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进行跨学科研修的实践——王禹

2020-11-09 19:15:01
相关推荐

在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之处,这有利于后续的教学调整。

3、观察结束后,撰写分析报告是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深度反思,也是教研组校本教研的资料。分析报告不要太正式,有感即发,要落实在有针对、实效的建议上。

这是一节英语课的课堂观察 提问的分析

潘丹老师共提问25次。

1、教师提问在教学各环节分配基本合理

在Pre task环节提问8次,占提问总数的28%;在While task环节提问共15次,占提问总数的53%;在Post task环节教师提问5次,占提问总数的19%;从提问次数在各教学环节的分布分析,教师将提问主要放在了文本解读,信息处理这个环节,这样的课堂提问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科学性。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2、问题的生成性还不够

问题要有预设,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流畅。本节课中,无效提问,重复提问,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有生成的问题。一味地强调预设,可能会使课堂陷入僵自问自答共五次,占提问总数的20%,说明预设的问题没有设计好或回答得不好,局。教师要多设计一些生成性问题,把课堂“盘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3、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有效激活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

观课时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到学校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不能机械地教学教材内容,多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层次的、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或针对不同学生的反馈设置多层次问题,问题顺序由易到难,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提问恰当层次的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多元差异,所提问题能有效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来激活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

这样的分析不仅为开课者带来提醒、启示,对评价他人的观察者的个人业务也会起到示范、借鉴的影响。所以,虽然我们要在紧张氛围中观察他人或被人观察,但是好处很显现,我们更加感受到这一活动本身的意义。

2、教师专业上的提升。

教师们普遍感到,作为观察课堂的教师们,知道了如何观察课堂。同时,被观察的教师,课后反响最大、感受最多,认为这样“大家意见之多、针对之到位”的被观察实在是有“受宠若惊”之感,但是沉静下来,收获也是一般听课后无法比及的。张铭敏老师活动交流中谈到:回想我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以学生为本,但是由于过程的拖沓,修改后又变回了老师一统天下的老思路……。而翟校长的设计思路一下子就可以两者兼顾,一语惊醒梦中人。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其实有时候教师不妨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可以不使自己在老圈子里瞎转悠。每个开课人的感触多、改进动力足,同时他们中有多篇研修的文章质量上乘,获得校“草根课题”优秀奖,如张铭敏老师的“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教学”;潘樱“巧用变式,促进迁移——以《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一课为例”;杨霁川老师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等。有多篇文章推荐到区里或参加“长三角”论文征集活动。

英语组对黄凤英老师授课后的改进建议:(一例)

1.学会等待

课堂提问要有等待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因而,发问后要给全体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作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切忌匆匆指定学生。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观察反馈的信息。如:举手或抬头微笑的学生表明他已思考成熟,对问题较有把握,准备作答;有些同学嘴巴微张,或身体前倾,或眼睛睁大,或抬头注视老师,而这些都是准备好回答而不愿或不敢举手的内向学生的姿态语言。而那些提问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者是很可能还不大会的。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适当的停顿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因此停顿对于师生都有一定的意义。

2.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至关重要,所采用的形式应多样,既可以是个别回答,也可以是集体回答,但个别回答应多于集体回答,因为个别回答能更好地反馈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集体回答的使用次数不宜过多,过多的集体回答会造成个别学生滥竽充数,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创造师生、生生平等交流的环境,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使每一个对话主题机会均等、公平。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即便在师生对话中教师也要兼顾到全班每位学生,及时调整话语结构和内容,不把对话演变成纯粹的师生个别交流,在话语不断转换的动态过程中完成有意义的语言生成,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3.关注文本中传递的异域文化信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言自觉与文化意识

我们要将教材中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挖掘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进而使学生形成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3、渗透学校教学改革模式的跨学科研修促使教师们不断思索与行动

学校的课堂改革还涉及小组合作、导学案的实行等,跨学科研修为这搭建了一个很好地的机会与平台。我校小组互助学习形式无论是初三小班化教学还是低年级学段课堂,教师们已经在利用小组“马蹄形”座位模式开展合作学习。比如:一个问题下去后,小组内学生先进行讨论,给出一个讨论结果,代表小组共同的智慧;做练习时,遇到困难,生生间自发地互相询问;一个组代表学生回答完毕后,另一个组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产生不同观点后的组与组间的问题探究场景……,总之,在我校互动课堂表现出来的不止在生生间,还在组组间;学习上互动,纪律上互制;听课时,练习时;也可是在课上,或在课下,……老师们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学习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这是在大部分课堂可以看到的。在跨学科研修中有这样一例,初一(3)班的语文课上,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设为1、2、3、4号,内有资优生、也有学习困难生。上课时将提问指向不具体的人,而是小组中的几号,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紧张感。“不知下一次被叫到谁”的担忧使学生抓紧时间去与同伴商量,唯恐被叫到后答得不好,既有损害组内分数,也掉个人的范儿,学生学习氛围被这种无形的利益关系捆绑着显得热闹起来……

在跨学科研修平台中考试学科推行的导学案教学,引起了更多更宽泛的思考。教师利用导学案授课,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检测等部分,为此还配套提出如何利于实行的“3253”时间结构模式。教师们经过反复实践,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梳理形成我校的导学案实施方法,体现在:导学案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布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预习作业需要适当指导,明确要求;预设设计易简不易繁,把控预习时间;预习设计不能面面俱到,应循序渐进,并提倡当堂预习;重点要放在后续的反馈和课堂实践中。

4、教师们努力打造智慧生成的课堂

我校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原来的“秧田式”座位改为“马蹄形”,原来的学生之间少有交流变成更多的讨论学习,原来的听课面面俱到评课不贴切变成为从观察点上看课堂,原来的教师一讲到底改变为利用“导学案”进行时间结构分层的教学模式,这些变化悄然地发生在我校的课堂,而最大改变的一定是我们的教师。在2014学年末期集中开展了“创智教学之星”的评比活动之际,将课堂观察的实践继续深化。课堂实践活动中展示了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一教研组推出一位组内“创智之星”之后又推优出我校的两届4名“创智之星”。将平时的学习实践经验通过这一活动能更多展现,让课堂变得更加有附中课堂的味道。

5、教师们不断提升创新素养,展现跨学科研修成果

在杨浦区党建共建展示活动、江浙皖沪四省市网络共建、杭州市江干区骨干教师团、爱沙尼亚教育代表团来校期间,我们以观察课、校长报告、微论坛、《课堂观察实践录》一书的交流方式进行了展示与宣传,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学校在审时度势的全面梳理校情与学情的基础上,在校本研修过程中,让教师们迸发出应有的热情与活力。教师们不断学习,发挥水平,在展示课上各有千秋,教学风采袭人。课堂的教师与学生和谐融洽,共同成长。在这样多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后思考、以及有着较高的技术分析水平的跨学科组听课报告,反映了教师们许多优秀的创新素养与创新技能。在工作态度上,教师们喜欢花费时间和精力主动承担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遇到问题与同伴商量解决,研究学生,更新理念,遇到挫折时即便克服重重困难也坚决完成任务;在教学中,注意教改过程中教材内容变化与社会实际之间联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一部分骨干善于提炼、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体现了教师扎实的论文写作、理论表达技能。

跨学科课堂观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课堂当中学生和教师的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够根据观察表当中的各项指标得到呈现,再加上学科的交叉观察,能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得到评价,这样的观课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借助观察表的观察评价结果,反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极大的帮助,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但是由于我校该措施的实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对跨学科课堂观察进行进一步的跟进和改善,使得课堂观察更具科学性、适切性和导向性,观察量表更为细致和科学。

结语:

研究课堂成为我们附中每一位教师的使命,“课堂”已然成为我校的出现频率相当多的词汇。以课堂观察为切入口的跨学科研修带来了教师们精彩的个性解读,也是体验教育教学变革的过程和教师生命拓展提升的过程,更是在创新能力上面有了长足进步的过程。

总之,我们自己被课堂观察,我们也观察同伴的课堂,在日渐浓郁的附中校园课堂研修氛围中,我们被感染着,被激励着,对我们来说,想的多了,做的也多了,“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学习真正地发生”的愿望一点点地实现着!

2018、4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西游记作文500字左右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新学期计划英语作文带翻译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作文 什么让我感动作文600字 妈妈我想对你说300字作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文 关于成长的作文600字 初中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生活需要什么作文600字 安徽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高考广西作文题目 写元宵节的作文300字 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关于下雪的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500字 总会想起那个场景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我和谁过一天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家庭大扫除作文300字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00 我得到了什么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高一范文10篇 除夕之夜作文400字 我的童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爱你汉字作文400字 五一见闻作文300字 团结的力量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