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看完了今年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我发现自己竟然是个文盲

2020-11-15 12:50:02
相关推荐

一个月之前,我和小伙伴一起为全国的高考作文伤透了脑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对所有的作文进行了拆解,其中让我们觉得难以下笔的就有这两天引起轩然大波的浙江卷。

▲我们对作文的拆解

那个时候,我们还在私下说不知道今年的满分作文会是怎样的神文,毕竟现在的评分标准越来越高,套路类的文章虽然能稳扎稳打,但是想要在考场中杀出重围却也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这类兼具开放性和阅读量考核性的作文题目。

所以当“满分作文”登上热搜后,我立即去围观了全文,看完作文的第一遍,满脑子只剩“我不配”三个字,这也是近期第一次我对自己的文学素养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看文章的我

话不多说,先为大家奉上这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生活在树上》全文

惭愧地说,文章的第一句话我就没看懂: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海德格尔是谁?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表达了什么?嚆矢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小编真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

然而这类的句子和晦涩的文字几乎充斥了整篇作文,为了了解《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价值,我首先去查了一遍词典。

这才知道,原来嚆矢(hāo shǐ)意味开端,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 是指勤勉不懈的样子, 祓(fú)意思是扫除,婞直(xìng zhí)意为倔强、自以为是,玉墀(yù chí)是指宫殿前的石阶,也指朝廷。

这个查字典、再逐字逐句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中学生,正在做着令人头疼的阅读理解。

在理解词意之后,我又重新看了两遍,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观点,通俗点来说,他其实提出了不流俗的观点:

我们渴望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对未来有自己的期许,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本身具有“社会性”,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离不开家庭、社会对他的影响。

你可以选择“生活在树上”,但要记得“始终热爱大地”——一个人既要有理想,也要做到脚踏实地。

你看,明明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但这位考生却偏偏堆砌了这么多看似“阳春白雪”的辞藻,而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麦金泰尔、切斯瓦夫·米沃什等哲学大佬的扎堆出现,就让文章的晦涩难懂翻了个倍。

其实在高考考场上,就“难懂“而引发热议的作文不在少数。2001年一名江苏考生用古白话写的《赤兔之死》、2009年四川考生的甲骨文作文,都曾经轰动一时,而难得的是如果将这两篇作文翻译为白话文,就都是易懂且观点明确的好文章,它们的晦涩不在于文字的组合而在于文体的选择。

▲用甲骨文写成的作文

相较于当时对这两篇文章清一色的赞誉,《生活在树上》被评为满分之后,引来了网友两极分化的讨论。

有人认为文章观点深刻,论述清晰,不觉明厉。

也有人认为作者胡乱堆砌辞藻,故弄玄虚,读完不知所云。

在小编看来,大肆批评或赞誉这篇作文其实都duck不必,因为它的产生是基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高考考场,是一名考生在极限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他的文章并不需要打动大多数读者,他只需要打动阅卷老师就可以了,说白了,这篇作文是一篇应试作文,目的是用来得高分,而不是用来交流和传播。

在学生时代,语文老师基本都会教给学生写考场作文的套路:惊艳的开头和结尾,中间是大量的排比和比喻,为了增加文章的信服力,再填充一些名人轶事。也许这样的作文并不会取得非常高的分数,但一般也不会很低,是常见的安全牌。

也正因为这种套路的流行和普及,以前常会听语文老师说,一到考试,屈原就没完没了的跳江,司马迁一遍又一遍地受刑,苏武放了一天又一天的羊,马丁路德金高喊了一场又一场的《我有一个梦想》,作文的套路固定,甚至内容也相差无几。

所以想要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一定得出其不意,如果不能改变套路的规则,那至少要改变填充套路的内容。让主考官不明觉厉,至少就成功了一半。毕竟在八百万考生的battle中,不来点大招,怎能脱颖而出?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名考生其实很聪明。

虽然这篇《生活在树上》晦涩难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一篇立意明确、引经据典、论证清晰的好的应试作文,确实值得高分,然而是不是能到满分的程度,就有太多可讨论的空间了。毕竟满分作文之所以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就在于它不仅代表了主考官的喜好,也代表了某种价值观的导向。

所以当这篇《生活在树上》从茫茫“卷”海中推到大众眼前时,实际上就是给学子们释放了一个信号:阅卷老师喜欢这样的文章,堆砌的辞藻比平白的语言更容易拿满分。可以预见的是,领会到这层意思的学生会写出多少《生活在山上》、《生活在云上》、《生活在海上》。

看到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到在2007年有一篇感动了大众的高考作文,语言平实直白,没有任何常见的套路,尤其最后一句又将作文的主题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然而这篇作文并没能拿到满分。

▲2007年高分作文《怀想天空》

如今满分作文已成为一杆标尺,它所能引起的波澜并不只局限于网络上的讨论,更让一些“潜规则”深入人心。在整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只要“老师想看什么我就写什么”的解题式写作依然在大行其道,类似这种套路大于内容,文字大于情感的作文,就不会消失。

今天不论是我们家长还是吃瓜网友们围绕着这篇文章的热议,其实针对的都是一个问题:如果应试教育中的套路是必然,那作文的角色该何去何从?

也许只有当一篇应试作文可以剥离应试二字直接等同于好文章,学生能真正地我笔写我心时,作文的测试才会具有真正的有意义,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的作文700 追随者作文 感恩陌生人作文 六年级建议书作文 我的心在等待作文 过元宵节的作文 关于节电的作文 你的微笑作文 演讲作文400字 泰山作文800字 如果没有什么作文 描写蜻蜓的作文 疫情爱国作文 我和哥哥作文 考试通用作文 写菜园的作文400字 心灵之窗作文600字 关于青春的英语作文 描写大理的作文 那是一首诗作文 春秋乐园作文 第一次消防演练作文 马路作文 我的优缺点作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600字作文 记叙文作文 作文假如我是 作文我的数学老师 关于小吃的作文 有趣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