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巾帼英雄花木兰 其实是“胡人”?

2020-11-12 06:50:01
相关推荐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花木兰,基本来自于《木兰辞》,虽然作者和写作年代不明,但一般认为诗中背景应该是拓跋魏时期(北魏,386 534)。诗中的某些部分,特别是以下六句,显露出之后有文人墨客雕琢的痕迹,因此,这首诗也有可能是源自唐代(618 907):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首诗的背景是拓跋部和其早先的游牧弟兄之间的战争,且极有可能是与留在草原上的柔然。正如梅维恒(Victor H. Mair, 1943 )所指出的,这首民歌也许“一开始是用其中一种游牧民族的语言所构思出来的”。一般认为,柔然等同于西方史料中的阿瓦尔人(Avar),或至少两者密切相关,并在之后成为早期突厥人的压迫者和敌人。因此,一旦我们认可拓跋部在语言学的划分上属于所谓的“l/r突厥语支”(相较于大多数的突厥语都属于“s/z语支”),那么木兰的故事就不过是当时一起再寻常不过的军事冲突,由一般认定是原始蒙古人的柔然人,对抗另一阵营的“汉人”和早期“突厥人”。如此一来,将《花木兰》定位成反抗古代突厥人的说法,就变成十足的讽刺。

木兰的故事也反映出草原女性传统上较为刚强的社会角色,而历史书写也没有忽视这一点。此外,许多草原群体中的女人和男人并肩作战,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在故事中,可汗/天子兴兵与北方的敌人作战,一个叫木兰的小姑娘伪装成男人代父从军,原因便是《木兰辞》中所写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北方征战多年后,可汗/天子指派她为高级官员,但她拒绝了这个封赏,只求能与家人团聚,共度和平的生活。在她回到家后,她换回了姑娘家的装束,让军中同袍惊讶不已——他们和她并肩作战那么多年,却从来不知道她是女人。

饶富兴味的是,《木兰辞》中一再把“天子”称为“可汗”,而且从来没有用过真正的华夏称号“皇帝”。考虑到它原来是首民歌,此种用法显示出在当时的北朝,即使是一般汉语的人民,也称皇帝为“可汗”,只是这个有趣的风俗却在正史中付之阙如。在拓跋部祖庭的石室(443)内所发现的石刻铭文,正巧支撑了这个观察,因为当中使用了同样的称号“可汗”,而不是华夏实际上使用的“皇帝”称号。此外,它还证明了那个时代的北朝统治者,对“皇帝”这个正统汉语的词汇避而不用。

《木兰辞》中所称的“木兰”,对于这个名字的争论从来未曾间断,“木兰”究竟是姓、是名,还是两者皆是?迪士尼电影采纳了大众一般所认定的,把木兰当成一个名字,而且有个姓氏“花”(迪士尼电影采纳了“花”的广东话发音fa)。这种约定俗成的看法毫无历史根据,很可能只是源自一个普通的事实,即“木兰”在标准汉语中代表芬芳的花卉植物。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约340 约278BC)在不朽的自传抒情诗《离骚》中首次提到了此种植物的名称,于是长此以往,“木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人将它解释为现代意涵中的木兰花(magnolia)或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然而这个古老植物名称真正的科学识别仍然是个谜团。

文学中的木兰,在中国传统里意指高贵纯洁、芬芳娇弱的开花植物。因此,除了《木兰辞》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外,木兰本质上是个女性名字的概念,在今天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时常将女孩取名为“兰”,而当其指原意“芬芳的植物”时,实则涵盖了从兰花(orchid)、蕙兰属(cymbidium)到木兰花(magnolia)等各类的物种。最早的例子可能是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一名,意指“香草”,据推测,诗中描述的应该是东汉建安时期(196 220)一段如罗密欧与茱丽叶般的真实悲剧。这个女性名的普遍性可以从西晋永康元年四月二十五日(300年5月29日)的墓志铭看出端倪——墓的主人是开国皇帝晋武帝(236 290)的贵人左棻(约253 300),而她的字正是“兰芝”。在拓跋魏时期的墓志铭中,也证实了有许多女性皆以“兰”字为名。

换句话说,以此为据,我们可以主张在中古中国的典型社会环境中,“木兰”很有可能是女性的名字,且即使到了现代仍是如此。不过,显然在木兰故事首次出现之际,情况并非如此。《木兰辞》明明白白地表明,在木兰揭露了她的真实性别之后: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如果木兰在标准汉语中,是个极为女性化的名字,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木兰的战友会不知道她其实是女子。这是首个迹象表明了“木兰”很有可能不是汉语。

有更多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即诗中的木兰确实不是汉人的名字,甚至不是女性的名字。《周书.列传》记载了著名的北周将领韩雄:“‘字’木兰……雄少敢勇,膂力绝人。”(43.776)何谓“字”呢?在现代之前的中国,除了本名,还会有另一个“字”,通常会用可以强化本名或与本名互补的字符,来传达合乎本名意旨的特质。事实上,“名”和“字”的关联是中国菁英文化中一大突出的特色,上溯至孔子、下及蒋介石和毛泽东皆然。例如,已故的“伟大舵手”字“润之”,这和毛主席的本名“泽东”字字相对,“泽东”按照字面意义解释是“沼泽/湖东”,更为文气的解释是“泽披东方”;“润之”意思为“使之湿润”,有培育植物和农作物之意,因不够文雅,后来改为“润芝”,“芝”意指祥瑞之草。除此之外,了解“名”和“字”的关联,对于钻研古代中国的语言学也极有助益。一般来说,称人以“字”,比直呼本名更为尊重有礼。

回到《周书》,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不仅是军人的字,而且还与其本名“雄”相搭配。“雄”原意是“雄性”,但更常使用的意涵是“雄伟”、“强大”和“强壮”,符合韩雄在列传中所记载的形象。此处不太可能是用汉语中木兰“高贵”、“芬芳”、“娇贵”的女性概念,来互补韩雄的男子气概和勇猛。当然,木兰也有可能是乳名,因为佛教传入的文化中,会取一个贬低身份的小字,来避免遭上天忌恨。然而,这个想法也不合理,因为汉语中“木兰”的意涵并不粗鄙。

相反地,另外两项史料,即《北齐书》和《北史》,由于并非基于《周书》而着,故没有受制于影响后者的诸多政治和文化禁忌,而能给予我们一个清晰的图象——“木兰”其实只是韩雄的真名或“家乡的”名字,因其生长之地成为北齐的一部分,但他却叛国,投奔了对手北周政权。所以,《北齐书》和《北史》从来没有提及过韩雄的本名“雄”,而是称之以“州人韩木兰”,或甚至是“叛民韩木兰”。不过根据《周书》,便可知木兰是韩雄的字,称其为“木兰”反而要比直呼其汉名“雄”,带有更多的敬意。

本文由知道日报作者原创,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出处:知道日报()

原始链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