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晦涩难懂 为什么可以得满分?

2020-11-14 05:10:01
相关推荐

今年高考,浙江一名考生作文得满分,题目为《生活在树上》。很多学生和家长闻讯后都想一睹为快。可是,找到这篇作文后却瞬间傻了眼:虽然可以确定这是一篇用汉语和汉字书写的作文,但是为什么读起来这么费劲呢?难道汉语的“文字游戏”真的可以被操作得这么高深莫测?

没错,这确实是一篇多数人难以读懂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位考生饱读诗书,学贯中西,而且深受学术文风的熏陶,以至于率性用起典故来,将大多数人摒弃在阅读的门槛之外。这样不写给大众而仅仅写给“小众”的作文真的足以被评为满分吗?很多人面对这篇作文的晦涩文风忍不住提出了质疑。

有人忍不住想起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这篇作文以弘扬诚信精神为立意,生动描写了关云长坐骑赤兔马仰慕关公忠义,宁可绝食而死的动人故事。这篇作文通篇以文言文的风格行文,但是多数人读后都感觉流畅易懂,以至于近20年过去,大家提起它来仍然赞誉有加。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这样艰涩难懂呢?主要原因在于这篇作文大量使用典故,而且使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典故,这就造成了这篇作文读者的“小众化”。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以明理”。文章的基本功能是交流信息,阐述道理。中国现代白话文革命的根本目的也在于让文章变得通俗易懂,为大多数人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浙江考生作文《生活在树上》如此艰深晦涩,是存在瑕疵的。

既然有瑕疵,高考作文阅卷组为什么还要给他满分呢?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爱才惜才的态度。考生在作文中能比较恰当地引经据典,充分体现出他知识面之宽广,文学底蕴之深厚,这在高中学生中非常少见,非常难得,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鼓励,不应该被埋没。

二是宽容的评分心态。阅卷组对该考生的晦涩文风并非视而不见,但是他们没有求全责备,而是以高三学生的水准去衡量这位考生的作文,以“瑕不掩瑜”的态度给了他满分。在阅卷组评分意见中有一句说得很明确:“其中的晦涩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我的好朋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