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于正琼瑶恩怨始末:交500万罚款可以 但道歉没有

2020-11-15 08:40:01
相关推荐

娱乐圈的流量明星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于正永远站在流行话题最前端。

日前,他在小号上发文称,亲自出马为宋威龙了一个大饼,结局也算圆满。

结合此前网络上传出的宋威龙和阮经天将出演《张公案》一说,网友自然将此“大饼”和《张公案》联系起来。

事件传开后,宋威龙粉丝纷纷指责于正提前透露偶像的新资源,可能会给偶像招黑。

没多久,于正再次回应,称“不是什么大饼,就是谈了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项目而已”。没想到在粉丝不足3000的小号上抒发自己的心情,还被人盯上了。

可这番前后矛盾的说辞,并不会让人们买账。如若不想被盯上,为何又分享到这样一个谁都可以看到的社交平台呢?

说白了,还是想被别人注意到。而至于事情的真相如何,无关紧要,有热度、有讨论目的就达到了。

这么多年,大家都熟悉了他的炒作套路,只要有事发生,他必出来掺和,即使没有话题,创造话题都要上。

他不在乎是否打脸,反而还能像没事人一样投入下一场舆论战。他也不在乎被骂,因为越骂越红。所以,他才会肆无忌惮地嘴贱、炒作,甚至抄袭。

姜思达说,于正有一套合理且自洽的认知体系。

在他独特的认知里,于正纵然雷霆万钧,也逃不过让人心生反感。

于正,这两年很飘啊。

当年一部《宫》奠定了他的市场地位后,于正迅速晋升为编剧界大佬,每年操刀的影视作品都有三四部,而2012-2013年更高达5部之多。单从数量上来说,已是个不俗的成绩。

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许多爆款:2018年的《延禧攻略》创内地剧在TVB收视最高记录。2020年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在豆瓣获得8.1分,是于正制作的剧集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然而作为时下最火爆的编剧,他这条路走得一点也不顺畅。

年少时的于正特别想做演员,并立志要考上戏表演系。不幸屡考不中,他索性“曲线救国”,考上新闻系后,去表演系做旁听生。

现实很快打脸,他实在不是块儿做演员的料。

学校汇报演出,于正因为过度紧张,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做龙套演员时,一场戏他NG了30多次。

20多年来,于正第一次体会到梦想破灭的滋味,同时也让他认清了自己的短板。

既然演员这条路被堵死了,也没必要非得励志跟死磕,费那劲的功夫不如再辟一条新路。

很快,他就在写作上找到了巨大的满足感——给星空卫视写剧本,一集赚1000多块,他一个月能写四五篇,是全班挣钱最多的人。

找到自我价值的于正,在1999年拜香港资深编剧李惠民为师,正式走上了编剧这条路。

学徒时期,他着实过了两年苦日子。

他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水道一堵塞,房子全是臭泥,老鼠从脖子边上爬过。冬天太冷,他脚生冻疮,整个脚背都烂了。

那时的于正没有收入,生活全靠当初写剧本挣的钱维持。到最穷的时候一个面包掰成两个吃,一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鞋都是穿到露脚指头。

妈妈心疼,劝他改行做别的,可他就是喜欢写,写错了,用涂改液修改,直到改到不能再改,他就重新抄一张。

在他写完40集的《荆轲传奇》后,李惠民妻子给他一个红包,他兴奋地打开,却只有500元。而当时的行情是,20集的剧本8万块。

更惨的是,2004年电视播出时,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剧本,竟然连编剧的署名权都没有。

他决定离开李惠民。

可离开后,他才真正见识到了编剧圈的倾轧。

写《烟花三月》时,投资方找来一位据说是圈里的泰斗级人物当总策划,这位策划一小时收费一万块,可还没看剧本,就来了一句“这么厚重的题材,我这个年纪都无法驾驭,你这么年轻怎么能驾驭呢?”于正那时血气方刚,受不了这种侮辱,拔腿走人。

跟编剧杨晓雄探讨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的现象,杨晓雄直言“钱拿到就好了,管他呢,老板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

于正不同于这些前辈,他还有自己的理想。“即使火里海里,也要保持心里的一片净土。”

他认为叫一大堆人来讨论一个戏不科学,原本优秀的故事会被改成四不像,为了保证故事原汁原味,他很少听从别人的意见去改稿,“《大清后宫》一稿过,《美人心计》一稿过,所有作品都是一稿过”。

为了能更多地掌控自己的作品,2009年于正开始兼任制作人,从剧本到导演、演员、道具、发行等都亲力亲为。

他希望我国的电视剧能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并立志会为此付出终身的努力。

如今,于正的戏虽然没有在国外大红大紫,但不可否认,于正剧已经成为继琼瑶剧、海岩剧之后,第三个独立的电视剧品牌了。

于正的成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他拼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成果,却又随意窃取别人的果实。

2003年,电视剧《带我飞,带我走》是傅星和于正合写的剧本,主要剧情和人物关系都是傅星的创意,却被于正抢先一步出版了小说,还只署了自己的名字。

傅星非常生气,和于正理论一番后,以于正赔偿3万块钱告终。可过了十几年,傅星一分钱没等到。

2004年,《金枝欲孽》爆火,成为香港年度收视冠军。

于正看到宫斗剧市场的潜力,两年后他推出了《大清后宫》,声称自己的创作是“集大成”,其实就是抄袭,《大清后宫》的台词很多都是照搬的《金枝欲孽》。

抄袭归抄袭,人们对于正的眼光和预见性还是挺认可的。《大清后宫》成了当年最受欢迎的古装电视剧。后来随着《神话》的走红,他又瞄准了穿越剧。

2011年,一部《宫》让于正名声大噪,获得亚洲电视节最佳编剧奖,杨幂、冯绍峰、佟丽娅等一众明星也一夜爆红。

其实,那时唐人已经先一步买了《步步惊心》的版权,于正就把《步步惊心》和《锁心玉》的内容合并,造出了一个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差不多的《宫》,并在《步步惊心》上映前播了出来。

该剧的成功招来了更剧烈的抄袭质疑,国家主流媒体也纷纷撰文指责于正是抄袭惯犯。

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于正的行事。他自有一套抄袭理论: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

找到成名的捷径和法律的漏洞后,他更加横行无忌,还顺势拉踩郭敬明:

“你说郭敬明抄袭,人家告了,他输了,什么时候有人告于正抄袭了?因为我没犯法,它只是一个借鉴的过程,我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说嘴打嘴。

2014年,琼瑶起诉于正的《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后有139名编剧发表连署声明支持琼瑶。

于正败诉,可交了500万罚款后,死活不道歉。

赔钱可以,但想让我自认抄袭没门儿。

有了这次教训,按说于正应该低调些,可人家越挫越勇。

《延禧攻略》开拍时就碰瓷《如懿传》,专门在后者杀青后的档期开拍,挪用了人家的景、造型道具等。最终早于《如懿传》一个月,在审核程序相对简单的电视台播出。

就跟当年的《宫》和《步步惊心》一个套路。

可《延禧攻略》看得人实在是太爽了,那些本该受诟病的地方被人们忽略掉了,瑕难掩瑜。于正剧的口碑和人气重新被推高。

越抄越火。如此看来,于正大概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创作方式有什么反思了。

在抄袭的路上一往无前,恐怕也只有郭敬明一人能与之并论了。

要想红,除了抄剧本,还得会炒作。于正一人掀起的讨论度,堪比整个宣传团队。

林心如和于正合作《美人心计》后,看上了“美人题材”这块肥肉,于是借用于正工作室的化妆师等人员拍摄《倾世皇妃》,还宣传该剧用的是《美人心计》的原班人马。

于正立马翻脸,在微博开炮:“有人山寨自己心里不爽,还说自己是原班人马,拜托,我的人马都在拍《美人天下》,没那么多空,你找个工作人员就骗电视台,有意思吗?”

林心如也立马反击:“口口声声的朋友,原来不过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经此骂战,大家都知道于正有部《美人天下》正在拍了。

4年过去,就在人们都将他和林心如的前尘往事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又在一档节目上内涵林心如:“我非常非常讨厌这个人,女的,台湾的,过气了,然后我又把她做红了。”

虽然没指名道姓,但大家一听就知道这矛头是对准了林心如。

林心如也毫不示弱,直言“是男人就站出来讲清楚。”

于正当然不会出来澄清,不然他也不会在《神雕侠侣》的宣传期自引战火了。

2017年,林心如因舌吻门和芭莎慈善晚会一毛不拔,被舆论口诛笔伐。此时于正在为《延禧攻略》造势,他再次跳出来,却是站台林心如,还义正辞严地表态要客观看待事实。

这样打脸的操作不是第一次,他所有的炒作营销都为利益服务。

合作的时候什么彩虹屁都能吹出来,一旦利益解绑,哪怕涉及艺人隐私,都能被他用小作文暗戳戳爆出来。

为了推新人张南,他又开始在微博讲故事了。这次是取材于真实事件。

说有一个男明星和一个女明星,因戏结缘。

由于女孩越来越红,男孩始终原地踏步,两人最终分手。如今虽然两人都成了家,但男孩依然爱着女孩。

这条动态一发布,网友纷纷指向陈晓和赵丽颖。

就在吃瓜群众讨论得沸沸扬扬时,于正又微博回应自己被牵强附会了,一切都是网友们的主观臆测。

最后是正话反话都让他说了,他总有理,他总是对的。狡辩功夫了得。

《皓镧传》播出时,有一幕是吴谨言饰演的女主角的母亲被人丢到井里,而吴谨言干嚎了半天,愣是一滴眼泪没掉。这演技是真的烂啊。

但于正护犊子啊,竟然大言不惭地将吴谨言和张曼玉做比较,说悲伤是需要时间去传递的,还说什么“三金”影后的台词也是这样。

如此“能言善辩”,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在娱乐圈能做到如此口无遮拦,还能脸不红心不跳的,于正首屈一指。可他却将自己的言行归结为“真”。

他大概是对真有什么误解,真不是脸皮厚,不是揭人隐私,不是口不择言。他这完全是自大。

在姜思达主持的《仅三天可见》节目里,于正将强势的姿态一展无遗。

他的口头禅是“你听懂了吗?”

于正在电话里训斥工作人员:“演员只有服从的份,没有资格去根据自己的情绪走。如果今天他发生一件伤心的事,你要让他去演开心,难道他要把情绪带进戏里吗?我这么说白话你听得懂吗?”

挂断电话后,他还问旁边的姜思达“我刚刚讲的道理你听懂了吗?”

不管对方是谁,跟他熟不熟悉,他都俨然一副上帝视角,在那个构建起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王国里,一定要掌握着谈话的主动权。

他输出的观点可能见仁见智,但他说话的口气实在是像找抽。

众所周知,姜思达爱美。可于正偏偏拿这件姜思达最在意的东西开涮。

在片场吃饭时,于正说:“你可以有两份,你胖和瘦都差不多,所以可以多吃一点。”

姜思达此时已经稍有不悦,于正还添油加醋:“我见过好看的太多了,不能以我的标准为标准,你在普通人眼里也还可以。”

言外之意,姜思达在我于正眼里,长得不好看。

这种带着攻击性的表述,任谁心里都会有一万个mmp。

之后,他俩在饭桌上再次聊到长相这个话题。

于正对姜思达说你还年轻,姜思达一听乐了,可于正话锋一转,“虽然你没有那么美,但你肯定是年轻的。”

姜思达笑容瞬间消失,就差一个碗朝于正扔过去了。

相处两天后,姜思达的忍耐度达到极限,“我就是不愿意跟他相处,我可以烦一个人吗?”

不止如此,他还让演员常模仿姜思达,常铖觉得尴尬,没演,于正就挖苦一句“所以你只能演个龙套。”

事后还在微博上回应此事:“他还在拍着我的戏,我还在提携着他。”

潜在逻辑就是,我给了他资源和机会,被我调教几句怎么了。

有位网友总结得好,一个人只要成功了,刻薄和无耻都变成了真性情。

从草根逆袭成金牌编剧,于正吃过苦,挨过坑,是屠龙少年的胆色支撑着他走过来的,可屠龙少年终变恶龙,那些他曾不齿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他的价值体系。

他看不上别人的意见,却又窃取别人的内容。

他渴望得到尊重,却又丝毫不尊重别人。

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却又三天两头和人对骂上热搜。

他很矛盾,连带着观众也以一种矛盾的眼光审视他:人们诟病他的行事作风,却又恨不透他。

他给新人演员机会,捧他们做主角,也喜欢不露面的老演员,让他们开启事业的第二春。这一点,挺让人佩服。

他还懂得审时度势。

在内地电视剧制作不成熟时,出品了许多流水线产品。可当人们的审美提上来之后,他又制作出了服化道精良的《延禧攻略》和《鬓边不是海棠红》,一下赢回了好口碑。

于正曾坦言:“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没关系,20年后看结果!”

以于正如今的成就,他会在电视史上留名,但今天的瑕疵,不道德的炒作方式、抄袭的帽子,在20年后会被人们忘记吗?

反反复复、自我矛盾的于正会有所改变吗?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 END .

【文| 江上】

【编辑| 知愚姑娘】

【排版 | 小龙】

往期精彩推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200字三年级 600字作文记叙文 劳动者作文 幻想作文 放假的作文 温情作文 小猫咪的作文 家训作文 他们 作文 夕阳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的作文 丢作文 作文梦想600字 美好生活作文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