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折射原理作文

2020-11-12 04:15:02
相关推荐

高考60年作文题目折射国家风云变幻 02060950 作文是非常值得回味、研究的,因为这不仅是关于个人命运前途的大事,历来有云“得作文者得天下”;而且是反映 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大事。60 年高考作文命题,绝对是与时俱进 的,所谓“什么时代唱什么歌”,什么年月命什么题,纵览“全国 卷”、“地方卷”,莫不如此。 从1952年起,经过院系调整的全国高校,开始全国统一考试招 生,语文只考一篇作文,一直到1965 年,并且都是命题作文。1952 年:《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1953 报考的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 校的学生》;1956 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 母亲》;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9 年:《记一段 有意义的生活》;1960 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 《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 (二选一);1963 年:《“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 年:《读报有 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 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56年出题内容是重 于歌颂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社会新气象的角度,认识 新人新事新思想,提高觉悟,体会幸福,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1957 1965年,则明显地突出了政治,高考作文题在政治风 云的变幻中变化。 高考中断始于1966年。这一年彻底批判17 年的“修正主义教 育路线”。此后,高考中断了11 年。其中1973 年也曾尝试过恢复 高考,但被辽宁的“白卷英雄”张铁生搅砸,取消了考试,变成 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了。当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 服务》的体会。 最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1977 1978年的高考,这是改变了 多少人的个人命运的考试啊!新时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急 需的人才,就是从那年起步的。谁都不会忘记那些处于历史转折 期的高考作文题:1977 年尚属“地方 卷”,北京的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的题目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许多省市 还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做“难忘”文章,如吉林《伟大的胜利— —难忘的1976 年10 月》,辽宁《在沸腾的日子里》,山东、陕西、 宁夏《难忘的一天》,江西、安徽《难忘的时刻》,广西《难忘的 日子》。显然,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考生们能够倾吐、敢 于倾吐,憧憬一个美好的前途。考生都有话好说,有话要说。这 样的命题作文是踏在时代的鼓点上,正中考生的心窝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中国逐渐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全国人民重燃实现“四化”的强 烈愿望,学生兴起了“读书热”,社会生活逐渐丰富多彩。1981 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新的教育改革浪潮滚滚而来。1978 年开始实行全国高 校统一招生考试。那年的高考题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缩写成 500 600字,“缩写”这种题型是新的;1979 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改写”又是一种新题型。这两种题型都属于给材料作文,已含有考“阅读”的意思了,只 有将原文读懂,把握整篇材料的内容,才能够取舍概括,选择角 度,合乎逻辑地进行“缩写”和“改写”。 80年代和90 年代,这20 年是新中国逐步走向大发展的时期。 到90 年代末,中国经济起飞已势不可挡。与之相应,学校的教育 改革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借鉴发达国 家的教育经验,从管理到课程逐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生的思 维更加活跃、丰富,生活处于新的变化之中,高考作文从形式到 内容走向多样化。全国单一的统考制也冲破了。 1985 年上海首 先争取到高考出题权。于是,出现了高考“全国卷”和“上海卷”。 全国卷自1980年《读“画蛋”有感》开始,到 1999 年《假如 记忆可以移植》为止,总共20 次作文题,仅命题作文四次:1982 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 年《习惯》,1991 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1994 年《尝试》。这 命题作文显然是从励志、慎行和实践、创新的个人修养方面去考察认识与表达的。社会价值逐步呈现多元化,个人自我设计流行 的年代怎样看待理想与实现的冲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 然可以启发许多较深层的思考。此外的 16 次作文题都是材料作 文,启发考生分析、综合和想象去探求一种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和 社会与科学的未来。这在90 年代尤其突出。 进入21世纪后的作文题是:2000 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 年《诚信》,2002 年《心灵的选择》,2003 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 的认知》,2004 年《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 人意见》、《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2005 年《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与铭记》;2006 年《读书 问题》、《书》;2015 年《出事了吧》、《捐款》;2015 年《抗震救灾》、 《海龟与老鹰》。 2015 年《小动物 学游泳》、《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小故事》。看来给材料作文,读写结合,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从阅读理解度、思维 敏捷度、个性发挥度、文字驾驭度等的综合去衡量考察,都是比 较科学、贴近学生的,猜题、套题和抄袭也难。因而,今后的高 考作文大部分还是用给材料的题型,针对经济和科学社会发展每 年的热点问题,结合学生成长中的认识,编选材料,让学生谈见 解,议论抒情。 25年来逐渐显现“海派”特色 “上海卷”出题至今已经历25年了。与“全国卷”相互促进。 出题也是与时俱进的。不过,逐渐显现“海派”的特色。命题作 文与材料作文,错杂进行,稳中求变,没有固定的模式。尽管都 是从自然、社会、人生方面为内容,但上海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基 础和我国现代化窗口的国际大都市,那份时代的大气心胸、广阔 视野、浪漫情怀和创新意识,渗透在“文无定法”的多彩之中。 1985年的《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辨析开始,到 2015 的关于“板桥体”的话题,25个作文题,海涵了各个年代上海和 上海高中毕业生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那种知足常乐与不知足 的辩论把握;那种《时间啊时间》1990 年的生命珍惜,那种对 《机遇》1993 年的敏锐与慎视;那种对《我的财富》1996 《责任》1995年,《自尊》1998 年,《杂》2003 年和《忙》2004 年的现代感;那种《遥望星空》1992 年和《面向大海》2002 年的胸襟、气魄、勇气和眼光,那份瑰丽和那腔豪情;那种关于 文化传统2001 年和关于流行文化2005的话题,荡漾于传统与现 代之间的薰陶,借鉴和融合;那种《2000 年回母校》1986 《父辈》1994年,《他们》2015 决心和踏实,《清流和活源》1998年的准备和坚持,关于“板桥 体”话题的个性和独创。这些富有诗意的作文题把促进现代社会 一代新人成长的沃土与鲜花展示得分外诱人。 篇二:35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北京社会变迁 35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北京社会变迁 恢复高考微博至今已35 年,高考的形式和内容,与中国改革 开放踩着同一个节奏向前发展、推进。梳理35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能够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考作文题目宛如一面镜子,折射着 中国社会的变迁。 本文来自:www.bdFqY.cOM 折射原理作文八十年代关注社会问题与人生哲理 中国社科院 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专家王俊秀分析说,1977 年开始最初几年, 高考作文题目还保留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甚至残留着“文革”的 遗迹,如《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反映中国社会“大梦方醒”的 状态。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新鲜的观念和事物,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社 会价值观的变化,一些哲理性的作文题出现了。”如 1981 树容易种树难》。另外,社会话题也频繁出现在作文题中,如1985年要求考生给《光明日报》写信反映环境污染等,均为围绕现代 化建设事业生发题目,说明高考作文更关注实际的、深层次的社 会问题。 九十年代关注道德问题,侧重讽刺现实 到了九十年 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社会热点 和道德问题成为那一阶段高考作文题目的主要关注点。1991 高考作文是就“近墨者黑”或者是” 近墨者未必黑”为题写稿, 1992 年的“根据众人对垃圾的不同行为”,对青年人看待事物的 观念提出了要求。1996 年高考作文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 错了”两幅漫画,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讽刺现实,直 面社会阴暗面。 新世纪开始回归文学本位 1999 年的作文题“假 如记忆可以移植”之后,作文题目开始远离社会性。王俊秀说, 到了2004 年,则以“转折”为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 所悟,“呈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特点,话题开放,由过去关注政治热 点和社会热点,发展到关注人本身。”包括2001 年以《诚信》、2002 年以《心灵的选择》、2003 年的《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等等。 到了2009 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0 年《仰望星 空与脚踏实地》,既有时代特色,又触及心灵。 社会学家夏学銮 认为,30 多年来,看到的是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从宏大话语向小 话语转变,而这背后则是时代的变迁,是理性文化到感性文化的 过渡,体现了对个性和个体的尊重,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情感 的关注。 王俊秀说,作文与时代性的紧密联系就体现在,现在 的作文题放在前十年、二十年,就会觉得非常不相适宜。而当年 的作文题拿到今天,也会觉得“无从下笔”。 如今从关注英雄人 物到关注小人物 “近两年,平凡的小人物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如最近舍身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平民英雄司机吴斌,还有 这几天走红网络的‘四惠大爷’,这些人在个人职业或平凡人生中 对真善美的坚守,体现出社会共识的价值,平凡的事情被很多人 感动。” 说到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王俊秀认为,这是通过一位 普通的铁路巡逻员的生活,从他对职业的坚守中发现光辉。”过去 曾经崇拜的都是英雄人物,提倡宏大的价值观,但是可能很多人 不一定能做到,而现在提倡普通人寓于简单中的伟大。能看得出, 现在的高考作文在青少年树立价值观方面,在有意识地发挥积极 的引导作用。” 文/本报记者 作家点评作文题高考作文 题没有标准答案 我觉得今年的作文题挺有意思。每个人看到这 段故事写出的东西都是有感而发,思考而得,或思辨理性,或发 挥想象。题目原本无所谓难或不难,而是启发学生调动情感和思 考。对于情感丰富、经历丰富、比较容易感动的人来说,会容易 一些,对于理性、封闭一些的人,可能难写一点。 有人说这个 题目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其实外国小说距离咱们更远,但是生 活哲理和感受同样能引起共鸣。同样一个题目,可能我写的还没 有一个学生写得好。如果让我写,还是要沉下心来想一想。高考 作文题没有标准答案,阅卷的老师也很难,要善于理解不同人的 经历和思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二次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写出 东西,有感觉,想象,从中找到人生的哲理,都是好文章。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我不擅长从材料中 升华的写作 其实铁路巡逻员就是一种工作,在规定的岗位、路 段完成岗位要求的职责,因为他在户外、常年坚持等特殊性原因, 确实很了不起,但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很了不起。 这个题目给我 的话,一时想不好会写什么,可能写不好。当年我高考作文只得 分,写跑题了,可能不善于这种给一段材料,从中升华意义的写作方式。曾经有读者告诉我,我的文章也出现在高考阅读题,问 我写那些语句的意思,我想那可能是出题者想出来的,我没想那 迟子建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 北京的题目像一幕电影 两年的作文题越来越有味道,北京的题目像一幕电影:巡逻员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 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越有味道的东西越 不好写,难为考生了。 孙睿青年作家,代表作有《草样年华》 弄不好容易写成“知音体” 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感觉很多题 目还是在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北京的题目稍微有些不好发挥,规 定了一个真善美的价值观,考生很容易写出“知音体”的文章。 只有广州的“最好的时代”发挥空间更大,视野、纵深、思辨都 具备。 蒋方舟代表作《打开天窗》,《第一女生》,《正在发育》, 《邪童正史》,清华大学微博在读生记者:于静彭山论坛: hao315.com hao31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作文 四年级关于科技的作文 作文身边的人 窗外作文200字 环境描写的作文开头 学艺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珊瑚 作文优秀范文 童年作文开头和结尾 初中生托物言志作文 爱的作文 七年级下册的英语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五年级 2019年高考作文题 这一年作文600字 以那截树枝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150字 我的理想作文600字初中 家为话题的作文 亲情无价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什么作文 为爱点赞作文600字 有关禁毒的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500字 友善的作文500字 家规家训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800字 大自然的音乐会作文 选择信念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