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史随笔项羽的性格与失败

2020-11-06 19:55: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文史随笔项羽的性格与失败

论及项羽失败的原因,说者众多。本文想从项羽的性格与人格来谈谈其失败的原因。历史,永远不会是过眼云烟。接受成功者的启示同思考失败者的原因有着同样的价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太史公对项王的深思跟总结有三个要点:

首先,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其次,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再次,至死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这三点,无论哪一方面,对项羽本人来说,都是致命的,不惟作为英雄的项羽才有这三方面的致命弱点;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可能有之。项羽不师古而致乌江自刎,今人则宜常思其因而引以为日常生活与工作之戒,以减少不必要的弯路与挫折。

力征一词,是全文的中心与重心,是《项羽本纪》的点睛之笔。其实,在汉四年之际,刘邦已讲过: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所谓不能斗力,就是这样的事怎么能凭力气大呢?这既是节点,又是呼应全文之笔;此前呢,司马迁用了许多许多事实来说明。

我想,气盛则智不足,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们不止一人,都主张必须要炼化掉这种英雄气概以养智。

文章多次写他大怒,便是气盛暴躁自然有勇无谋了。古人要我们多识前言往行,这当然是语重心长的谆谆之语。以历史的自然发展来看,项羽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灭秦,再是楚汉相争。一共八年。

司马迁匠心独运,如椽大笔!

在写项羽二十多岁时的学习经历时,已暗藏了天机与玄机,已在这里埋下了伏笔与败因。

先讲他不认真读书而致他事不师古且只奋其私智;再讲他不深究兵法。写他学剑,自认为不值得去学,认为自己是带领万人冲锋陷阵的一块好料。这些,就是写他只知力征。

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才能与气概之意——笔者注)过人。这也是承接前文,更直接写他只知气力大,缺头脑,身体壮,很不会思考。才气过人便是才能与气概超过我们常人许多。太史公在开篇已经点题了。

项梁这个人物也至关重要,这个人也犯罪,也杀人,比如在杀人避仇吴中后指使项羽杀了殷通。在项羽早年的老师中,项梁是最重要的一个,但是,他这个老师当得不太好,不很合格。鬼使神差,秦始皇出游的场面居然让项羽叔侄看到,在项羽讲出彼可取而代也这句千古名言之时,项梁竟然觉得项羽这位侄子太不简单,认为他值得打造,值得培养,会很有前途的。项梁殊不知其人虽英雄气概过人且压倒群雄,但他志大、才疏、学浅。这一点,项梁是没有看出来呢?还是知道了装昏呢?换句话说,项梁也觉得凭力气大就可以成事了吧!

项家叔侄斩了殷通,项梁自为会稽守,项羽为副将。这起事之初的一幕,从中不难看出项家叔侄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的个人动机。这样的动机又怎能成事?

召平的一道矫诏,项梁也就渡江而西。这已露出了项梁的根基。这里,司马迁插入了陈婴的来龙去脉,难道是要把项家叔侄与陈家母子暗中作对比吗?

项梁收编了陈婴、黥布、蒲将军的军队。胜秦嘉后,又并拢了秦嘉军。

占领了襄城,襄城百姓难免遭殃。凌稚隆对此事的评点太妙:羽初出,即以所拔者坑,太史公首次(首先写此事于此——笔者注)此,见羽之不足为也。

此时沛公起沛,往从项梁。

项梁听范增之说,立楚怀王。自号为武信君。

楚齐联军,大破秦军东阿。项羽攻城阳,屠之。破秦军,斩李由。

胜利——冲昏了项梁的头脑,不听宋义之谏,战死定陶。秦未灭而梁先死。这是项梁短暂的军事斗争的经历。

灭秦战争尚未结束,历史又悄无声息地张开了大幕,章邯渡河击赵。

在救赵这个问题上,宋义以为搏斗之虻不可以破虮虱,因此,此时救赵时机尚未成熟,项羽则认为天寒大雨,士卒冻饥,何敝之承。项羽同志,手起头落,毫无迟疑,斩了宋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么,项羽的人生路是在升?还是在降?他的特征之一,除听了范增一次(汉三年)与听了一个十三岁少年一次(汉四年)外,几乎是说真话者必死。

对项羽这种气概有余者来说,历史总是轻轻松松地为他们提供历史舞台!否则,这数千年的历史会不会太枯燥乏味!

斩杀宋义之后,项羽顺理成章渡河救赵。这哥们破釜沉舟,士卒以一当十。章邯的秦军岂能是对手!

常以微言大义之法运笔的司马迁写道:项羽召见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司马迁在歌颂?在思考?

叹之?悲之?泣之?

章邯诈降,立之为雍王。后来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人新安 城南。

不师古而力征经营天下,原因结果同时在里边了,暴躁易怒,不惜百姓。事不师古,焉能成事。

灭秦之功,莫大于羽。

楚汉相争长达五年,似太漫长,又似太短暂,序幕拉开,破咸阳者王,刚听到沛公破之的消息,项羽本性暴露无遗,项羽大怒。

莫非他认为灭秦功莫大焉?

莫非他认为自己兵力四倍于刘邦?

莫非他认为刘邦不在话下?

……

总之,他吩咐手下,第二天干过早饭,干掉刘邦!

人生如戏的同时,普通人人生亦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今日重思项羽的三十二岁便终结的一生,便是历史今日同思!

倒是他手下的范增还算明白人,至少他对刘邦明白了八九分。一是刘邦大变,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其志不小;二是他有天子气。他告诫项羽:千万千万别养虎遗患,急击勿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历史好像喜欢跟有些人开玩笑似的!

在鸿门宴上,项伯成了主角!

主角与配角移位,这样的事我不太知道多还是少。

大智大勇的刘邦,抓牢了项伯这根救命稻草,这艘活命船,渡出了鸿门宴的大海,当然也有张良、樊哙的功劳。一到关键时刻,项羽总是不听话。当项庄还可用来转机之时,仍是项伯为刘邦保驾护航。我奇了怪,项伯是楚令尹,身居要位要职,他怎么会这样呢?关于宴会座次,项羽居尊位而反应迟钝以至几乎没有反应,给人印象尤深。

据此,范增第一次作了正确的预言:夺天下者必沛公。

也许的也许,转机并非全无。但是,项羽再次暴露自己的水桶短板:杀子婴,烧官室以至三月不灭,收物收女子——这是他起兵的全部动机吗?

那个讲楚人沐猴而冠的人,讲真话,又不了解项羽其人,自动送死上门。项羽不了解别人,又有人不懂项羽。历史的滑稽总不如东方朔有趣有味!

由于前述之因,项羽自然而然再入岔路歧途,全然忘了范增的话。为达东封彭城的个人目的,欲以先封诸侯掩人耳目。而对这种招数,笑他?遗憾?还是怎样想?

大敌当前,就到彭城快活去了。

汉元年,杀义帝。臧荼、田荣反叛。汉还定三秦。他的彭城美梦必然地开始出现黑点!张良的两封信再次蒙蔽了他的脑目,较为轻松地就实现了调虎离山的目标。

汉二年,烧齐城廓屋室等做法,激怒了田横,连战未能下。这给了刘邦调整与布局的战机。

刘邦的五十六万人未能胜其三万人,围三匝汉王。天公作美,化险为夷。刘邦命又保住了。天意?人事?在吕泽、萧何等人帮助下,得以喘息和恢复。诸侯背汉。

范增画像

汉三年。这一年可能是项羽运程的好年,他终于听了范增的话,逮住了一次稍纵即逝的战机,急围荥阳。但是,这好运毕竟不能彻底,历史呈现了它特别的画面:

项羽——刘邦

范增——陈平

强强联手,结果不用多言。几乎不用脑子想问题的项羽被一顿饭菜的不同就迷失了全部,并断送了一次绝佳战机。

范增死了。

汉三年,唯一一个有观察力和思考力的范增在项羽许可辞职的情况下被人活活气死了。

死前,范增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自是,项羽跳起了独角戏!

汉四年彭越击楚,又调项羽离开!汉复取成皋。

广武两军相持。项伯叫他不要杀太公,他当然照听。

八年中,他的思路几乎没有变化过,也不可能有变化,更少动脑。他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刘邦八个字回答了他: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他听不懂,也不可能懂。

倒是吓跨了楼烦,射伤了刘邦。

第二次从谏,谏者年龄十三岁,这时,项羽大概三十。

一句划鸿沟而治,骗来了刘邦的爹。

汉五年。

子房开了一张支票请来了韩大将军与彭大将军参加垓下会战。垓下决战序幕拉开之前,项羽作为诗很不错,确是真情至性的流露。

垓下之战让我们想起一句老话: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那么,一个人的性格与人格往往也是统一而完整的。所以,项羽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结论。垓下之战的经历不过是其性格与人格的自然流露而已。

综观其一生:暴躁;易怒;轻信;真话不能入耳,更不能入脑;听假话倒是马上相信并立即行动;到死之前都不能动动脑子想一想,只知自己力气大,不知别的……

自己短板从不找,又不能了解别人。

项羽身上的英雄式基因不太可能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绝了迹。

刘邦呢,正与之相反,人家强大时就避其锋芒,命险处则设奇计保命。

老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

相反,所以相成。

作者系贵州省威宁二中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姚胜祥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 关于向日葵的作文 与书同行作文 写一封信作文400字 我喜爱的植物作文 我不再迷茫作文 假期游玩的作文 感谢信英语作文模板 写人的作文三百字 心里暖暖的作文 榜样作文300字 方特游玩作文 绿萝作文400字 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包饺子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