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满分作文欣赏《车辆与时代变迁》

2020-11-14 21:50:01
相关推荐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文一

绿色生活光和影交织的空间,尘嚣浮动的世界,一切仿佛是如梦如幻的闪现。于亘古黑夜之中,一枝清绿嫩芽从土壤中悄悄冒出,想要张开双手去触摸,却如水中月影般散去。

醒来,还是空白而单调的四壁。窗外,还是拥挤的街道和熙攘的人群,天空,还是烟雾蒙蒙如黑夜;河流,早已不见了鱼戏水莲的悠闲;心情,照旧压抑……城市,如同一个钢结构的空间,虽然鲜艳亮丽,却总是感觉缺少运动,一根根巨大如炮管的烟囱,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蓝天,而那些貌似流动的河水里,再也映不出飞鸟掠过的身影。人们不断蚕食自然,不断浪费资源,街上的名车后面总拖着一条尾巴,社区旁总堆满过多的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毁着人的心灵……

想要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独自回到那个安静的村庄,那么的安详。这一刻,阳光碎了,我的眼前闪现出不断跳动的绿色身影,那是一片麦浪在风中起舞,迎面而来的微风,夹带着一丝清香直透心肺,没有污染,没有喧嚣,眼前只有盛放下的碧绿与青翠而已。

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摘下一片叶子,真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放到嘴里品尝,酸涩却微甜,那是回忆里的味道。眼前浮现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迎风招展的翠竹全然不会像烟囱那样不讲理,竹子们给世界带来的是充满绿色生机的韵律,远远地听到一阵笛声,跳跃舞动,收不住的喜悦洋溢其中。我的心突然被无限放大,好像要随同这清风一起化去。

走回村庄时,突然发现,那幅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夕阳炊烟已然不见了。

祖母的身影,在夕阳照耀下接至我脚下,这个场景熟悉无比,眼眶不禁有些湿热,晚上我问祖父为何不见烟囱,祖父淡淡回答说现在农村都用上了沼气,太阳能,那柴火啊,早就没人用了,这么清洁省事的能源啊,既不污染咱村环境,又方便了大伙生活,原来,竟是这样的,比起那些烧着大煤炭供能的城市,乡村的生活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着竹笛,我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

我安然入睡。

梦中,一片叶子落在心灵柔软的土壤上,蔓延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森林……

文二

车如流水情如月

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

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但渐渐的,车便成的我们攀比的工具,我们流连于它琳琅满目的品牌,却渐渐淡忘了真情的传递。我们享受那份因为车而带来的虚荣,却将宝贵的真情渐渐掩埋。社会上富二代攀比豪车,六旬老人刮坏奔驰车街边痛哭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会把那份虚无的荣耀看得如此重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呢?

当冉阿让把珂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上时,小珂赛特决定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并与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永远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马达震天响,标志多闪亮,不是鱼叉就是小马,胜利女神更轩昂,你说你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几许深心老者变骗子。车本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的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史铁生有许多轮椅车,其中有的早已被划得斑斑驳驳,而他却视若珍宝,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第一辆车,是母亲东奔西走找人定制的……这一辆,是他第一次当上编剧,电影厂的朋友们凑钱卖给他的……“可见,留下的并不是车,而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朋友对他的支持。不能扔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在车背后那无法割舍的深切真情。车是活动着的家,多少家庭的温馨,多少情侣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气,它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留住深情。

车,见证的时光的流逝,时光滚滚,将一辆又一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而用不消散的,确实一代代传递下来的真情,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车会老旧,但真情永远不会消失。

文三

那辆自行车

门前的邮箱不知道换了多少新的,只是那辆自行车依旧还停在那里。那斑驳的钢管,看不出过去的色泽。就像爷爷有着斑的双手……

那时天越来越黑,我真的想哭出声来。幸好有他在。

那天和小学的伙伴分别,照常在学校边等待父母,只是今天怎么这么晚还没有来?我奔到校边的小店,摸了摸口袋,脸就苦了下来。没有常记电话的纸!老板好奇地看着奔来的小影子又离开,不禁向外探了探头。

我走回校门口看着下班的老师躲到了草坪里。要是看到就不好了!校前的路边摊渐渐收走了,天渐渐抹上了灰就像脏了的蓝段子。我蹲在路灯边。脚前的蚂蚁一波波地也再没有出现过。我看到地面眼睛很酸。

“小乖乖,我回去要骂死你爸妈。”我抬起头,冲上去抱住爷爷的腿,眼泪鼻涕乱抹。这是一根救命的草。

爷爷把我抱上自行车,我在上面抬了抬身子,喜道:“今天这车的位置真软!”“那是你不是说原来坐地屁股疼嘛!”

以前没有这么晚回家,看着那五光十色的霓虹,就觉得不可思议,美丽地出奇。爷爷见我看得高兴,踩自行车的脚也慢了下来。“爷爷你今天骑得好慢。”“爷爷晚上眼睛不好。”“是嘛?”“嗯。”

我喜欢用脚尖磨那柏油路,“沙沙沙”地很好玩。“要鞋穿洞了!”“不怕不怕,我不怕痛的,那次去医院……”我眉飞色舞得那爷爷耀武扬威。爷爷笑地开心夸我那夸我这,我更是我得起劲。自行车转得快了起来“沙沙沙”地更加欢快了。

路灯地光昏昏地投下来,划出明暗分明区域,有几只飞虫在空中嬉闹又散开。忽然有一根银丝从光中划过,渐渐细集。像灯光射出的无数木偶线。冰凉凉地触到人身上。

“爷爷!下雨咯”“快躲爷爷衣服里!”“那爷爷哩?”“爷爷不是有衣服嘛!”凉凉地雨打在身上让我有些哆嗦。爷爷的衣服里就像太阳的光,还有着太阳的味道。

自行车的轮子转地更快,我看着柏油路上不断转化的光连成一道道彩虹,眼睛迷幻得有些睁不开来。

渐渐地,那辆自行车已载不动我,渐渐地,那辆自行车已行驶缓慢,我看着自行车后的坐垫渐渐褪色。亦如爷爷的头发。亦如我渐渐远去的童年。

文四

车里车外

我坐在车里往外看着。

暮色四合,黑云渐渐翻涌上来,苍青色的天际被狭长的地平线轻轻截断,僵硬得像天花板一样。父亲就在如此苍茫的背景下吸着烟,那一点火红的光在苍白生硬的天地间显得格外生动可亲。

气温骤降,父亲不动,车也静止。

父亲立在车外,风从他丝丝分明的发间、呼啸而过,或扑在他刀刻般硬朗的彪上,他仍然纹丝不动,只是夹在指间的烟忽明忽灭,侧影显得愈加沉默。风在车外肆意地长侵直掠,车内的暖气却开得很足。车上的皮制座椅很软很舒服,暖气正对着我的脚心,慢悠悠地烘着,不同于外面急吼吼的寒意。我揭开保温杯的盖子,袅袅热气立刻蒸腾出来。熏得我两眼发涩,我立即移开视线,转向窗外。

黑色的大衣外套笼罩着父亲,他立在暮色下,犹如一幅剪影。时光越拉越长,他似乎也离我越来越远。一缕慌乱无措兀地摄上我的心头,我连忙摇下车窗,父亲的身影愈加清晰,随之而来的一股混着烟草的冰凉气息扑面而来。我心稍安。

“爸。”我扬声喊道。寒风瞅准了机会直往我的口鼻钻,我狠狠地打了个寒噤。父亲似乎是一下子回过神来,转头看我,脸庞在烟雾下若隐若现,鬓角却白得晃眼。我霎时哽咽了喉咙,又缓缓吐出: “你不上来吗?”父亲有些愣神,信手掐灭了烟蒂,大步朝我走来,厚厚的大掌抚了抚我的头发,凉而暖,轻声道: “快进去吧!”我顺从地摇上车窗,只露出一双眼睛。

此时,我在车里,听着暖气“嗡嗡”的声音;父亲在车外,寒风狠狠地卷起他身上除了体重外的一切,他又往前靠了靠,刀刻般的脸庞在窗户缝的分割下只留下英挺的鼻子。我的眼睛顿时暖得发涩,父亲带着鼻音的话响起: “我不进去了,你快把窗户关上,不要着凉了。”我看了他两眼,埋头,玻璃缓缓上升,“砰”,轻轻的一声,父亲的温度,那带着烟草气味的干燥温热的父亲的气味被隔离在窗外了。我怏怏地抱起水壶,冰凉的触感冻得我一个激灵,头痛稍缓。揭开瓶盖,一股子湿热的姜茶的辛辣腥甜的味道直冲我脑门,我嫌恶地皱了皱眉头,但想到父亲清早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硬是闷了一大口。我的心是前所未有的熨帖,有如父亲胸膛的温度。

我眯着眼躺在座椅上,父亲的轮廓在我眼中越来越模糊,最后凝成了一个小黑点,后来,终于看不见了……

梦里,我在车里,父亲在车外,他的眼神眺望远方,身体却坚定不移地守在车外,尽管寒意入骨,铠甲却泛着温暖的触感。

有寒风袭来,睡梦中的我有了朦胧的意识,瞬间,那风又消失了,我嘟囔着翻了个身,耳边传来父亲说话的声音: “……我女儿生着病,我身上寒气太重,我怕……”父亲的絮语迷迷糊糊地从我的耳畔划过,我的嘴角悄然挂上了一丝笑意。

我在车里,看着父亲迎风;父亲在车外,他似乎总知道风从哪里来。

文五

莫教踏碎琼瑶

现代社会生活正不可避免地一再"提速",车来车往,也是人来人往,人造车,车载人,人御车,车送人,不同的生活理念,但目标明确,终达目的,所以生活中离不开车。人与各种车,丰富了生活的内容,推动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上车下车,不同的人总会在不同的岔路口出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前行。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由此,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

诚然,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交通运输与通讯工具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逆流而行,企图回到鸿雁传书,驿寄梅花的时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念旧,然而,我们是否走得太快了些?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这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从前慢"与眼下风马疾行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内心,让人停留片刻,让人审视自己的脚步。

岁月似乎总要将过去的种种人事抛开,但春花入梦,秋色经眼,有些事不应该在人间失踪,有些眷恋也不会在空气里消逝。

疾驰的车流看不见河的那边有大片云朵落下,看不见晚风将月色吹进入房,即使身处繁华,也不能忘了昨日的柔软与情怀。岁月的变迁就像一根裂开的吸管,对着高度的发达拼命吮吸,但最后填饱我们的只是那阵给人带来怦然感动的遗风。

注①:莫教踏碎琼瑶,苏轼的词句,意谓不要让马儿踏散了湖中的月影。马儿是车的体现;琼瑶一方面指对自然的珍惜,一方面也是人初心真心的象征。

文六

在云天接壤处,触摸梦想

作家曹文轩在其散文《前方》中写过一句话: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既然如此,一个人就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所以,无论明天的天气有多么恶劣,我们这辆“车”都要上路。

路该怎么走?每个人无从知道,但我们心里都有个前方,我们要做的只是开启引擎、给足油,奔着大方向动起来!我们要自勉,无须惧怕,因为老祖宗早给我们留下了“行车”的智慧: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然,每辆“车”的轨迹都不尽相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有的人是豪车,先天就有优越的条件。他们的家庭给他们提供了一大段坦途。在这样的顺境中如果他们不思进取,那么即使是豪车也无法使梦想之花开放,就如某著名歌唱家夫妇的儿子李天一,利用父母的优势,过着任性的生活,结果呢?在花一样的年纪锒铛入狱;反之,用好顺境可能会做出更大的成就。说到这一点,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王思聪。王思聪给人的表象,很像一个“花花公子”,然而春秋时期的孔子说过,看一个人要“察其言而观其行”。王思聪利用了其父的一点优势不错,但他自己也积极干一番事业,年纪轻轻就赢得了“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IG电子竞技俱乐部创始人、万达集团董事、网络红人”等诸多头衔,实为当代青年才俊!这不才是“豪车”该有的范儿吗?

有的人先天条件差了点,家庭无法提供必要的“硬件”,是一辆总要自己找油加的“老爷车”。但这不应该是一些人停止奋斗、偷空搞“葛优躺”,甚至等着别人来“拖行”自己的理由。“老爷车”更应自我鞭策。众所周知,李嘉诚是全球华人中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他早年发家历程却是充满艰辛。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李嘉诚被迫中断学业,开始养家糊口。他当过茶楼的跑堂、做过钟表店的店员、干过五金厂的推销员。会看相的同乡还曾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试问:有多少人有李嘉诚一样的遭遇?退一步讲,即使你比李嘉诚更惨,那么你有他肯拼吗?

梦想总是高高在上,不要希冀自己是一辆可以插上翅膀的“飞车”,一飞冲天,我们依然匍匐在现实的土地上。但我们可以不断向上,终有一天在云天接壤处,我们会触摸到我们的梦想!我们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七

木车上的人生

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汤汤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

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但是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

木车虽小,却阻不断万丈激情。无数个孔子般固执的思想者正手持缰绳,驾着颠簸的木车,向我们缓缓驶来,载着满腹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驶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于车来车往中,独独见他们正向我们招手,那是欲将自己的绝世思想一吐为快的渴望,亦是愿将我们引向光明未来的义不容辞。

有未来虽远,却将不再艰险,唯愿有孔子们驾着木车来“导夫先路”在车来车往中,唯辘辘车声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与希望。

文八

前方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起先,我们乘着牛拉的车,从泥泞和山路中走出来,再换乘大车小车,最终跻身高楼和车流之间。我们期待着前方的路,学习奋斗,为了在万家灯火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自行车轮一圈圈转动,吹着口哨骑车的是那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儿。慢慢的",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一些老成,时间也如车轮一般转个不停,把自行车转得又老又旧。多了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里面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好像我们终于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在另一个地方,把车变得越来越快,把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车更快,更稳,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过高山和泥泞,那些我们已经不太去的地方,车可以去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却被这一方小小的金属笼子禁锢了,我们从泥泞中走来,从广袤中走来,从自由中走来,却走进了一方金属,水泥制成的笼子中。我们在此中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年少时向往的前方,就是在车和房子间切换的生活吗?

许多人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兜风,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后来老成的人也累了,脸上生出几分无奈,开着车回山里的那个小村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和路边的种种擦肩而过。不会有在艳阳中,在风雨中,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游子;我们看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为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蜀道难也挡不住我们的车。我们的情感也随车一样飞驰,与自然擦肩而过,我们坐在车上,和心中的诗意越来越远。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走过的泥土,被我们用水泥填平,被无数的车碾过。前方归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车仿佛把我们的乡愁都变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远方。

车让我们在路上这一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眼中只在乎前方。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前方的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吗?

在车上的人,他们是要归家还是要远行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车上下来,慢慢走一走,走一走远行的路,走一走归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美好,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文九

车行世界。人来人往

车是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车起源于何时,无以查考,小时候便知,古人驾驭战车,横冲直撞,征战疆场。长大了又知,解放区的农民推着独轮车支前,打垮了有汽车轮子的国军八百万。再后来便是聚钱买了辆长征牌,载着一家三人逛县城。现在一家子又坐在上海大众里周游世界。

自打有了车,车便驮着这个世界行了一个又一个千年。车见证了这个世界的来来往往,车见证了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车更见证了这个世界的日新月异。

可要说是日新月异,那却是有了现代文明以后的事了。

可以想见,用木头制成圆轮,外面套上铁箍,圆轮中心安上车轴,车轴与轮毂之间用车辐相连,在老老老祖宗的时代,那是一个怎样的思维的飞跃!这之间又经历了多少年?这是一个个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上古到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的过往。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年代啊!工业文明为古老的车轮工艺带来了彻底的革命,橡胶钢铁使车轮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目不遐及的变化。

还是来到我们最为熟悉的自行车面前吧。可以说,一个自行车的发展史便是一部现代科技史。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力学原理,空气压缩原理……每一个零件的铸造加工,新材料的选择使用,从想象的那一刻,到解决问题,无不聚集着人的智慧与创新。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的进步。当我们车行世界时,可曾想过这一切的后面是多少代人的创造与努力。可我们又能知道和记得这过往中的谁与谁?

多少个千年了,车行世界,人来人往,这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哪怕再过几个千年。可是,这车却还会再变。因为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人的思维是活跃的。可车行世界唯一不变的是车的轮。那是一个充满数学之美的圆。圆,以它那永恒的不变,承载着那千万变化的车,将会在这个世界永远地奔驰开去。

世界在变化,人类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瞧,磁悬浮列车已甩开了千年的车轮,正向着更远的远方飞奔而去。

文十

车与人生的幸福之旅

栀子花开的季节,在教室里徘徊不定,望着不远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不由思绪万千。车时代的到来,人在行的世界里多了几分惬意,似乎天地变小了,人生的宽度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车来车往,在花花绿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追求速度与激情,放飞理想与梦想。

高科技给香车插上了疯狂的翅膀,路愈来愈宽,车就像即将离开地面的飞机,把两地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社会节奏加快了,曾经一个月的行程,如今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活在网络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似乎着迷于追求速度,老是在抱怨,车的速度不够快,路面不够宽。大城市,许多地方,车不再如潮水般,而似蚂蚁搬家,一个小时不能走上几里路。车的拥挤因为路的制约而让许多人心上添堵。人们渴望依赖车的速度能干更多的事儿,然,路的狭窄又限制了车的速度。无论你车的加速度是多快,没有路的支撑,我们只能躲在车内按喇叭,徒增一些烦恼与无奈。

高速公路应运而生,让车的速度发挥极致,却又在惬意奔跑中偶尔抛瞄。本来高速公路方便车的奔跑,却因极少数车的打盹而瞬息车祸来临,堵不仅耽误了人追求速度,更给追求速度之人提了个醒:一味追求速度与激情从来不是事儿,人生似乎不能没有闲适与理性。

一个人在酒足饭饱之时,头脑膨胀得厉害,固然希望车外的风能带来速度的刺激。殊不知,速度在带来疯狂的同时,也伴随着灵魂的麻木,理智的失控,多少人间悲剧不就是在癫狂的状态下产生的吗?行车之人,不可义无反顾追求速度,如果没有理性控制疯狂的举动,哪怕路虎、宝马,都会在豪华的大道上瞬息毁灭。

车再贵,人无需疯狂张扬,更需静如止水。有人说得好,开车如步行,急不得又慢不得,完全在于自如掌控。车与人如流水一般,人心清静则水如明镜,在旅途中可以尽情欣赏美丽风景,心乱则水如猛兽,在前行中存在许多隐患,难免会累得如死狗,随时都可能丢弃来之不易之生命。

行车之人,如坐禅之老僧,速度不是唯一追求,激情只有在理性的帮助下收缩自如,哪 怕是老爷车,照样能在奇妙的高速公路上稳稳当当的前行。社会让人活动变人形,一切都在追求高速度,大容量,忘记了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如车,一味地从自身、大自然索取一切满足欲望,得到的恰恰不再是幸福,而是痛苦不堪之累。为什么社会进步了,人生活的心情却变差了,不就是违背了一张一弛之道吗?

人在创业之时,不能没有速度与激情,但更需冷静下来,用理性控制如脱缰的野马般情绪,给世界以及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在混乱的世间闯荡,古道西风瘦马,不免会疲倦,想起家的温馨,又怎能不“断肠人在天涯”呢?大凡智者,在嘈杂的世界里,却有着超强的入世与出世的掌控力,在陀螺般的日子里不会失去人生方向。陶渊明不亏是掌控车的高手,没有被疯狂的世界所迷惑,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反而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人生之真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家生活,却不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车之人随着速度的加快,说不定就会失去陶渊明世外桃源之生活。

“繁华过后成一梦”,多少倦鸟在奔波折腾了好一段时日之后,想到的恰恰是田园式的生活。君不见,许多人削着脑袋挤进城市闹区,而一些富贵之人却在乡间铸就农家别院。车轮滚滚,不能停留,想要维系速度与激情,只能是白日做梦。车行了一定里程,都会停下来保养。人在疯狂的社会中颠簸,又何尝不需停下来等等灵魂!到大自然中去呼吸乡野气息,多反省自我之不足,往往能在云卷云舒的天际间找到自我。认识你自己,在繁华世界,我们常常迷失。只有认清了自我,才能更好地修心养性,给新的旅程注入新的力量。

高速公路,一个懂得生活的老司机,绝不会放过光顾服务站,走过去轻松、轻松,喝上一杯清香的绿茶,才不至于在紧张的驾驶中迷糊了双眼,制造人间悲剧。人生如行车,在激情中追寻速度,又需停下来等着心气的平和,才能从容不迫,任意东西的学习与生活。

放下一切,闭了眼,仿佛不远处栀子花开满枝头,一股芬芳慢慢溢出,鸟鸣声起,纯属天籁。抬望眼,火红的太阳又从东方冉冉升起。

文十一

单车上的生活美学

早晨上班,单位门口,有时会遇见同事老许。他常骑一辆单车,背着双肩包,年过半百却有一种朝阳般的鲜亮。

我也有过骑单车上班的体验:耳边是熟悉的叫卖声,行道树吐着浓浓的草木味,哼一支小曲,不疾不徐,车轮缓缓转动起一个清亮的早晨。

而这些美感是我开车时所无法享受的。一旦驾驶汽车,我就不会如此松弛,我会时刻警惕周围车辆行人,关注红绿灯的闪烁。

尽管如此,必须承认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汽车、火车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岭南、塞北不再是遥远的眺望,长安、洛阳也可朝发夕返。在城市化进程中,汽车、火车等更是一路呼啸着向前,带着亢奋,把城市的边界不断拓宽。

然而,我们在享受交通工具升级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交给节奏,交给忙碌。高铁时代,我们似乎被裹挟进快节奏、高速度的潮流中,一路兴奋着向前狂奔。我们赢得了速度,却放逐了审美;获得了时间,却迷失了自我。

救赎之途何在?

物为人役,而非人为物役。老许最可贵的是,他有一辆东风本田SUV,却不常开。李泽厚说,美是自由的意志。在骑单车与开汽车之间,人原本可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时间感常常逼迫我们自觉地放弃这份选择权,无意识地沦为汽车的附庸。于是,成为弗洛姆所说的“占有”而非“存在”的生活状态。

选择单车,意味着选择缓慢,主动创造出欣赏美的可能。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碌、效率是美学的死敌,美学天生与缓慢、从容相联。骑单车,可以将开车所忽略的过程重新复原,审美体验也变得新鲜而饱满。在这种舒缓的状态中,“人”站立得挺直而拙壮。孔子在吱吱作响的牛车上,洒下一路晶莹发亮的句子;安徒生在夜行的驿车中,酝酿出一部忧伤甜蜜的爱情诗篇。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回归牛车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回归。我所强调的是,在高铁时代,我们依然要珍惜、追求单车上的美感体验。有审美在,“人”就会变得更完美。现在的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东京等,已陆续出现很多社区不准汽车开入,被称为“人行步道区”。我相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出行美学,让你重新回归到人类步行的原点,恢复身体的速度感。

这其实也提示我们:你可以有车,可是你也可以不开车。

你看,车龙马水中,我的同事老许,正踏着单车,浅浅微笑。

文十二

人生如车

一辆车,自出厂上路之时,便注定了他的归宿:抛锚报废。人生,正像一辆车,自出生之日起,便注定归宿必是死亡,这是悲剧。但万幸的是: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这辆车将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惨象结束自己的行程。感谢上苍,让我们不能先知先觉,让我们自出厂上路之日起,便日夜兼程,赶路,奔跑。

人生如车,当牢牢地把握好方向。坚守正道,心不旁骛,董道不豫。十字路口,慎之又慎;歧路众多,不能心动于旁门左道上的花花草草、灯红酒绿。锁定目标,控好方向,愈挫愈勇,百折不回,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然山穷水尽,也不必一条道走到黑,掉个头,转个弯,改道更辙,或许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力能扛鼎,才气盖世的项羽,睥睨天下,大封王侯,然一朝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不能包羞忍耻,暂回江东,伺机再来,竟自刎乌江,身死东城。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人生如车,当适时地掌控好油门和刹车。察清路况,缓急有度。大道如矢,风和日丽,当加油提档,开足马力,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崎岖坎坷,风雨如晦,则当踩刹减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掩耳塞目,必将覆辙重蹈,欲速而不达。有时适逢弯道,也不失为超越良机,以我造父之御,实现弯道逆袭。中国梦蓝图已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夜以继日,撸起袖子干。然,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们要牢记。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发展的大车放缓减速,稳健前行,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如车,当要不时地检修保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无所息,是种精神与态度;生有所息,是种境界与修养。仰望星空,坚守信仰,必须要有生无所息的精神;俯看大地,面对现实,也必须要有生有所息的境界。一味地忙着赶路,不但会有抛锚熄火的危险,更会有丢了灵魂的可能。适时地检修车况,检查胎压,加油保养,甚至更换一些老化的、出现病灶的、到了报废期的零件那是必须的。“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古剑不磨留养气,异书多读胜加餐。”一隅小屋、一杯香茗、一盏孤灯、一桌一椅一本书,保养车况,修养品德,营养灵魂,甚好!必须!

再次感谢上苍,让我们不知道自己这辆大车何时何地抛锚报废,否则,我们彼此见面不是问:芳龄多少?阁下贵庚?请问高寿?而应该当这样问候了:“喂,伙计!还有多少时日供你苟活?”“唉,还有两年不到了!”“比我强多了,我还有8个月12天带5个小时啊!”双方都是一脸的苦样,且不哀哉!万幸!万幸!

既然万幸不知道各自的大车还有多少时日可供驾驶,那我们可要切记驾驶的三原则哟!——集中精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

文十三

车,驿动的远方

那幅照片、那个人、那辆车,因为曹文轩的散文名作《前方》而更加有名:“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的……茫然。”我之所以永志不忘,因为那辆车承载着远方的梦。

童年时代,在封闭的鲁西南农村,急驰而过的货车、难得一现的客车,它会猝不及防之间粗暴而凛冽提醒我们:远方,你去吗?你去得了吗?于是,那个其爸爸是货车司机的同学让我遐想;于是,那个坐车去县城读初中的同学让伙伴们羡慕,甚至有人清楚得记得,她上车的时候,穿着红色的新皮鞋。

今天见车而厌、坐车即烦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当年的孩子见汽车而心动眼热,见火车经过常掷石块的心理扭曲——只因远方不属于自己。

我理解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远与近》中的偏远小镇的那对母女为什么一见准时经过的火车就跑出来挥挥手,她们是向到不了的远方致意吧。

后来,我读过一位朋友的散文,他说一听到火车汽笛声,心就到了远方。后来,我也终于坐车来到了江南,——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上车。那天,客车在午后过了淮河进入南方,突然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前方不辨。

你问我:为什么不能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正如一只鸟在一棵树上终生做巢、一棵树在一块土地上永远扶疏?你为什么选择了远方的车?况且那辆车不是带你高就……

我可能无法回答你,也许是造化弄人寻常见,心如流水总无主。我一直没有对你说,其实那一次我上的是一辆“套牌”假车,它开不到桃花源它只开到沼泽边,我所写的“登程自斟一杯酒,好暖人生万里霜”不是豪壮而是担忧,一杯酒暖不化万里霜。不是每一辆车,都把你带到梦中的地方,很可能的情况是,车门打开,前方是陌生的广大。

车,代表前方,前方代表未知,未知引发迷茫或恐慌。车的这一层意蕴,你可能不懂。我羡慕你的不懂。你最好永远不懂。选择远去的车可能是艰难的,尤其你不知道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的时候。然而,回首那天的登车,我更想对你说:很多人没见乍来烟雨与斜照相迎。

文十四

车与慢时光

过去的时光很慢。听母亲说,外公十七岁那年和同村的人推着独轮车来到这里垦荒。他们身穿棉衣从海门出发,迎着凛冽的寒风,一路向北。他们昼行夜宿,身上的衣服一减再减,到此地已经打上赤膊了。

我想,外公他们一群人,告别故土,独轮车上装上全部家当,开始了长途跋涉。一路上,苇叶在他们脚边萌发,桃花在他们头顶盛开。他们走过热闹的市镇,走过乡村,一步步走进荒凉。他们来到海边滩涂,疏通河道,一锹锹挖出芦根和草根,播上棉花种子和玉米种子。站在田边,用火镰点燃卷细的草纸,咕噜噜吸着水烟,等着种子的萌发长大。

我没有见过外公。外公的独轮车停在舅舅家的院子里,外公的照片挂在舅舅家的墙上,我们一群孩子推着独轮车嬉闹时,外公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外公活在照片里,活在母亲的故事里,活在静止的独轮车里。

过去的时光很慢。舅舅要去江南买小猪,骑着那辆粗杠的自行车。清晨,我们在门口送他,看着他车后左右挂着两只竹篓,灵巧地把右腿从前杠跨过去,西北风把他坚硬的头发吹得根根竖起。

母亲准备猪圈。她先把临时放在里面的玉米秸秆清理出来,打扫干净后,在猪圈里撒上生石灰。把金黄的稻草晒了又晒,浸满阳光的香味,铺进猪圈的角落。在猪圈门前挂上芦苇编的柴帘。一周后的半夜,舅舅和他的自行车停在了家门口。车后的竹篓里多了两个肥白可爱的小生灵。

过去的时光很慢。单位离台城有几十里路,我们俩喜欢一人骑一辆轻便的自行车周末去台城,一路骑一路看风景。稻麦金黄,瓜果飘香;豪华别墅成群,柏油马路宽阔;老者拄拐沉思,幼儿追逐嬉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自行车锁在车库里,打入冷宫了。出门就是汽车、公交,上个班一会儿就到了。自然的风景我们来不及欣赏,就从车窗外一晃而过。时间也过得飞快,我们总是遗憾着错过了,错过了……但就是停不下来。

绿色的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想过去骑一骑,却不知道骑向哪里。有一天晚上散步时,看一个人把单车骑得飞快,好像去赴什么约会。慢不下来了?我想是。

我好怀念过去的慢时光。

文十五

当其“无”,“有”车之用

的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如此车子才能正常运行。

车在人类世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生活和包括工作中同样也离不开车。据传大约在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人力车。诗人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名在腰”。这描写的是一幅战争出征士兵,战车隆隆,不停的嘶鸣。

辐条在轮毂和轮辋的共同作用下,车轮才旋转不息。 车来车往,完成着任重道远的负载。“当其‘无’,才‘有’车之用”与同是老子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阐述了一个道理,即“有”和“无”是相互依存,互为动因的。车之“有”、“无”蕴涵着极大的哲学。

我生在江苏东台乡下,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将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自行车,穿梭于乡下和小街上,那种期许至今回味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上个月参加“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自行车”又一被众大咖提及。

现阶段的中国国民经济好比那“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两轮”,是一个通过速度指标来体现的“硬约束”。“爬坡过坎”的中国或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的“四个轮子”的汽车。“两个轮子”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否则就会停下来。

过去的自行车或已经被今天时髦的“单车”的称呼代替。最近的上、下班有时我会饶有兴趣的骑着共享单车。儿时梦想自己拥有的一辆自行车,如今已被“能使用,非拥有”的共享理念所更迭。

共享理念,在上个月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得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响应,会议成果颇丰。笔者在开幕式当天人民网的“丝路解读”中,将论坛的“共享”理念描述为中国孕育的“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在笔者看来,将是全新的经济形态,带来的是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

“新工业革命”,笔者理解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或是“工业4.0”,它是一场以共商、共建、共享“共享经济”和人文、民心相通的“人文经济”作为主旨的由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商业模式等的产业变革的具有划时代的“分流节点”。

这样的“节点”世界经济有过两次分流,第一次分流,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它们以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世界选择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这个“节点”上,欧美国家有了标准权、话语权,甚至思想权,形成了今天看来的“传统工业革命”;而第二次分流,这个“节点”或在“共享理念”下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

“一带一路”承载中国已启的“新工业革命”的浩浩荡荡的车流。中国曾是世界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5000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而近代以来中国走向衰退,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带一路”或能完成振兴中华的“千年大计”。

行进在世界潮流快车道上的“千年大计”,是“时空坐标”视角下的国家经济动能的转换,它乃是一种哲学思考。哲学不是告诉你有形的东西,而是告诉你无形的东西,涵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等。哲学无实用,实用非哲学。但是,哲学有大用,就是所谓的无用之用。当然有、无是相生的,有、无也是相对的,两者互渗互融。

文十六

车水马龙

我常去老街上看车水马龙。我喜欢这个词。

老街上各式缓慢杂乱的车子才能组成这个词语。我喜欢用闲暇的目光去看一些杂乱但不慌张的话题。生活中的各种忙与缓慢的对比中让人能够清晰,安静乃至幸福。尽管他们总说我是“望呆”,讥笑我说“尖子看一眼,呆子望到晚”,但是我依旧喜欢静静的看,静静地看到过去的日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从前的时候还没有爱上过一个人,但我依旧爱那样的从前。那时候生活里似乎只有一种车,一家只有一辆车。“长征”是一种商标,也有一些隐喻的意思。那个时候生活的艰难得也像是长征一样。至少我们的日子是这样子的。我清楚记得父亲的长征自行车,是因为坐在前面的大杠上,一路颠簸到屁股麻木,连鞋子丢了都不知道。这不是狗血的桥段,确实是很多人的经历。后来我们自己学会了“掏螃蟹”的骑车方法,庆幸终于可以自己骑着车子,不用在憋屈在父亲的怀里。可是我们一大意却不曾知道,我们就再也不再回到父亲的怀里。我们踩着父亲的自行车长大了,离他们而去了。

离去的村口有通往远方的汽车。不是豪华的巴士,是冒着黑烟的三轮。这些轰鸣的家伙卷起烟尘很有些嚣张与傲慢。可我们对他们所要去的城市和方向乐此不疲。争先恐后的爬上去,将父亲给的沾满油腻的钱币换来一张通往城市的入门券。车在城乡之间并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他们是一种角色,一种改变人的思路与命运的角色。他的速度决定许多人生活的维度。他们打败了生活的安静与沉着,却又能让那些落荒而逃的不肖子孙乐此不疲。我就是其中一个。如果说高考是改变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现场,那么车则是连接现实与梦想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改变了速度、方向以及生活的面貌。他是这个荒诞世界以及盲目生活中的掮客。

但车依旧在路上。只是人已经改变。速度与激情的寄托,不仅仅是对车的追究,更是对生活本身的暗示与隐喻。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以及动车,他们改变了生活的路数,也体现着人们梦想的嬗变。说到底我们的梦想才是车子的加油站,才是速度的离合器,才是方向的掌舵人。车快是因为我们的脚步和心念变快了。我不知道是赞美还是摈弃这一切,因为我们确实光鲜亮丽地活着,不好再说那些南辕北辙而忘乎所以的昏话。

可是我依旧喜欢“车水马龙”这个有些古旧而散漫的词。那时候车子很慢,生活也很慢,我们连写字都很慢。但是似乎比现在想得清楚,看得幸福,还常常安静地给自己一个微笑。

文十七

与你共骑的日子

爸爸的自行车,我已坐了超过10年。在6岁之前,我是用一种站的姿势,立在前踏板上,面对并搂着他的腰。6岁之后,才有了独立坐在后座的资格和能力。

从来都不敢想有一天,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想来爸爸像一匹忠实的老马,驮着我看世界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他下楼极快,每每于我还在穿鞋时,自行车的铃铛就急促地响了起来,那是急性子的爸爸在催我。我只好飞快地冲下楼,相当熟练地爬上后座。

“好了没?”他总也不放心。

“嗯。”我习惯性地回应。

一年四季,日子貌似简单的重复。只是,春天,一路迎风驶去,花香伴着泥土味儿直冲每一个毛孔。下午的阳光好极了,感觉自己像民国年间坐洋车的贵族小姐。夏天,尽管被妈妈硬抹上防晒霜,被迫戴上遮阳帽,一趟回来还是满头冒水汽,像两只刚出锅的烤山芋。秋天,自行车的轮子碾过金黄的落叶,一圈又一圈,发出咯吱咯吱的特别声响。这个季节还有一件必须注意的事就是防止跌倒,因为落叶貌似美丽,其实很滑。冬天,被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我们几乎看不清对方的脸,呼啸的寒风使我们必须喊着才能听到。偏偏,就是有说不完的话,只好扯开嗓子叫。“什么?”“再说一遍!”……实在听不见,也只好装作懂了似的一起哈哈大笑。

一路骑行,风物各异。最美不过北京东路,会穿过高大的水杉林,恍惚间会生穿越进童话故事之感。上龙江某处课外班,要经过一条遍布小吃的巷子。父女一致表示抵抗不住。而在新街口一带闹市骑行时,我喜欢在两旁商店的玻璃橱窗上寻找我、爸爸和自行车晃动的影子——一身灰黑的中年男人和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那画面倒也颇为和谐。偶遇长势低矮的树枝,须齐齐低头避让,却只有我能躲开,另一位只能无奈地被“挠挠头”。回家必经之路的停车场上有几道减速杠,经过时总要颠一颠屁股,这时,可千万要有心理准备……各异的风景一直在变,却又似乎一直不变,傻傻地分不清自己是在看风景,还是已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时光就这样不慌不忙地在车轮下流淌。我的变化是清晰可见的。爸爸呢?上坡还是一样的快,跟我斗嘴的习惯还是一点没变。有时候,真觉得这就是整个世界了。岁月,静好。

直到那天,一个考完体育的傍晚,爸爸来接我。

我累了,很累。于是很随意地把头靠在他背上闭目养神。一会儿就觉得不舒服,因为头怎么也靠不住,一抖一抖地撞着他的背。这才发现爸爸的身体正在一前一后猛烈地摇动。暮色渐浓,我像小时候一样无助地抓住车后把,呆呆地心里一片茫然。爸爸骑车开始吃力了,原来轻松而上的那个小坡有点蹬不动了。这是一个我不愿意却又必须面对的事实。面前这个灰黑色的身影,是我的世界,我的山。可就是这座我一直认为坚固无比的大山,却在不经意间晃动起来。不敢想,真的不敢想下去,若有一天大山轰然倒塌,我会不会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父爱如山,深沉到做女儿的无法丈量其高度和重量。想写一句或许不贴切的话给他:你给了我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却从来没考虑过你早已在我生命中成了无可替代的唯一。

想来父女一场,虽是缘分使然,今后却必将聚少离多。只愿这自行车上共同骑行的岁月,一直留在记忆里。

文十八

随车慢行

我读木心先生的文字,仍是最喜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因为慢,因为车来车往的迟滞,所以从前的人,更重离别,更看重车子所牵系的人间真情。

所以在王实甫的笔下,崔莺莺目送她的张生离去时,才会千回百转地吟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车来车往,见证了有情人的分离,这份浓浓的思情,又岂是奔驰不息的车子能承载得起的呢?

然而我也清楚,时代的车轮,也终以不可逆阻之势奔驰向前了。当年让崔莺莺牵念不已的马车,已成可供凭吊的历史遗迹,换之以更便捷、更快速的各类代步工具。

我知道,当我们驾着飞驰的汽车,乘着轻盈的地铁和极速的高铁,匆匆穿梭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时,却再不会有望穿秋水的崔莺莺了。当代的崔莺莺,纵使在面对张生的离去,大约只会轻描淡写一句:“路上注意安全。”而后匆匆走向她自己的下一个行程。因为她不用再担心山长水阔的车马颠簸,不用再担心风餐露宿的旅途艰辛,也不用担心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那遥遥无期的等待了。因为科技使得曾经迟滞的交通变得迅捷,也使得曾经不便的通信变得容易。

然而我却总担心,当代人在这南来北往的迅疾辗转中,却因行色匆匆,失去了那份郑重的等待,那份缓慢经营时光的心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再细细品读木心先生的这句诗,我开始明白,人们真正怀念的,不是那缓慢行走的车子,而是在这缓慢行程中,得以拥有的细细品咂生命美好的岁月。那些绵长悠远的牵念,乃至辗转反侧的忧思,若是放置在时下匆匆行驶的车流中,怕是只得残存喘息了。

也正因如此,当我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也有一些人,愿意在这奔腾的车流中,寻找到另一种形式的“慢”时,我会心生喜悦。譬如盲诗人周云蓬,他乘着最慢最慢的绿皮火车,缓缓地书写一路的心程,而我,也在慢慢地读。在周云蓬眼里,绿皮火车,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承载着诗意真情的寄托。当火车轮子转动之时,他却写道:“末日之年,歧路虽多,然有爱者,终会殊途同归。”带着爱与诗情,他就这么边走边写边唱,在绿皮火车曲曲折折的颠簸中,到达了属于自己的梦想远方。

就这么读着木心,读着周云蓬,我开始释然:我们终究不可能固守从前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真正应提醒自己的,是不要被疾驰的现代工具,扰乱了内心的脚步、内心的真情。我们要固守的,并非是木心的马车,抑或周云蓬的绿皮火车,而是那份随车慢行的姿态。

文十九

车的智慧

一切发明是为懒人发明或投懒人所好的。但车的发明者,却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懒惰者,他的目光始终指向的是远方,是远方的目的地,那个他曾梦寐以求想去的远方。

想要去远方,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然而,远方太远,靠他的双脚行走,他无法计算出时间,他只知道必须要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走到,于是,他想到了速度,只有提升速度才能实现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于是," 车 " 便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轿车、马车、汽车、自行车、火车 …… 一路走来,他所拥有的 " 车 " 几乎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需要,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想象。

我常常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 " 车 ",会是一个什么样?但,既然有了车,车的全部智慧在哪里?

诚然,形态各异的车,满足了不同人群对车的品质需求和个性呈现;然而,衡量车的智慧的标准到底在哪里?我曾仔细研究过车的 " 制动系统 ",在不断探索速度提升的 " 动力系统 ",更在于探索一套能让车及时、安全、平稳的 " 制动系统 "。

在 " 动力系统 " 与 " 制动系统 " 之间,我更惊讶于那个懒惰者对 " 制动 " 的思考与设计。我常想:当初,这个懒惰者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来追求更为优质的 " 制动系统 "?

" 动 " 与 " 制 " 之间,与其说是蕴藏着车的全部智慧,莫如说是设计车的懒惰者对世界的智慧。曹文轩说:" 智慧在于对世界能有自己一份独特的看法,在有了独特的看法之后,又能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智慧在于发现自己与世界有了紧张之后,保持了一种弹性,并发现了解构的妙法,或者是发现了一条可以走出障碍的暗道。"" 制动 " 便是车的设计者对车与世界造成的 " 紧张 " 之后 " 保持的一种弹性 ",让其有了独特的 " 解构的妙法 ",从而发现一条可以走出障碍、走向远方的通道。

远方,不远;就在前方。前行的道路,不仅需要车的向前,还要有车的 " 制动 "。

文二十

人生如路,快上车吧

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

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

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

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我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小汽车,没有成群结队的芭比娃娃,陪伴我的,只有一辆手推踏板车,左后方的轮子还是歪歪扭扭的。

虽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丰富的玩具,但童年时最开心的回忆,就是妈妈推着它,载着我走遍了镇子的角角落落。

后来,我学会了自己骑着它到处跑,在那辆踏板车的背后,总有一个踉踉跄跄追着我跑,生怕我摔倒的身影。

转眼过去了快二十年,我已经成人,母亲也不再健壮,那辆踏板车现在还在阁楼放着,虽然堆了灰,关节也生了锈,但它陪我走过的生命最初的柔软欢乐的时光,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辆车,叫做母爱。

少年:青涩的单车。

十二岁之后,我们就可以骑单车上路啦。

那些年的日子,每天似乎都离不开单车:每天早晨和傍晚,要骑单车去学校;

每个大课间,班级会安排专门的值日生去将单车摆摆整齐;

每天和朋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们晚上一起骑车回家吧!”

开始朦朦胧胧有了喜欢的人,心底慢慢地生出一朵小花。每次上学路上,我都会在他家的小区门口张望好久,盼望着他骑着那辆蓝色的山地车出来,然后假装偶遇,一起上学。

就算遇不到,偷偷把自己和他的单车摆在一起,也成了一天中最大的幸福。

甚至有一次,我的单车坏掉了,他骑车载我回家。一路上,我都激动地快要哭出来了。

虽然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而在我记忆里也慢慢模糊了他的眉眼,但很感谢那个男生,曾在我最兵荒马乱的年纪,载过我一程单薄的想念。

这辆车,叫青春。

中年:拼搏的汽车。

曾经有一个拜金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确实,在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纯真的东西往往廉价,不被人所看重,而虚伪的东西往往高价,却让所有人趋之若鹜。

钱要赚得越来越多,腰包要越来越鼓;房子要换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车子也要换得越来越贵,越来越名牌。

可钱赚得再过,不过吃喝拉撒;房子换得再大,只有一方软塌能栖息;车子换得再豪华,也只是代步工具。

中年人之所以辛苦,就在于总是不满足。

他们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却忘了如何诗意的生活。

想想也挺可悲的。

车子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内心腐朽,即使坐在百万豪车上奔驰,生命也不会得到丝毫的升华。

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看看生命中的风景了。

这辆车,叫欲望。

老年:恬淡的手推车。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在炉火旁打盹时,也许正坐在一辆轮椅上。

这时,你也许孑然一身,也许子孙成群,但这时候,也是你真正独自操纵生活这辆车的时候了。

你也许会独自驾驶着这辆车,在床边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你也许会呆坐在这辆车上,或后悔或欣喜地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你也许会在这辆车上哭,在这辆车上笑,甚至会在这辆车上走完了这辈子。

那时候,你应该是最勇敢,也最淡定的你。

因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什么都打不到你,什么都摧不毁你。

这辆车,叫做智慧。

正是这些不同的车,承载我们走过了漫漫人生路。无论哪一辆,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好好利用。

因为每个人的每段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