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作文备考专题十二:文明新风 知耻明礼

2020-11-14 18:30:02
相关推荐

知耻:

材料1: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材料2:抹布与桌子的对话:有一块没有被人洗净的抹布,大言不惭地对桌子说,只要自己一到,再脏的桌子也能变得亮丽起来,然而,当主人真的要它去擦桌子的时候,却怎么也擦不干净,它便自我解嘲地说:“桌子,你实在是太脏了!”桌子反唇相讥:“要想清洁别人,首先得清洁自己。”

材料3:2018年10月1日早上,西湖景区石碑的左上角,被人涂上几个红色字。大致可看出是“平文涛”、“无砂之禅”七个字。事件曝光后,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发声:“平文涛,你欠西湖一个道歉。”全国网友纷纷指责这种行为。2018年10月7日,他在钱王祠门口的石碑上再次涂字时被抓获,并被当地公安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材料4: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明礼:

材料1: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材料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绝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例文: 知 耻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知进,知退,知难,知易,知聚,知散……在众多文化的积淀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知耻。

耻,辱也,过也。而知耻,不仅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一言一行中,还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中华文明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知耻,才有了中华文明智慧而坚忍的精神内核。

知耻,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早在《孟子》中,就有“人不可以无耻”之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荣,人人景仰。“诲淫诲盗”是耻,人人唾弃。试想,一个人若是做了耻辱之事,家人白眼、朋友冷遇、邻人鄙夷,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知耻”的秤,那么即使这个人再心如铁石,恐怕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检省。慢慢地,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该为何不该为,一颗知耻的心自会判断,而“知耻”两个字,也会渐渐体现在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之中,也才有了“温柔敦厚”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

由个人而国家,知耻则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名将岳飞以靖康之难山河沦丧为耻,将一腔热血抛洒疆场,三十功名,全部写进慷慨悲歌的爱国传奇。反观秦桧,不但不以偏安半壁江山为耻,反而厚颜无耻地苟安求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结果如何?历史自有公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边岳坟墓边的字迹历历如新。知耻的岳飞唱响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最强音,而恬不知耻的秦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情随境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知耻”也相应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耻则奋发,知耻则后勇,知耻则节约,知耻则有勇气有力量在面队他人无耻的行为时大声喊出“不!”因为知耻,中华文明才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准则,或者换个说法,更“文明”。

耳听而知,既知而止。“耻”字本身既已充分说明了它的意义。伟大的中华文明创造了“耻”字,而“耻”字又教导炎黄子孙懂得了“知耻”,知耻而仁,知耻而勇,知耻而义,知耻而不为人之所能为,知耻而为人之不敢为。

知耻,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知耻,孕育了中华文明不屈的精神内核;知耻,让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繁衍发扬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因此,当我们再论起璀璨的中华文明,请别忘了在那些令人目眩的辉煌背后隐隐写着的两个大字——知耻。

不学礼,无以立

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为社会运转订立了严密的人伦制度和行为规范。“礼制”由此传扬千年,成就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名。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将“礼”的学习视为做人的“必修课程”,以此强调礼制学习的重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脚步虽快,但精神文化却未曾跟上,我们正应学习“礼制”,夯实发展的精神基础。

不学礼,自身不立。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它展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社交网络之中,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配合,在生活中需要与他人相处,若是忽略“礼貌”,无异于违背了社会交往的法则,堵塞了交际通道。刘备出身不高,却鼎足三分,正在于他礼贤下士“甚得众心”,获得众人支持。可见,对于个人来说,代表“礼”的礼貌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组成。

不学礼,政府不立。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国传承多年借助仪式展现“规矩”的“礼仪”。西汉开国,刘邦废除繁琐秦礼,但由于君臣礼节不严,由叔孙通召集儒生共订礼制,从此亲贵功臣谨守礼仪,显示出规整的景象。这里的“礼仪”,就是指礼节仪式,其重点在于通过规整的仪式教导群臣严守规矩。时至今日,“守规矩”依然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底线。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政府而言,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才可长治久安。

不学礼,国家不立。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在与国外沟通交往中塑造形象的“礼节”。“礼节”是展现礼貌的形式,各国“礼节”各异,只有遵守他国礼节,才能彰显我方礼貌。我国虽然被誉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部分游客在出国旅行中,却是罔顾“礼节”:不是在庄严肃穆的教堂中大声喧哗,就是在自助餐厅中浪费食物。这种种行为都是对我国“礼仪之邦”形象的抹黑。对于国家来说,讲求“礼节”无比重要,它是我国开展国际交往的关键元素,国人若是不能改变自己忽视他国礼节的行为,我国游客出行必然受到他国排斥、拒绝,长此以往,我国的国际地位甚至也会因此一落千丈。

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无论是对个人、政府,还是国家来说,它都极为重要。“不学礼,无以立。”是孔子教育其子孔鲤的名言,这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学礼”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作为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子女起到教育作用,唤起社会对“礼”的重视,营造社会“学礼”的氛围。相信通过这份努力,我国的精神基础必然夯实,一个复兴的大国必然由此屹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