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课 必修课

2020-11-14 18:45:01
相关推荐

△ 7月7日上午,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序幕。图源:南方+客户端

史上最短学期转眼过去,接下来,是流火的七月,蝉鸣柳曳的暑期。不晓得刚写完抗疫作文的孩子们,放学的书包里,有没有领上几篇暑假作文?刚刚议论过上海中考作文“有一种甜”的大人们,怀着不怎么甜的心情,大概正预备着评点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

一代又一代,作文大概可算是中国学生的集体梦魇。不管私底下多么伶牙俐齿,小说偷写了多少万字,对上作文的评分标准,也要变得支支吾吾,不会说话了。前不久的常州小学生作文课后跳楼事件,更是将这一噩梦推到了顶峰。

如果上述解读是大人们交出的一篇自行提炼主题的考场作文,能得几分?常年研究语文教育的《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给出的分数是不及格:“问题不在于作文,你们没看到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了吗?难道你们不懂得吗,这种课堂作文好不好有什么重要?一时的好坏有什么重要?一个孩子如果能体察到生命的温度,如果总是感受到真挚的爱,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由自在地阅读,自由自在地思考,她一定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她玩还来不及呢,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叶开这么说是因为作文不重要吗?恰恰相反,它太重要了!作文不止是一堆知识,一项课业,更是一种表达。关乎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关乎生命,关乎灵魂。哪怕再刻板的命题,也会不可避免地迫使我们暴露内心。当一个七八岁孩子拿起笔,斟词酌句,他便不自知地开始了直面这个世界。白纸黑字不同于口头评议,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正式的发声和表态,成人世界不成文的规则开始发挥效用。如此不可说,那般要反过来看。让一个懵懂的孩子理解其中的晦涩和幽深,难不难?自己笔下的理所当然有没有风险?结果能不能承担?真是让初生牛犊也满心惶恐,左右为难。

对于这场令人生畏的脑力马拉松,过来人大可以一笑置之:这位老师作文改的什么玩意儿?而还在命题作文的汪洋大海中翻滚的家长和孩子,最关心的也许只能是:怎么办?怎样活下来?怎样不长歪?怎样在这场漫长而不可僭越的博弈中,对抗心灵的枯竭?

毕竟,作文课终结有时,自我表达,却將延续一生。

△ 作文课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自我表达的艺术,却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 。资料图片

好作文与好文章,差距在哪里

成名作家、职业写作者眼中的学生作文,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不见一句成语,好极!不管是不是因为你学会的成语还不够多,尽管你今后一定会熟练使用许多成语,我希望你还是尽量少用。你莫言爷爷,大作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故事编得精彩,败就败在滥用成语,以文害义。这件事上,他不如你。”

“全文平铺直叙,感觉就像一篇豆腐说明书。我的意思,褒义大于贬义。美文已经泛滥,能把说明书写好、写通顺、写明白的却越来越少。你们这一辈长大后,靠写一手好说明书谋生的机会,应该大于也靠谱于写美文。”

这是著名美食评论家、《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对一篇六年级小学生作文《家乡的豆腐》的评语。

这是在作文课上几乎不可能看到的评语。因为,没有一个成语,是“用词优美”的反面。老老实实地介绍了做豆腐用的什么水,怎么推磨,怎么过滤,怎么煮豆浆,怎么做豆花,怎么压嫩豆腐、老豆腐和千张。最后谈论豆腐制品怎么吃,豆坊养的猪爱不爱吃豆腐,以及猪肉好不好吃。没有起承转合,“结构完整”的分怕是拿不到。结尾也没有升华拔高,叫人担心不够“主题清晰”。

在考试和征文里,这篇作文的“卖相”大概是不怎么好的。然而,饱满的信息量,翔实的步骤,画面感强烈的动作,生活化的趣闻,都是好文章的构成要件。也正因为通篇干货,沈宏非浸淫美食江湖几十年,少有人敢在他面前谈吃,却饶有兴致地与这位小朋友掰扯起豆渣养大的猪到底好不好吃,哪里可以找到作文里描写的煸豆干。从打动人的角度,这篇千把字的学生习作,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

再看一个例子。

24岁就被美国《时代》周刊专题报道并评价为“中国最年轻畅销书作家”的蒲荔子,最近读到了一篇初三学生的高分考场作文《像月光一样弹奏》:

“一曲终了,琴声停了下来,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琴声将我带到了平静的湖边,一个高挑白皙的女子,娴静高雅地站在湖边,她深邃的眼望着远方的山脉,端庄,优雅。我回过神来,心中出现了一个坚定的声音:‘我要学会这首曲子!’”

“那一刻,我悟了。这首曲子中的悲戚,不就如这淡淡的月光一样吗?曲子里根本不需要渲染过多的情感,要的只是扎根在旋律中的,轻柔的忧伤而已。再一个晚上,最后一个音落下,我满意地笑了。我终于弹出了我梦想的曲子。”

“这篇文章如果按考试要求,估计会得八十分左右。但作者值得九十分以上,如果愿意暂时忘记那些考试的标准,尽情地顺应自己的天性写作。”这是他写给那位孩子的鼓励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如果不那么委婉地说,以表达和写作的标准,这篇文章是不及格的。因为,“这是一篇散文,一旦‘假’,没办法说服别人你的情感转变,就基本不成立了。其次是语言。不准确不简练,好词好句堆砌,说了一大堆等于什么也没说。‘用词优美’是一些语文老师图省事的办法,因为堆砌是最容易的。就像蛋糕上堆满奶油,吃起来会很腻。”

如何修改?蒲荔子给出的技术性建议是:“尽可能删除形容词和副词,尤其不要反复使用同义词。实在要用,选一个最准确的。或者,将之变成尽可能生动且不落俗套的比喻。”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想老师,不要想考试,不要想乱七八糟的作文指南。”

这么看来,作家与作家的看法是相通的,而作家与语文老师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那么,是不是说,好作文与好文章的定义是相背的?一篇好作文,有没有可能同时也是一篇好文章?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孩子,是不是也应该有能力写出高分作文?

做学生时作文一直拿高分,现在已成为小学生家长的蒲荔子是这么看的:“真正写得好的文章,一定是好作文。有些孩子的文章可能过于注重文学性,语言、细节很出彩,但体例、结构不均衡,故而评分不高。说到底还是不够好。

但是这种不好,只需在应试技巧方面稍作调整就可以了,比让一个做不到文通句顺的人达到及格线要容易得多。”

在他看来,青少年写作文练笔,首先是掌握一种表达方式和工具,可以追求的合理标准是:真实,自由,有趣。

△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备受赞誉,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不要一写感人的事就是扶老爷爷过马路。一写父母之爱就是就是白发、皱纹、佝偻的背影,雨中送伞,夜里背着上医院……这些是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能一眼看出的“假”。除了让人感到你套路熟练,恐怕没有人会真心叫好。而这些表面合规、本质虚假的作文,却能常年躺在考试的安全区,是因为我们的评分标准里没有“真实”这一项:真实的细节,真情实感,个人角度的思考和见解。

真实之后是自由,可不可以不要要求得那么死?非得起承转合最后主题提升?至于有趣,已经是文学性的要求了,不需要强加给每个人。

“我觉得从学校的角度,做到真实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做到了真实,老师也就基本完成了任务。但目前作文的问题,是基本的真实和可能的自由是缺失的。这种缺失的最坏影响,是让人在成长期就习惯了虚假和套路,继而在成年后形成表态式、口号式的语言甚至行为习惯。”蒲荔子说。

他对自己小孩的最底线要求,就是非宏大叙事的题目,比如我的朋友、第一次做家务,必须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这是大环境下个人可以做的选择,也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做到的事。而对于那些超出孩子生活阅历的议题,比如抗疫,虽然孩子根据宣传信息,赞美了英雄钟南山爷爷、医生叔叔,也得了很高的分数,但他还是会告诉孩子,从写作者的角度,你的文章是不及格的。他会给小孩看一些公众号文章,让她意识到对于一件事情是有很多不同声音的。透过一些医护人员和病患的故事,也可以感受到勇敢和美好是真实存在的。“你必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选择最有感触的角度或事例,而不是随便喊喊口号就完事。

如果书写在学校不被发现和鼓励

邀请知名作家、媒体人来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辅导机构“蜻蜓写作”在疫情期间发起的一项活动。只要家长投稿,都有可能被免费点评。

评论人,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作文题材来选择的。比如,孩子写的是悬疑题材的小小说,邀请的是悬疑小说家那多。孩子写诗,邀请的是诗人韩国强。孩子犀利评议成语背后的历史,邀请的是历史学者谭伯牛。以及前面举例的孩子写吃,邀请了美食家沈宏非。其他还有,韩寒、许知远、六神磊磊、蒋友柏,等等。教学示范效果好的作文,会和点评一起在公众号推送,以后还会集结出版。

这样的配置无疑非常奢侈。因为,即使是学校的语文老师,也未必愿意和有精力与孩子好好交流写作文。

一位来自杭州的语文老师说,平时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基础知识和阅读上,还有作业的批改,习题和考卷的讲解,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学校的各种会议和各类检查。一周一次作文课是绝大多数老师都不能保证的。她曾倡议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许多同行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占用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妨碍了刷题。

分身乏术投射在作文批改上,往往就会,负面评价压过赞许鼓励:挑毛病贴标签,打回重写,甚至不乏讽刺、挖苦等语言暴力。

广州一家由北大社会学校友创办的辅导机构“学以成人”,每次作文课开班之初都会请学生来一场“作文吐槽大会”。回回说着说着,就会演变成“作文批改吐槽大会”。

创始人之一、前媒体人达达说:“我们的孩子,总体上是自己有上进心,家长也重视的。但是在作文批改这件事上,要么是,被打击得狠了,特别没有自信。要么是,特别自信,什么修改意见都听不进去。当然,可能正因为与老师和家长的互动出现了问题,才需要来找我们。”

在她看来,“找问题”是成年人思维惯性的产物。好像觉得只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没有问题了。但教育不是这样的,全盘否定是最糟糕的方法。应该优先去找孩子文章里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改进的东西,并提出方法上的建议,帮助他建立信心。同时要教给孩子,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就否定自己。“讨厌写作文”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喜欢上,“写不好作文”也只意味着还没能达到自己期待的标准。不只老师应如此,家长更应如此。

态度以外,还有水平的问题。《南方日报》联合广东省作协举办了十年“小学生诗歌节”,头几届有几首诗流传甚广。比如,当年的六年级小学生王芗远的一首《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就曾在微博上被贾樟柯、朗朗、北岛等文化名人转发、朗诵。但以之为代表的一些出色诗作,却在初选中被语文老师们淘汰掉了。负责在被淘汰作品里打捞“遗珠”的蒲荔子说,受邀参与初评的语文老师,大部分已是观念开明、爱写诗的文学青年,即使是这样的老师,在面对超出规范的好作品时,依然难免走眼。

今天的语文老师们,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已是共识。大部分老师也认可好文章的标准,只是落在评分和指导上,动摇有之,懒惰有之,照章办事话语权不足有之。当然,也有少数优秀的先行者,有办法让孩子写出既是心中所想又符合作文规范的好文章。

可是,孩子和家长,对老师是几乎没有选择权的。假使一个孩子的家庭人文素养一般,那么语文老师就是他的小环境里关于文字的绝对权威了。而这个权威够不够格,全凭机缘。这种资源上的错落,便是许多作家、媒体人进入作文辅导阵营的土壤:身边遇不到好老师,就向外求。有条件形成系统性课程长期受教是最好。许多名家,比如叶开,比如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都建议孩子跟随自己至少一年。以自我表达和好文章为方向的辅导机构,也大多有这一共识。文字没有标准答案,写作没办法速成,揉搓优势与不足绕不开长期的互动。

倘若这一点难做到,那么请名家批改作文,则凸显了社会效应以外的直接价值:对孩子的鼓励。虽然在学校得不到肯定,但是有一位作家说我写得很不错。哪怕这人不是作家,只是另一位老师,都仿若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兴许就会在书写这条路上坚持了下去。

有时候,这样的引路人,有一个,就够了。

在怎么做人面前,怎么做学生并不难

可是,还有一部分家长常常吐槽的是:自家孩子根本不是写得好得不到认可的问题,是完全憋不出来考试交白卷的问题。而且这种迟迟不得其门而入的现象,还不只限于家庭熏陶少、阅读量小的孩子。

关于学习,古人的智慧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仿佛只要有足够多的输入,输出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今天的孩子,古今中外、实体网络的阅读资源可谓空前丰富,也大多出过远门、见多识广。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好像还更难了呢?

资深媒体人、松坡书院多维写作体系创始人宋慕新,借用了诗人韩东的一句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说是对思的提取,文是对说的提取,诗是对文的提取。”孩子们在“思”的层面没有问题,内心都很丰富。而一旦“说”出来,100分就折成了80分。再“写”出来,只剩下了60分。是因为在“提取”的能力上出现了问题。爆炸的信息量,层出不穷的想法,提取的门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是提高的。

根本的解决之道,当然是对提取能力做系统性培养。也即是,选择、排布这些观察、感受、思考的逻辑层次,文法框架。早些年为了教自己孩子写作文,也误打误撞开始作文辅导副业的宋慕新,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对于刚起步蹦不上台阶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写不出、写不长的情况,他有一个很实用的窍门:说,用录音工具录下来听写整理。甚至直接用“讯飞听见”之类app将音频同步转成文字,以之为基础再调整。小孩子一分钟大约能说200字,两分钟400字,三分钟600字,已经够小升初的长度了。有个一直突破不了50字的孩子,用这种方法一下子写到了500字。孩子瞬间自信心爆棚,妈妈也激动到流泪。

这种操作似乎刚好符合了好文字的本质:就像在与最亲密的人倾诉,坦诚,热烈,不讲不行。这种操作也让孩子明白,文章当然有好坏,但难度绝对不在于字数。

母语书写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哪怕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要去成为作家,哪怕以后在工作中应对的只是一个通知或者报告,哪怕,只是想在谈恋爱时写一封情书,独处时发一发朋友圈,都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需求:表达。如果一个人只是不断摄入信息却没办法倾吐,长期下来会产生心理问题。

也许,我们有一万条理由把孩子交给套路。但在那之前,能走的路还有很多:可不可以不要打断孩子或许啰嗦也逻辑不清的描述?可不可以不要扫一眼孩子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说是“流水账”?可不可以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尽可能广泛、优质地阅读?可不可以不要干涉孩子读同伴间流行但你认为价值不高的书?可不可以鼓励当然更好是陪伴孩子读一些费脑子的“大部头”和文史哲?可不可以为他找一位真正好的老师?可不可以允许他自我摸索与成长?

在怎么做人面前,怎么做学生的规则并不复杂。如果可能,让孩子们都用真正的好文字来对考场作文降维打击吧。

至于“正能量”。前不久我女儿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观看了迪斯尼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她回来对我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再追问我为什么不高兴了。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呀。如果你不让我不高兴,那我就感觉不到高兴了。”

六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不要试图说服装傻的成年人。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