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高考作文体验

2020-11-02 07:15:01
相关推荐

2008年高考,多道作文题在思想内涵上直指“人与自然”这一主题。比如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显然是从“生态平衡”方面设题的;由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也容易想到“天人合一”的问题。又如全国卷二关于“海龟和老鹰”的新材料作文,中心非常明确:好心的游客对幼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启示人们务必遵循自然规律。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 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 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习作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的漫长岁月,才造就了今天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竟愚蠢地毁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乱砍滥伐原始森林,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盲目开采地下矿藏,肆意排放工业废水……于是水土流失了,绿洲消失了,土地沙化了,气候恶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天,人们才发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真的很聪明吗

徐宗璐

人类从亘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高楼林立的都市;人类从愚昧落后的部落走来,一直走到文明和开化的现代社会。这一路高歌猛进,无不说明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不愧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近几百年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蒸汽机、电、核能……这一切的一切,不断显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仅凭这些,就能断言人类是最聪明的吗?就能判定现在的世界优于过去,并预测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仰望天空,候鸟凄厉的叫声,带来远方战火依然的消息;驰骋高原,再难见到藏羚羊奔跑的矫健身姿……这一切,又是谁造下的孽?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只受到功利的影响,而没有接受智慧的启蒙。近代的战争多数已不单纯为了正义,更多的是为了物欲和私利。这充分暴露出人性中贪婪、自私和暴戾的一面。有些国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用贫铀弹等杀人武器,丝毫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受难地区的无辜百姓患癌症等疾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仅是愚蠢,更是道德的沦丧,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还有,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致使环境日益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300亿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5亿个物种,现在仅存1亿个左右。在已灭绝的约24亿个物种中,有60%是20世纪灭绝的。从17世纪起,动物的灭绝进入了加速时期。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现在仅存的约1亿个物种中,鸟类每两年灭绝1种,兽类每一年就灭绝1种。今后的趋势是:植物可能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灭绝,动物可能每天减少1种。我不禁想问,仅有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还能支撑多久?大海雀、渡渡鸟、旅鸽、卡罗莱纳鹦鹉、高加索野牛……这些早已被人类灭绝的动物,如果能够复活的话,我们从它们眼中看到的将是平和、善意,还是愤怒与敌意?事实上,现在连看一看敌意的目光也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之网上的一段绳索,人类施之于这“网”的,也是人类施之于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让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类用科技来防止小行星将地球“咬”出一个缺口,是聪明的,但自己将这张生命之“网”撕扯得破败不堪,那就不能不说是糊涂之极了。也许有时残缺是一种美,但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来说,残缺决不是美!我们需要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地球。造物主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与地球和谐相处。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可我们是否应该将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人类的所作所为放在一架一头是聪明另一头是愚蠢的天平上称一下,看看哪一头会更重?或许,对于未来世界而言,这样做能使我们免生许多遗憾。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忧患意识的议论文。作者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着重针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强烈谴责了人类运用科技制造杀人武器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行径。文章蕴含着一种人文关怀,读来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也持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地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无情物。《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景物和人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成了千古名句。无论后来的唐诗,还是宋词,无不善于从身边的自然景物来说事。林黛玉的《葬花词》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她对落花与众不同的感受。花在我们一般人眼里不过是花,但在林黛玉眼里,却成了她生命的比况。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语,表达了他对竹子所具有的修长优美的姿态和美好节操的赞誉。

秋将至

伫立在窗前,一片几乎全黄的梧桐树叶从枝上缓缓飘落,幽幽地在空中转个圈,划出完美的一道孤,最后落在花坛的泥土上,算是告诉人们:酷暑已接近尾声,秋将至了!

炎热的暑日总是让人心绪烦燥,也无法静静地思考一些事情;而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的季节,往往能使不安定的心平静下来。它似一杯菊花茶,是由初秋新摘下的带着朝露的野菊泡成。幽雅清淡的菊香混在温热的水汽中,徐徐上升,萦绕在鼻尖,使你情不自禁地嗅一嗅。顿时,沁人心脾的香味浸布全身,好不舒畅!

这样的秋,使人思绪翩翩,想入非非。

古人眼中的秋,大都是悲的。绯红的枫叶,满园的落花,大雁一声划破天际的鸣叫,都让人顿生悲情,满心苍凉。像那花中君子的菊,虽是开得盛艳,却因是开在肃杀凋残的秋天,也成了古人抒发愁绪的对象。李清照这个满腹才华的女子,远离了家乡,独自生活在异地,充满面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尤其到了秋天,这份情思更是如一江愁水滔滔不绝,使她不禁叹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过,秋天也是古人煮酒朱菊,享受闲情逸致的时节,陶渊明在看透官场这个满是尔虞我诈的污浊之地后,毅然选择了来到乡野隐居。著一件粗布衫,背一把铁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闲逸生活,与世无争。到了晚上,与明月相伴,与清风为舞,采一把东篱的野菊,放在浊酒中一起煮,就这样,潇洒度余生。

一阵风吹过,将我的思绪从远处拉回。这时,又一片梧桐叶从枝上落下,没有一丝悲意,轻轻地落在花坛的泥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如此,落叶也定怀着相同的情感吧。经历了春天的嫩芽初绽,夏日的绿荫丛丛,到了秋天,再回到培育了它的泥土中,化作春泥,为来年的春天提供养料,也为它这一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我想,这才是秋的真谛吧!

哦,秋,将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水资源英语作文 写作文的好词好句开头 关于奶奶的作文600字 自信作文题目 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题目 库里作文素材 台阶作文600字 作文温暖400字 廉洁自律的作文 跌宕起伏的作文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有人物描写的作文 介绍旅游景点英语作文 青春有信仰作文 四年级暑假作文350字 初中作文200字左右 以阅读为主题的作文 作文执着 赞美祖国的作文开头 辣的作文 我的母亲150字作文 四年级大扫除作文 怎么保持健康英语小作文 意志力的作文 为什么作文 参加架子鼓比赛作文 小狗自述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450字 星空幻想作文 我错了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