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南大法语系教授黄荭|创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

2020-11-16 10:30:02
相关推荐

一踏进黄荭位于南大和园的家,记者就被她满屋子的法国文学书籍以及《小王子》的周边所吸引。黄荭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这些书籍以及周边的来历,“我的朋友们知道我喜欢《小王子》,他们总是会给我带世界各地与《小王子》有关的东西。”

最初怀抱着文学梦的黄荭,在法语文学中找到了栖身之地,她翻译自己喜欢的文字,同时也写下自己在翻译、阅读、研究的文学生活中的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她以匠人精神细细打磨语句,为读者们传递法语文学的浪漫与热烈。

张垚仟 刘敏 / 文

牛华新 / 摄

03:15

作为杜拉斯的资深研究者,黄荭刚开始并不太喜欢这个法国女作家。

“我最初接触杜拉斯,是和袁筱一一起翻译《外面的世界》。”这是一本杜拉斯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的合集,内容非常庞杂,黄荭当时翻译得非常辛苦,因为涉及的专名和背景知识特别多,而当时的网络和搜索引擎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散文这一类的文本,文学性可能呈现得并不多,所以当时并没有认为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

随着黄荭对杜拉斯研究的深入,她越来越觉得杜拉斯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家。“一方面杜拉斯是一个很正义的作家,她关注社会现实,她描写贫穷、描写一些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她又很自我,她对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非常打动人的。”

《外面的世界Ⅱ》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黄荭 译

作家出版社

黄荭是国际杜拉斯学会的会员,在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学会中,黄荭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交流,“围绕着杜拉斯研究,但又像家人朋友的关系,很多会员之间都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

学会的第一届会长——米歇尔波尔特,是杜拉斯生前的好朋友。杜拉斯1970年代拍摄《印度之歌》的时候,波尔特就担任过杜拉斯的助手。后来,米歇尔波尔特自己也成为法国非常有名的一位导演。2004年,波尔特将杜拉斯的作品《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搬上了大荧幕。黄荭第一次参加杜拉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者在会上就安排放映了这部电影。“电影给我的感觉跟书给我的感觉特别契合,所以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改编。”这部电影的取景地是位于法国南部一个用石头砌成的房子里。

在午餐会的时候,黄荭对米歇尔波尔特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波尔特当即邀请黄荭夏天到她位于南部的家中做客,也就是《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的拍摄地。那年夏天,黄荭来到导演的家中度假。“我睡的床是杜拉斯到她家做客睡的那张床,床头柜上还放了一本帕斯卡的《思想录》,波尔特说这本书也是杜拉斯睡前会看的书。当时忽然感觉我跟我研究的作家是那么地近,甚至我们其实呼吸了同样的空气,所以感受非常美妙。”

除了杜拉斯,黄荭还翻译过很多法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其中有波伏瓦的回忆录《岁月的力量》、科莱特的《花事》、内米洛夫斯基的《星期天》、萨冈的《冷水中的一点阳光》和她的女友写的《萨冈之恋》……作为一名女性,黄荭一直很关注女性生存状况,她所翻译的《两性:女性学论集》就是继波伏瓦《第二性》之后,法国女权问题研究的旗帜性著作。

2016年初,黄荭去巴黎参加一个关于菲利普福雷斯特创作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她拜访法国女性出版社,社长向黄荭推荐了女性出版社和女性书店的创始人——安托瓦内特福克的这部代表作《两性:女性学论集》。安托瓦内特福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法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两性:女性学论集》汇集了1989年到1995年之间福克的重要发言,从中能够看到法国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主要的一些思想。

《两性——女性学论集》

【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著 黄荭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把女性受到的压抑比作“半个人类的奴隶制度”,认为女性一直受到男权社会的压制,只有让第二性获得和第一性一样的权利才能得到解放。而到了《两性》,福克却颠覆了波伏瓦的说法。她提出,根本不存在什么第一性、第二性,人类天生有两种性别。男性有男性的特点,女性有女性的特点。

在书中,福克也区分了平等和均等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平等主义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欺骗性,因为会让你觉得是一个精神上的诉求,但福克觉得如果女性要走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首先是要有量的平等,之后才能争取质的平等。所以说以福克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就会从很具体的要求‘均等’开始。比如说在政府的政权,在政府的一些重要的职能中,男女数量要平等。他们从这种很具体量化的做法开始,然后追求女性慢慢从政。”

福克还提及了女性从政可能会有的一个陷阱,“很多女性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她虽然是女性,但她可能会呈现出她男权的一面。所以福克又造了一个词,‘女儿子’。因为她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儿子的,是属于男性的,一旦女性获得了领导权的时候,她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女儿子’。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因为她非常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道路上尤其需要警醒的一个问题。

谈及女性写作的意义,黄荭引用了西苏在1969年获美蒂奇奖的作品《里面》中的两句话,“人必须保护生者和死者,因为死者也可能被杀死,他们可以被湮没,可以被无止境地抹灭。人必须通过写作或相当于写作的任何工作,想方设法‘向已逝的一切伸出救援之手’。”“写作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延伸着生命、倾听着生命、铭记着生命。写作是一个人一生也不放弃对生命的观照的问题。”

在成为一名译者之前,少年的黄荭一直怀抱着成为作家的理想。初中、高中的时候,黄荭写了很多诗歌,中间也有零星的发表。进入南大法语系后,单词语法等基础而又枯燥的学习也曾让黄荭觉得兴趣索然,但走进法国文学的世界之后,黄荭就真正爱上了这门语言,回归了自己最初向往的文学天地。

“我一直认为翻译家其实也是作家的一种,只是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作家那么纯粹。我自己也写过一些随笔、书评类的作品,但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到底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已经说不清了,很多时候阅读和创作,或者说翻译和创作,它其实是糅合在一起,没有办法区分彼此的。”

《一种文学生活》

黄荭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对黄荭而言,工作与生活同样也是没有办法区分彼此的,就如她的微信签名——“无事花草,闲来翻书”。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黄荭会在家做研究、做翻译,写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书评,等等。闲暇之际,在家中的天台上打理花草。

去年陆续翻译出版了《两性》《童年》《猫语者》,她愈发觉得闲来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感觉不是闲来翻书,而是忙来也翻书!时间真的如流水一般,不经意间它就流走了。现在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作品也有很多,希望能够更多地译介到国内。所以相对来讲,和以前比起来会忙很多。”

对 话

>>>>

美好的翻译值得等待

读品:从事翻译工作这么多年,您对翻译的认识有没有变化?

▍黄荭:会有变化,而且我觉得包括自己的翻译风格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那种文字优美的文学,在翻译的时候,自己也会尽量去追求这种文字上的漂亮。但随着自己阅读量的增加,对文学的理解更加多元化,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去尝试更多的风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直白朴素的语言,会更加打动读者。

读品:您曾经说过,自媒体时代和快餐文化把整个社会的语言水平拉低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文学和语言平庸化的时代。如何抵御这种平庸化吗?

▍黄荭: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回望?因为回望我们曾经有过什么,才知道我们现在缺少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高峰在哪里,我们才会知道现在的低谷在哪里。在某种程度上,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需要一代代读者不停地去阅读,需要一代代的读者重新注入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经典才会得以流传。如果说经典只是供在那里,那么很快就会消亡。为什么莎士比亚到现在还经久不衰,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上演莎翁的戏剧,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或者说以自己的语境去重新诠释同样的文本。包括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会去看《荷马史诗》,那是因为《荷马史诗》里面描写的战争、冒险、迷失和回归,其实都是非常现代的一些主题。

读品:从整体上您怎样评价国内现在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情况。

▍黄荭:我觉得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从19世纪末开始,经过新文化运动,到民国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译介外国文学,一方面作品数量非常多,涉及的作家也非常多。而且中国出版社或者说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的选择,眼光很高。翻译质量的话,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现在是一个快餐时代,出版社引进得快,出版也很快,所以必然会要求译者翻译得也很快。追求速度,译文可能就缺少了必要的打磨过程,有一些翻译就会显得比较粗糙。想要有非常好的译作的话,真的是要译者能够静得下心来,然后花时间进去。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值得等待的东西。

读品:您会出于什么标准来选择翻译作品?

▍黄荭:从1990年代以后,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得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全面。现在很多译者,像我自己,常常可以直接介入到选题这个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翻译。把自己想要翻译的国外的作家和作品介绍给国内的出版社,然后国内出版社买版权,跟你签合同,然后你去翻译。在这一点上,我很幸运。我自己做了很多翻译选题,也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比如圣埃克苏佩里妻子龚苏萝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玫瑰的回忆》,就是我自己做的选题。我本来是希望2020年可以推出自己独立翻译的圣埃克苏佩里作品全集,作为作家诞辰120周年的献礼,但因为这些年教学工作和各种翻译都很多,所以这个翻译计划一拖再拖,所以我现在把规划又往后推了10年,希望2030年可以推出我翻译的圣埃克苏佩里作品全集。

黄 荭

法语文学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国际杜拉斯学会会员。译有《小王子》《人类的大地》《外面的世界》《然而》《薛定谔之猫》《花事》《猫的私人词典》《冷水中的一点阳光》《星期天》《波伏娃回忆录:岁月的力量》《多拉布吕代》等作品,著有文集《一种文学生活》《转身,相遇》《闲来翻书》《经过》《杜拉斯的小音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过...作文 田园作文 小鱼作文 深处作文 500字初中作文 生命生命作文 作文万能句子 60字作文 做人作文 作文高中600字 作文标题大全 专业作文 专升本作文 作文 等待 特别的作文 我发现 作文 值得的作文 抄作文 作文小白兔 花园的作文 情感的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介绍家乡作文 打开 作文 鸭子作文 家乡英语作文 太阳的作文 优秀初中作文 美食英语作文 玩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