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身边到处都是写作素材 工作素材 创意灵感 你看见了吗?

2020-11-15 09:00:01
相关推荐

鲁迅看到院子里的一棵树,写出来经典之语:“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父母都为我们送过别吧,我们也都见过彼此的背影,如此平常,我们最多心酸感慨一下,朱自清却写下了《背影》 。

躺在树下纳凉,被苹果砸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除了疼,说句倒霉,啥也没发现。

李宗盛所有的歌曲都来源于生活。

想要写作,文章写出来文章单薄五无说服力,想要思考,却没有什么想法;想要工作却不知道如何入手?鲁迅,朱自清,牛顿,却能在非常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素材,受到启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收集整理信息,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够活用素材。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一书里面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信息,灵活应用,化腐朽为神奇。

奥野宣之是,是笔记本作家,书籍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多年来坚持用笔记记录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曝光后,引起热烈反响,《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他根据多年笔记记录经验做出的总结。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介绍了一本笔记本容纳所有信息的“一元化笔记法”,简单易查询能持续;高效率的积累信息的方法;活用素材的五个步骤。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整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同时能够把素材活用在工作,写作,谈话中,解决没有灵感、没有可靠地事实依据、无素材可用,无话可说等现象。

一、容纳所有信息的“一元化笔记法”

我之前想要写文章,也写日记,每天有很多想法,标题,点子,突然想到的句子,看电影看书的一些感想,聊天天听到的一些惊人之语,听说的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等等,有些当时很有感触,觉得很重要,当时转眼就会忘记,所以都想即使记录下来,就准备了四五个笔记本,写上每个本子的用途,但,本子多,本子大,出现乱记,后来找当时的记录,又还找不到在那个本子里,觉得没有用途,就逐渐放弃了。

奥野宣之找到了有效记录信息的好方法。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里面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法”就是把所有想要记录的信息都遵循“一元化笔记法的三原则”记录在一个本子里,方法好用,记录清晰,有条理,便于找到,能够持续记录。

“一元化”

“一元化”就是把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包括人、事、物,包括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按照“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这三个原则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中。

所有信息记录在一个笔记本子里,这样就不用在想要记录的时候费劲的去找该记在那个本子上,且方便携带。

时序化

“时序化”就是在写的信息的时候,加上时间顺序,作者提供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2019年7月1号”的信息简单的写成“190701”,这样便于追溯。这有点像工厂出厂产品,编上出厂日期,便于用到的时候追溯。

索引化

“索引化” 就是给所写的内容编上目录,写完一本笔记之后在侧面编号、做日期标记(日记起始日期),这样也是为了日后追溯所做的工作。下图是是作者以往笔记的图片。

二、高效率积累信息的方法

知道了记笔记的原则,再来说一说,高效率记笔记的方法。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中,作者介绍了三种高效率记录信息的方法:常用内容符号化、“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粘贴法。

常用内容符号化

常用的内容符号化,有助于提高记录效率,增加趣味性,比如“北京”简化成“BJ”、香港简化成“HK”等等,用一些自己知道的简化方法。比如作者自己的一些简化方法:

M-电影:看过的电影标题、感想、印象深刻的台词T—电视:看过的电视节目的标题、感想等会—会议:访谈、会议中的记录P—计划:工作上想尝试的计划、一查觉得很有趣的内容、感觉可行的想法素—素材:想对他人说的话、想写到网上的话、想用在什么地方的句子。A—想法:想做的事、改良方案、妄想E—饮食:吃过的、喝过的东西

诸如此类的自己的简化符号,不但帮助提高效率,也能保护自己的隐私。

M日本动漫 / 《千与千寻》 该片在电影院重映,重新看了一遍,发现当初根本没看懂,千寻留下来的目的是救爸妈,为了留下来,她不得不先干好眼前的事情,在洗浴中心帮忙,以自己的善良帮助河神,无脸男,白龙,这些机缘也变成救爸妈的契机。印象深刻的是无脸男,因为寂寞,因为没有目标,怎么也吃不饱,欲壑难填的感觉。看来人还是要有自己目标,有目标有方向才能活的安定有力量。

你看用这种方法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当时的观点,不至于遗忘的干干净净,记录下来,日后就变成了素材。记录的过程,也是积累收集素材的过程。

另外,记录的时候字体要清晰,便于自己能够轻松识别。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在参加会议、听课演讲,或者读书、或者一些其他的场合,作者提到要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记录信息,这种固定模式叫“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就是用“O”开头,先把听到看到的原话写下来,隔一行,用“☆”开头,写下自己的感想,不断重复,交叉进行,“O”和“☆”不断重复出现,这和“葱鲔火锅”中,葱和鲔出现的方式相识。

鲔是金枪鱼的别称,日本吃金枪鱼和葱为食材的火锅料理,会码盘,一排葱段,一排金枪鱼片,交叉出现。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具体做法,用下面的例子说明:

190401 张爱玲的《流言》

O 《爱》写到:“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这篇《爱》通篇只有不到三百字,描述的是一个很常见的故事,然后结尾写下了上面的感想,文却流传甚广,让人难忘,频频回味。张爱玲对日常素材和文字的运用确实厉害,有些我们觉得平常的事情,却能在她笔下生花。

数年之后,刘若英看了这篇文,唱了《原来你也在这里》,在大街小巷长久回放,触动人们的心弦。一篇文,一首歌,成为了经典。

O 《论写作》 “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

☆ 大多数人都怕麻烦,一有麻烦就抱怨不停,这些抱怨却也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抱怨完,该干的还得干。然而,给别人的印象却是怨天尤人。人生即麻烦,工作中的、生活中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处理麻烦也附带价值。

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感想,疑惑,观点,是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原创,灵感、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点子,一本书的初始,是重要的素材,是我们需要和寻找的东西。

粘贴法

前面说了,在笔记本上,可以记录任何信息,有些信息可以用粘贴的方式进行,快捷又方便,有趣,比如,一些宣传单,收据,报纸杂志上的某条重要信息,宣传册等等这些,记录这些信息,这些可见的信息,能够帮助记忆,让记忆立体起来,看到这些信息,立马想到当时发生了什么。

此外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作者还介绍了其他的一些整理信息的方式,比如附上标题,用分割线,空一行书写等等,这些让整理出来的信息,具有可观,可查,让自己整理出来的信息成为一本本具有可用价值的素材书。有了素材,作者又提出来五个活用素材的步骤。

三、活用素材、玩转信息五步走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也就是说,我们把日常生活工作的本来就有的元素,收集起来,以一定的方式重新组合衍生,就是创新创意原创!这正是我们收集整理信息的目的。

如果说,记录、收集素材,是把菜买回家分门别类的放在冰箱里,那么切菜,炒菜,摆盘,就是对素材活用的过程。

本书中把对素材活用的过程分为五步:

1、收集信息

前面提到的用一元化笔记法记录笔记、高效率整理信息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把需要的蔬菜买回来,摆在冰箱里的过程。用一元化笔记法三原则、高效率整理整理出来的“素材库”,简单便捷,便于查找,具有可观性,信息丰富。

2、咀嚼

具体做法是无目的性重读和交叉参考。

无目的性的重读

在闲下来的时候,无目的性的翻看一下做的笔记,遇到感兴趣的,和现在工作有关的,就贴上便签,做上标记,用那种长方形的便签,如果对这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呼入而来的灵感,写下来。

交叉参考法

就是重读的时候,发现不同的类型的信息,同一个主题或者相关内容的贴一个颜色的标签,这样一本笔记中就包含有多个主题,在重读的时候,阅读这些不同的主题,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从而带来灵感,产生创意。

在这个咀嚼的过程中,整理的信息变成了工作的素材。

我觉得,其实就是配菜切菜的过程,闲下来的时候,你也不知道做什么菜,就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菜,看到想吃的感兴趣的,拿出来,你看到这些菜,就有了灵感,有了菜谱:“青椒和肉一起炒,再炒个蘑菇,可以放点青椒,做个清新黄瓜汤,汤上放几根芫荽,成了。”

然后开始把菜切切,放在盘子里,把这些菜,变成了你菜谱里的素材,成为一餐饭。

3、发酵

发酵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进一步深化,是“咀嚼”过程的深化,就是重读之后,一本笔记上做了很多不同颜色的便签,很多不同的主题,一时间也没有什么灵感,有些觉得有用,有些觉得没有,那么你可以通过“重组、移植、拼贴”的方法,把这同一主题的信息集中在一起。

重组,就是把同一颜色同一主题的信息,抄写在小卡片上,整合起来,摆放在一起;

移植,就是把同一主题,同一颜色相关的信息,抄写在一张A4、A3纸上;

拼贴,就是把这些相同类似的信息,复印剪贴下来,粘贴在同一张纸上。

重组、移植、拼贴的目的就是把类似信息集中在一起,重读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重新组合,激发灵感创意,生产出自己的原创知识、或成为工作的素材。

4、顿悟和具体化

就是说,通过收集、咀嚼、发酵信息,有了灵感创意,怎么进一步的处理这些灵感。

一颗苹果掉在了牛顿头上,牛顿顿悟了,有了灵感,之后就拿起笔,计算计算,做实验做实验,让当时的灵光一现成为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顿悟是“活用素材”中的第四步,之后做的事情,也正是“活用素材”第五步中想要表达的,“勤于动手,思考才能前进”。也就是说,有了灵感之后,要做些什么,不要让自己的手停下来,做些什么,以促进思考,想出点子,具体运用灵感。比如说,牛顿证明牛顿第二定律,让其成为定理。

收集信息、咀嚼、发酵、顿悟和具体化,是活用素材,玩转信息的五个步骤,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谁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谁就获得了先机。

人的记忆力是不断衰退的,有时候晚上竟想不起来早上吃了什么,更别说那些我们觉得很有价值的素材,灵感一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如何整理信息》里的方法,整理信息,留住这些信息,活用这些源源不断的素材,解决了我们文章苍白无说服力,工作没有创意的难题。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创意,生产出出人意料的价值。

同时记录这些日常信息,把我们的生活工作展现在纸上,也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生活的模式,流程,并及时的做出调整,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