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芸娘(民间故事)

2020-11-16 09:05:01
相关推荐

山高、林密、

桥小、水长。

小河边,溪水旁,开有一家小小的酒肆,酒肆前高挑着一面杏黄色的三角旗,上书一个斗大的“酒”字。

酒肆不大,前堂后店,开在山脚下。山上林中,生活着一群金丝小猴,常常蹿进酒肆后院,翻跟头撒尿,呲牙裂嘴,伸手向客人讨吃,憨态可掬,常常逗的客人哈哈大笑,尤其是小孩最是喜欢了。

酒肆老板封三娘,是个四十多岁的半老徐娘,一身碎花旗袍,红绣鞋,满头青丝松松地挽了个髻,随随便便地用一根木筷别着,上面插了柄木梳,看上去,倒也别有一番风韵。

酒肆中有俩伙计,一个跑堂的小二。俩伙计熊大熊二像是俩个闷嘴葫芦,一天也说不了三句话,一个负责打扫卫生,收拾客房,一个负责炒菜,都是五大三粗的个条,跑堂的小二倒是长的眉清目秀,十六七岁的样子,却没个清闲的时候,嘴也像饶舌的八哥,整天叽叽喳喳的。

酒肆大堂上的横梁上,垂着两条细细的金链子,链子下端拴了一根指头粗的横木,横木上落着一只绿皮鹦鹉。只要有人进来,鹦鹉立马就会用那又尖又细的声音叫道:“小二,客来了!”

“小二,客来了!”

随着那又尖又细的声音,一位满脸胡子的彪形大汉,大踏步地闯进了店堂里来……

“小二,客来了!”

随着又尖又细的声音,一个满脸胡子的彪形大汉,大踏步地闯进酒肆来。

“掌柜的,来二斤酱牛肉,五斤烧刀子,十个大馒头!”

“好嘞!”小二拿下搭在肩膀上的毛巾,在一张桌子上擦了擦,笑道:“客官,这边请。”

胡子汉的身后,跟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娘子,蓬头乱发,满脸戚色,眼中似有泪水在打转,两手放在胸前,使劲地绞着一方丝巾,一言不发。

“菜来喽——”小二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

“吃!”胡子汉将一个白面馒头硬塞在小娘子的手里,“妈的!不吃的饱饱的,如何能让老子痛快?”

小娘子似乎是怕极了胡子汉,捧过馒头急急忙忙地咬了一口,却不想一下子呛在了嗓子眼里,咳个不止,鼻涕眼泪都流了下来。胡子汉见状,非但没有一丝关心的表现,反倒仰头大笑:“哈哈哈哈……”声如洪钟,惹的满屋子的客人怒目相向,惊的绿皮鹦鹉扑棱棱地飞了起来,转了一圈后落在了酒柜之上。

原本笑靥如花的酒肆掌柜封三娘,微微地皱了皱眉,手指轻轻一弹,一线物事倏地飞入胡子汉的酒杯中——没有人看到,既便有人看到,也不会告诉胡子汉。

胡子汉根本不顾众人的感觉,依旧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胡子汉一点儿也不顾及众人的感受,依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一会儿就喝的烂醉如泥,歪倒在桌子上。

“熊大,客人醉了,收拾一间客房,扶客人进去歇息歇息。”

封三娘的话音刚落,熊大便闷不声地走了过来,将手插进胡子汉的腋下,像拖死狗一样,将胡子汉拖进了后院。

封三娘轻轻地走到小娘子面前,轻轻地说道:“小妹妹莫怕,你家相公只是喝醉了,睡一觉就会好的。”

“他不是俺相公,俺不认识他!”

小娘子见胡子汉不在了跟前,情绪变的异常激动,高声喊了句俺不认识他,继而掩面大哭。

封三娘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放在小娘子的头上,轻轻地抚摸着。渐渐地小娘子平静了下来,告诉封三娘,她叫芸娘……

离栖凤山三百里外,有一个叫清水镇的地方,芸娘就住在清水镇西头,那棵大榕树下……

清水镇位于大山深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镇里的姑娘一个比一个水灵,而且温柔善良,芸娘就是其中一个。这日,芸娘和几个女伴正在镇外的溪边洗衣服,忽听得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抬头看时,一匹枣红色的马飞奔而至。

“吁——”马背上的人一拉缰绳,枣红马人立而起,咴溜溜一声惊叫,停了下来。马背上的人跳下马来,蹲在溪边,连掬了几捧水喝,最后又洗了把脸,站了起来。

原来是个满脸胡子的彪形大汉。

清水镇地处大山深处,几乎于外界隔绝,很少见到外来的人,芸娘出于好奇,不时地偷看着来人,不想,这一看竟看出祸来!

彪形大汉似有感应,扭脸看了过来,当他看到芸娘那姣好的面孔,清纯的眼神时,眼前一亮,嘿嘿地奸笑一声:“好个俊俏的小娘子,跟老子享福去吧!”

彪形大汉一把抱起芸娘,跨上枣红马,扬长而去,留下几个因惊吓过度而目瞪口呆的女子。

枣红马跑的没影了,芸娘呼救的声音还不断的传来……

等女伴们喊来村民,彪形大汉早已不知去向,芸娘的妈妈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

封三娘安顿好芸娘,来到后山旁,一招手,一只小猴子就从后山上窜了下来,蹲到封三娘的肩上。封三娘轻轻地说了几句什么,小猴子长身而起,窜房越脊,出了酒肆。

天刚麻麻亮,封三娘就披衣下了床,坐在梳妆台前,有一塔没一塔地梳着乱发,眼睛不时地望一望窗户,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窗扇“吱嘎”一声,一只小猴子挤了进来,落地后化作一抓髻小儿。

“回娘娘,”抓髻小儿恭恭敬敬地冲封三娘施了一礼,“那胡子汉唤作李彪,原本是太行山麗一铁匠,靠打些镰刀锄头为生。太行山麗穷山恶水,养家糊口着实不易,李彪便恶向胆边生,纠集了一帮好吃懒做的闲汉,占山为王,拦路抢劫,打家劫舍。

时间长了,周遭村民深受其害,怨声载道,自发组织起来,到县衙请命。年前,官兵攻破山寨,尽歼匪徒,唯独让李彪逃的了性命……”

“知道了,去吧。”封三娘顺手将一袋炒花生丢给了抓髻小儿。抓髻小儿欣喜若狂,一蹦身上了窗户,再次变做小猴子,窜了出去。

大天老明了,李彪的酒也醒了。

李彪睁开惺忪的睡眼,搜了一圈,没有看到芸娘。

妈的!不会是趁他睡着了,逃走了吧?这个小娘皮的!

李彪觉的身下硌得慌,想翻身坐起来,努力了几下,竟没能成功,这时,他才发现,昨晚自己睡在了柴房里,和牲口为伍!

简直反了天了!

“吽呕——吽啊——”

李彪想喊掌柜的,不想喊出的声音跟驴叫的一模一样!

李彪惊奇而又惊恐地看到,自己的双腿双手竟然变成驴蹄子!

芸娘是哭醒的,睁眼就看到封三娘坐在她身边,静静地看着她,脸一下子就红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笑容比哭还难看。

“想家吗?”封三娘轻轻问道。

“想!”

一说起家,芸娘又哭了起来。

封三娘也没有劝她,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芸娘,眼里满是温柔、怜悯,心疼,心里却像是打翻了油盐酱醋,五味杂陈。一直等芸娘渐渐地平静下来后,封三娘才轻轻地告诉她,胡子汉李彪在众人谴责下,羞愧地远去了,不再纠缠芸娘了……

“真的?”芸娘睁大了双眼,虽然满是疑惑,但终是有些笑模样了,然而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随即,芸娘又低下了头,暗暗垂泪。

“不要担忧,”封三娘轻轻地拍了拍芸娘的肩头,“年前的时候,你们那里有一位商人,路过这里,拿他的驴换了我们一头马,你可以骑那头驴回去。都说老马识途,其实,老驴也是识途的,它会把你送回你的家乡的。”

“可是……”

“没有可是。”封三娘笑道,“我也不用它拉犁,我也不用它拉磨,每天还的有人伺候它吃喝,你把它骑走了,我还能省些草料不是?”

早饭过后,熊大把驴牵了出来,封三娘扶芸娘上了驴,递给她一袋干粮。

“小妹妹,这驴脚程极快,估计月上中天的时候,就能到你家了。半路上驴要是不听话,只须拉紧缰绳就可以了,熊大给它上了呲牙(方言:就是把沾水(拴牲口的铁链子)捆在牲口的牙床上,一拉缰绳,牲口就会疼)”顿了顿,封三娘又说道,“小妹妹若是在家里住的烦了,欢迎回酒肆来玩。”

芸娘千恩万谢,骑着驴出了酒肆,由于不认的路,只得信“驴”由缰,她相信,封三娘绝对不会骗她的。

“娘娘不该让芸娘走的。”熊大闷闷地说了句。

“我知道。”封三娘淡淡地说道,“芸娘太年轻了,还不知道啥是人情淡薄,人言可畏,回去见识一下也好。”

熊大没有回腔,转身进了后院。

后半晌的时候,店里没有客人,封三娘一个人趴在柜台上打盹。

店里静悄悄地,绿皮鹦鹉似乎也睡着了。有风刮了进来,带着禾稻成熟的香味。

一声鸦叫,惊了封三娘的香梦。封三娘掐指一算——

“不好!芸娘有难,九儿速去解救!”

鹦鹉闻言,扑棱棱飞了起来,一头扎出窗外,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

山路弯弯。

弯弯的山路看不到尽头。

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芸娘都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更不知道离自己的家还有多远,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走着走着……

走着走着……

山上的风景好看吗?不知道。

路边的花香么?不知道。

芸娘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催驴快快地跑,好快些回到家乡,见到爹和娘!

“阿弥陀佛!施主请留步!”山路上忽然出现一个小和尚,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眉清目秀的,拦住了芸娘的去路。

“阿弥陀佛!小僧不知女施主是什么人,但佛说众生平等,你不该将这位施主变成驴,骑在身下,让他格外痛苦。”小和尚双手合十,一双大眼睛定定地望着芸娘。

芸娘根本不知道小和尚在说些什么,茫然地望着小和尚。

小和尚见状,非常气恼,却仍旧施了一礼:“既然女施主执迷不悟,小僧只好强行替这位施主解开禁制了。”

“既然女施主执迷不悟,小僧只好强行替这位施主解开禁制了。”

小和尚说罢,盘膝坐在山路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小和尚刚念了一句,猛地觉得头上一疼,似有水滴顺着脸流了下来,小和尚用手一抹,抹了一手鲜艳的红色——原来是血!

有东西从眼前飞了过去,落在了路旁的树枝上。

小和尚定睛看去,原来是一只绿皮鹦鹉!

哪来的扁毛畜生!

小和尚嘟囔了一句,还以为是个意外,继续盘膝坐好,双手合十,还没等他念出咒语,绿皮鹦鹉直冲下来,狠狠地在他头上又啄了一下,疼的小和尚失声大叫。

趁绿皮鹦鹉跟小和尚缠斗的档儿,芸娘催着驴绕了过去,急急忙忙而去。

小和尚想要拦截,无奈绿皮鹦鹉又凶又猛,硬是挡在前头。小和尚一个躲闪不及,光头上又被啄了几下,疼的小和尚哇哇大叫。

“哪来的小妖,竟敢欺负我铁仗僧的徒弟?!”

山坡上飞奔下一个胖大和尚。胖大和尚的手里拖了柄丈二长的铁禅杖,铁禅杖撞击在山石上,爆出一路火花。

小和尚双手抱着头,急急忙忙地躲在了胖大和尚身后。

小和尚双手抱头,急急忙忙地躲在了胖大和尚的身后。

绿皮鹦鹉飞上枝头,悠闲自在地用啄梳理着羽毛。

“我道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欺负我铁仗僧的徒弟,原来是百鸟之王凤凰娘娘的侍女九儿!”铁仗僧丢下铁仗,双手合十,施了一礼,“九儿不在酒肆帮凤凰娘娘打理生意,怎么有兴趣跑到这里欺负起小和尚来了?”

九儿被人识破行藏,也不再藏着腋着了,扑棱棱飞下树来,落地化作一少女,十二、三岁的模样,梳着满头小辫,胖嘟嘟的小脸,红红的嘴唇,好一个粉妆玉砌的小妮儿!

“老和尚怎么识的小女子?”

“呵呵呵呵……”铁仗僧仰天大笑,“那年西王母昆仑山上设宴,老僧因采撷雪莲,误闯仙境,也是老僧贪杯,见了美酒挪不开脚步,偷偷喝了几杯,被值日神拿获,幸得凤凰娘娘求情,才得以生还……当时,九儿不就是在凤凰娘娘身边么?”

九儿依稀记得,那还是百年前的事了,当时,和尚就有这般大岁数,没想到如今还活着,而且越活越年轻,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显老。

铁仗僧因缘际会,闯了西王母的宴会,偷饮了长生不老酒,也是他生性豁达,嫉恶如仇,加上凤凰娘娘的求情,西王母才特地赦免了他,也因此人间多了位行侠仗义的地仙。关于铁仗僧的故事,咱们以后再说,暂且按下不表。

九儿向铁仗僧说明了前因后果,铁仗僧听后唏嘘不止。

“凤凰娘娘依旧是热心肠啊!”

封三娘真的没有骗她,月上中天的时候,芸娘真的回到了自己家门前。

芸娘站在大榕树下,没来由地一阵儿心慌——离家不过三天,原本应该非常熟悉的家,竟然有了陌生感,陌生的都有些不认识了。

“娘,我回来了!”

“娘,开门啊!”

在芸娘敲门的同时,门“吱呀”一声开了——娘许是没有睡吧?一直在等着女儿归来——

“娘——”

“闺女——”

娘俩抱作一团,放声大哭。

哭声惊起了爹爹,惊起了哥哥嫂嫂,惊起了左邻右舍。大家七嘴八舌地劝她,然而,芸娘心中的委屈岂是一两句话就能化解的?

芸娘依旧哭的稀里哗啦。

“别哭了!也不嫌丢人!”爹爹大声吼道,“怎么不死在外面?回来作甚!”

爹爹的吼声吓了芸娘一跳,她万万没有想到,对于她的归来,爹爹会持这样的态度——因为她不知道,在她失踪的这几日,村上人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她是被抢走的,也有人说她早已与胡子汉勾搭在一起了……啥难听话都有人说,驴嘴马嘴能拴住,人嘴拴不住,何况芸娘的爹爹生就老实巴交的,没有办法回驳,只有干生气,而今看到芸娘哭个不停,心里烦躁,是以吼了一声,其实,吼过后,他就后悔了,后悔的只想搧自己的耳光。

芸娘回到家后,一直没有出门,娘整日陪着她,怕她想不开,爹依旧闷声不响地,吃了饭就去地里干活,哥哥嫂子也都小心翼翼的,不去揭她的伤疤,甚至,看她骑回去一头能干活的驴,还暗暗高兴。

只是……昔日的女伴再也没人来找她玩了,似乎已将她忘记了,唯一记得她的,是村里的媒婆——一个小脚老女人,整天叼着个大烟袋。

其实,早些时候,小脚媒婆就往她家里跑过几次了,说的是邻村的一个小伙子,跟芸娘同岁,有着一手木工好手艺,人也长的不赖,要不是她出了这档子事,亲事也该定下来了。

“哎呦喂——”小脚媒婆吧嗒了几口烟,又狠狠地吐了口痰,这才说道,“那个小木匠就别指望了,人家不干了。村东头的刘老歪说了,你家若肯将那头驴作为陪嫁,他愿意娶你家芸娘……”

刘老歪快五十岁的人了,一条腿还是个残疾,更可气的是,刘老歪是个醉鬼,好吃懒做,地里的茅草比庄稼还高,芸娘正值妙龄,而且花容月貌的,岂会嫁一个比她爹岁数还大的孬种?

“你把俺芸娘当成啥了?”芸娘的娘不高兴了,开口打断了小脚媒婆的话头,“什么孬货也给俺芸娘说?去去去,那凉快那歇着去!”

“什么好东西!还不是人家使过的破烂货?”小脚媒婆撇了撇嘴,起身就走。

“滚!”一直蹲在墙根处抽烟,从没有插话的芸娘的爹爹,猛地站了起来,一鞋底砸了过去,转身去拿扫把,小脚媒婆慌慌忙忙跑了出去,跑的比兔子还快,烟袋掉了也没敢停下来拾。

一个大活人不能天天闷在家里,时间久了会闷出病来的,芸娘在娘的劝说下,决定出去走走。

出门往东走,便是那条给芸娘带来耻辱的小河,芸娘不想看到它,连想也不愿意去想它。芸娘往西而去,打算到半山坡上去坐一坐——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还有那像白云一样的羊群,也许能抹平她心上的伤疤,让她忘记伤痛。

西面井台边坐了几个纳鞋底的娘们儿,边纳鞋底边拉闲拐儿,东家长西家短,不时还爆出几声浪笑。

芸娘经过井台时,那些娘们儿全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齐齐地看着她,眼中既有同情,也有嘲弄,更多的却是幸灾乐祸……

“瞧她那走势,一偏一偏的,八成是被那男人给日了……”冲着芸娘的背影,有人啐了一口。

“那还用说?天下男人就没有一个好鬼!”

“听说刘老歪托人去求亲了?”

“哎呦喂!快莫说了,媒婆都让人家赶出来喽。”

“都已经这样了,还能嫁个啥人家?有人要就不错了。”

“嘎嘎嘎……”

“哈哈哈……”

……

芸娘真想回去撕烂她们的嘴,可……可她真的不想再给家人添麻烦了,因为她,家人的烦恼、痛苦够多了。然而,这是她的错吗?

她错了吗?

她错了吗?

夜渐渐地深了,人们都睡了,就连看门的狗也睡着了,芸娘悄悄地出了门。

芸娘跪在门前,冲家里磕了几个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

天下之大,岂能没有芸娘容身的地儿?

常言说树挪死,人挪活,芸娘离开了家乡,没准儿还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

你说呢?

但愿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玉兔之死高考作文 关于诸子百家的作文 我爱中秋节作文 重渡沟一日游作文 幸福就是现在作文 写事作文六百字 闯祸作文 最优秀的作文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英语暑假作文50词左右 老师的手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指导 合唱作文 变化作文500 触动心灵的爱作文 感谢父母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记叙文 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四百字写事的作文 关于导盲犬的作文 学生会感想8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好词好句 筚路蓝缕的启示作文 写父母的作文 劝爸爸戒酒作文 家乡巨变作文 我会查字典作文 关于空气的作文 初一作文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