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一篇辩论稿写作为例浅谈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2020-11-14 18:55:02
相关推荐

一、作文题目

高三某班班委商议,利用“五一”假期的半天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强调自己需要写作业,或上辅导班补习。为此,班委在班会课举行一场“社会实践比补课学习重要/补课学习比社会实践重要”的辩论会。

如果你在现场,会选择支持哪一方?请写一篇辩论稿。

注意:1、立意自定。2、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态度鲜明,理由阐述充分。3、考虑对方的立场和理由,批驳有理有据,语言文明得体。4、不得少于800字。

二、审题

材料里已经说是“辩论稿”,因此观点必须明确,以其中一方做准,“社会实践比补课学习重要”或者“补课学习比社会实践重要”。

有同学写:“对于‘知行合一’我有一些话说。”在讲评作文时,同学笑说他是“第三方辩友”,属于辩论中“要倒戈”的队友,其文章观点明显不符合要求。

三、浅谈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1、素材的储备

已到临近高考的关键时刻,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那么一个“素材本”,里面有各种名人名言和许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比如“XX年十大感动人物”“平语近人”或者“李子柒专题”、“新冠疫情专题”等,这些需要孩子们平时做一个有心并且笔头勤快的人。

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课堂上老师同学的金句,语文书的文本、注释,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题到朋友圈的文案,头条里各位大侠的点评,各种官媒的发声……处处都是素材。

来自语文书的。比如,写母爱、生活的苦难、关于生和死的思考,可以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人性的旷达和洒脱,可以用苏轼的“赤壁三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写生命的意义,可以用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来自各种新闻媒体的。比如“2019年4月1日四川凉山大火”、“西安利之星奔驰车漏油,女车主维权事件”、“巴黎圣母院大火,塔尖坍塌”“坐霸”事件等等。

附一段自己的笔记:

“坐霸”们振振有词的背后,并不是“无知”在作怪,而是“无所顾忌”在撑腰。面对社会规则的破坏者,就是要果断喝止,纠正错误做法,并用严厉的处罚打消他们的念头,让他们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让他们的霸道成为其自悔的根源。最大限度地打击“霸座者”的霸气,让大家对规则有一种敬畏之心,才能让后来者受到震慑并望而却步,从而使规则得到保护。

类似的语段,除非有相当的语言功底做支撑,不然,在高考考场上、不足一小时的作文时间中、尽可能没有涂改的卷面要求下实在是很难完成的。但是,没有人说过作文不能“有备而去”,满分150的试卷中作文分数占到60,“半壁江山”绝不为过。平时花大量时间力气去背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却置作文于不顾,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整理作文素材,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但古语有言:不动笔墨,焉能读书?学习本身就是积累、记忆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分类,可参考李敖的读书笔记法。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这些小高中生呢?

2、素材的选择和整理

现在你已经有了一座宝藏傍身,不怕没话说没东西写。接下来要注意的是素材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为中心服务原则。

不能为素材而素材,要改变“用素材去凑字数”的习惯,特别是整篇文章用一个素材的,几乎完全就是套用了一个别人的故事来写自己的文章,是大忌。所有的素材都必须为中心服务:记叙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描写等为衬托人物;论述文中,论据为证明观点的依据。

(2)“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原则。

在这篇辩论稿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名句。在每一篇文章写作过程中,审题不止是“审作文题”,还要审别的考生会怎么写,一定要避开千人一面,做到与众不同。

(3)避生就熟原则。

熟悉的题材才更好把握和发挥,一些只是模糊有点印象的材料尽可能不用或者采用略写。至于“某某人说”这种,绝对不能张冠李戴出现硬伤。

3、素材的整理和运用

材料均在手边,接下来就是如何运用的问题。运用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整理的过程。

(1)根据上述原则对材料进行筛选,一般以七八个为宜。

(2)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详略,

(3)根据一定的顺序(比如事例的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或者文章结构(并列式、层进式、正反对比论证式、总分式)等进行布局。

综上,其实就是一个“列提纲”的过程。“没提纲不作文”,平时多要练就列提纲的习惯。

4、材料贴着中心写,要做到材料和论述水乳交融。

可参考下面的习作,尤其是黑体部分。

(一) 《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题记

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驶,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提升实践的过程。

题记下的段落,几乎都是材料的叠加,120个字中,属于自己写的大概才20个字。这类作文就是生搬硬套,记住了很多素材,但是还没学会怎么用。

(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题记

对于补课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比较,我认为实践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就像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远大于书中的空谈,只有自己切实地去经历,方可知难易、懂深浅、明道理。

不纸上谈兵,以行动证明是先人们早已教给我们的道理。如果只为成绩苦读书,减少自己的实践行动。那么,即使你获取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也只是一个会读书的机器罢了。

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需用实践的风帆来搏击时代之浪。“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也是我们对现实事物表达自己强烈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是马克思早已阐明了的实践的重要性。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全体人民,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关键是要懂得“笃行”——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把那些“悬于高空”的理论拽回到地面上来,把那些只从口中说出的从书本上学来的真理拽回到自己手中。

如果说宇宙孕育了山林,湖泊,那么实践就创造了人间万物。正是因为实践,刀耕火种变成了机器大发展时代,策马飞舆变成了高铁飞机;正是因为实践,茅屋泥房变成了摩天大厦,茹毛饮血变成了玉馔珍馐。

的确,实践是有一定危险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而裹足不前。只有理论的支持永远都构不成一个健全的肉体,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是空有一腔巧言吝啬的理论,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大脑,那么无论他建构的蓝图多么宏伟壮阔,都会像叔本华所言“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

因此我们要拥有丰富的知识,用智慧的大脑来扶持我们实践的双手,只有知行重合,才能大道无穷,才能在新中国的万里路上走向未来的光明。

愿理论之树在生活之地上郁郁葱葱,绵延万里。

这一篇的材料运用就妥帖很多,特别是黑体部分明显比上一篇用得自然。除此之外,也更有文采。按题目要求来说,欠缺了“考虑对方的立场和理由,批驳有理有据”这一点。

常有人说,写作是一件需要天赋和灵感的事。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所谓“匠心”也者,花点不多的心思,得48分应该不难。

其实,个人认为:在写作中“技巧”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关键是要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都说考场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首先我们都要学会跳舞,是不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教师资格证作文评分标准 节约时间的作文 我会洗衣服的作文 选择坚强作文450字 美丽的夏天作文 作文我惹祸了 怕黑的作文 如何写好想象作文 人生的经历作文 把握现在作文400字 作文标题怎么写 窗外的树作文 三年级有趣的发现作文 关于枫叶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字 茶杯犬的作文 描写同学的英语作文 补作业作文 永城日月湖作文 竞选班长的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作文450字 有关自强的作文素材 作文我最敬爱的人 温暖的时刻作文700字 隐贤山庄一日游作文 介绍泰安的英语作文 家乡的初冬作文 关心爸爸妈妈的作文 桂花树作文 军训感悟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