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国小民 楼下的留守少女 在无人问津里野蛮成长

2020-11-05 21:40:01
相关推荐

《大国小民》第1016期

本文系网易“大国小民”栏目出品。联系方式:thelivings@vip.163.com

1

小姑娘是2014年初春搬来我家楼下的,那时新年刚过,我正在读初三。

第一次和她见面,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刚从寄宿的学校回到家,她就跑上楼来敲我家的门。她剪着短短的娃娃头,穿着不合身的、土气的衣服,手上有冻疮留下的疤痕。她问我的父亲在不在,声音很小,有点胆怯,父亲闻声过来,问她半天,她才支支吾吾地说:“叔叔,我家的灯泡坏了,爷爷眼睛看不清,想请你帮忙换一下。”

我家那栋楼房,一楼的房子本就背阴,单元门前的一棵大树生长茂密,又挡住了不少光,因此屋子里总是昏暗,春夏之季又因多雨而潮湿,但胜在租金便宜,所以租的人倒也不少。

父亲从她家换了灯泡回来,感慨说,她家哪儿是灯泡坏了,是小姑娘的奶奶说15瓦的灯泡太费电,要换成5瓦的。

或许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时候晚上回家上楼从她家窗前路过时,我总会扭头看一眼,那盏5瓦的灯泡孤零零地挂在客厅里,照得整个屋子更显昏暗,给人一种屋子没人住的错觉。

顺带着,我也关注起那个小姑娘来。小姑娘常常趴在阳台上写作业,不怎么爱说话,但爱笑,笑中总带点不符合她年龄的苦涩。夏天的傍晚,彩云绚烂,她一边看天一边数电线上的小鸟。奶奶一叫她,她就把作业本连笔一卷,立即“呼哧呼哧”地下楼。

小姑娘的爷爷奶奶看起来60岁上下,长相不显老,人都很勤快,也很朴实。爷爷是个泥瓦工,靠给我们那儿郊区的自建房盖瓦、贴瓷砖赚点钱;奶奶平日到别人家里打扫卫生,做钟点工,没事的时候就去捡垃圾卖废品,补贴每天的菜钱。

时间长了,我们知道了小姑娘名叫茵茵,刚满10岁。茵茵有两个妹妹,小她两岁的叫蓝蓝,另一个妹妹还是个小婴儿,叫雯雯,整天躺在屋子里的小床上,大热天还包得严严实实。

这一家五口挤在那间不到70平的出租屋里,爷爷奶奶带雯雯住在一间卧室,茵茵和蓝蓝住另一间卧室,狭小的客厅堆满了各样杂物和奶奶拾回家的废品,还有台小小的、屏幕模糊的电视机,电视机前的小方桌旁,摆放了5只小板凳——这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

茵茵姐妹3个都非常听话懂事,母亲常常在我面前夸奖她们,说就连那个小婴儿,都是不哭不闹的。母亲路过茵茵家的时候,常常和她奶奶寒暄:“小孩子要多晒晒太阳,出来透透空气才好呢!”

而老人只是笑着不说话,埋头继续去干手里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的活。

2

茵茵和蓝蓝在家附近的街道小学念书,放了学回到家就乖乖写作业。做完作业,若爷爷奶奶还没回来,茵茵就自己做饭,做好后等爷爷奶奶回来一起吃。

自从他们一家搬来,楼道里便多出一排整整齐齐的蜂窝煤,是茵茵的爷爷自己运回来的。蜂窝煤运来那天,我母亲还对老人说:“现在不允许用蜂窝煤了,都用煤气,或者买个电磁炉回来吧,用不了多少钱。”

老人并不接受母亲的建议,只说:“在老家的时候都是烧柴做饭呢,再说,茵茵做饭不会用煤气,不安全。”

自此以后,我常常看见茵茵在昏暗的楼道里拿着火钳,小心翼翼地把蜂窝煤放入煤炉里,每个煤孔都对得整整齐齐。等炉子热起来了,就开始烧菜,有时候是两根丝瓜,有时候是辣椒里放几根肉丝,总之,那张小饭桌上从来不会超过两个菜。

一开始茵茵用不惯蜂窝煤,火钳总是拿不稳,煤球一掉,奶奶就骂。也许是因为耳背,茵茵奶奶平时说话总是比别人要高出几个分贝,骂人的时候,声音又大又刺耳,整栋楼都听得见,总让我觉得自己家的房子都要塌了。虽然老人只是心疼煤、心疼钱,并没有恶意,但是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被这样对待,总让我觉得未免有些残忍。每次挨骂,茵茵先是大声哭,哭完,再一边擦眼泪一边拿扫帚把摔碎的煤球扫到一起,等到下次炉子里的蜂窝煤都烧完的时候,放进炉底接着烧。

偶尔我在家里抱怨这祖孙二人搅了清静,母亲便和我说:“那家人的日子过得苦,奶奶心里也苦,没办法。”

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也许茵茵的奶奶并不想骂人,只是她过得太艰难,需要找一个宣泄的方式。

后来,母亲差我把家里闲置的电磁炉送到楼下。可茵茵奶奶却百般推辞,怎么样都不肯收,最后我好说歹说,老人总算将电磁炉收下了,却再也没见他们拿出来用。母亲看着继续用蜂窝煤炉烧菜的茵茵,问她为什么不用电磁炉的时候,茵茵奶奶就抢先说:“等煤用完了再用,不然浪费了多可惜。”

可是茵茵的爷爷好像总是能运回新的蜂窝煤,那些煤依旧在楼道里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堆着,好像永远都用不完的样子。

3

街坊们都说茵茵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是谁也不知道具体在哪里。茵茵的爷爷奶奶也从不提儿子、儿媳的事情,别人问起,他们就笑一笑,随便应付一两句,便不再吭声,只埋头去做自己的事。

时间长了,我们才搞明白,原来茵茵与蓝蓝、雯雯是堂姐妹——茵茵的父亲是她爷爷奶奶的长子,蓝蓝和雯雯则是茵茵叔叔的孩子。茵茵的叔叔就在本市城郊的汽配厂工作,平时住在厂子的宿舍里,一个月工资不高不低,起早贪黑也能有个三四千。只是茵茵的叔叔好赌,一到休息日就钻进牌馆。我们那座小城里别的不多,就是牌馆多,走在小街巷里,几乎每个拐角都有一个,这些牌馆常常到夜里两三点还在闹腾,亮着明晃晃的灯。

茵茵的叔叔也经常来出租屋看两个女儿,但我们从没见过蓝蓝姐俩的母亲。

我楼上楼下地过,和茵茵的碰面次数就多了,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起来,她把大她4岁的我当成了知心姐姐,有什么小秘密都告诉我。

茵茵有悄悄告诉我,周围总是有人问她,那个从不出门的小婴儿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每次问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不说话。她说这是因为奶奶不让说——奶奶自己生了两个儿子,儿子却都没有生孙子,这是奶奶心里的痛。奶奶不喜欢她们这3个孙女,更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个女娃娃。

茵茵还说,奶奶总和别人说,他们从乡下搬来城里,是为了她和蓝蓝能够在城里上学;或者是,年纪大了种不动地了,而且这几年收成也总是不好,所以来城里寻活干——但实际上,爷爷奶奶搬到城里,是因为婶婶生下雯雯后,一家人总是被村里人嚼舌根、说坏话。村里人说的话比奶奶说的还难听,他们还欺负爷爷奶奶儿子们不在身边,顺走家里的鸡崽。

爷爷性子沉默,不善与人争执,奶奶一个妇道人家,没文化,也争不过村里人,受的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

可茵茵很喜欢雯雯,雯雯还没出生的时候,她和蓝蓝就都说是“小妹妹”。她俩这么说,奶奶不高兴,婶婶也不高兴。雯雯生下来没多久,婶婶就和叔叔离婚了——婶婶嫌叔叔好赌,叔叔嫌婶婶生不出儿子。

“我很高兴他们离婚了,因为他们总是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奶奶天天因为他们的事情掉眼泪。”这么对我说完后,茵茵又非常严肃地补充道:“——不要告诉蓝蓝我这么说,她会生我的气,她不想爸爸妈妈离婚。”

茵茵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她喜欢看书,常常找我来借,看书之前,总是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从不让书有一点点褶皱——也正是因为这点,本不喜欢借书给别人的我,才愿意把书借给她。

她最喜欢的书是《童年》和《苦儿流浪记》,说自己也要做和书里的主人公一样坚强的孩子。和我一起看书聊天的时候,她常常会笑——这种笑容和她在大人面前的笑容不同,没有那种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那种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叽叽喳喳逛饰品店的普通女孩子们一样,和那种穿着花裙子跳舞的无忧无虑的女孩子们一样,天真可爱。

她很喜欢来我家里玩,还常常和我一起睡觉。她来我家的时候,总是要先洗个澡,还很骄傲地告诉我:“我用了肥皂呢。”

茵茵总是说很羡慕我能够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属于自己的房间,羡慕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书桌,而她只能趴在阳台或是那张小方桌上写作业。她说,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就是为了攒钱买房子,等他们攒够钱回来买了房子,她也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的。

当然,她最羡慕的还是我有父母陪伴在身边。

茵茵说,之前在乡下念书的时候,周围的同学朋友跟她一样,也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她小时本以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是正常的,直到来城里上学之后,才知道原来父母陪在身边才是正常的。她如今在学校的那些同学,每天都有父母陪着,回家放学之后妈妈就会做好饭,还不用自己洗衣服,周末的时候,还能和父母一起出去玩。

“可我已经好久都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了。”有一次我俩躺在床上,我听见她很小声地说,声音带点哭腔。黑夜中我看不见她的脸,月光轻轻地从窗户斜进来,照在她小小的身影上,让我突然觉得心疼。

那年夏天我收到省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茵茵正好在和我在一起玩。她看见那张通知书,和我说:“我也要考这个学校!”

我很开心地点头:“这样的话,你就是我的学妹了。”

4

和茵茵一起度过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升入高中后,我重新过上了寄宿生活,跟茵茵见面的次数少了起来。

有一次周末回家经过楼下的时候,茵茵正在炒菜,用的还是那个已经有些发黑的蜂窝煤炉。两年的时间过去,蜂窝煤已经在楼道的地面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黑色印记,茵茵拿火钳的手越来越娴熟,已经不会再将煤球夹落了。

不变的是,奶奶对她的骂声仍然未减,而骂人的缘由变成了:茵茵炒菜多放了油,茵茵没照顾好小妹妹,茵茵的成绩单……

小雯雯已经会走路了,常常可以看见她光着脚丫在院子走走跑跑,茵茵和蓝蓝在一旁看着,防止她摔倒。雯雯长得乖巧可爱,比两个姐姐都要漂亮,像个小洋娃娃。我母亲很喜欢她,常常抱着她玩。而茵茵的奶奶一提到小孙女,总是咬牙切齿:“这丫头是个富贵命,吃不得牛奶,只能喝羊奶!一喝奶粉就拉肚子拉到上医院,医生就建议喝羊奶——真是奇了怪了,喝羊奶就没那么多毛病。”

母亲这才发觉雯雯的奶粉都是羊奶粉,那些空了的奶粉罐子,被茵茵奶奶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客厅的角落,这是要当作废品卖钱的。

母亲叹了口气:“羊奶比牛奶贵了一半多,奶奶心里是真疼孙女,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我们知道茵茵奶奶是真心疼孙女们,她舍不得吃好的,却舍得给雯雯买羊奶粉;好不容易买个哈密瓜,她要等孙女们吃完,再啃剩下的白皮,啃不动的地方,就用小刀切成小块,洗洗晒干后炒鸡蛋吃。

茵茵说,瓜皮炒鸡蛋还是很好吃的。

我念高三的时候,茵茵也要念初中了,我们的小城念重点初中需要摇号,运气不济的茵茵只能去对应片区的普通初中念书。不过茵茵似乎对这件事无所谓,我问她的时候,她只说:“重点初中是私立,学费太贵,爷爷奶奶负担不起,就算摇上号了,我也没钱去念。”

说完以后,还不忘记笑一笑,又恢复了她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几年的时间过去,好像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又好像只是我的错觉,茵茵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我知道茵茵对上哪个学校并不是无所谓,她其实希望能够上重点学校。她说过,爸爸妈妈希望她能够念大学,说他们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才生活得很艰难,只有念大学能够改变她的命运。

繁重的学业拉远了我与茵茵的距离,我们见面的次数从每周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茵茵似乎知道我课业多,体谅我,不再来敲我家的门,甚至听见我上楼下楼的声音时,就待在自己的屋子里,避免与我的碰面。我们从好朋友变成陌生人,仿佛只用了一眨眼的功夫。

直到高考结束,我和茵茵才又重新熟稔起来。那个暑假之后,茵茵就要升到初二,她和我说:“姐姐,我们学校初二要分班,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分到重点班。”

“你想去重点班吗?”

她点点头:“当然,分班考试在开学前一个礼拜——姐姐,我想分到重点班,因为只有上重点班才可能考上省重点。”

“不过……”茵茵咬了咬嘴唇,有点犹豫,脸上浮现出我第一次见她时的那种胆怯,又是支支吾吾地说,“我功课不太好,偏科很严重,数学很差劲。姐姐,你现在高考结束了,有时间了,可以给我补补吗?”

我答应了她,找出自己初中时的学习资料,开始给她补习数学和英语。茵茵的数学基础确实很差,正负数加减运算有时都很困难,教起来有点费劲,不过她很认真,也很努力,最重要的是真诚,不会不懂装懂,只要是没弄懂的地方,总会很诚恳地请求我再讲一遍。

我们又开始躺在一张床上睡觉了,光景仿佛倒流回了我们认识的第一年夏天。而13岁的茵茵已经比那时长高了一大截,褪去了些许稚气,比之前更加成熟懂事。有时给茵茵讲着题,就扯到了别的话题,一起聊明星、聊小说。茵茵那时候已经开始看网络小说,给我讲她喜欢的校园纯情和古风耽美,我劝她少看,她就说我不懂,还嬉笑着说:“我俩有代沟。”

她能这样说,我倒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意味着她把我当作平等的朋友,不会在我面前小心翼翼。

茵茵奶奶说那些补习班太贵,她负担不起,出于感谢我给孙女补习功课,总是给我家送菜——那时老人在附近找了块地,种了时令蔬菜,自己吃一点,剩下的拿去卖。每天清晨,老人会把地里品相最好的蔬菜放在我家的门口,有时候是大白菜,有时候是丝瓜、豆角,菜叶上常常带着清晨的露珠。

5

高考失利后,我留在了本地上大学,课业轻松了,我隔三差五就往家跑。

与茵茵见面的次数又多了起来,但却发现跟她有些难以沟通了。升入初二的茵茵模样大变,她留起长发,开始学着打扮起自己,她总是穿着漂亮的裙子,即使是穿着校服时,也会露出“精心设计”的衣领。我注意到,楼道里的蜂窝煤消失了,只有剩下的那一串黑印还表明着它们曾经在那里。虽然茵茵家客厅里还挂着那盏5瓦的灯泡,但看起来干净整洁了不少——茵茵奶奶将收的废品放进楼道,那台小小的电视机也换成了液晶屏。

邻居们说,是茵茵的父母带着钱回来了,之前他们夫妻俩在菲律宾打黑工,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见不得光,工资也被老板扣压着,只能等合同期满才能拿到手,才能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从菲律宾回来后,他们又去了广东的一个制衣厂,逢到长假就坐高铁回家来,和茵茵的相处时间比之前也多了不少。

有次茵茵的父母回来时,带着她上街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手机买来的那天,茵茵兴冲冲跑上楼来问我家的Wi Fi密码,还加了我的微信。

有了手机后,茵茵似乎变得快乐起来了,奶奶虽然还是会骂她,但是我却再没听见她哭的声音。只是她不再来找我了,有时候我买了好吃的点心,在微信里问她要不要,她老半天才回复一个“不吃”——可是我明明看见她一天到晚都拿着手机。

我还看见过几次茵茵的父母和她视频,每次茵茵都一脸的不耐烦。每次看见我后,茵茵就挂了视频,苦笑着对我说:“他们可真烦,该关心的事不管,不该管的事情啰啰嗦嗦个不停。”

她开始经常和蓝蓝吵架——以前姐妹俩也常常争吵,不过通常吵完很快就会和好,现在她俩吵次架,可以好几天互相不说话。吵架的理由也都是些小小的琐事:比如说上下铺的床,蓝蓝不愿意睡上面;或者是因为雯雯吵到了茵茵,茵茵训斥雯雯,蓝蓝护着亲妹妹。奶奶对此无可奈何,只轻轻叹息一句:“这两姊妹啊……”

不过茵茵给我的说辞是,她们俩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因为蓝蓝嫉妒她的父母没有离婚。茵茵在微信上和我吐槽蓝蓝,说她就是个书呆子——蓝蓝成绩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作文还在全市比赛中拿了二等奖。她这样说蓝蓝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她应该和她描述的蓝蓝一样,也是一个乖巧的好学生。

茵茵不再找我帮她补习了,她似乎忘了自己想考省重点的目标,开始在网络小说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有一次我在知乎里面找了一篇关于看网络小说弊端的文章给她,她却自己下了知乎,逛了几圈后对我说:“姐姐,你考上了省重点,你也没考上一个好大学。”

她的话让我无言以对,因为她说得没错,我不知如何反驳。

初三的时候,茵茵谈恋爱了。她奶奶为这事在家里对她又打又骂,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来我家,跟我母亲说:“我冒(没)法子,冒法子……这个女娃娃伢娘不在身边,我又不是她伢娘,不知道怎么办!”然后又和我说:“茵茵和你关系好,什么都愿意和你说。你和她多说说,我就怕她不走正路。”

看着边说边流泪的茵茵奶奶,我只能点头答应。老太太平日里还在做保洁员,一间百来平的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彻彻底底,让房主满意了能拿300块钱。但是这钱,她要和别人对半分,因为活太多了,她一个人干不了,只能找别人搭伴干。而茵茵爷爷这几年身体大不如从前,泥瓦匠的重活已经消受不起,常常就着一根烟,在楼道里一坐就是一天。茵茵父母会寄些钱来做女儿的抚养费,可抚养蓝蓝和雯雯的担子,几乎全压在了老两口身上。

我几次想问茵茵谈恋爱的事情,可她总是巧妙地避开。日子一长,我也就淡忘了这件事——毕竟,她早已经不再当我是知心姐姐了。

6

今年夏天,茵茵中考。暑假时,我问她考得怎样,她只耸耸肩:“还能怎样呢,我的成绩你又不是不知道,反正念不念书都无所谓。”

茵茵的中考成绩出来了,满分120分的数学,她只考了23分,500多分的成绩(总分1000分),离普高都差一点。

这几年茵茵奶奶衰老了不少,说话的声音和气力明显不如以前。当晚,我一人在家,先是在楼上隐隐约约听到她的骂声,然后从窗户里看见茵茵跑了出去。茵茵奶奶追到院子里,扶着腰,声音嘶哑:“你知道你伢娘在外面有多苦吗?你对得起他们吗?!”

茵茵没有回头,过了半个小时,也不见人回来。奶奶心急,便叫上爷爷出门去找。老两口出去没多久,我就听见一阵敲门声,打开门,竟然是茵茵。

茵茵躲进了我的房间,说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乞求我先不要告诉爷爷奶奶她在这里。看着眼前的茵茵,又想到一把年纪、心急如焚的老人,我陷入两难。

“谁不想考个好学校呢?”茵茵抽泣起来,“我也想考个好学校啊,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了,我还有什么办法呢?”

这么久以来,我又一次看见掉眼泪的茵茵,仿佛看见了从前的她。

我还是打电话给了老两口,告诉他们茵茵在我家。电话里茵茵奶奶的声音很疲惫,但好歹松了口气。老人在电话里拜托我:“今天就让她睡你家吧,我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让她和你说说。”

那晚,茵茵和我说了很多过去两年里、我对她一片空白的事:

她的初中校风很差,同学们嫌她身上有捡破烂的味儿,没有人愿意和她坐同桌,她坐在教室最偏僻的角落,一坐就是一个多学期;他们嘲笑她衣着土气,经常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画她的画像,旁边还标注着醒目的粉笔字:“土包子”;因为在数学课上答错了一道简单的找“1、3、5”奇数的问题,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讥笑她,从此她还有了一个“135”(类似于“二百五”)的外号;她说她根本没有谈恋爱,那个男生只是偶尔一次看见她在教室里孤零零地哭泣,走过来安慰了她两句,却被班上同学看见而嘲讽他俩;远在广东的父母也不理解,每次视频,大多是指责她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只认死理。

茵茵说她没办法和任何人沟通,她问我:“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就得到幸福,而我却这么难?”

看着泣不成声的她,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如何安慰,更不知如何开解。

7

第二天早上茵茵回到一楼的时候,奶奶没再骂她,还给她煮了碗面。奶奶告诉她,爸爸妈妈已经给她买好了去广东的车票,让她收拾一下就走。

茵茵走了,她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奶奶到处差人打听她的中考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希望能把她塞到一所好高中去。老两口在这个小城没有什么关系,也没不认识什么人物,连送礼都不知道找谁。

后来茵茵奶奶突然想起爷爷曾在一个高中老师家修过房子,就立即从乡下带了正宗土味去找那个老师。可是知道了茵茵的成绩后,那个老师只能摇摇头:“现在国家也在实施教育改革,对普高的升学率控制比原来严格了很多。现在只能严格按照录取流程来,成绩不够就是找教育局局长都没用。”

那位老师给了老两口一个建议:茵茵可以选择去念中专,国家现在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加大了力度,念中专一样也可以有个好前程。茵茵是女孩子,念幼师很好,毕业了就出来做老师,要是愿意,到时候还可以再自考本科。

爷爷奶奶仿佛找到了希望,立即打电话给远在广东的茵茵,询问她的想法。茵茵在电话里欣然同意了这个建议,她和爷爷奶奶说,其实中考前她就想好读幼师了,只是怕不念高中他们不同意,不敢提。

茵茵在广东待了近1个半月才回来,回来后样子又变了,剪短了头发,人看着精神了,也开朗了许多。

她说,去了广东后,妈妈专门休了1个月假,带她到处玩:看电影,吃自助餐,第一次坐了地铁,第一次见到了大海——在深圳的大梅沙的艳阳下,妈妈和她一起游泳。她去了深圳图书馆,说从没见过那么大的图书馆。她还去了世界之窗,说游乐场里有很多幸福的三口之家,她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幸福。

说到这里,她的情绪似乎又一下子低落了下去,小声说:“不过,感觉花了他们很多钱。”

她的父母都在惠州的制衣厂,母亲日复一日地坐在流水线上,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爸爸在仓库里清点货物,打包整理。他们的日子一眼就可以望到头,几乎没有未来可言。在工厂里,她也见到了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娘,正在重复着她父母的路。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父母要她念高中、考大学、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的期望。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茵茵告诉我,她的父母已经攒够了房子的首付款,今年过年就回来看房子,妈妈说留在她身边不走了,到时候开个小店,等稳定下来,爸爸也回家。

茵茵又开始爱笑了,笑容和从前相比,褪去了一些苦涩。她说还挺喜欢念幼师的,她喜欢小朋友,带小孩子的本领也很强——毕竟,雯雯就是她照顾长大的。

编辑:许智博

题图:《花儿与歌声》

投稿给“大国小民”栏目,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 1000元的稿酬。?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只为真的好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都是惹的祸作文 关于女权的作文 写出去旅游的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结尾 上美术课作文 曾经错过的什么作文 白描人物作文 赶海作文600字 为自己鼓掌作文开头 描写春天的作文一百字 世界之大作文 我为老师做贺卡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300 作文文体有哪些 我所在的集体作文800字 他陶醉了作文 释怀作文800字 高兴的一件事作文450字 不期而遇的半命题作文 有关葡萄的作文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 成功的作文开头 白色连裤袜作文 秋天秋天的作文 搬家作文 捕捉幸福的作文 春雨的作文300字 手工飞机作文 我的童话世界作文 描写学校景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