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你怎么看?

2020-11-05 13:00:01
相关推荐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小学生研究文章刷屏?日前,北京某知名小学推送的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刷了朋友圈。这些小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看完该公众号列出的小课题,不仅让人惊呼,这些课题堪称有一定学术研究的味道,其成熟不亚于一般研究生。况且其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但看着看着,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你觉得是好,还是坏?

那么这些小学生遇见苏轼时,都研究了那些课题?让我们先看看题目:《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 这是小学生研究的,这题目怎么看都让人感觉有点少年老成,老气横秋。我们来看看这些研究报告,研究的时间是国庆假期作业的一部分。国庆加中秋,八天时间。时间不是很长,再看看作者,大约11岁到12岁,是一群孩子,40多个孩子一共完成了23份研究报告。我不是怀疑孩子的能力,也不是说孩子不可以这样做。总感觉这个任务对孩子很重,会不会是孩子的负担,时间紧,工作量又很大。当把它作为负担的时候,其中就少了乐趣,少了乐趣,写出来的论文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们从孩子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可以看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因为利用大数据要把苏轼文章用词数量搜集出来,又要从这些词中发现问题,这绝对不能在短时间完成,如果短时间完成不免让人感觉孩子为完成任务做了不少牺牲。其中有一个问题,这些论文研究的要素很明显,也就是说孩子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来的。细读文章,会发现这样的指导近乎又是教师铺设了一条道路,孩子只是走了一次,甚至连路都不用记。老师对于如何查找资料是有建议的,“你们先按照这几个板块去梳理找材料,特别好找,都有”。对于如何研究的建议是,“然后再往一起捏合,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论一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天性喜欢探索,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们,写出了有模有样的报告,这是不是就只是完成了一项工作,为完成任务消耗了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少,或许对于孩子临摹研究的方法是有帮助的,但其中的过程不会都是一种快乐。

能不能给孩子一段时间,能不能只给他们一点提示,把广阔的天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快乐的去做一次研究,而不是在一定时间内,再给那么多限制、规定、框架,让孩子在其中爬行。我们并不是否认这样的做法,而是要注意其中的方式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一次研究,体会研究的乐趣,体会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幸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文 初中你好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最美的馈赠作文 写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帮 初三的感受作文 那次考试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 写梁山的作文 人与他人作文素材 崇洋媚外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想变成什么 为善良的人点赞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 建议类英语作文模板 优美作文句子 我的一次探索作文600字 求人不如求己的作文 有时我也想作文600字 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动 关于春天的小标题作文 开学第一课视频作文 钓螃蟹作文 善意的提醒作文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作文 致运动员作文 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作文600字 以静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啦啦操表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