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香港龙舟赛 不一样的嘉年华

2020-11-17 02:10:01
相关推荐

蓄势待发资料图片

健儿竞技资料图片

身穿七色彩虹连衣裙的“香港乳龙”龙舟队何嘉骏摄

6月14日至16日,香港将举行第十届“香港龙舟嘉年华”。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来自海内外的约180支龙舟队伍将展开竞技。本届嘉年华的一大特色,就是增设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龙舟赛。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带来的精神、传递的理念、弘扬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港人接受、喜爱。

端午传统被发扬光大

中国端午的传统习俗中,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都是“标配”。但要说跟当今衔接最好的,非划龙舟莫属。在香港,划龙舟习俗被发扬光大。端午节当日,在港岛的赤柱、筲箕湾和新界的大埔、屯门等地,都会举办大型的龙舟竞赛,吸引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前去观看。

作为一年一度的嘉年华,龙舟赛加入更多本地特色元素,带来更地道、更多元化的体验。香港仔是位于香港岛南区海洋公园附近的一个美丽渔港,当地有香港仔牌坊、渔巷街渡、天后庙、海王大神庙、水月宫等名片景点,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地方。每年端午,香港仔避风塘都会举行龙舟赛。赛道上挤满插着彩旗的渔船,岸上设传统的竹棚座位,鼓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端的是热闹非凡。

同时,在香港大屿山的大澳渔村,也保留着最传统的“龙舟游涌”拜祭活动。是谁“游涌”呢?主角不是龙舟,而是龙舟后面拖着的“神艇”里供奉着的神像。“神艇”巡游在各水道间,并沿途焚烧宝烛;而当地棚屋居民则朝着龙舟拜祭,祈求合家平安、驱除疾病。“游涌”仪式过后,便会举行龙舟竞渡。

大澳龙舟游涌是全香港独有,在华南地区也是凤毛麟角。大澳远离市区,素有“香港威尼斯”之称,是香港现存最著名的渔村。小渔村累积着巨大的文化能量,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到大澳观赏。这项延续了140多年历史的节日庆典,于2011年被列为香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香港的龙舟文化既然继续传统,除了本地特色,也不脱从屈原时代传递下来的爱国底色。以本届“香港龙舟嘉年华”为例,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增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龙舟赛,代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龙舟队伍将竞逐殊荣。

竞技增添看头和新意

这项充满民间色彩的节庆,近年已发展为国际化的体育运动。据知情者介绍,一艘龙舟的长度可达10米,能乘载20至22名健儿,舟上刻有精巧的图案,并有栩栩如生的龙头和龙尾。由渔民、体育会或私人机构组成的龙舟队伍,事前均积极备战,斗志高昂,加上赛事本身热闹喧嚣,充满节日气氛和观赏趣味。

比如在2017年,作为重头之战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建行(亚洲)纪念杯”,集齐全港18区的龙舟队伍。发令枪一响,18支队伍倾尽全力,挥桨斩浪划向终点,最终由“沙田区龙舟队”勇夺冠军。

队长苏先生表示,对手强劲,队友们为此准备了近半年时间。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佳绩,赛前训练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龙舟运动来说,集体的默契度、团结一致的求胜心是获胜关键。

中国香港龙舟总会会长马兆荣介绍,香港是现代龙舟竞技的发源地。若向前追溯,就会发现香港于1976年首次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龙舟比赛,为端午节的千年传统习俗添上新意。如今,香港每年有超过50场龙舟赛事,“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也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城中盛事。

香港旅游发展局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嘉年华重头戏是“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近5000名来自16个国家及地区的选手组成的约180支队伍将参赛。

“邀请赛”已成为香港与世界联系的一条纽带,作为全球化的体育项目,以嘉年华的形式为龙舟爱好者们提供一场狂欢。

赋予更多好玩的元素

除了传统底色和竞技特色,香港还为龙舟文化赋予了更多好玩的元素,把赛龙舟变身为一场“嘉年华”,休闲、娱乐、文创、公益都纳入其中。

本届嘉年华设有体现香港特色的手作集市和街头美食区、适合亲子游乐的人造沙滩和水战区、陆上龙舟慈善活动等。

比如人造沙滩,可晒太阳、玩游戏、喝啤酒、听音乐,享受露天消暑派对。在观赏“龙舟邀请赛”连场激斗之余,不少市民也可以在碧波之中畅泳,泡泡寓意吉祥的“龙舟水”,借此感受节日的气氛。

此外,嘉年华活动将首次加入以“港市集·港故事”为题的本地潮创手作市集及“街头美食盛会”,将为访港旅客呈现香港融贯中西、与众不同的城市魅力。如果玩累了,可以到这里来,多间餐厅及美食车带来的地道好滋味,定能俘获你的味蕾。

火热的会场,还上演热爆的“扮嘢大赛”。健儿们穿上暴龙装、鸡仔装穿梭场内,气氛推至全日高潮,游人争先恐后与健儿们拍照。

前两年,由身穿七色彩虹连衣裙的“香港乳龙”龙舟队夺得“扮嘢大赛”冠军。服装设计师兼队员阿华称,成员以乳癌康复者为主,他们期望透过七色彩裙,向社会大众表达七种意念,分别是活力、希望、毅力、友谊、健康、团结及快乐,以传达正能量。

难怪有访港旅客看到后乐不思蜀,表示“大家很享受”,“笑”成了“共同的语言”。(记者 任成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07日 第 11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