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押题 老师解读 作文:《安徽一女中学生获“搀扶老人奖”》

2020-11-16 19:25:02
相关推荐

【主题阐释】

所谓正能量,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当下是一个流行的热词,引申义为正面能量、正向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如今,正能量已经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

正能量,如同一柄绽放烈焰的火炬,一面随风飘扬的旗帜,正在我们的周围燃烧、飘扬,它催人奔向光明的未来,让生活充满幸福与美好。

【优秀作文】

安徽一女中学生获“搀扶老人奖”

近期,由“中国好人网”举办的第三届“搀扶老人奖”评选在广州正式揭晓。安徽舒城县舒州中学女学生何梦茹荣获此类奖项的最高奖——“搀扶老人委屈奖”,并获得5000元奖励。此前,何梦茹已获年度“六安好人”称号。

何梦茹本次再获重奖,缘起4月3日她搀扶老太险被讹,并慷慨捐助老太的事。

4月3日清晨6时许,安徽舒城初三女生何梦茹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

交警走访多名目击群众,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原来老太过马路时,见前方驶来车辆便扭头张望,因其年龄大反应慢,加之视力较差,不慎摔倒在小何停放的电动车前。正在买早点的小何见状立即上前搀扶,不料却被老太紧紧抓住,这一幕恰被闻讯赶来的老太家人看见,遂误认为老太倒地是小何骑车撞的。

其后,经交警洗雪“冤情”后,老太亲属深感内疚,再三向小何道歉并表示不再追究小何任何责任。但获悉家境困难的老太住院治疗花去一万多元费用,小何还动员家长为老太捐款。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不仅感动了无数人,还引发了法治与道德的大讨论,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反响。

【老师解读】

1.行善不需回报。对善行善意进行物质奖励,是为了引导、激励更多人乐于行善、敢于行善,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想法毕竟只是一厢情愿。不求利而行善,乃真善也。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善是不需要回报的,行善是人的善良本能使然,是一种美好情怀的体现。行善不需要利益变现,否则就会打上动机不纯的烙印。

试想,如果用物质奖励去鼓励行善,那么,要是行善之举没有被关注和奖励,是不是会打击、挫伤一个人行善的积极性呢?

这种行善的动机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搀扶老人本来是天经地义的行为,是善良之人的本能反应,现在却成了需要关注和报道的弥足珍贵之举,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它说明我们的社会在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

让行善回归本来的位置,这才是行善的意义所在。

2.为善行助力。如果一个人做善事之后,得到的回报是冷漠的、负面的,那就会扭曲人们的行为动机,降低甚至摧毁其行善的积极性。在人们内心深处是渴望行善之后得到受助者、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回报的,这种回报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要倡导好人有好报呢?因为这符合人性、符合行善者的心理需求。从客观上来说给好人以好报,可以激励好人做更多好事,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否则长期缺少他人的正面反馈,我们又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就是善举呢?

因此我们为善行点赞,用各种方式回报善行,就是在为善行助力。这样做能够让行善者行更多的善,让更多的人愿意行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温暖。

3.行善需要制度保证。对搀扶老人的行为进行奖励,是对善行的一种肯定与回应,具有一定的示范、催化作用,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

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入手,为行善建立制度保障,解决大众行善之后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人敢于行善,乐于行善。

行善之人被恩将仇报、受到讹诈的事件,英雄见义勇为流血流泪、无人问津的报道,会让更多心有善念的人缩回想要伸出的行善之手。当年南京彭宇案不公判决的恶劣影响至今持续,寒了无数世人的心。

所以,行善与维护善行不能仅凭个人的道德自律,还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判定和保护。对行善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让讹诈行为受到惩罚,让冷漠行为受到道德谴责,如此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将行善之举向纵深推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和谐。

原创稿件,敬请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母爱600字作文 作文因为有你 6月作文 外滩作文 六年级上册的作文 自由作文素材 帮助他人作文 三年级日记作文 我的一天的英语作文 校园春天作文 过去式英语作文 作文的精彩片段 让我感动作文 作文拟题目 求职信作文 底气 作文 友谊作文结尾 英语过去式作文 随想作文 高二语文作文 语文800字作文 200字英语作文 石林作文 坚持800字作文 爸爸的作文300字 骑士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400字 得失作文 作文冬天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