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力戒就事论事 追求深入分析——全国卷Ⅲ高考作文升格示例

2020-11-15 10:20:01
相关推荐

易果林 (著名高级语文教师、省教育学会教法研究员、新课改(讲学稿)研究员、果林生态作文创始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浅析】

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参与者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都不言而喻。在恢复高考40年之际,高考作文写“高考”,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到理解和体会,呈现他们发奋读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另一方面,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讨高考的成败得失,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多数考生恐怕都没有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肯定会些许陌生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言说不尽的话题,遂令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所供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对高考的意义和影响作深刻的思考,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向,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考生更须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它不同于一般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是“我”,以唤醒考生的直接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考生对于“我”的定位,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也很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来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考场原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看高考

“高考记忆”几乎成了一种国民记忆。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将目光投向那个冰雪消融、生机无限的年月,或许能捕捉到不一样的价值和心跳。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张铁生当年凭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茧上了北大(高考试卷千万莫留硬伤。张铁生上的是铁岭农学院而非北大)。这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深深伤痕(这是“40年”之前的事情,与下文的议论缺少一个有机的过渡。应紧扣“高考”,以简明扼要的议论阐明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危害)。

40年高考之路不寻常,无论多么艰辛,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拿什么标准(高考不是标准,是方式)去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代中国,高考的本质(不是本质,而是意义)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经济,一种政治,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公正公平的选拔标准,高考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社会公平,主持社会公正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确在过去的岁月里为我国各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不管现在社会怎么诟病高考,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能够取代高考(分析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仅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既有些单调,也显得“调门偏高”,宜再从个人层面简析高考体制的意义和影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在一千多年漫长的科举制度时代,这(“这”指代不明)无疑是对读书人绝对的诱惑与鞭策。一考定终生,我为考试狂。时至今日,这种极端思想仍流毒无穷。如愿的,好似得了人生“免死牌”,在原本圣洁的大学殿堂里,俨然一个混世魔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最后成为社会垃圾人;失意的,消极颓废,“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游戏人生,甚至上演跳楼自杀的人间悲剧(在分析高考体制的弊端时,用语过于笼统绝对,批评的分寸感把握得不好)。

不可否认,高考让多少有志青年、寒门子弟,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转身,通过这一跳板,在人生路上春风得意,阔步向前(这一层分析了高考对“个人”的意义,宜移至分析高考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之后,以保持思路顺畅,结构清晰)。

(这一段之前宜加上一个过渡段,巧妙引入高考对“我”的意义和影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青春的路上,我也曾为三天六份考卷近乎疯狂拼命。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岁月砥砺,我懂得一个道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万千条,高考只是人生列车的一个小站,未来的路还很长。

考试终了的铃声即将响起,对我而言,高考即将落幕了。故事不多,宛若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时代列车还在前行,我们只是高考的一介匆匆过客。风正好扬帆,感谢高考,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社会更加正义公平,让人生旅途有梦可循(这一段可以分作两段,一段从社会层面总结,一段从个人层面总结。最好点一点题,揭示作文题目的含义)。

【总体印象】

文章分析了高考对于国家、社会的意义、影响及其存在的弊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了对高考的认识和感悟。文章的瑕疵主要有三点:一是对高考的意义分析主要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而未从个人的角度探讨,分析欠全面;二是文章的结构安排不是很合理,段落顺序需要作一些微调;三是一些段落之间过渡生硬,文章题目与内容之间缺乏照应。

【升格之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看高考

在中国,“高考记忆”几乎成了一种国民记忆。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将目光投向那个冰雪消融、生机无限的年月,或许能捕捉到不一样的价值和心跳。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张铁生当年凭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茧上了大学——这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深深伤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40年前,那段伤痕累累的岁月终于一去不返。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以恢复高考为标志,中国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40年的高考之路非同寻常,无论我们走得多么艰辛,甚至走过弯路,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们国家稳步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要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最佳举措是什么?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对每一个国民来说,高考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最可靠、最公平的途径。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高考可以让每个人尽自己所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从而使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平坦,更通畅。正是高考,让多少有志青年、寒门子弟,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转身;通过这一跳板,多少人在人生路上春风得意,阔步向前!

当代中国,高考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经济,一种政治,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方式,高考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社会公平、主持社会正义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为我国各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恢复高考40年,我们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越了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他们做出的贡献也是前无古人的!

所以,不管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人怎么诟病高考体制,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高考是迄今为止我们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最为公正、公平和有效的手段。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无疑是对读书人绝对的诱惑与鞭策。一考定终生,我为考试狂。时代已逝,但这种思想的余韵犹在。部分家庭、一些青年将高考功利化,视其为求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一些人一旦考场成功,便一劳永逸,不思进取;一旦考场失意,便消极颓废,浑浑噩噩……但我们不能将这类现象归罪于高考体制本身,我们要看到更多的将高考视为人生之路上必须经历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发愤图强努力进取的青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青春路上,我也正为一天数份考卷近乎疯狂地拼搏着。青春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无怨无悔。岁月的砥砺,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万千条,高考只是人生列车的一个小站,未来的路还很长。

首场考试终了的铃声即将响起。对我而言,一场考试即将落幕。故事不多,宛若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时代的列车永远疾速前行,我们只是高考快车上的一介匆匆过客。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感谢高考,让华夏人才济济,让中国繁荣富强,让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位公民的梦想有迹可循!

【升格感受】

升格后的作文,在高考意义的分析上增添了“高考对个人的意义”方面的内容,在段落顺序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在层次之间加进了一些过渡性的语句,在语言表达以及标点使用方面作了必要的增删和更改……总之,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更全面充实,思路更清晰连贯,表达更精当凝练,更突出了副标题“我看高考”中的“我看”两个字,主旨更加鲜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 变化的作文 中学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预测 克服困难的作文600 回味作文600字 饺子作文 四年级的作文 二年级春天作文100字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300字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100字 打屁股作文3000字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 关于爱国主义的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400字 关于含羞草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童话故事 心里美滋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