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仙李白的趣味故事作文10篇

2020-11-06 23:25:01
相关推荐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那诗仙李白有哪些趣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仙李白的趣味故事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一大诗人李白的逸闻趣事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 诗仙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 ,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 一生好人名山游 ,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篇二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 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 春风送暖百花开 ,一句是 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 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 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篇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趣事

一直以来,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 斗酒诗百篇 的大诗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 古惑仔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 十五好剑术, 三十成文章。 明明白白地强调:自少年时,他就开始学剑。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 《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唐代流行斗鸡活动,年轻时的李白脾气火爆,在一次斗鸡活动中,大发神威一连手刃了好几个泼皮。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在闹市拿刀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檀作文就写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为了学剑术,提高武艺,李白又专门到山东。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 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 如白愿出将军门下 。 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其剑客身份确定无疑。

李白除了有一个著名的剑客师父外,还有一个杀手徒弟,有诗为证 《赠武十七谔》,他的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从这首诗的序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李白说:我徒弟武谔不善于说话,却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沉稳、凶悍。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就来拜我为师,准备为国效力。我的儿子伯禽在山东,我没有办法去看他。可是武谔说他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来。我在感激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武谔。武谔是个杀手,不是诗人。他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

千古文人侠客梦,在唐代,作侠客、为大将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种时髦的人生观,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精神。杨炯说: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李颀说: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古意》;高适说: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燕歌行》等等,概莫如是,实风尚所致。所以,李白追求高明的剑术,一点也不奇怪。

篇四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 ,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李白倒写过 捶碎黄鹤楼 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於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为此,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 陪罪 :你怪我惊动你的 逸兴 ,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玉帝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但李白 捶碎黄鹤楼 的故事却已不胫而走。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 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 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 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 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篇五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 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 ,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 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 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 八仙 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 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 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 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 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自杀的女人,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不过,对於这段故事,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

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被赐金放归,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调》以及围绕著这三首诗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篇六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 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 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 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 谪仙 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 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 易於履平地 喻 蜀道易 ,较之太白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篇七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篇八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逸闻趣事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 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 酒星魂 、 酒圣 、 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 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 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 李白脱靴图 、 李白捉月图 、 太白醉酒图 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 太白世家 、 太白遗风 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篇九一首令李白口服心不服的唐诗

李白不但被历代的文论家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伟大诗人,就连 诗圣 杜甫对他都是推崇备至,曾称赞他 诗无敌 , 敏捷诗千首 ,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气傲。不用说,同辈诗人的作品,是很难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他大两三岁的同辈诗人的一首七言律诗,不但入了李太白的法眼,据说甚至曾让他束手无策,郁闷不已。这个诗人就是崔颢,他让李白束手无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黄鹤楼》,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有多种诗话记载:李白登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在楼上的这一首诗,并没有像通常那样,也即兴赋诗一首,题写在楼上。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上说,李白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五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第一 崔颢 条下,都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同时还记载,李白虽然当时没有写诗就离开了黄鹤楼,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颢较着劲。有人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为了跟崔颢《黄鹤楼》一决高下而写的。还有人说,李白的另一首《鹦鹉洲》诗也是跟崔颢《黄鹤楼》较劲的作品。如此说来,李白对于自己没能在黄鹤楼上写出超过崔颢的诗,是耿耿于怀的。计有功虽然记载了李白不服气崔颢《黄鹤楼》的故事,但是他对此事持怀疑态度,爱新觉罗 弘历乾隆也不认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有跟崔颢《黄鹤楼》叫板的意思《唐宋诗醇》卷七。我个人认为,史实固然难以考证,但是,姑且相信真有其事,把它作为一桩文艺佳话来谈论一下,也是可以的。至于《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一诗,我赞成明人杨慎的说法,它是一首伪作。

先摘录李白的这两首作品如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那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相比,究竟是哪一首作品更胜一筹呢?一般来说,历代文论家均不很看重李白的《鹦鹉洲》一诗,但有不少论者认为,《登金陵凤凰台》可以与崔颢《黄鹤楼》相媲美。例如,元人方回曾说, 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清代王夫之在严词批评宋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说法之后,认为 太白诗是通首混收,颢诗是扣尾掉收;太白诗自《十九首》来,颢诗则纯为唐音 。在王夫之看来,唐诗是不如汉诗的。王夫之更具体指出,崔颢诗第一联就远远不如李白诗,崔诗 意多碍气 《唐诗评选》卷四。爱新觉罗 弘历也曾称赞二诗, 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 《唐宋诗醇》卷七。也有一些人认为李白的诗超过了崔颢的《黄鹤楼》。例如,明代瞿佑就认为,《登金陵凤凰台》比起崔颢《黄鹤楼》,是 十倍曹丕 。瞿佑这样说的主要根据是,李白的 爱国忧君之意 远过 崔颢的 乡关之念 《归田诗话》卷上。

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直接把李白诗跟崔颢诗作比较,但实际上是认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宋人严羽称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沧浪诗话》;清金圣叹认为后人都无法跳出崔颢《黄鹤楼》的樊笼《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纪昀称崔颢诗为 绝调 ,赞其 意境宽然有余 《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沈德潜称崔颢诗 遂擅千古之奇 《唐诗别裁集》卷十三,等等,莫不如此。

我个人认为,两首诗的确难分高下,也不必强分高下。但是,跟明代瞿佑的观点相反,我认为,作为诗歌内含, 爱国忧君之意 还不如 乡关之思 。此外,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崔颢诗创作在前,李白诗仿作于后。那么,单从尊重原创这一点上说,我们的态度也无妨稍稍向崔颢倾斜一下。即使认为崔颢《黄鹤楼》稍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筹,也无损李白一丝一毫的声誉。

自从宋代著名诗歌理论严羽家提出唐人七律诗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之后,后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意见主要有两种:明代何仲默、薛君采等认为当以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为第一杨慎《升庵诗话》卷十,清潘德舆认为当以杜甫《登高》为压卷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沈佺期、杜甫诗照录如下: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都是不错的诗,至于哪一首更好呢?读者朋友自己去判断好了。说了半天,正题,即崔颢《黄鹤楼》究竟好在哪里,几乎被遗忘了,这里补说几句。关于崔颢《黄鹤楼》的好处,前人主要有这样一些说法: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宋 刘辰翁;宽然有余,无所不写明 谭元春;意境宽然有余清 纪昀;意在象先,神行语外沈德潜。总而言之,就是说,崔颢的诗写得大气。我个人最欣赏的有三点:一是对于道家追求飞升不死神话的彻底否定,富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二是旖旎、高亮度的景物,竟然蕴含着浓浓的乡愁;三是 悠悠 历历 凄凄 等词语以及首联的歌行句式等,构成了铿锵回旋的音韵之美。

篇十诗人李白趣事

同学们都熟悉大诗人李白吧,他写过一首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 《赠汪伦》。说起此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汪伦是有名的歌手,而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折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 先生好学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果然被信中所说打动了,欣然赴约。等李白到达后,汪伦才笑道: 桃花 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 万家 者,店主要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方知 上当受骗 ,但并未生气,他被主人的诚意打动了。两人畅谈吟诗,成了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文章:

1.

2.

3.

4.

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怎样教孩子写好作文 一件快乐的事600字作文 我喜欢的天气作文 告别小学迎接初中作文 关于雾的作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作文 什么是我的老师作文 赞美母亲的作文100字 挫折事例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写作辅导 规范作文 辽宁卷作文 节能环保从我做起作文 秋天的树叶作文300字 从此我不再任性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 精彩一刻作文500字 有关成长的作文开头 安全小作文 感动3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怎样交朋友 有趣的人作文 第一次跳舞作文 这也会过去作文 你对我很重要作文 谢谢您老师作文 关于鸭子的作文 去公园玩的作文200字 消息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