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心中的孔子形象作文

2020-11-11 22:05:01
相关推荐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高一学生作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 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 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 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 “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 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 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 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 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 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 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 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 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 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 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 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 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 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 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孔子离开我们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当中也许有人不识字,也许有人一生都没有阅读过孔子的书,他的道德观念、人生 理想、处世方法,就不可能不或多或少的烙上孔子思想的烙印。 他实在是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老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降生可乐坏了他那六十六岁、头发花白的父亲叔梁纥。但他 并未能看着他长大,在孔子三岁时,他留下了孔丘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糊口年少的孔子干过许多苦差:下地种田,放牧牛 羊,给人看守粮草,替人做办丧事的吹鼓手?但这些困苦的生活 并没有把他塑造成普通劳力。因为它生长在一个并不普通的国度 ——鲁国。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造就人才吧!鲁国是周公的封 地,是唯一一个能用礼乐祭祀祖先天地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 期虽然沦为二等诸侯国,但在文化上仍保持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 以致到春秋晚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幼年的这种文化 氛围熏陶下对礼仪制度非常感兴趣。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常 把玩具当祭祀品摆设起来,模仿大人们祭祀时的各种礼仪动作。 从十五岁起,孔子发奋读书,此后刻苦好学,熟练掌握了礼节、 音乐、骑马、射箭、写字、算数六艺,精通六经。到三十岁左右, 孔子已是远近闻名、学优品高的大师了。 但在那个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同时还应正名,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 仁和 礼的学说,这些中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权利。因此,孔子的才能一直没能发挥。直到他五十一 岁那年,他凭借他的才识与胆魄,在夹谷之会中,使齐国企图借 会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破产。孔子初露锋芒,但它 并未让孔子在政治上平步青云。鲁定公的没主见,贪图享乐,阳 虎的叛乱掌权,终于让孔子明白,时不待己,若不趁年轻,还要 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因而在他五十五岁那 年,他领着他的一批学生踏上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涯。 十四年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东奔西颠,奔波劳碌,在陈国、蔡国断绝了粮草,差点就饿死,有时又被形容为到处流窜的丧家犬, 最终却一无所获。然而孔子却活得自在,他所到之国,必能听取 那国的政事,就是凭借他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得到 的。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每个人,尤其在他的身上有 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学精神和快乐精神。 这说到好学,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而孔子自身也做到了发 奋忘食的境界。的确,孔子这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孔子曾向 鲁国的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连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的说;“弹 得不错。”让孔子另学一首新曲,孔子却摇头说,曲调虽然是掌握 了,但技巧运用很不娴熟,又过了几日,孔子已弹得行云流水般 动听,却仍不满意,因为曲子的蕴含道理还没有领会,直到有一 天,孔子体会到曲子的作者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时,他才兴 高采烈地认为他学好了一首曲子。还有我们孰知的成语韦编三绝, 不也正是孔子勤奋好学的典故吗?孔子晚年读《易》,古时候的书 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窜起来的,孔子反复读,《易》的牛皮绳竟断 了好多次。还有一次孔子听韶乐的演奏听得细致入微,如醉如痴, 以至“三月不食肉味” 如果我们认为孔子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孔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创造快乐哲学的人。有一次,叶县 的县尹对孔子的个性也很好奇,就问子路,说:“你们先生孔子,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呀?”哪知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只好回来告诉先 生。孔子他说:“你为什么不这么回答他呢:这个人呀!心中感到 快乐时,就会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已经到了老境也浑然不 觉。”还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在路上碰到一邻居,对他大喊大叫道: “伟大呀孔子!你好像什么都会,却没有一样可以让你成名。”孔 子听了,戏谑地对弟子说道:“是啊,我会点什么呢?是驾车呢, 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算了。”那神态既是自嘲也是玩笑。孔子 对快乐的要求也极为简单,他曾说:吃着粗饭,喝着白水,曲着 臂膊当枕头用,快乐就在其中了。所以,他对颜回的赞赏就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 在孔子的心目中,快乐多么容易达到。所以当他的弟子曾哲说出 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遇到暮春三月的天气,穿着新缝的单夹衣, 约上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童 子,一起结队去沂水边,清洗面手,一路吟风披凉,直到舞雩台下,大声歌咏一番,然后再慢慢地回家。”曾哲的这番话还没有说 完,孔子就大声地叹道:“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呵。”从孔子的 这个理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快乐而率真的生 与其他文化中的大思想家相比,孔子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教诲都是集中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他教你怎么做一个人,怎 么培养自己的修养。他的思想不是拒人于外、与普通人无关的, 他教你的东西,就像是祖父与孙女的对话。因此我心中的孔子真 真切切的是个伟大的老师! 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 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 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 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 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 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 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 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 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 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 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 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 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 “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 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 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 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 观,而是积极乐观。世人只发现物质的落寞,习惯性的忽视夫子 背后的伟大,所以他们是“世人”。正如奥运会上奋斗的健儿,难 道只有得奖牌的运动员努力了吗?不!那些追逐不到成功的人们, 也在不停的追逐梦想,靠着乐观闯出只属于自己的未来!“知者不 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 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 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 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 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仁远乎哉?我欲 仁,斯仁至矣。”夫子明白仁由心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夫子并 非匹夫,而是智勇兼备者。在这位慈祥的老人身上,我看到的不 仅仅是思想的光辉,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自己的思想的执着和坚持 不懈的精神。当社会抛弃他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自弃,也没有选 择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大智,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当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有感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 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 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做 到了,他没有做到的后人也帮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 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事浩茫。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 情,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 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从此,中国文化亦随 着这滚滚东逝的流水流淌而来,直至现在,直至未来? 他就是孔子,中化文化的缔造者,华夏民族历史是最辉煌的人物。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是那一轮明月, 时间再久,依然故我,愈亦清明,纵使有缺有圆,时而有乌云遮 容?有人称他为“圣人”,是对他的学识、品行的推崇;有人说半 部《论语》治天下,是源于他的治家、治国之道;有人说他是中 国文化的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甚至有“天不生仲尼,万 古长如夜”这样的论断。现在,我们虽无从知其形,然亦可从《论 是他,让我们对遥远的古世纪,那么一个洪荒时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使那个时代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他手订的《诗 经》,让我们能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 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那“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诗”正是由于他,而由愚夫愚妇引车 卖浆者流的歌吟一跃而成为六经之首,“子曰”与“诗云”并称。 实际上,就是因为“子曰”,孔子的赞誉,《诗经》中的愚夫愚妇 们的“云”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圣经。 是他,要“兴灭国,断绝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当 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 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他到处招人惹人,让人 不待见,对他敬而远之,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难怪韩非 子说他是“削足适履”,也许这就是一种让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吧。 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身为“仁”,改造社会为”仁”, 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坦坦荡荡,不失败何以感 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 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教无类,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统治阶级,为平民人士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 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能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低、个性的差异,有的放 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他总能面对同一个问题,会给不同的弟子做 出不同的回答。向年轻人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他是我国第一 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愤而不启,悱而不发”, 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 光茫将光照万年。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贻人口实。他不会种地,不会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 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农 夫?孔子的言行与轻视体力劳动如何扯得上,一位“植其杖而耘” 的“丈人”,耘 来耘去的也不过他那一分三亩地,所养活也不过是他自己和家人。而孔子所耘的是文化之荒,耕的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的 乃至世界的,又如何估量? 这就是孔子,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你的身边,为你点亮的那怕是微弱的豆大的火光,他依然能指明你前进的方向。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 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 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 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 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 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 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 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 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 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 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 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 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 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 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 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 哲,他的思想在21 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 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 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 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 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 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 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 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 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位伟大而谦虚的思想家,知识渊博,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喜爱读书,是我们敬仰,敬佩的教育家。 一想到孔子,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上,端坐着温文尔雅的孔子, 读书与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可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鉴方法,学习表达。所以,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期编选的作文,均 取材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这几篇作文,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所读作 品的感悟,而且联系现实生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这些作文的可 贵之处,是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如何从读书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汲 取思想的营养。多读书,才能写出好作文,即是编选本期作文的 主题。当然,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善于表达,也是这些作文共 同值得学习的地方。刘宇新作品: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二年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 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有时候,当我无法不面对污浊的 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 识日”的我了。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 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 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 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 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 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捡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 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他说:“要不要抄 我的?”看到插队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 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姿态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受伤了。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 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 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 孔子,真的不能不让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爱人”。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所处的时代?于是我 想起一个面色枯槁却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 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 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 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我轻抚着这冷漠的纸张, 读着那些渐渐消逝在时空中的文字,我彻底折服了。我的痛苦真 的不算什么,因为真正的君子是绝不会为残酷的现实所击败,绝 不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路, 也绝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环境。 孔先生教会我的,让我终生受用。他在梦里告诉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先生,我会努力做到的,因为梦想已经回 来了。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 向别人炫耀,而没有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可贵的是本文作者确 实懂得了读书的真谛——他在读《论语》的过程中,“反诸求己”, 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批评自己丢失了梦想,在面对现实的种种 丑恶现象时变得麻木,忍让,甚至“退却”。他从孔子身上看到了 榜样:那个“面色枯槁”的老人,面对“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 所,公平难觅”的现实,面对“荷蓧丈人”犀利的抨击,却依旧 坚持对“仁”的不懈追求。于是,失去的梦想拥有灵魂的梦想 又回到他的心里。全文以“梦想”贯穿,首尾呼应;谈经典而贴 近现实,字里行间浸润切身感受。文中水乳交融地恰当引用《论 语》原句,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点评教师周鸿祥: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原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中国是妇孺皆知 的。他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即“爱人”,能有这样的思想,我 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 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自己学说的坚定,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 当前一些权贵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在他周游列国的14 年里,我想 那或许是他一生中较为坎坷的一段时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难, 就像他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 而行也。”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 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 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 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 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评析:孔子在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曾一 度遭到批判和侮辱。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在稍稍有 了一点自信之余,又开始逐渐地尊重和理解起孔子来。中国人还 必将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和指向。 圣人的伟大,即在于,不管是赞美还是泼脏水,都无法掩盖他的 伟大,或者用孔子的乐观来说,不如此,不能反衬出孔子的伟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有滋味作文 同学外貌描写作文 守常作文600字 锻炼的好处作文 作文提纲议论文 你陪我长大作文 民族英雄作文800字 展望初三作文 作文我的老家 作文我得到了理解 关于手抓饼的作文 家乡的四季500字作文 在手机上写作文的软件 对妈妈说的话作文200字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关于友谊作文600字 关于准备的作文素材 生态园的作文 法律法规作文 说明文450字作文水果 秋的作文600字初一 校园新面貌作文 英语考试作文万能句子 错觉作文800字记叙文 200字以下的作文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80字 三年级作文今天我当家 假如我是老师作文500字 中国崛起的作文 猜猜他是谁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