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借物喻理

2020-11-10 09:55:01
相关推荐

1.读下面的诗,思考:作者借什么闸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解析诗人明显是借竹子不择土地肥瘠,地势陡缓,随地生长的顽强,来赞美那些不受外 界诱惑,不畏艰险打击,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引申思考:这种含有寓意的小诗,可以实写,适当引申;也可以虚实结合;也可以虚写。可以正面写,也可以 从反面写。可以采用托物言志手法,还可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方法,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 的佳境。可以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使用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总之他最后要达到的 效果一定是含有意蕴,动人心弦,启迪心智。2. 赏析与思考: 《贝壳》 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 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 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 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 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 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朴的心啊!” 问题:1.《贝壳》一文,作者写了贝壳的那些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解析 1.先写发现贝壳。从“小”的特点写起;再从外形转到贝壳的内部,交代贝壳生命是特殊的。从 而得出结论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活着,我们不能碌碌无为的活着,我们不能平平庸庸的活着,我们要 活出精彩,活出个样来! 2.本文用了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使读者 和文章产生共鸣。以小点切入,细致描写,把贝壳的生命特点完全展现,也让读者思维更加集中于贝 壳的生命特点,体会到其中孕育的真正的内涵。全文解析: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的《贝壳》是一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美文。作者从平平常常的贝壳身上, 获得了启发,读懂了复杂的人生。文章首先写在海边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在小上做文章。贝壳虽小,但坚硬和精致,并不简 单。作者抓住贝壳的外形,进行简洁明了的描写:“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 细致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可谓观察细致入微。作者说,这不 是一枚简单的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件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能有这样的感受, 很显然是这个小东西触动了作者的灵魂,给了他意外的惊奇。写完贝壳的外形之后,作者急速的转入写贝壳的内部,写贝壳里面“小小柔软的肉体”,写贝壳 的生命。贝壳的生命是特殊的,经过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生命的痕迹都“完全消失了”,作者 说这是“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这是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可就是这样的躯体,这样的生 命,上苍竟然极其精致、极其仔细、一丝不苟的给他制作了一个精美乃至近乎完美的居所。感谢上苍 的好意,感谢上苍的理解和厚爱!详情请看淄从写贝壳的生命,作者又转到写人的生命,写我们的生命,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转 折自然,轻松入题。感悟讲解:我们的生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定比贝壳要长很多,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应该为谁活着?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我们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呢?这是一个严肃的人生命题,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正确回答的问题,这个命题的答 案唯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给后世留下什么?不需要回避,不需要逃避,而需 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最响亮的回答!用我们的能力,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我们能做的事何其多!我们的能力又何其大!可令人遗憾 的是,我们做的并不尽人意,我们的标准太低,我们的目标太低,我们的工作根本谈不上什么精致, 谈不上什么仔细,更谈不上一丝不苟。不是吗?有的在应付,有的在敷衍,有的在得过且过,有的毫 不在乎。我们对得起谁?我们对得起上苍给我们创造的这个美好的世界吗?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活着, 我们不能碌碌无为的活着,我们不能平平庸庸的活着,我们要活出精彩,活出个样来!这才是真正的 人,大写的人,纯粹的人,完美的人。一、借物喻理借物喻理就是借用某种事物的特点来比喻某种道理或人的某种精神,使人读了有所感悟,受到启 发、教育。这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在现代文学中,这种写作手法也 十分常见,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如《落花生》、《荔枝蜜》、《白杨礼赞》、《海燕》等都用了这种写作 手法。这些文章都是通过所描写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蕴,引人深思。例文赏析:落花生 许地山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 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过这个节。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父亲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 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文章分析:主要内容 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收获节的时候,父 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情节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 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 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启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们要像花生那样,有着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张扬的精神。在寓理散文中,作者为了说理,往往抓住物的某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加以描写。有时对这些特 点概括评议,直接揭示出道理,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有时道理则寄寓在生动具体的描绘中,读者须 作一些“探幽”功夫,方能悟出其中蕴藏的道理。许地山的《落花生》就属前一种情况。文章先咏物,通过对话,描述花生的好处,并抓住其最可 贵的一点:“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然后喻理:做人要像花生,做有用 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无用的人。如此深刻的道理,作者以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极 能打动读者心灵,为读者所接受。谢大光的《落花枝头》属后一种情况。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 土染成一片绯色……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 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 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 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面对这如此壮观的落花景象,作者的心能不震颤吗?落花那坦荡宽广的胸怀,超然洒脱的品质, 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吗?“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又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作者把强 烈的感情倾注于落花之中,热情讴歌了落花。然而,作者的思想并未停留在次,而是把笔锋向深度开 掘了。 从落花为孕育新生、为果实成熟,甘愿牺牲自己,无怨无悔的举动中,得出“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这一辨证道理,形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新陈代谢这一真理。并由物及人,殷殷希望我 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这一事物的客观规律,都应该做这样的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 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促进我们的事业、社会的新陈代谢,永葆青春 活力。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要理解借物喻理的“理”,首先要了解作者描绘了物的什么特点,然后 考虑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再结合作者的抒情或议论,体会其中所寄寓的道理。怎样运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呢?注意以下三点:一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大自然中的一切节物。大至山川湖海,小到花草树木.只要你留心 观察与思考,都能给人以启迪。二选择好所写的事物。还要懂得抓住这种事物的特点与要说的道理的相似之处进行叙述。 《落花生》中,作名紧紧抓住“生长在地下,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个特点与“做人 应当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相似点进行叙述,使读者受到启发。 三在借物喻理中,.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落花生》中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这一部分是后面议花生的基础.不能不写,但它不是目的, 并非重点,所以作者对此进行略写,重点部分是议花生,其中又着重突出了父亲的话,因为这是文章 的中心所在。因此写这类文章,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重点说理,以理为主,展开丰富的 联想,达到启迪读者的目的。练习: 1.仿照下面的例子,从“钟表”、“钢笔”、“白云”、“露珠”、“闪电”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用“借物 喻理”的手法作注释。 例: 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答案解析 钢笔——喝尽世间各色苦水,吐成撼世激扬篇章。 闪电——从茫茫大地吸取能源, 在驰走的风云中磨砺金剑, 为了劈出明净的天空, 不惜致命的一闪。2. 依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例:月亮—— 从正面写: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做伴。 从反面写: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答案解析 木偶——反面:线和木组合, 却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正面:将快乐送给别人,把孤独留给自己。 彩虹——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 一现。二、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 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 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 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 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 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 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在作文写做中,以小见大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对作文题材的选择,初中的学生思想和世界观 都不成熟,一些观点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作文材料时最好选择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比如亲情类。校园类,集体生活类。二,针对作文内容的细节描写,初中生经常会遇见无话可写的情 况,这大都数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事情可说,而是他们的细节描写做的不够到位,缺少对人或事的细节 交代。以小见大之处处皆文章处处有文章 刘墉网上说上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何止用咖啡渣能算命, 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理论说掌纹会因为工具不 同而改变,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多;总持锄头、锤子的人,感情线又会比较直,看手相的人 只是从掌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又有一派说法是,田可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干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 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 遇。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思 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 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举几个例子一一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 的发明家在刀片上做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 得锋利如新了。至于旧式的刀片,则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为最尖端不够锐利,就被抛弃。同样的 道理,许多人用时间没有计划,虽然时间不少,却只利用了极少的一段,其他大部分被浪费了,还不 如事先作好规划、分阶段办事来得有效率。 这不是由小见大,从一把美工刀谈到利用时间的方法吗? 好!接着我又看见桌上的订书机,也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钉书钉,居然能够一 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了: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上点上,垂直 用力。世界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就是因为他能像钉书 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仿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也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提到了订书机,让我想到了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 “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 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 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 就能画出漂亮的圈。”听父亲说这话到如今,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 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多读书,而且从“人地 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 领悟出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 “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 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惜惜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 佳句啊!1.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概括刘墉的以小见大. “他看见了 ,想到了 。” 答案解析看见了美工刀、钉书机、剪刀……想到了做人要严谨…… 2.读了这篇文章,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生活中处处有美.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的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 把他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善联想就能 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真年.总结归纳 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反映生活,就必须做个有心人,第一要多观察,生活中有些材料很平常,却 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其次要勤思考“一叶一落而知秋’,要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一 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第三,要善联想,由此及彼,看出别人忽视的未曾意识到的东西。以小见大之以小细节见大什么叫细节呢?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 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一篇优秀的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些 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过目不忘。文章通过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往往会有意想不 到的效果,具有扣人心弦的作用。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 (一)《跟着》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 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 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 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 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 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 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 了谁……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归纳:细节描写分类文章(一)过程的细节 文章(二)外貌的细节 文章(三)动作的细节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语言描写的细节、景物描写的细节、心理描写的细节等。文章为什么要进行细节的描写?文章一:这篇文章一共只有三百来字,全文围绕父亲跟着我上学这一件事,把父亲看似散步实则 送我上学的过程写得很详尽:“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深沉 的父爱就在这细腻的过程中娓娓道来,不能不扣动人的心弦。文章二:这段文字中最感人的是对父亲白发的描写:“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 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 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透过这个细节,我们感受到的 是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满头的银霜都是爱的海洋啊。文章三:也许这是父亲人生中第一次送花呢!“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泛起红晕”“慌乱地点头”, 这些动作多不像一位父亲,但恰恰是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女儿面前的窘态,也写出了父亲 和女儿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温馨。归纳由此可见,细节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形诸雅洁精炼的语言,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 激动人心、最震撼人心的“特写”。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成功的细节就是作品优 秀的标志。 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能更好的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以小细节见大)如何写好细节?如最典型的动作细节莫过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那一段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 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 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归纳 1.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 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如《背影》文章抓住父亲肥 胖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同时,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既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也使情 感更加强烈。 2.用语精工。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用语言勾勒描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曾例举“五分钱硬币 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铛铛地滚着”来得好。 3. 细节描写要能深刻地揭示主题。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要看所写的细节对中心主题有没有 用,有多大的用处,然后才确定是否采用细节描写。 正如作家李准所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 同样的作用。”练习 1喻丽清 蒙特瑞半岛上有一条“七十里路风景线”,路左是高大挺拔的苍苍古松,路右是浪涛如雪的海岸。 路边铺着一层开小紫花的青苔,那样美的紫和那样美的绿,那样乖乖地长在粗砾的石头上,教人喜欢 得“半死”。 最喜欢的还是那里的静。附近仿佛无人,那些人家皆隐蔽在松林当中。本想去看看张大千先生的 故居“环华庵”的,然而没有找到。后来,我在一家礼品店里看见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一株蒙特瑞松, 枝干上“悬”满了蝴蝶,纸一样薄的翅膀,像教堂窗上精细的拼花玻璃。中间是橘黄和嫩黄,边缘则 是黑白两色,用一种墨墨的筋脉连络起来。我叫它:玛瑙蝶。 我问店主:“哪里可以看到蝴蝶树呢?”他说:“夏天是没有的,每年十月底三月初才能看到。至 于在哪棵树上得自己去找。” 那一年夏天,我满脑子都飞着玛瑙蝶,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再去。再次去蒙特瑞,竟是两年后的感 恩节了。这一次,我舍了“七十里路风景线”,径直去找蝴蝶树。我在松林边缘打着转,询问着:“蝴 蝶树,它在哪里?”“蝴蝶树?没听说过啊。”很多人都这么说。 还好,总算有一位在院中修剪花木的老先生,他说愿意带我去。 “你是生物系的学生吗?为什么会对蝴蝶树有兴趣?我退休前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总想办法带学 生来看蝴蝶树。” 他一面走,一面给我“上课”,“你知道,蝴蝶由生到死通常都不大离开它出生的地 方,飞也飞不太远。只有这玛瑙蝶,不知道为什么世世代代都要飞这么一次。由阿拉斯加到蒙特瑞, 总有三四千英里路。蝴蝶的生命就只有一年,短短一生千辛万苦在路上飞掉,你能想像吗?我有个当 水手的朋友,送给了我一只极美的玛瑙蝶,说是停在船帆上跟了他们好长的一程路。我的朋友每天一 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帆上的蝶。到了第五天,那只蝶不见了,它掉在甲板上,死了。想是因筋 疲力尽的缘故吧。”我不自觉地停了脚步:“啊,我从没有听过比这更动人的故事。” 这时候,我们走到一家叫“蝴蝶树施舍”的门口。我说:“我刚刚在这里已经绕了好几圈了。”“不 知内情的人是找不到的。这旅馆的后院是一处树林,蝴蝶树就在树林里面。当初盖旅馆的时候,我们 很怕招引游人。没想到,现在它倒成了蝴蝶树最好的监护人了。” 老先生跟门房招了招手,我们来到后院,沿着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松林里去。 路上立着许多“请肃静”的牌子,还有一块政府的公告牌,上面写道:任何对蝴蝶 “不礼貌”的 行为,均将被依法追究。 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见一棵松树的树干上钉着一块写着“蝴蝶树”的小木板。老先生默默地用手 指着树梢。我抬起头来张望,除松枝、松叶,就只有枝叶间挂着的一些藤条状的“植物”。我有点失望。 原以为会看到苍绿的松针辉映着金黄灿烂的翅膀那样“豪华”的景观。但是,没有…… 忽然,一根藤状“植物”动起来了,轻轻一扑,闪出来一只蝶,玛瑙一样漂亮。它飞到高处才打 开了翅膀,是美丽的玛瑙蝶,是那美丽的蝶!展开翅膀的玛瑙蝶一会儿这里有,一会儿那里有,连阳 光也跟着动了起来。原来那些灰蒙蒙的藤条,竟是几十只合拢双翅,拥挤着取暖的蝴蝶! 穿着隐身衣似的玛瑙蝶,成千成万地簇拥在同一棵松树上,微微颤动着双翼。是的,“不知情的人 是看不到它们的”。 谁能看见三千里外莫名的招引呢?谁能明白飞在太平洋上水天一蓝之间那种“寻树”的心情呢? 只有蝶儿自己知道。它们生就的美丽仿佛只为飞越重洋来献给这一株蝴蝶树。如今,它们确确实 实飞到了,默默地收藏起自己的美丽,也就心满意足了。然后飞回阿拉斯加产卵,下一代又将再飞回 来。寻访是它们一生的工作!然而,寻访的并不是自己,是前世未了的“半生缘”! 蝴蝶与树,站在一片寂静当中,那样沉凝,那样安详,树底下还有一个仰视的我。此时,这一点 点渺小的感动不知道要呈献在哪里才好,哪里又是我们的蝴蝶树呢? 由树林出来,老先生问我:“失望吗?”“一点也不,反而更觉得神秘、吃惊呢。科学家难道一点 也猜不透这些玛瑙蝶的心路历程吗?” “它们的神秘,也许只有蝴蝶树才懂。”他说,“所以,那松,我们已不叫它蒙特瑞松,我们管它 叫‘蝴蝶树’!”知识小扩充 美洲王蝶美洲王蝶是栖息在北美地区的一种色彩斑斓、身体硕大的蝴蝶。美洲王蝶生态区位于米却肯州和墨西哥州交界地区。每年 10 月至来年的 3 月,上亿只美洲王蝶从 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飞越 4500 公里来到温暖的墨西哥中部林区越冬,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所有游客进入生态区必须保持安静,避免王蝶在低温环境中因消耗能量过多而死亡。寒冷和潮湿 是美洲王蝶生存的大敌,近年来王蝶栖息地平均温度开始下降,并且冬季的降雪量增多,王蝶的生存 受到威胁。据美国研究人员去年 11 月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 50 年,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王蝶 现有的越冬地不再适合栖息,它们也许将因此面临灭绝的危险。问题:1.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蝴蝶的生活习性,而这种生活习性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 练习 2 《山谷中的谜底》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 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观是谜,许多人不知所以。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 那是 1983 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沿。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作 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 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而密。 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 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西坡由于雪小,所 以除了雪松,还有柘、柏和女贞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地,相互吻着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问题:雪松生存下来的原因,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主旨。可是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魁北克 的一条山谷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和课文的主旨有着重要的联系。作者正是通 过对雪松如何抗争积雪的描写揭示出一个道理——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 发展。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提醒人们该如何抗争并战胜外界的压力。这种借事物来表达某种哲理的方法 就是“借物喻理”。这样的文章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后陷入深深的思索,细细体悟表达的主旨,产生顿悟的灵感。这样的 文章意在说理,但不通篇说理,而是选取一事物,加以叙述和描写,最后阐发道理,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 一种启迪,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文章的情理。所以,这样的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我们在平时 写作文时应学会“借物喻理”的方法,来巧妙地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让我们用自己的慧眼来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 (1) 写出生活中的小事,小细节看生活中都有什么?可以赞美、可颂,亦可揭露、评批,只要是 生活的真实。(2) 讲出你心中的真情,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真情义在呢?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题目: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 要求:运用以小细节见大的写作方法,不少于 600 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复兴之路作文 研究报告作文350字 禁毒心得作文 读书伴成长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500字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结尾 玩泥巴的作文 作文传统文化 听的作文 坚持志向的作文 作文家乡美食 一件小事作文怎么写 假如我是班长作文500字 关于方位的英语作文 我就这样长大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700字 写景作文秋天 作文优秀600字初中 班级不良现象作文 生活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 遇见挫折作文 英语写人的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300字 暑假的见闻作文500字 煮饺子作文400字 小树林作文300字 作文父爱300字 拖地作文200字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