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作文权威点评:这么写 才能得高分

2020-11-16 02:05: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引导着语文教育,也聚合了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7月7日11时30分,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几乎在同一时间,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出现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今年高考作文题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体现出哪些价值特点?本报邀请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第一时间作出点评。

点评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管然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邓彤(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

褚树荣(宁波教育局教研室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Ⅰ卷:

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

汪锋:从表面上看,全国I卷仅仅是根据一则历史材料写读后感,考虑到考前各种针对疫情材料的押题,这种回避却是一次成功的反猜题。如果,还有考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疫情材料模块化的移植到作文中,相信阅卷老师会哑然失笑。这其实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次提醒,猜题是没有出路的。

这道题目有利于选拔出真正有实力的考生。从命题技术上看,沿用了这几年一贯的模式,创设了真实的写作场景。如果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读书会,那该校的语文教育就完全迷失了。在班级读书会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来谈感受,是从阅读到表达的重要实践,而且是重要的交流机会,跟他人思考的碰撞是提高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

这里最重要的表达要求就是讨论主题明确,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谁的行为最有想法,但这个想法仅结合上述材料是不够的,这也在考阅读量。《论语》等经典中对此还有更多的讨论,此外考生还需要申述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力量,设身处地的理解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史实。

最后需要提醒,发言稿的听众是自己的同学,考生写作时经常会忽略语气措辞的得体,这在今后的语文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

全国II卷: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演讲稿)

管然荣:全国II卷大致沿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体现了真实“情境任务写作”的良好理念。近年来,倡议书、书信、演讲稿等都成为全国卷作文要求的文体。这些文体都是高中生应该熟练掌握的日常文体。该题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一组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设置了一个清晰的写作情境,要求考生要在这情境的限制中完成写作。

提示语“2020年的春天”,点明了万众一心齐“抗疫”的时代背景,而所引“寄言”名句,又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乡与乡甚至国与国之间相融相合、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要求在共克时艰的当下表现出“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大主题,文章的立意指向十分鲜明。

本题还具有明确的“语境”限制,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要写成演讲稿的体式,交际交流色彩浓烈,所要求的现场感强烈;是一种对象性十分明确的情境交际写作,选材、手法、语言等都要服务于这样的交际需要。

我认为,写作此文一是体现演讲主题。二是明确受众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代表,受众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三是演讲稿层次清晰、号召激励的文体特征要显豁。四是既要有鲜活明快的生活语言,也可适当体现一点中文演讲典范古雅的语体特征。

全国III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邓彤:这道题同时考察了学生的两大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与书面交际能力。这道作文题特别注重思辨,将“如何认识自我”这一颇具哲学思辨色彩的话题作为写作内容。

为降低难度,命题人又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支架:认识自我的路径——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认识自我的内涵——“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想过怎样生活”。考生从这两方面思考,就可以有效进行写作构思了。当回答出“我是谁”类问题之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看似玄妙高深的思辨话题,一旦有效利用试题材料中的支架,思考起来也能颇具章法。思维层级甚高,写作难度不大,这样的试题是令人满意的。

全国III卷作文还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如此宏大的话题,却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道题聚焦于特定的写作情境,体现了写作“经世致用”之功效。

试题材料首先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毕业前为高一新生写信,就“如何给自己画像”这一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需要考虑特定的写作目的——分享本人“为自己画像”的体验,要考虑具体的写作对象——高一新同学,要恰当运用指定的文体——书信。

这篇文章不能自说自话,要符合书信格式,要运用学兄学姐口吻,要着重阐明进入高中“为自己画像”的意义和方法。这一情境的意义在于,写作不再是作者的独自面壁苦思,不再满足于自圆其说,而需要“为时而作”“为事而作”。思辨与语境交相辉映。

故此,我认为,这一高考作文题具有指标性意义。

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汪锋:全国新高考Ⅰ卷的材料很熟悉,主题也在意料之中。

此题的考生大概心理上会比较安定。“距离与联系”的辨证关系在“疫情”这一大背景下得到凸显,也就是,非疫情条件下的“距离与联系”的日常表现,比如,拥抱等于亲近,不再拥有理所当然的解读,这反而说明了形式(距离)与情感联系并不具有必然性。当改换形式之后,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背后的联系,就更突出了联系的价值。

相对来说,要在作文中呈现自己的这些思考,比较保险的形式是夹叙夹议,考生举一些准备好的相关实例,再扣一下题目中的主题,这应该是大多数考生会采取的策略。相应来说,这类作文的区分度非常难拉开,阅卷老师可能只能根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优劣来判分。

如果考生构思一个故事,先是距离上的改变造成误解,然后通过细节上的触发,悟出背后更紧密的联系,当为一类文之选。

全国新高考II卷:

主持词:带你走近——(地名)

褚树荣:高考作文,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可谓之“隐喻型”,借用寓言、故事、格言等作为比喻、象征、类比,命题意图是隐晦、寄托、曲折的。一类可谓之“直陈式”,材料是真实或模拟的社会事件、典型话题、具体情景,命意是直接、明确的,无需考生转弯抹角去“破译”。考生只要就事论事即可。新高考II卷是个“直陈式”的题目,审清题意并不难。它的命意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人文浸染、地理游历、人事阅历、历史沿革、地名掌故等等,只要地名和你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精神启蒙、价值体认有关系,都可以择其一二,作为立意,就不会偏题跑题。

“主持词”是特定情景中的口语交际写作。要求“切合身份”,意味着这篇作文,相当于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讲述的“脚本”,所以要求有介绍性文字的明白,讲述性文字的生动,口语化文本的通俗。但是,“让你联想”“唤起你的记忆与情感”“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些提示,又在暗示着可以讲故事,作论述。批卷时,老师是不会把是否是规范的“主持词”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的,因为“主持词”可叙事、可抒情、可说理,所以,“明确文体”这句话可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困惑。

值得一提的是该题的价值导向。这个题目让我们想起实用写作、口语交际、媒体融合、社会参与、文化关注、生活课程、经世致用等极为重要的新课标关键词。即使埋头于书斋,读书也有价值导向。如历史书中的海参崴,政治书里的小岗村,语文书里的烽火扬州路,背后有惨痛教训,有蝴蝶翅膀,有兴替沧桑。

北京卷: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或“一条信息”

管然荣:题目一要求写议论文,写作“情境”提供的是近期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材料。其中“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信息。在让莘莘学子为祖国巨大科技成就振奋自豪的同时,理性思考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与世界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这是近年来北京卷议论文命题中最具有思辨性的好题目。所设“群己”关系的话题,原本是个老话题,但要想写好这个思辨性很强的题目,并不容易。

首先,要将话题内容放置于当下情境,保证题材的时代新颖性;其次,要想写出新意,还不能泛泛地谈论群己关系,尤其要凸显“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要高度强调“个体”在“群体”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必须要把这一点谈得充分,论出新意;而要谈好这一点,同时又必须兼顾“群体”的重要作用,需要想明白个体与集体的群己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表现好题目凝聚着鲜明时代精神的大主旨。

题目二要求写记叙文,这一记叙文命题很别致,与以往风格有异,可谓“小信息,大情怀”。从写作内容上,命题及材料很有张力,可写作的空间非常大,可写的话题也很多——爱国报国的情怀、家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温情、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待人接物的宽大情怀等等。

总之,自然、人世蕴含的各种情愫、哲理、问题,皆可写入文中。面对该题,不同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表。这“一条信息”既有大的信息,又有小的信息。大到国际社会、国家民族层面的,小到凡人小事,都可以入题。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尤其要学会大与小的转化,学会以小见大,用小写大,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只要考生能够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地巧妙借助大小转化、虚实转换等手法,借助于细节描写,构思一个有波澜、有曲折、有看点、有情怀的故事,就一定能在考场上写出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考场佳作。

天津卷:中国面孔

汪锋:如果只看题干,不看材料,对于“中国面孔”的新思考是一个开放的题目,也是任何一个青年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如何在当今世界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

然而,这一个题目是有限制的,也就是,必须2020的春天之后产生的新思考,也就是说,新冠疫情造成的世界与社会变动,对考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如果能在作文中体现这一前后对比,变与不变,结合起来,应该是阅卷人期待的好作文。材料中给出了更多的例子,其实是一种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限制考生的思路,回到简单的好人好事和英雄事迹上来。如何评出这些考生感悟中哪些适合作为“中国面孔”的美颜照,大概是阅卷老师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上海卷: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

邓彤:上海卷延续了往年注重思维的特点,试题致力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折射出关注人生、思考人生的思辨之光。要写好这类注重思辨的作文题,需做好如下几件事:概念分析、观点分析、思考内容的组织。

首先需要对这一试题的观点加以抽象提炼,转化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特征的观点:面对出乎意料的重大转折,人的主观能动性究竟有多大?经过这样转换,就可做进一步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转折,人们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积极有为的。应该说,确定这样的思考方向,就足以确保自己的作文不至于跑题偏题了。再看概念分析。在此从基础上,还需要使思考更深入、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此时,就需要对一些概念做具体分析。

例如,“转折”一词,就包含了构思写作的方向与内容。请看:“转折”就是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变化。并且“重大转折”往往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常常在不经意间,事物方向、性质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事起于仓促之间,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此时最容易产生“束手无策”之感。除非巨大的毁灭性转折,面对突然转折,人们反而会面对许多新的机会,新的可能,可能创造出新的天地。最后,对分析做条理化整理。也就是对上述分析按照一定逻辑加以组织,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江苏卷:信息环境与人生塑造

褚树荣:同新高考全国II一样,今年江苏卷题目类型也是“直陈式”,但情形有所差别。全国卷属于“直陈式”里的“情景任务型”,江苏卷属于“话题思辨性”作文。江苏卷先要确立一个话题:“交际语境与人生塑造”,然后梳理话题内部的概念关系,发表思辨性的观点,考生只要着眼于交际语境与人的成长的关系来展开就行。如“环境改变人生”,“信息决定成长”,“智能互联,万物生长,人处其间,深受影响”,“社会是大学,信息是课堂”,甚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现成的谚语都可以直接拿来做立意。

从文体而言,江苏卷没有像全国卷给学生以违和感。考生可以叙述浏览、点赞、分享、感动、期望等种种经历,也可以表达塑造、成长、改变等种种思考。但是今年的考题有相当感性的排比句:“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所以,有文学才华的考生,敷衍成一篇文学叙事,也能得高分。

浙江卷:现实生活中,落差或错位

褚树荣:就类型而言,浙江卷也属于“话题思辨性”作文,这几乎成为典型的“双环扣” 命题模式了。所谓“双环扣”的“环”,其实是一个概念,双环,就是提供一组(两个或三个)概念,彼此之间有并列、对立、交叉、属种等逻辑关系,学生要厘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站位、定夺、选择、判断。人生坐标和社会角色、美好期望和客观现实、家庭预期与社会需要、预设的理想和变化的生活之间,有变化、有落差、有错位,怎么对待、处理、调整?

总之,凡是在“预期和现实”这两个环里“做道场”,都应该算是扣题。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谈期望与现实”“方凿圆枘:谈人生定位和社会需求之错位与落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的调整与适应”“是坚持自我,还是妥协社会?”“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人是如何被塑造的?”“正确的人生:自我与他人的协调和和谐”等等。至于文体,浙江卷一如从前,你可以描述预期、角色、变化种种体验,也可以阐发改变、落差、错位、适应等种种思考。就考生的写作惯性和训练重点而言,写论述文,是属于稳妥的大多数。

江浙两省的题目,也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妥善协调自己和他人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出、校园安全压力增大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地定位自我,如何理性地对待周围纷至沓来的信息,如何缩小个人期许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如何在社会化过程中让自己健康成长,都是迫切需要重塑的价值坐标。但是,如何把这样的价值诉求,跟交际情境、任务驱动、综合素养等理念和策略统整起来,全国卷,显然做的更好。

来源:光明日报教育部记者陈鹏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吴亚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