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直观 新颖 核心 2022年中考作文素材的选取与运用的三原则

2020-11-14 18:40:01
相关推荐

写不同内容的文章,素材构成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写人的文章都要准备哪些素材呢?

01

最直观的素材

总有人指责以貌取人。其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总是从外貌开始的。因此人物外貌是写人的记叙文最直观的素材。

对“外貌”含义的理解,很多人局限在“长什么样”上,从写作角度看,“外貌”的外延还包括:年龄、服装、装饰物、以及手提、肩挑、背负、推拉之物。同时,对外貌描写的作用,也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外貌描写就是为了刻画人物肖像,告诉读者自己笔下的人是何种“长相”。

其实刻画人物外貌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人物外貌,表现人的性格、生活状态、内心世界、精神品质——塑造一个抽象的人物形象。让读者通过字面感知这个人“长着怎样一副面孔”是伴生的“副产品”,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了刻画外貌而进行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不是素材,而是“废材”。

例如《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刻画: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原始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立体“一”字。阅读这段文字,我们知道了鲁迅的模样,但这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外貌的“病态”表现他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通过“精神抖擞”的神情,表现他昂扬的斗志;通过头发正直与坚硬、胡须的平正,表现其正直、坚毅的品质。

鲁迅和常人一样,还长着额头、耳朵、鼻子、嘴等,为何作者不写呢?因为它们只能勾勒人物之“形”——告诉人们鲁迅“长什么样儿”,而不能表现人物之“神”——体现鲁迅的内在精神本质,因而不属于写作素材的范畴,作者自然一字不提。

有的老师说,写人的文章,必须刻画人物的外貌,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如果借助外貌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并且和全文表达的核心一致,这种描写是必要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外形,不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在品质而写,就是画蛇添足。这时候被写进文章的“外貌”素材,就是没有灵魂的“废材”,最终只能冲淡主题。

02

最新颖的素材

中国有句俗语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判定一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要看他的行动,行动是人品最有力的证明。因此,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的素材是人物所做的事件。越是经常做的,越能说明人品问题。

今天早晨,妈妈四点半就起床了——这是一件事,具有偶然性,能说明妈妈是勤劳的,也可能是妈妈装出来的;如果是“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这里的“早起”就不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常态,就能印证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因此最主要的素材有“常态行为”和“偶发事件”之分,我们收集素材时,既要关注个体“偶发事件”,更要关注人物的常态行为。

“每天早来晚走”是一种奉献;“为了十三亿人幸福安康,天天在极度艰苦的边防哨卡巡逻站岗”也是一种奉献;“在洪水突然爆发的一刻,毅然冲入惊涛骇浪,救出他人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也是一种奉献,同样是奉献,尺度和分量是绝对不同的。因此最主要素材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我们要集中精力搜集那些分量最重、表现力更强的典型素材。

有些事,虽然典型,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但在文章中,别人已经写过千万回,读起来索然无味。有的事件是新发生的、或过去发生的,但过去几乎从未被别人写过,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人的一个重要天性就是“喜新厌旧”。

积累素材时,还要注意素材的新旧之分——要努力收集新素材,抛开旧素材。

03

最核心的素材

砍倒一棵大树,人们取走其主干,扔掉根、枝、叶;收获一捆稻谷,人们剪下果实,扔下秸秆;购买一瓶饮料,人们痛饮果汁,丢弃瓶子……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核心部分,而且这个核心部分是一层不变的——就如树干、果实、果汁相对与枝叶、秸秆、空瓶,永远是最重要的核心。

但在写作上,如果我们也用这种思维来确定核心素材,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件事,由多个情节组成,每个情节又由若干个细节组成。这些情节和细节组合到一起,构成了一件完整的事件,但每个组成部分表现的内容是绝对不同的。例如妈妈到市场去买菜,徒步去——体现节俭;和每个摊贩微笑着打招呼——体现妈妈和蔼热情;不计较多一两少一两——体现妈妈为人憨厚;说话逗得大家笑声不断——体现妈妈风趣幽默,不同的情节细节表现妈妈不同的本质特点,哪个情节重要?关键看你要表现什么,而不是做这件事的主体过程。

在写作上,一件事没有固定的核心部分,要表现甲特点,能集中体现甲特点的情节和细节就是核心材料;要表现乙特点,能集中体现乙特点的情节和细节就是核心材料。其他不能实现我们表达目的的部分,无论怎样生动有趣,也是无用的废料。

因此从一件事中收集核心素材的时候,要首先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我要表现什么,然后逐段分析判定这一事件的哪些情节和细节才是最核心的素材。

很多同学对这一点,缺乏正确认识。只要在众多的事件中选取一个典型材料,因为整个事件典型,就不加选择地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逐一叙事故事情节,直到结束——集中表现主题的内容不详写,一般表现主题的内容不略写,没用的内容不剪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流水账,读者无法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好像只是为了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根据表达目的,有选择地收集情节、细节素材,是收集核心素材必须遵守的原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本领作文 思维导图作文 夕阳作文 勇敢的作文 邻居作文 生日小作文 风 作文 博物馆作文 价值作文 作文帮 科学作文 作文写事 英语作文怎么写 美景作文 大学作文 有关作文 范文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作文600字 给女朋友写的小作文 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类作文 我爱秋 季作文 作文 说明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50字带翻译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600字初中 走过那一个拐角600字作文 彼岸并不遥远作文600字 howtokeephealthy英语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