悠然生活,为此,疲惫不堪的城市人无比向往心中悠闲的乡村,殊不知充斥他们生活的其实是家长里短、无聊的发呆与麻将。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在我们的视野中,美好的生活总在别处。

正如看过世界方知世界,尝遍酸甜苦辣方知真味,我不相信眼中只有巴掌大地方的人是幸福的。真正幸福的是那些看得清楚,并为更高幸福努力的人。

屈平即使痛苦,也矢志不渝地上下求索,不悔长路漫漫;因明白词的美,王国维才把“为伊消得人憔悴”立为一大境界。这种深层的幸福感常伴随痛苦,但这种幸福会冲淡一切苦痛。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由此看来,认清生活真相是产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鲁迅因此也是幸福的,明察社会黑暗的他在奋力挣扎,唤醒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向敌人抛掷匕首、投枪,这种斗士的生活难道不比沉睡的人们的生活更幸福吗?

可悲的是,人们总以“知足常乐”为借口,将视野狭窄当作是高大上的极简主义。他们认为视野小自有小的好处。他们不曾听说过傅雷说的那一句“不经历磨练的达观是虚伪的”。他们没有睁开眼睛看过世界,怎么能理性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怎么去追寻幸福?

对于当代少年来说,格局是重要的。这个年纪得有凌云之志,少年心性,得去追求“一事能狂便少年”的美好。我想不断追求更高幸福的人比守着一点点欢愉的人要幸福。当他们回首往事时,有些人知道自己见过大山长河,无悔一生;而有些人可能都不清楚这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眼前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别无他物,诗琴酒花的美丽不属于他们。

与其守着舒适圈内的小小欢愉,不如走出舒适圈,去体验生命的大幸福。视野狭小虽有它的幸福,但也有它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比其他痛苦来得更加猛烈。

所以,下次看见夏虫,请告诉它冰的名字。当夏虫念念不忘冰的时候,它的生命也开始启程!

点 评

本文以“不可以语于冰”的夏虫为由头展开论述,寓理于物,翻转出新。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幸福感”切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类,并进而展开思辨——视野狭小,虽有浅层幸福感,但常伴痛苦,而这种痛苦比其他痛苦来得更加猛烈;视野阔大,方得深层幸福感,它虽常伴痛苦,但这种幸福会冲淡一切苦痛。切一刀,顿化混沌为明晰,既透视本质,又捋清事理,可谓机智。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中学语文学生版2019年2期中学语文学生版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作文350 元旦晚会作文400字 妈妈生日的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100字 生活教会了我作文 写一篇景的作文300字 我想对老师说的作文400字 写桃花的作文题目 林老师讲作文 作文雨一直下 与阅读同行作文 机遇的作文 三年级中考作文 记一次什么作文 写晴天的作文 写一首歌的作文 我的家人英语作文50字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游水浒城作文400字 动物作文350字 高中英语作文暑假计划 作文童年趣事400字 关于读书作文800字 关于承诺的作文 关于零的作文 师恩难忘优秀作文 赏菊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文 放风筝600字作文 一个夏日的早晨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