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届高考作文指导系列之二十三:议论文如何做到“材料丰富”

2020-11-15 16:40:01
相关推荐

议论文写作中的“材料”,主要指向议论过程中援引的各类论据。“材料丰富”即指阐释事理时不作空洞分析,而是借助诸多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

议论文写作中的“材料丰富”,首先建立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充当论据的材料,或体现为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事件,或体现为已被历史证明的定理、公理、名言警句,或体现为经典作品中的不朽的艺术形象。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公认性”都是必须具备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中蕴含着的哲理,必然是被绝大多数人公认为正确、符合逻辑。传统文言课文《报任安书》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都属于广泛占有材料的典型范例。

“材料丰富”其次建立在精当的取舍、适宜的联想与推理之上。拥有大量的第一手论据材料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内涵丰富立意深刻的作品。要想落实作品的丰富性,还必须对材料进行精当地取舍。要能够依据构思立意的需要,合理使用好每一则材料。同时,还需要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推理,使一些原本看起来并无直接关系的素材,建立起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充实文章内容的目的。

鲁迅先生在写作《轮雷峰塔的倒掉》时,就不但依据写作的需要对《白蛇传》的传说进行了加工提炼,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联想到《义妖传》,进而联想到钱王和保俶塔,最终又联想到了秋高稻熟时节的螃蟹,联想到了躲在蟹壳中的法海,在冷嘲热讽中完成了全文推理论证的全过程。

“材料丰富”还建立在材料的铺排、修辞的使用中。议论类的文章,使用论据时不能满足于对某一具体材料的细致描绘,而是需要将同类型的若干则材料进行精心整合,以排比句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议论文中运用排比句列举论据材料,往往能使说理拥有更多的言外之意,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排比之外,文章还要善于使用其他修辞手法。要善于将一些原本抽象的内容,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内容。

《“友邦惊诧”论》中,鲁迅先生为了揭穿“友邦人士”的丑陋嘴脸,就通过一组排比句,在类比与对比手法的综合运用中,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材料丰富”最后取决于文章的虚实结合、由具体到抽象的拓展迁移。优秀的议论文,同样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说理过于实在,则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狭窄,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理过于虚空,又容易脱离生活实际,给读者云山雾罩的玄幻感觉,同样影响阅读情趣。所以,成熟的作者,总是善于将虚与实和谐搭配,如此,文章才能有效落实由具体到抽象的拓展迁移。

例如,《纪念白求恩》的写作主旨在于颂扬国际主义精神。要达成这一目的,便需要对国际主义精神这一抽象概念作意义阐释。作者正是采用了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的手法,既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客观事实,又从其行为中解析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两种抽象的意义,再通过“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样的事实,将原本虚空的概念介绍得翔实生动。

【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材料,依照要求写作。

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些汽车的后窗贴有“保持车距”“请勿吻我”“我怕修”之类的提示牌,目的是告诉后面的车辆不要和自己过于“亲密”。因为一旦“亲密接触”,就有麻烦产生了。其实,万事万物都有个保持距离的问题:林木的生长需要距离,楼房的建筑需要距离,人与人的交往需要距离。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不脱离材料意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导引】

“距离”,除了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而外,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同样的地理距离给不同时代的人们造成不同的障碍呢?在历史和现实中有哪些远近互通互变的现象呢?在多元的时代要不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地理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会自然缩短吗?

深入地想一想,这里有写不尽的内容。

可以从历史上的“天涯”变成了今天的“咫尺”写起,表现科技的巨大进步;可以从“咫尺”与 “天涯”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距离出发,表现人与人的隔膜;可以写师生之间、官员和百姓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表现新型的人际关系;可以写万水千山隔不断的情爱、母爱和对祖国的爱;还可以从鉴赏的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的角度写距离保持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从认知的角度写距离保证认识的客观性,从物理的角度写距离提供活动的舞台,距离保证安全等等。

【下水作文】

远与近

这是一个怪诞的世界:万水千山的那一端,或许有着你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同一个楼梯的这一端,或许有着你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邻居。感恩现代信息技术的成全,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依凭了电脑或手机,把遥远的距离缩短为50厘米或者10厘米,又把10厘米或50厘米放大为寸草不生的万里沙漠。

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已然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浓缩成了小小的屏幕。心与心的距离,却若头顶上的蓝天与白云,既有可能紧密偎依,也有可能始终分离。信息技术可以改变物质化的生活,却无法让精神世界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和其他的个体形成亲密相融的鱼水深情。

这样的现象,正常,又不正常。

正常的理由很充分。社会高度发达带来的,是大工业时代紧密合作式生存形态的转变。生长于当下,只要手机没死机,网络没瘫痪,支付宝有余额,似乎就没有了需要劳动邻居们帮忙处理的事儿。病了有120,遇到麻烦了有110,想吃点东西了有美团,想买点东西了有天猫,遭遇痛苦了有微信和QQ……网络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天涯若咫尺的物质时空,在此时空中,距离退化为一根线,既无限遥远,又无限靠近。差距只在于彼此是站在线的两段,还是线的两边。

不正常的理由同样很充分。浅近的理由是,人类属于群居动物。虚拟世界中的“群居”,终究无法取得真正生活中的朝夕相处。邻里间只要形成了真正的友谊,总胜过屏幕上虚幻的影像。更何况,屏幕上的那个身影,究竟是否真如他的文字或言说,还得打个或大或小的问号。

深刻的理由是,共存于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在个性化的情感之外,还有一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你无法要求万里之外的那个网友和你一起为你生存的这片土地种一棵树,无法在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与他同心协力共渡艰难。当人类不得不用集体的力量去抗拒来自自然或社会的灾难时,你只能和身边的人手挽手肩并肩地奋斗。

所以,任何一种人为地压缩距离或者制造并拉大距离的行为,都不是生活的应有质态。生活在地球村中,我们需要的,既是“天涯若比邻”的丰富,也是“隔篱呼取尽馀杯”的惬意。唯有将远方和眼前的人都看作风景,都视作值得信赖的朋友,才能在线上线下拥有同样丰富的精神生活。

当然,亲近邻里也有一个尺度的问题。此尺度过大,人际关系便生疏;尺度过小,又容易出现矛盾。好在国家相处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邻里相处也得尊重彼此的私生活空间,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最理想的邻里距离,说到底就是四个字的路程。这四个字是“尊重”“理解”。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也有人说,距离使人陌生。其实,美或陌生都并非由于距离,而是由于心灵。心灵相偎依,距离便消失;心灵相疏离,距离便产生。

只是,偎依也好,疏离也好,最好都能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尺度之内。这个尺度,就如两个刺猬的相互取暖,远了感受不到彼此的温度,近了又会带来伤害。重要的是恰到好处。

【写作感悟】

这篇作文在“材料丰富”这一点上,大体落实了上述“方法导引”中倡导的各项要求。

从论据的选择上看,文章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时而关注当下,时而眺望从前,时而国家的相处原则,时而邻里的交往策略,基本体现出“上下两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思维角度。

从材料的取舍、联想和推理上看,在无尽的“距离”中,只抓住网络空间距离和邻里距离这两个点而展开,体现出议论文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写作风格。运用材料分析事理时,也并非全部建立在真实生活剖析的基础之上,而是多处运用了联想和推理。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增强了说理过程中的可读性,为读者提供了相对丰富的阅读体验和认知感悟。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游厦门作文 红烧鱼作文 我的姥爷作文 美丽的夜晚作文 三年级上册同步作文 美好的春天作文 美丽的遇见作文 希望的作文600字 课间活动作文 体育运动作文 中秋节风俗作文 作文素材杂志 手机作文300字 关于灯的作文 写一篇童话作文 衡水体英语作文 小标题作文格式 点评作文的评语 植树作文二年级 读书的乐趣 作文 打屁作文 太空之旅作文 高考作文一卷 四年级写人的作文 转折点作文 二年级植树作文 白云山作文 作文万能题记 奶奶过生日作文 端午的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