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那些50+的作文 结构都有什么亮点?

2020-11-06 11:10: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那些50+的作文,结构都有什么亮点?

(说谎是@我)

今天作文君和大家说一下作文结构的一些搭建技巧,大家快点首歌吧

结构——因体制宜精构思,匠心独运巧布局

洞察阅卷规则

1.知考纲,明内涵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有“结构完整”的要求。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是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主要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等,结构的完整性必然表现在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安排的合理等方面。行文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巧的构思。

2.考场常用结构

从阅卷的情况来看,分论点并列式或递进式的议论文结构和正反对比式的议论文结构,更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若要写记叙文,则务必在开头或结尾点明所叙内容的主旨,使阅卷老师不再花时间去琢磨故事要表达的内涵。铺垫映衬式和多方联想式是相对有特色的记叙文结构。

[考场范例][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讲述了获得一种新式花茶专利的小羽的具体做法:小羽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新式花茶时,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的花茶;面对市场乱象,小羽决定带领大家一起把市场做规范;小羽公布了这种新式花茶的工艺流程,并牵头拟定地方标准,最终使这种新式花茶形成产业,小羽也成为致富带头人。解读材料时,要注重分析小羽的做法和市场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小羽自己生产这种新式花茶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小羽公开工艺流程、牵头制定地方标准后,这种新式花茶形成产业。

[作文立意]从小羽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疏胜于堵;②学会分享;③规范的重要性有规范才有市场的活力;④责任与行动。

从花茶市场上其他生产者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遵守规则尊重知识产权;②学习好的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③诚信是发展的硬道理不能危害市场,假冒伪劣害人害己。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引领,成就事业;②没有创新便没有市场;③大国需要“工匠精神”。

满分作文

与其死守,不如放手

人似乎有一种天性,乐于获得而不愿分享,如材料中小羽一开始般,申请专利,死守技艺,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其实,与其苦守技艺,导致“盗版”层出不穷,不如放手去分享花茶技艺,大家共享其乐,乐也融融。

有一首歌这样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其实有一种智慧也叫放手。小羽苦心研发新式花茶,为了守住自己的技术,防止被别人盗用,她申请了专利。然而,申请专利批量生产后,市场上“盗版”的花茶仍然层出不穷,甚至有颠覆自己新式花茶之势。不忍看到花茶被做坏的小羽,决定放弃死守自己的技术,放手将花茶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带领大家一起把花茶做大,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花茶受到大众青睐,口碑也越来越好。有句广告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小羽曾为死守技艺不愿放手,结果却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困境,而共享技艺后大家一起致富,其乐融融。死守不如放手,何乐而不为哉?

俗话说得好:“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可是清政府却为守一朝风月,失却万古长空。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广物博,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可是,中国拥有越多,则越怕失去,于是闭关锁国。清政府死守国门,不肯与外界交流,不愿与外国分享我们的文化,更不敢放手与外国贸易,故步自封。“以通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因此,无论是思想还是经济,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被八国联军用大炮轰开国门,大清王朝就此败落,这死守国门不愿放手与外界分享的恶果,让中华子孙扼腕叹息!

与清朝相反,两千年前那个多民族多文化的龟兹也同样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扮演着相反的角色。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但它没有死守自己的优势,而是实行开放政策,加大贸易往来,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资源文化,因此,龟兹的宗教、文化、经济极为发达,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而龟兹也成为传载东西方文明的繁华之地。有书中描述:中有佛殿塔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能够如此繁华,完全得益于它不死守不闭关,放手共享资源的政策。

一个是闭关自守,世代伟业毁于一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一个是开放共享,造就繁华盛世。如此对比,是死守还是放手?一目了然。

死守行规,只会故步自封,难以创新。小羽心里明白:死守不如放手,只有共享成果,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市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故步自封难以跟上世界的潮流,开放才是治国正道,放手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点评

洞察一:题目点明中心,亮出观点。“与其……不如……”开篇明确,旗帜鲜明。

洞察二:开门见山,亮观点。第一段简洁概括材料,照应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

洞察三:文体明确,结构条理清晰。第三、四两段用清政府“死守”而亡天下与龟兹实行开放政策而成为繁华之地形成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让阅卷人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就能看清考生的写作内容。

洞察四:语言特色。文中多处引用,既有富有时代性的歌词、广告词,又有富有文化底蕴的古籍引用,增加了文章的亮点。

[总评]考生从材料核心话题中提炼观点,以“与其死守,不如放手”作为中心论点,并以此作为标题,观点鲜明。主体部分通过清朝与龟兹的对比论证观点,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在语言上,文中多处引用名言、歌词、俗语等,使文章语言更具魅力。

记叙文结构方法

一“一线串珠式”

“一线串珠式”模板是指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相对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线串珠式”模板运用得好,不仅能快速布局构思,而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采用这种模板的文章不易离题偏题,读者很容易找到阅读的突破口,从而顺藤摸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一线串珠式”模板常见的写作方法有时空顺序法、“关键”勾连法、思想贯串法等。具体来看,运用“一线串珠式”模板,应注意以下两点:

1.引线必须在对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以事为线索的文章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的全过程叙述清楚,二是所涉及的景、人等均须扣住线索,三是要通过中心事件与次要事件的合理搭配体现线索。

2.所定线索必须有利于文章的结构和审美效果的优化。用作线索的连缀物应该是美的、有意义的,能体现文章主旨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1、[2016??江苏省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言论式的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了辩证思维,前面两句话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二是指明了写作方向,后面用“个性”“创新”点出题旨,给考生以思考方向。材料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作了解读,这样能使考生对材料的立意有更清晰的了解。具体写作时,既可以从个性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创新的角度立意作文,还可以从二者的关系的角度立意作文。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考生都要将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考生要想得高分,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都要出彩。

作文立意:①张扬个性,活出自我;用个性演绎生命的精彩。②在创新中求发展;学会创新。③在创新中彰显个性。

范 例

①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②刚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嗨!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乾隆年间的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展现在眼前。老王细细赏了一番,心中甚觉其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伸了个懒腰,沐浴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③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觉得钟表虽美,但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上面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时,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④“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分享一下高见呀!”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还可以做文章。”“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恼啊!”老王摇摇头反驳道:“人人皆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对于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部件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做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游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花猫,微微一笑。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的溢美之词你们何必多言?众人无话可说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巧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⑤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点评

第1自然段,用四字短评把环境描写得古香古色,同时也交代了人物身份。

第2~4自然段,按事件发展顺序,以修钟为线索来描写了师傅老王及徒弟小林的形象。

第2自然段为故事开端,“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点明徒弟几个开始“修钟”,“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点明故事发展。

第3自然段为故事发展,“小林就出来交差”表明钟已修好,同事们赞不绝口,“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第4自然段,“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重新“修钟”,修好后赢得在场各位同事的连声叫好。

第5自然段,“秦腔传来”,可谓意味深长。

[总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首先,此文构思新颖别致。通过老王修钟的故事,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无所发现处”独出心裁,有所发现和表达,彰显了巧匠的创新意识。其次,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层次感强。故事情节发展前后勾连映衬,相互照应。

另外,文中不乏情趣生动的细节,尤其是结尾处的秦腔,余味悠长。

文章中有个别语句不顺畅,判为一类中,66分。

二画面组合式

1.特点

写人叙事中,不必交代完整的事件,“抓拍”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人物或故事情节,从而揭示某种主旨,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2.使用注意事项

画面组合,要有感人的形象和艺术构图,画面感要强,应有向心力,即各个小部分的内容取向应扣紧主旨。

例2、[2016??江苏省卷]

范 例

不想再沉默

①十六个春秋,无数的鲜花盛开,绽放,枯萎,凋零,在时间的长河里隐匿了踪迹。唯有那道身影,虽不及他人魁梧,也不比他人强壮,但那矮小的身影却藏着一股道不尽的温暖,道不尽的沉默的爱。

②父亲,十六年里,很少看见他那满是沟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面对着他,感觉到的仅有威严与沉默。久而久之,在父子之间,便多了一层隔膜——沉默。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泪水,他那刻满沧桑的脸上,从未有过一丝鼓励与安慰,直到那一天——

③明天,我就要离开这个养育了我十六年的故乡,去到那向往的地方。夜,总是不平凡的,夜莺的轻鸣喧嚣着我的心,深邃的星空洒下缕缕幽光,萦绕心头。忍着夜的孤寂,独自一人走出房间,淡淡的灯光洒满了角落。父亲房间的灯怎么没关?向前走去,微微打开的房门透出淡淡的光。目光随着光望去,我愣住了。那苍老的脸庞上,竟泛起阵阵银光,两道深深的泪渍嵌入其中,颤抖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张我的旧时照片。昏黄的灯光照亮他斑驳的双眸,微红的双眼里,溢满的早已不是沉默,而是炽热的爱……两行热泪落下,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

④清晨的古镇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雨,微润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特别的清香。车站,父亲默默地收拾行装,我伫立在一旁。时间分秒的流逝,可我并未注意,父亲的双手颤得厉害。发车了,轰鸣的车笛声代我向小镇告别。我拿起行李,走向车,回首间,目光再一次的呆滞。父亲早已泪眼婆娑,我也忍不住了,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父亲那宽大的手掌紧紧抱住我,挣扎着不放我离去,早已泣不成声的哭泣,眼里的沉默早已消失,只留惭愧、自责与不舍……朦胧的烟雨纷飞,缕缕情丝洒落到天涯海角……最后,我们都没有再沉默!

⑤晚风将湖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吹皱,夕阳也贪婪地收起它最后一丝余晖,大雁在秋霜目送下渐渐远去。默默地站着,游移的眸光在那若即若离的时光碎片里徘徊。当许许多多的曾经亦如黄花凋零时,我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再让爱变得沉默!”

点评

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道不尽的沉默的爱”照应题目。同时也为全篇奠定基调,歌颂伟大、沉默的父爱。

第3自然段定格一个镜头:门内,淡淡的灯光下,父亲紧攥儿子的旧时照片,双眸斑驳,双眼微红;门外是第一次离家的儿子,此镜头凸显“沉默的父爱”。

第4自然段镜头二:清晨,烟雨朦胧的车站父亲泪眼婆娑,紧紧抱住将上车的儿子,泣不成声,再一次扣题“不想再沉默”。

第5自然段镜头三:秋日,夕阳西下,晚风习习,大雁南飞,游移徘徊。这里不仅有思乡,更有对“不想再沉默”的呐喊。由此结束全篇。

[总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情真意切的考场满分作文。高考考场作文的得分关键在于如何在写作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情,而才情的关键往往落在情感抒发上。本文起笔便窥一斑,以父亲身形之“矮小”来衬托其对我之“爱”,把那一份父子情刻画得感人肺腑。文中取材生活,把父爱的那种不经意、不矫情、不掩饰全聚焦于自己外出求学的细节上,通过父亲送别时的神态和动作道出,把父子之间“不再沉默”的情感宣泄出来。文中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凡常小事,突显父子深情,小中寓大,告诉我们在亲情面前,不要沉默以待,应该大胆地说出来。总之,文章精妙而惹人伤情,充分凸显了考生不俗的才情,确为上乘佳作。

议论文的结构方法

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是思路问题,首先要搞好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行文中还要注意文句的次序。文章的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也有“道”可循,有“格”可依。

一并列式结构

这种写作模式一般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部分一般分二至三段,每一段设置一个分论点,需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要形成并列关系,不能有交叉。在结尾部分,再归纳论点,升华主题。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例如:2014年江苏省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让我们热爱语文吧》的中心论点:倡议热爱语文。

分论点:①学语文不仅是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为人处世之道。

②学语文帮助我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③学语文帮助我们找到诗情画意。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

途径分类法主要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

分论点:①就要我们在孩子不够出类拔萃时耐心鼓励。

②就要我们在孩子偶然退步时给予温情陪伴。

例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

范 例

漂其黑,守其白

①天不生小羽,万古如长夜。

②我曾自怨处于如此的时代,诽谤丛生,怨声载途,以惰为荣,以仿为乐,创新者沉下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小羽——一位创业者,一位遭遇不公却不出怨声,谨守其职,勇改其制,以一己之力更新社会的创业者,让我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丝萤火。

③曾经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俗话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能如老子这般,如屈平这般,在烂醉的世间保持清醒,不已难能?但小羽告诉我们: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

④市场完善之路何其修远,只有用行动与建设代替埋怨与指责,才能迎来真正公平的环境。相信不少创业者都遭遇过小羽的困境,人们或背离高尚的“创新”二字,投入仿冒的怀抱,与竞争者同流合污;或如老子一般,坚守清白,对政府的责怨之声从唇齿间淌出,浩浩荡荡冲毁信任,冲毁希望,冲毁一切坚守者、建设者的泪腺,市场也再无前行的动力。有几人能如羽,吞天下不公的泪水,笑对仿造者的飞扬跋扈,投入市场建设,不仅守住自身,更把“涅”漂白。

⑤国家需要小羽。政策制定者固然高屋建瓴,但他们的眼中没有深街老巷。政府固然能把控大局,但自家有几分地,受益还是受损之类的问题,老农恐怕更为清楚。以人为本,需以事实为根基,若非如此,皆为空谈。国家需要小羽,需要专业、经验,而非抱怨。“漂其黑,守其白”,为国家漂洗出民智。

⑥社会需要小羽。家风如何?观其家人。乡风何若?察其乡邻。如果“其他人没做,我就不做”的思想泛滥成灾,那谁来引领社会思潮?谁来推动社会进步?社会需要小羽,需要她的坚持与勇气,而非逃避。“漂其黑,守其白”,为社会守住向上的民心。

⑦我们自己,也需要“小羽”。《宪法》写得清楚明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真的是吗?我们真的尝试过去做吗?我们真的有资格做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泛泛若水中之凫”,我们连自己的主人都不是,何谈为国家的主人?尊严、权利、法律给了,自己却不接受。民有智则国有智,民心聚则国心聚,民立则国立。“漂其黑,守其白”为自己带来“民主”。

⑧福克纳曾说,点燃一根火柴,只能发现为黑暗所包围。但我相信,只要“小羽”足够多,我们就能点燃整座黑暗森林。只要光芒足够亮,萤火也能与皓月争辉!

⑨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创业者,若再遇山寨,请收拾好泛滥的悲愤,用你的才智,为市场建设,画出你的一笔。这不仅难能,更加可贵。

点评

第1自然段化用名句以“小羽”代“仲尼”开篇,亮明态度,气势不凡。

第3自然段借用《道德经》的名句,抛出主题——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精练实用,吸人眼球。

第4自然段为总说:评析当今社会如小羽一样受困者多,但如小羽一样解困者少。

第5~7自然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一一阐述小羽之行为在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层次分明,论证有力。用了因果分析法形成并列式结构

最后两段直抒胸臆,重申观点,引人共鸣。

[总评]全篇观点明确,整体用“总—分—总”结构,中间又用三个小分论点论证观点,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同时,考生引经据典,遣词造句间,更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层进式结构

1.结构特点

层进式结构要求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2.结构模式

点明中心→层递论证→回扣中心

运用层进式结构写作的基本方法如下:

1析意义: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现实。

2摆现象——析原因——探根源——找办法。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办次

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例4、[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范 例

“唯分数论”应该休矣

①有这么一幅漫画,两位学生里,优秀的一位考了100分被表扬,考了98分就受到批评;另一位考了55分被批评,考了61分便受到表扬。两位学生前后受到的反差待遇让人瞠目结舌,归根到底这都源于第二次考的分数是否高于上一次。

②每个人对分数都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仅以考试的分数便对学生或赏或罚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毕竟,分数仅能反映学生某阶段的学业水平,若将分数看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实在堪忧。

③不是吗?我们现今在升学、选拔人才时,只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分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为了分数,扼杀子女的天性;教师为了分数,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分数,采取舞弊、行贿等违规违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此,即便学生考了高分,最终也可能因为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而变成唯利是图之人,或是十恶不赦的罪犯,或是脆弱不堪的轻生者……这样,岂不是赢了分数,输了人生?

④众多天之骄子犯罪的惨痛教训难道还没有激起我们的警戒之心吗?——从马加爵因室友的几句嘲讽便将他们杀死,到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又将受害者杀死,再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林森浩投毒致死……这一桩桩学生犯罪的事实触目惊心,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⑤人们常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社会只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而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品质,致使我们培养出了许多“小人”。教训是多么惨痛而深刻啊!

⑥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陶行知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倘若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把正义、勇敢、仁爱等最基本的美德渗透到教育中去,使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还会有这般丧失人性的惨案发生吗?倘若政府也能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社会还会充满不良的风气吗?

⑦“唯分数论”应该休矣。由100分到98分,由55分到61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一味地盯着分数。这幅漫画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改革的春天已经到来:不唯分数论,综合评价学生,做到公平选拔人才——高考改革的新政已经启动。

点评

第1自然段,说明漫画内容,找到根源——分数。

第2自然段,提出观点,以分数或赏或罚不可取。

第3~5自然段,摆现象,析原因。为什么

第3自然段从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多方面分析唯分数至上的种种危害。

第4、5自然段用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事件,来证明高分无德的教育悲剧,警示人们不能只重分数。

第6自然段,引用亚里士多德、陶行知的名言,来表现“德”的重要性,并用几个假设句,发出呼吁。实际也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怎么办

最后扣题,并期盼教育改革。

[总评]作文开篇描述漫画内容,揭示寓意,亮出中心观点,并联系现实情况点明“唯分数论”的危害,进而指出这是教育重智轻德的结果,切中肯綮,发人深省。在论述过程中,考生分析到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名言警句加强了论证的力度。文末升华主旨可谓神来之笔,让人不得不佩服考生缜密的思维和深邃的思想。

三正反对比论述结构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也叫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很有益处的。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反面论述为主,正面论述为辅。

例如: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例5、[2015??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解读:2015年的山东高考作文仍然沿用往年的材料作文形式,材料取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内容更突出思辨性,审题难度不大。

作文立意:可从多角度立意:角度一,父亲认为丝瓜藤与肉豆须无须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凡事应化繁为简,忽略过程,注重结果;角度二,丝瓜藤与肉豆须无须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角度三,从丝瓜藤与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会与他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终会结出自己的果实,由此可以写认准目标,不断努力,必能获得成功。

范 例

茎须遮不住

①《道德经》有言: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瓜和豆本身的作用就是食用,相较于关注本身纠缠藤蔓、茎须之分似是自找麻烦。

②卡尔维诺在《通往蜘蛛巢的小径》中写道:人如果太关注周围的环境,往往会忽略自己。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不妨抛弃茎须,只抓其本身。

③然而往事历历,遗憾悠悠。蜀汉刘禅,南唐李煜,江河破碎,故土沦陷,却关注诗词歌赋,伤春感怀,自甘沉沦不求出路,空留嗟叹;清政府自诩“天朝上国”,在世界以腾冲之势向前迈进时,独枕清高,不关心自身的存亡,西洋的巨炮声震碎了他们的春秋大梦;叹今日种种,前景堪忧,大学生甘做碌碌一族,昔日抱负尽弃身后,只注意手中掌上那片屏幕,忽略了自身的成长与未来;某些部门后知后觉,监督职责旁落媒体身上,只纠缠于权钱名利,当麻将一圈圈围起,宴席一桌桌散尽时,日复一日的苍白重复里,渐行渐远的是偏离的关注,消磨的更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机与活力,何必囿于旁枝。

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唯有关注事物的本身,方能在浩浩人生中带领这个满身是伤的民族,离开蝇头小利的陷阱,焕发夺目的光彩。

⑤“既然你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在意下蛋的母鸡是谁?”钱钟书先生已翩然仙逝,但他对文学史始终如一的追求,却一直萦绕在“好读书”的学子心中。在《围城》获得巨大的成功后,他深知名利这些“茎须”,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勤奋路上的艰难跋涉,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关注的是文学本身而不是旁枝末节,这样的人生态度也造就了钱氏夫妇琴瑟和鸣,文坛伉俪,共铸昆仑。傅益瑶是一个甘为艺术吃苦但从不诉苦的女人,因为她的精神与追求永远属于艺术,在“笔墨中立定”的信念下,她的画永远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她的画依稀可见傅抱石的血脉,却多了几分属于傅益瑶的气性。在日本时,傅益瑶拒绝代笔伪画的日本画商,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屋内苦心修炼,达到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日时合其序”的境界,从不在意茎须等末节小事。

⑥《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言:“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种它们是为了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若你不为细枝末节而纠结,你就会收获如林间清风花间清露般的人生境界;若你关注本身,就会赢得长河落日、塞外冰川般厚重的人生底色。

⑦灼灼红叶,我采撷那片最红的;萋萋芳草,我采摘那束最灿的;乱乱茎须,我寻找最本真的自己。

点评

①②段引论引用名言文句,结合命题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第③段本论:反面论述运用刘禅、李煜、清政府、大学生、某些部门的事例,顺理成章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④段过渡,承上启下。

第⑤段本论:正面论述运用钱钟书、傅益瑶的事例,加深了对论点的论证。

第⑦段结论末段美言点题,富有意蕴。

[总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两个:其一是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在行文中运用对照式结构。作者先谈“前车之鉴”,运用反面事例,顺理成章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继而从正面进行论述,运用钱钟书、傅益瑶的事例,加深了对论点的论证。其二是事例的运用,点面结合、古今结合,具有说服力。

小尾

看了这么多好用的作文结构,你想练好哪个呢?

编辑丨作文君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考作文

自白书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350字 读后感作文350字 端午节的作文400 三年级秋天作文300字 a4作文纸打印 学骑自行车的作文 做蛋炒饭的作文 舞狮表演作文 我的小传 作文 新学期的目标作文 开学的作文300字 幸亏有你作文 关于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烦恼500字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800 下大雪的作文 写春天的作文300字 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新学期作文400字 描写绿萝的作文 洛阳桥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作文 读书的重要性作文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 这也是课堂 作文 新年的作文300字 这也是课堂作文 写事作文350字 雪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