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8万亿招行“看不见的护城河”

2020-11-17 02:35:01
相关推荐

9月中旬,轻金融赴深圳招行总行调研,揭秘零售之王“看不见的护城河”。

本文由「轻金融」出品

作者:李静瑕

中国的零售金融战场,从未像现在这样硝烟弥漫:

一方面,各类银行纷纷大刀阔斧向零售金融转型,比如“零售之王”招行2018年发布零售金融3.0战略,工行也于2019年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另一家大行建行则对外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信贷银行”。

另一方面,多家金融科技巨头亦雄心勃勃地大举进军零售金融,如蚂蚁集团在促成高达2万多亿的信贷规模后,近日又宣布拿下一块极具含金量的消费金融牌照。

当前的零售金融,走到了新一轮大变革的关口,未来行业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作为公认的“零售之王”,招行如何应对行业变化?2020年9月中旬,轻金融走进深圳招行总行,通过近距离调研采访招行多个部门,探秘“零售之王”背后的转型动力和新趋势。

一、零售新战局谁是王者

“中国的零售战略转型,犹如给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麦肯锡于2014年做出的这一比喻,形象描述了彼时零售银行转型的艰难,尤其是在当时巨大的存款压力、公司业务主导的银行体系下,做好零售转型举步维艰。

然而,如今再来回溯,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分水岭,恰好脱胎于这看似艰难的时期。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席卷而来,领先银行零售业务的优势也正是从这一时间开始建立。在中金公司看来,2015年~2019年,是银行业第一轮差异化盈利模式驱动估值分化的周期。

站在当下,银行业处于新一轮业绩、估值分化的起点。从机遇上看,集中于消费信贷、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规模先发优势、存量资源禀赋和公司治理效率,决定了机构间分化趋势延续甚至更加显著。”

在此之下,中金公司给了鲜明的判断,“头部银行进入新型增长阶段,利润增长和盈利能力充满想象空间。”其中,以招行为代表的银行,在消费信贷、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领域极具竞争力。

但是在强敌环伺的今天,招行的零售护城河是否还足够坚固?毕竟,跟国有大行比,招行零售AUM不是最高的,零售客户数也不是最多的,同时外部竞争对手尤其是互联网巨头,也给招行的零售带来一定的压力。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需要详细拆解招行零售的强大之处。在轻金融看来,招行如今搭建的零售优势中,既有“看得见的护城河”,也有“看不见的护城河”。

制图:轻金融

“看得见的护城河”,包括了零售存贷款、AUM的优势,以及App、MAU、信用卡、金葵花、私人银行等用户群的积累。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目前的招行,在长尾、中端、高净值客户群都有很全面的覆盖,建立了大幅领先同行的优势。

从零售贷款占比看,2016年首次达到50%,成为全国性银行中第一家零售贷款占比过半的银行,奠定了招行零售贷款的市场领先优势;2020年上半年末,招行零售活期存款占比高达65.67%,相比之下活期存款占比第二的股份行只有44%;招行的零售收入占比也超过56%。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招行活期存款中零售活期存款成本更低,活期存款占比远高于其他股份行,自2014年开始反超五大行。“零售活期存款占比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这项指标是检验零售转型的试金石。”东北证券指出。

对此,招行副行长王良曾提到,招行非常重视活期存款的增长,这是其一直保持低负债成本、实现高净息差核心优势的重要前提。这一优势,得益于招行不断加强基础客群的拓展,同时坚持做大、做强财富管理,8万多亿AUM就像一个蓄水池,为招行沉淀了越来越多活期存款。

如果从零售业务成果来看,招行的多项数据碾压同行。截止到2019年末,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群AUM6.09万亿,贡献了80%以上的AUM,在财富管理领域举足轻重;招行私人银行AUM和户均AUM均排名第一,反超国有大行。

无论是中外银行业,都有一个特点,即行业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大的变化。

一个很好的例证是,今年上半年招行零售业务所呈现出来的数据,让他们自己“都没想到”。2020年6月末,招行零售AUM规模达到8.26万亿元,上半年规模增加0.77万亿元,增速达到10.28%,增量创历史新高。

在客群结构上,上半年零售金葵花、私行、钻石客户增长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8.26万亿的零售AUM,相当于在表外还管理了一个和招行表内资产规模相当的客户总资产。这些优势,都给招行未来的手续费收入,包括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二、8万员工有了数字化思维

总结招行“看不见的护城河”,轻金融认为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8万有数字化思维的员工;二是一切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三是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

如果说战略层面的统一,使得招行30多年来沿着正确的道路一路前行,那么招行自上而下建立的零售与数字化的感觉,就是招行零售领先最大的支撑。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无论是零售还是数字化,都已经渗透到招行从上到下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中。

“经过这两年转型,我们全行员工基本形成了对于数字化的感觉,就像招商银行多年发展零售业务,全体员工对零售业务有非常强烈的感觉,”招行行长田惠宇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说。这种数字化感觉听起来很玄,但未来某一天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

招行零售金融总部首席产品经理徐文浩对此也有深刻的感触。自两年前招行的MAU北极星指标提出后,“现在搞活动全都是线上,和客户接触全部通过线上工具,对全行8万多员工的数字化意识有巨大的提升。”

要提到招行员工“对数字化的感觉”,不得不提招行在2018年启动的零售金融3.0数字化转型。从这个时候开始,招行提出在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在此前每一轮银行变革中,招行之所以一直能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更离不开其强大的创新文化基因。

早在2015年招行启动手机银行项目组时,由零售和IT部门组建了一个融合型任务团队,这个团队的特点,是“合署办公、大家共同背指标”。如果是在其他银行,这个团队的管理很大可能是层层上报、自上而下的。

然而,招行却不是。“这个小组靠自驱能力,更多是从下到上的自驱模式。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变化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小团队特战部队的模式。”招行零售金融总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对此表示。

要在其他银行,这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拿什么来保证这个工作模式能高效运行?

这要依赖于招行轻型银行文化,同时走MVP(最小化产品)模式,先跑通了再进行复制。在这种模式下,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就会形成共同的愿景,从而形成一个粘合剂下的工作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快速解决了问题,也解决了一个标准化的难题。

零售银行转型之所以难,在于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的过程。对很多银行来说,建立真正的零售战略机制并不容易。招行30多年来一直因势而变,才逐步确立了今天强大的体制和机制,因而,其他银行很难真正实现对招行零售综合竞争实力的超越。

如何让这种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武装到每一位银行员工的工作过程中?在这方面,招行打造的数字化中台、各类平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以APP为例,以往没有APP的时候,一个客户经理最多服务几百个客户,但有了APP平台和背后各种智能化与数据化的支撑后,客户经理可以服务更多客户;在招行“魔方平台”上,集合了客户活动的命名、权益、玩法,可以帮助客户经理、分支行,3分钟就可以配置一个很个性化的活动,通过中台支撑,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分支行,是线上和线下交互融合的重要入口,借助招行在总行搭建的完整的数字化中台,目前分支行的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

“分行不再是一个管理机构,更多是一个中台,利用总行的平台进行对接、合作,同时要把这些中台能力赋能给分支行,甚至到客户经理。”在徐文浩看来,在数字化服务方面,招行逐渐走智能化、平台化和集约化,即中台小团队的模式。

通过这几年全面对标互联网,招行发挥了线下和线上独有的优势,形成以APP为中心,把网点、员工、客户、场景全部连接了起来。

三、“招行眼中的第一,永远是客户”

“巨大的动力依赖于不断的改进和成果的取得。当你做事的方式可以使人们看到并且感觉得到动能在累积时,人们就会怀着极大的兴趣站在你身边支持你”。这就是吉姆·柯林斯提出的著名的“飞轮效应”。

“让客户站在身边支持你”,“飞轮效应”也是银行业在极力追求,或者说远远没有做好的。让无数银行人反思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银行积累了这么多客户,却流失了很多,现在要付出高成本联合互联网外部拓客。

银行业积累的客户数,其实并不输于互联网。据轻金融此前文章,14家全国性银行2019年零售客户加总总数高达40.5亿户,然而活跃率却很低,部分大行的活跃率仅有10%。

当然,银行业也不乏“飞轮效应”做得出色的银行,这就是招行。目前,招行两大App的客户活跃率已接近5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据;招商银行App中客户保有资产余额平均达15万,也大大超过了同行。

招行的“飞轮效应”是怎样炼成的?从2014年提出轻型银行转型开始,招行制定“一体两翼”战略,即“零售业务为一体,公司和同业业务为两翼,两翼支撑一体,一体反哺两翼”,三者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飞轮效应”。

在持续推进零售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如今招行零售业务“飞轮”的轮廓已经逐渐显现,在客户规模、客户体验和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构筑了领先同行的优势。

首先看客户规模。截至2020年6月末,招行零售客户数为1.51亿户,较上年末增速为4.86%。让招行内部没有想到的是,金葵花及以上客户达291.79万户,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较上年末增长了10.21%。

招行各客群AUM比重变化 来源:东北证券、Wind

招行深谙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客群增长上,招行不制定盲目的增长策略,更关心一类户的持续稳健增长,结构上更注重B2C的获取模式;同时,重视数字化获客,2020年上半年招行借记卡数字化获客占比接近20%,信用卡数字化获客占比更是高达62.48%。

其次是客户体验。所有银行都在讲客户体验,但真正把客户体验变成某种机制、常态化的工作平台,并非轻易就能够做到。为了把客户体验做到精细量化,招行通过一年多时间,从客户视角出发,集中3万多埋点数据、1200 余项体验指标,在招行内部打通20多个系统的基础之上,搭建了“风铃”系统。

这是银行业主动式数字化体验管理对传统服务的重大创新,上线以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1~8月,风铃共收到调研结果238万份。“风铃系统实现了对客户声音的及时感知,是客户体验的巨大提升。”田惠宇说。

“风铃”还给招行的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过去更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现在是创造性做一些惊喜体验给用户。”在招行零售金融总部用户体验团队主管廖雨帆看来,更重要的改变是,招行内部已经形成了总行到分行到支行的一套体验运营的机制,评价体系更全面。

在招行内部,自上而下都达成一个共识,即只有客户的利益跟银行的利益一致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句口号式的以客户为中心。也就是说,招行眼中的第一,永远是客户。

“得AUM者得天下”,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招行眼中最重要的指标,体现到具体的经营指标上就是AUM。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月活用户5607万,总用户1.29亿,今年上半年增加约1600万的用户,AUM则在半年就完成全年的任务。

正是通过做大做强AUM,招行实现了财富管理中收的快速增长。招行用自己的探索充分证明了,业绩数据是银行业服务客户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四、科技创新,“经得起折腾”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让银行经历了一次终极测试,在线下冰封的背景下,对银行的线上化水平和快速应对的能力形成了极大考验。如果说上半年可圈可点的零售数据,让招行积累的强大的线上化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招行在2020年最大的收获是对技术的储备更注重前瞻性,更加坚定了线上数字化的决心。

数字化,决定了未来银行业的成败,未来谁能争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入口,谁将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在“金融科技银行”的目标下,无论投入还是创新力度,招行的金融科技都成为银行业的标杆。今年上半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7.95%,占营业收入的2.86%。田惠宇表示,未来三年在科技方面,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通过持续的科技投入,给招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招行依靠大数据和AI打造了大量智能服务机器人,用于零售信贷催收的机器人成本是人工的1/10,产出是人工的9倍;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20毫秒即可对绝大多数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

不过,更多科技投入的效果是在长期才能看到的。比如,这几年招行金葵花以上客户年均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但客户经理人数基本没有增加,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算出金融科技的产出。

可以说,经过这两年全面对标互联网,“招行线上服务的体验跟互联网企业相比已经非常相似。”目前,招商银行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占比78.41%,理财投资客户数占全行理财投资客户数的93.17%。

当然,与互联网APP高频不同,银行是低频的,如何在低频背景下做好APP,招行在存量时代的精细化运营值得借鉴。招行统计了平均每个客户使用的场景,在2018年是9个,到2019年提升到13个,现在金融场景使用率达到85%,非金融场景使用率达到58%,“MAU和AUM连接得越来越好。”刘衍波表示。

在银行业的金融科技转型中,存在着“木桶理论”,即科技能力为底,各大系统为木板。很多银行做金融科技的方法,是不断去补短板、打补丁,最后发现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木板,与整个系统的耦合又存在问题。为什么不能把金融科技的木桶分拆,让短的木板得到进化呢?

近2~3年招行集中力量打造的中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进化理论。“我们认为中台的发展不是来自于计划,而是来自于进化。”招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兼零售应用研发中心总经理夏雷表示,招行在招商银行App上建立了支撑数字化运营体系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中台,打造了能支撑前台业务快速组装的银行中台。

随着新的科技层出不穷,如何在机制上推动金融科技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迭代?

在以前,招行也存在一动就怕出错的情况,但现在有很多工具把关,保证了不太容易出错。通过打造“经得起折腾的组织”,招行变得更像互联网,又对生态圈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就可以快速迭代,敢于创新,去做一些原来不敢想象的事情。

这一点还体现在敏捷开发上。目前银行业很少有走敏捷开发的,招行开始也有担心,银行系统风控要求高,是不是能搞得太敏捷?他们实践下来,现在绝大部分项目都已经走向了敏捷,每个月可以做到2000多项目上线。

可以说,在当前的银行业还没有同行能做到。

结语

在决定未来银行业零售金融与金融科技变局的各项因素中,有两个“万亿”至关重要。

第一个是金融科技投入。中金公司预计,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达到1740亿元,预计到2030年行业科技投入规模在万亿量级。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规模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第二个是零售银行总体营收。据麦肯锡模型分析,2019年中国零售银行业务总体营业收入达2.6万亿人民币。零售金融市场巨大的机会,吸引了同业和异业都在对这一市场不断发起猛烈攻势。

在招行对标互联网公司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招行自身的优势,即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验的整合,即OMO,这一优势可以无限扩大。尤其是面对复杂的金融需求,银行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这就决定了,招行可能会走一条和互联网企业、传统银行都不一样的路。

法国著名作家埃克苏佩里曾说:“如果你想建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搜集木材,不要给他们指派任务和工作,你要做的,只是教他们向往广阔的大海。”

在招行未来的零售之路上,后有无数追兵,但招行零售的前方没有同行的围追堵截,招行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最大的筹码是8万多员工、1.5亿用户,以及自己建立的零售银行与金融科技系统化能力。

“零售之王”,未来若干年依然是招行的金字招牌;而零售金融,依然是值得招行持之以恒追寻的星辰大海。

【轻金融好文】

1、谁是银行业金融科技之王?

2、2019银行业十佳文章【轻金融】

3、300万银行人迎来一位“新同事”

4、2020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

5、30万亿工行金融科技革命!

6、某城商行消费贷规模,比农行、招行还大

7、银行云大爆发!三类玩家角逐千亿市场

8、各大银行零售业务含金量比拼

9、工行、建行的“较量” | 轻金融

10、互联网银行:ROE最高的民营银行“物种”

11、中小银行正遭遇一场金融科技生死战

12、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报告!(史上最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