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得主陈佳勇:文学是片自由思维 自由表达的净土

2020-11-15 00:25:01
相关推荐

赵晨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提起新概念作文大赛,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韩寒、郭敬明的名字,但若时间拨回到2001年,陈佳勇才是当年媒体竞相报道的宠儿: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得主,“一篇作文进北大”的神话,让这个青年人的名字走进了文坛。获奖作品《来自沈庄的报告》,被铁凝评价为“用超越作者年龄的文化批判目光,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我的阅读视野,也拉近了我和这一代青年的距离。”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陈佳勇做过记者,又任职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现任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副总裁。如今,阔别文学17年的陈佳勇,带着长篇小说《老板不见了》再次回归,他说,“文学是片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净土”,而写作这本小说,也是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自己做了一次彻底的决裂。

寻找内心的平衡,这是一个永恒的写作主题

问:很多人知道你的名字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开始的,那时你就已经在文学上展露出天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学,开始尝试写作的呢?

陈佳勇:我读初一时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始于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之后各种散文、随笔、小说较频繁地发表在各个报刊,大学期间还出版了两本个人著作。而当时的“被人知晓”“被人关注”,源头还是1999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作文上大学》报道,那篇报道一下子点燃了全国对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关注,也引起了公众对于那一批“文学少年”的热议。

问:在“一篇文章进北大”之后,北大中文系就读的四年中你收获了什么写作上的裨益,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陈佳勇:在北大中文系的四年本科就读,最大的意义在于人文视野的开拓,并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这对于我个人价值观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也培养了我相对客观、理性的思维习惯。这样的思维习惯,虽然后面没有用在学术道路上,但对于我踏入社会后处理各类社会事务、职场事务,仍是十分有帮助的。

问:你也做过记者、电影人、投资人等职业,在这些职业身份的转变中,你是如何选择和平衡的,这些生活阅历又给你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陈佳勇:刚才讲到的那个相对客观、理性的思维习惯,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会帮助我尽快地厘清周边的复杂局面,适应社会角色,但一旦进入到一个稳定期,这个思维习惯也会限制我在商业上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你的“商业欲望”不够强烈,主观意志和创业激情的“缺失”,也会阻碍我管理的企业不够“进取”,过分“求稳”,事业格局也不大。当然,面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候,这个思维习惯,又会让人体验到它相对比较正向的意义。而在这些起伏和反思中,无形中却收获了大量的生活体验,是一般写作者所无法体会到的,简单说来,就是在动荡中努力寻找内心的平衡,这是一个永恒的写作主题,有说不尽的故事。

问:在你的新书《老板不见了》里,有很多商业色彩很浓的元素,这些故事的灵感是否源自你的真实生活?这本书中形形色色的桥段的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呢?

陈佳勇:我曾经有过6年的上市公司高管经历,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资本市场的起伏波动,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这三年,真是下海了,才知道海水的滋味,几个大事件都亲眼目睹,甚至亲身经历了。而且,我做了整整16年的媒体运营和影视投资工作,见到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也比较多,因此,写作素材肯定是不缺的,关键是如何取舍和整合。

最优秀的作家,可以窝在一个小小的墙角写出整个世界的宏伟

问:你曾说《老板不见了》这本小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场上尔虞我诈、小人物走上巅峰的商战作品,而是关于形形色色的人,在商海浮沉中找到自己、找到人性的故事,你是怎么通过小说去表现你追求的这个精神内核的呢?在你看来,在写法上这本小说和别的商战小说是怎么区分开的?

陈佳勇:小说故事呈现的是虚构的世界,最优秀的作家,可以窝在一个小小的墙角写出整个世界的宏伟。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读者而言,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影响下的这好几代人而言,我们太沉浸于那个虚构臆想的世界了,如果你仔细看身边的那些故事,深度挖掘的话,其实有很多可以书写的内容。我们的写作者,也不能全都窝在墙角里写世界,有很多故事题材,是可以用一种偏“写实”的手法,用虚构的“故事内容”叠加真实的“故事背景”,进行写作手法上的突破。《老板不见了》的故事线是贴着时间轴走的,看似在讲各种财经新闻事件,里面确实也有迹可循,但是,核心的人物与故事,我都做了技术处理,我要的就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若干年后,大家也可以不把它当成小说来看,而是看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诸多真实财经事件的某种“文学化描述”。

问:书中的两个角色林子昂和杜铁林,这两个人物一个是青年小职员,一个是中年大老板,颇为不同,但你曾说林子昂是自己的“影子”,杜铁林是自己的“镜子”,具体怎么去理解呢?你又是怎么塑造这两个人物角色的?

陈佳勇:最近一段时间,我也收获了许多评论与反馈,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来问“林子昂”是否就是真实生活中的我?其实,林子昂身上,有一半的内容确实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另一半则是写作需要,虚构,加上去的。杜铁林的身上,则有一半内容,是我自己看身边的“大哥们”“大佬们”的感悟,另一半,则是我对一个理想的“老板”“领导者”的期待与寄托。

问:你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怎么平衡创作和日常工作的时间?

陈佳勇:2003年大学毕业后,我的文学写作其实就中断了,到了2004年改行从事影视工作后,就彻底绝缘了。这次写作《老板不见了》,更像是一次回归,是通过文字书写找回自我的一次“返乡之旅”。远离写作的这17年里,我偶尔也会写一些“美食小品文”和“哲学思辨文字”,通常都是拿来“解压”,或者拿文字来做“消遣”,就好像一个手艺人,时不时地拿起原来的工具,做件小东西的那种感觉。

通过现实工作的“高压”,来对冲写作瓶颈的“高压”

问:这本小说的写作历时9个月,你是否有遇到瓶颈、写不下去的时候?你觉得对你来说写作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的?

陈佳勇:这次写作《老板不见了》,再用原来的那种“消遣”态度,肯定是不行的。在一稿写作的那9个月,因为我没有整块的时间,因此写东西都是在晚上或者出差路上,或者遇到工作压力特别大,必须通过写作来“解压”的时候,干脆一把写痛快。但遇到了好几次瓶颈,这个时候我就会选择去外地出差,去处理我工作上最难处理的一些事情,通过现实工作的“高压”来对冲写作瓶颈的“高压”,达到一种平衡。这个反复,折腾了好几次,在二稿写作的两个半月里,也发生了好几次,让我意识到写长篇小说确实特别艰难。

问:在这本书的后记你写道,“从自身而言,也到了非写不可的阶段”,是什么契机促使你开始写作这本书呢?

陈佳勇:这篇后记是今年疫情期间写的,那个时间节点,也是当时整个社会最紧张、最焦虑的时候,所以,后记里也确实有许多反思。我大学毕业后,整整17年的职场生涯,《老板不见了》就像是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回顾,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最早一批80后人到四十后的一种心态。但这篇后记,等于是现在的我和前面17年的我,做了一次彻底的决裂。某种程度上,《老板不见了》是一部“反思之作”,面上写的是各种“光怪陆离”,内里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在反思,这些“光怪陆离”究竟值不值得我们继续去追逐?这次疫情,诸事停顿之际,这个思考特别直接,也特别及时。

问:你觉得对于写作者来说,天赋、努力、社会阅历和想象力这些因素哪个更加重要?

陈佳勇:过去写小文章的时候,觉得个人趣味、文字技巧这两点最重要,这次写长篇小说,明白一个事,就是写作者能否展开自己的内心,真实地和这个世界进行对话,这点最重要。当然,如果一个人的阅历不够丰富,观察也不够细致,打开了也是白打开,没用,里面全是一包草,无病呻吟那种,还是别打开了。

问:有人说“好看”这一品质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越来越难得。如何写出一本读者喜欢又“好看”的小说呢?您认为一部小说“好看”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写出一部好的小说?

陈佳勇:我觉得一个作者,只要是“用心”去写,而不是一味地用“写作技巧”去写,总体而言,这个作品肯定不会太差。至于“好看”与否,确实很难评价,目前的快生活节奏下,静心阅读的氛围很稀缺。书有好有差,但阅读这件事情本身,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自己和自己和解了,才是真的“岁月静好”

问:对你而言,阔别文学、在广阔天地中打拼17年后再回首,你对写作这件事什么样不同的理解吗?你觉得写作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还会继续写下去吗?

陈佳勇:文学是一片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净土,尤其是最近几年,日常工作压力巨大,职业身份积聚越来越浓厚,但个体身份的认知却越来越背离。当年放弃写作的初衷,是为了‘多做一些实际的事情’,然而,当这些实际的事情庞杂到使人‘异化’的时候,有时也会羡慕那些坚持写作、有所作为的朋友们。

远离写作17年后的这次回归,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写完《老板不见了》之后,首先是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性”,我终于肯承认,在有些事情上,我确实没有能力,我不是“无所不能”的。其次,《老板不见了》就像是一个分水岭,我和前面17年的自己做了一次“决裂”。等到新书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也在《当代》杂志上全文发表的时候,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一次“巨变”,从事了16年的影视工作,我彻底放下了,而且断得非常决绝。我也没想到,我自己的职业身份,居然和我的小说名字“神同步”了,书出版了,我这个所谓的“影视公司老板”身份,也真的不见了。但我告诉自己,每一次的清零,每一次的转身,只要是出于自己的内心,大体上都是不差的。再说了,人都是第一次为人,也只能活一次,成功与否都是相对的,自己和自己和解了,才是真的“岁月静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